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详情]
第三卷 第五章 见性不变 不生不灭
楞严经白话解 第三卷 第五章 见性不变 不生不灭
卷第三
第五章见性不变不生不灭
内容提要:
答波斯匿王:肉身无常,终要坏灭。见性不变,不生不灭。
原文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1。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
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注】
1迦旃延和毗罗胝子迦旃延和毗罗胝子都是外道论师。当时印度有著名的六大论师:(1)富兰那迦叶,说无因无果;(2)末伽黎,主张无因论;(3)毗罗胝子,唱不可知论;(4)翅舍钦婆罗,说人由四大合成,死后断灭;(5)迦旃延,诡辩家;(6)若提子,提倡苦行以求解脱。
白话解
阿难及大众听到佛的示诲,顿时身心十分安泰。想到长久以来,迷失本心,错把尘缘分别影事认做本心本性,今时得开悟,像渴望吃奶的婴儿忽然遇到慈母,万分感激。大众欢喜,合掌礼佛,还望如来披露身心的真妄虚实,阐发生灭和不生不灭的真实义。
波斯匿王起立对佛说:“我未得佛教诲之前,闻迦旃延和毗罗胝子说,一切断灭了,就称为涅槃。今我虽然有幸亲闻佛的教诲,但我心中还有疑惑,怎样推求,怎样修持,才能够证知这个心,到不生不灭地?”
今在这会中还未得无漏的大众,都愿听到佛的开示。
原文
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
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
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白话解
佛问:“大王,您的肉身还在。我今问你,你这肉身像金刚一样长住不朽呢,还是随时变坏呢?”
“世尊!我现在这个这肉身,终要坏灭。”
佛说:“大王,你现在还未灭,怎知会灭?”
“世尊!我这无常变坏的身躯,虽还未灭,但是,我观察到,即使是当前,也时刻变迁,没有稍停之时。像烧柴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由此可见我身终将灭尽。”
佛说:“是啊!大王,你现在的年纪,已经走向衰老了。容颜面貌,怎及得孩童之时?”
“世尊!我童稚时,肌肤腠理润泽;及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老了,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头发白了,面也皱了,看来命不长了,怎能比年轻充盛之时!”
原文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
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白话解
佛说:“大王,你的容颜应当不是一下子变坏的吧?”
波斯匿王说:“世尊!这是潜移密化的结果。不知不觉,寒暑迁流,渐渐成了今天这个模样。我二十岁的时候,虽然还号称少年,但跟十岁那时比,已经老了十年;及至三十岁之时,又比十岁时衰了二十年;今年我已是六十有二,回过头来看看,五十岁时比现在强壮得多啊!。世尊!我观察这种密移变化,是用十年做一纪进行对比的。如果微细推敲,这变化怎会是十年十年变化的?其实是年年在变;不但年年在变,而且月月在化;又何止月月变化?,而且日日在迁;说到底,刹那刹那,每一闪念之间,都不停住。由此可见,我身终将变灭。”
原文
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
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
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
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
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
白话解
佛对大王说:“你见变化迁改不停,悟得你的身躯要灭时终要灭。你可知身中有什么是不会坏灭的吗?”
波斯匿王合掌对佛说:“我实在不知道。”
佛说:“我今让你认识不生不灭之性。大王,你几岁时见到恒河水?”
王说:“我三岁那时,慈母带我去拜寿星婆,就曾经过这恒河,那时,便识得这是恒河水。”
佛说:“大王,依你所说:二十岁之时衰于十岁时,到了六十几岁,变化很大了。你三岁时就见过恒河,到十三岁再次见到恒河之时,前后所见好的恒河水有无分别?”
王说:“十三岁时同三岁时所见的恒河水无异,乃至于今,六十二岁所见到的亦无异。”
原文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
王言:不也,世尊。
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
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1。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注】
1身后舍生趣生波斯匿王是世间王,仰慕佛法,他的思想境界,不离欲界,与会中已离三界的大比丘、大菩萨不是同一水平。他闻法后所得的解,仍然有很多印度古神教观念的成分。他认为向佛供养,虽求不得肉身不死,也可以死后转生,所以自信身后舍生趣生。
白话解
佛说:“你今自感悲伤,头发白了,面皮皱了,面皮比童年时皱了很多。你现在观这恒河,与过去童年是相比,你观河的见性,有没有童年与耄年之分?”
王说:“没有。世尊!”
佛说:“您的面皮虽然皱了,但您的见性并不皱啊!。皱的,便表明有变;不皱的,便表明不变。变的会灭,不变的本来就不生不灭。您的见性怎会因肉身生灭而有生有灭?怎么你还信末伽黎等外道的死后断灭论呢?”
波斯匿王听了这番话,自信身后舍生趣生,跟大众一起,心情踊跃,欢喜得难以形容。
- 上一篇:第二卷 第四章 妄心生灭迷失本性之三
- 下一篇:第三卷 第六章 众生颠倒 迷失本心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楞严经》“将毁戒体”说明阿难示现的是凡夫、初果的圣人
- 如果觉得唯识学很沉重,可以看看《楞严经》
- 如何学《楞严经》?放下识心和一切执着
- 闻佛法而不修行 如同没听过佛法
- 圆瑛法师及憨山大师对《楞严经》的推崇
- 高僧大德为什么推荐去学《楞严经》呢?
- 楞严经和楞伽经哪部好?楞伽经与楞严经的区别
- 《圆通章》的出处殊胜
- 《楞严经》从印度传到中国的因缘
- 在家人可以修持《楞严经》吗?
- 《楞严经》中的见识,见性,根性有何关系与区别?
- 《楞严经》是怎么传入中国的?
- 《楞严经》传到中国的秘密
- 出离世间苦海最好的法门
- 佛说妄情积聚不休而能产生体内爱水
- 佛说末法时代邪魔会施行贪淫魔道
- 从轮回中解脱出来才是最大的目标
- 《楞严经》和净土法门,所说的成佛道理是否相同?
- 不断淫修禅定者,即使千百劫后也仍是一堆热砂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释
- 恶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须熟,彼不相待的解释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