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详情]
第三卷 第六章 众生颠倒 迷失本心
第六章众生颠倒迷失本心
内容提要:
一切能缘所缘之法都是自心显现的。你的身心,也是妙明的圆通的真心中所现之物。自心包罗万象,修禅所见的山河、大地、虚空,无一不是妙明真心中之物。有这样的人,不观大海,而盯着一泡浮漚,认这浮漚便是无边无际的全潮。你们即是这等背离真实的迷人,跟妄分别垂手竖手为倒为正的世人一样。如来说太可怜了。
原文
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愿兴慈悲,洗我尘垢。
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
阿难言:世间众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
佛告阿难。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为正?
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
白话解
阿难从座起身,合掌长跪对佛说:“世尊!如果这见闻之性,不生不灭,也就没有遗失可言。为什么世尊说我们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愿世尊兴慈悲之心,洗涤我们心中的尘垢。”
即时,如来垂金色臂,手指向下,问阿难:“你现在见到我的手是正是倒?”
阿难说:“世人多认为这是倒,而我现在不敢说是正还是倒”
佛对阿难说:“照世间人的说法,以此为倒,怎样才是正?”
阿难说:“如来把手竖起来,手指向天,便说是正。”
原文
佛即竖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首尾相换,一倍瞻视,则知汝身与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
白话解
佛把臂竖起来,对阿难说:“世人把首尾相换,分别正和倒。依此类比你的妄识身和如来的清净法身,如来清净法身名为正遍知,你妄做分别的妄识身便是颠倒妄想。你试详细审察你的身与佛身,立了个名字叫做颠倒,究竟在什么地方出了颠倒?”
这时,阿难和大众都目瞪口呆,望着如来,不知自己身心在什么地方出了颠倒。
原文
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1,遍告同会诸善男子:
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
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
【注】
1海潮音像海潮那样震撼人心的声音,是长期修炼成就的一种特殊的声音,雄浑,和谐,有很强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白话解
佛发慈悲心,哀悯阿难及会中的大众,发出海潮音,遍告会中诸善男子:
“我经常说,色声等客尘,在心中所成的尘缘分别影事,一切能缘所缘之法都是自心显现的。你的身心,也是妙明的圆通的真心中所现之物。
为什么你们会丢掉本自妙明圆通之心,失去自己本来宝贵的妙明之性呢?迷了真心本性,愚昧无知,无知即成无明,生起四大种而成种种虚妄色相;妄想之心与虚妄色相结合,即成妄识身。缘客尘所生的妄想,在心内积聚,以至心旌摇荡;摇荡之心,向外奔逸,懵懂昏乱;人们以此为自己的心性。
原文
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1。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注】
1山河、大地、虚空,无一不是妙明真心中之物这里说的是人们的认识。句子中的“物”字,不要误解为客观存在的本住法界中的物。客观存在的物,是人们认识的对象。自心包含的物,是摄受客观存在的事物在心中所成的相。不学佛的人产生误解,情有可原,学佛的人,不得实义,便成诽谤,实在罪过。
白话解
世人以为自心在色身之内,殊不知自心包罗万象,修禅所见的山河、大地、虚空,无一不是妙明真心中之物。
于百千世界中,有这样的人,不观大海,而盯着一泡浮漚,认这浮漚便是无边无际的全潮。你们即是这等背离真实的迷人,跟妄分别垂手竖手为倒为正的世人一样。如来说太可怜了。
- 上一篇:第三卷 第五章 见性不变 不生不灭
- 下一篇:第三卷 第七章 妙明真心 见性无还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楞严经》“将毁戒体”说明阿难示现的是凡夫、初果的圣人
- 如果觉得唯识学很沉重,可以看看《楞严经》
- 如何学《楞严经》?放下识心和一切执着
- 闻佛法而不修行 如同没听过佛法
- 圆瑛法师及憨山大师对《楞严经》的推崇
- 高僧大德为什么推荐去学《楞严经》呢?
- 楞严经和楞伽经哪部好?楞伽经与楞严经的区别
- 《圆通章》的出处殊胜
- 《楞严经》从印度传到中国的因缘
- 在家人可以修持《楞严经》吗?
- 《楞严经》中的见识,见性,根性有何关系与区别?
- 《楞严经》是怎么传入中国的?
- 《楞严经》传到中国的秘密
- 出离世间苦海最好的法门
- 佛说妄情积聚不休而能产生体内爱水
- 佛说末法时代邪魔会施行贪淫魔道
- 从轮回中解脱出来才是最大的目标
- 《楞严经》和净土法门,所说的成佛道理是否相同?
- 不断淫修禅定者,即使千百劫后也仍是一堆热砂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释
- 恶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须熟,彼不相待的解释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