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梵文 Mahāyāna ?raddhotpada ?āstra),大乘佛教重要论书,相传为古印度马鸣著,南朝梁真谛译,一卷;唐代实叉难陀重译,作2卷;以真谛译本较流行。 又略称《起信论》,是大乘佛教的概论之作,全文篇幅不长,只有一万一千字左右,但它结构严谨、析理清晰,是对隋唐佛教影响最大...[详情]

《大乘起信论》的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

第四篇:对于一般人再次说明如何建立学佛的信心与学佛的方式

  以上第三篇「解释分」,以下第四篇「修行信心分」。

  第一章:四种信心

  以下说「修行信心」〔[1]〕

  在对大乘佛法的真实义理的详细解说之后,应该要再度劝说众生来相信佛法,相信佛法中的四个重点,其一为心「真如」法为世间「根本」真相应乐亲近之,其二为「佛」有无量功德定救众生众生应常亲近之求证佛境,其三为佛「法」为真实真理若能奉行定有大利益应常修行之,其四为「僧」为正在修行之善知识应亲近之学如实行。

  第二章:五种法门

  以下说「修行五门」〔[2]〕

  除了劝说众生相信佛法之外还有五种修行法门应请众生如实修行,即佈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五种,禅定为止,智慧为观,禅定智慧合为一种。

  第一节:佈施修行功夫法门

  「施门」者,以无始来无明造作皆成我法二执,在执受缠,不得解脱,以心意识力量束缚众生辗转轮迴,佈施法门藉由与他在众生心意识互动,卸除法我二执,自获解脱,当其他众生有所需求于我所拥有之财物者,捨之,当他人有所恐惧畏佈者,助之,当他人有智慧困顿者,告知之,且不以告知得受他人恭敬之我执为此告知之目的,若企求恭敬,则复入执著造业辗转轮迴,一切佈施唯为去障自利,增长菩提智慧,开显真如法性。

  第二节:持戒修行功夫法门

  「戒门」者,一切现象世界有种种可欲可乐之事,实皆我法二执之无明薰习造业因缘,修行者皆应捨之,故以随事境而来之时而戒之,就出家众而言,应减少外务诱惑机缘,宜离群寂居亟修苦行,不应轻忽如来禁戒。

  第三节:忍辱修行功夫法门

  「忍门」者,一切外人所加诸于己之价值评论,皆为种种因缘果报之必然来去,不应起念相应待之,宜随来随扫,愈是情节严重的恶语相向愈是证道助力因缘,愈是恭敬有加之礼讚,愈是障道因缘,以易激起名利贪念心故,应忍之不予回应,方是善法。

  第四节:精进修行功夫法门

  「进门」者,为除却历劫诸苦,应勤修功德,远离诸苦,于修行中,因诸业障现前障碍信心之时,更应发大誓愿,勇猛精进,礼拜诸佛,诚心忏悔,常不休废,以免障碍成熟善业消退。

  第五节:禅定智慧修行功夫法门

  以下说止观修行功夫法门。〔[1]〕

  禅定智慧修行法门即止观法门,此止观合为一门,以动静二相一相故。「止门」者论于坐禅的方法与其所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之道,「观门」者以理性智慧生活的学佛方式。止者止息一切心意识所染之诸现象世界一切种种相状对心意识所起之无明薰习力者,观者观察因缘生灭现象一切染法本来是空而生智慧心灭一切障者。此二门同时修习以观助止以止行观渐渐成熟得大利益。

  坐时修止念想皆熄心若驰散当即摄住,此心意识实作经验中事,坐起随顺修观,于一切行中念念伺服,如此将使意识逐渐猛利,消伏烦恼,随其利根增长,渐体法界一大缘起我与众生众生与佛皆一体事项在于一众生心中,此时得生更大智慧,得有大功德转众生痴迷故。

  于止观功夫修习过程中,必发智慧得大利益,唯因无明薰习业力尚未消尽,于境界中亦起邪执,于心意识中易见诸异相,于能力中易生辩才,种种事项皆复起人我法执激起贪念诸事,此时应仍正观心意识,知其一切种种皆仍虚妄现象而不受诱染,否则堕入未得终极佛境之外道氛围中障碍成佛功德。

  于修习止观进程中所必然生起的生命现象中之种种变化,乃生命结构变化中事,修行者因贪念执著,起种种名利好胜心,皆非真正真如境界,修行者宜自我察伺己心念头之染执而予制止,否则即入外道境界。

  止观法门精勤修习者只要能不起傲慢执著其必得种种利益,为诸佛护念、不受恐怖、不受惑乱、远离毁谤、没有疑惑、信心增长、远离忧悔、捨弃骄傲、没有烦恼、不受惊动。

  此止观法门乃止观并修,若人修止弃观,易起懈怠,唯见自己,不见众生,不欲助人,非大乘法,此时应再勤修智慧观门,从中见出世间一切逸乐之事皆非真实,一切众生皆受无始来苦,且不觉知,如此而生大智慧发大誓愿行种种善行功德渡一切众生为念,依于此念此行而方有真正终极成佛境界之可以企及者。须知止观二门必缺一不可,因众生业障本不坏失,唯除灭淨尽,方得不退转,否则于一切境界中皆有无明薰习障道因缘,随时都有堕落之可能。

  修行者于此一世界修证佛法之时,若畏惧信心不够,不能持续,则有淨土法门,专意念佛,得生该世界,时见诸佛,令信心不退故。

第五篇:对所有人说明以起信论所述佛法修学的好处

  以下说「劝修利益分」〔[2]〕

  大乘法门已尽说如上,如有众生欲习佛法,则依此论必成正果,如有众生得闻此论不生怯懦,则必为能发扬佛法之大境界人物,假使有人于一吨饭时间的长度认真思考此论所述之佛法,则其功德过于已以佛法佈施于三千大千世界中人者,假使有人于一日一夜中实行此论之所述诸善法,则其功德称说不尽,若有众生毁谤此论,则其罪业苦果将经无量劫。

  此论所述正义,一切如来依成正觉,一切菩萨缘入佛智,过去现在未来诸佛皆以此论正义而得成佛,是故众生应勤修学。

  讨论:

  为何修习《大乘起信论》佛法会有如此多的大利益?说利益者实非利益,只是回归生命真象而已,生命主体在无明业染中之一切构作其实皆是虚妄构作,因其虚妄,现象世界中的诸欲乐之事其实皆有背后的无穷苦果,只众生于薰习境中而不自觉,如能得闻佛法,知虚与实,而能改变自己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而能由迷转悟,开始修习,则终有成佛之可能,在成佛历程中,现象世界之虚妄相将逐一消灭,虚妄现象中之任何福报实皆亦仍虚妄,无论有多少利益皆非真利益,皆将还灭,在其还灭境中所见之真境界才是真利益,当实者与虚者对照之时,任何功德皆显现无穷广大相,虚相境界无论多麽庞大亦仍只是虚相,一念心入真如胜过世间一切荣华富贵相。《大乘起信论》正是教导世人由迷转悟之论著,有能真心了悟者,其对生命之价值岂是可以计数之量,故而利益无边。

结语:

  本文就《起信论》全文进行了作者自己的理解与诠释,建构了作者自己的《起信论》哲学问题意识及其解答,尚未对佛学史上各家《起信论》义学讨论之观点进行比较,此实作者自已于中国哲学史及佛学史研究历程中的一个阶段性工作,虽有挂一漏万之失,却亦为一大缘起中之必要历程,谨述如上。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