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自由自在的菩萨用般若智慧言传身教众生,依靠自心的心灵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到..[详情]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五)
闻性是什么东西?
上节课我们学习到《心经》的第三部分——“本来分”。“本来分”是“显体”的一部分,所谓显体,是显一切万法的本体——真空实相。
上节课讲了前面三句话:“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这节课接着解释后面两句:“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什么是不垢不净?
什么是“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呢?
这是从万法的实相理体——即真空实相,从本自空寂的角度来说的。“空”是“不可得”的意思;“寂”是“如如不动”的意思。既然是本自空寂,就是非可以通过染之使其垢。它无相,所以一切万法都不可以使它染污。也不是可以通过治理能使它清净,更不是用人工的方法能使它染污或清净。
不是被恶缘所染能使之垢,又非善缘所熏能使之净,所以说:“不垢不净”。
什么意思呢?因为这个实相理体是“无为”之法,非“有为”能够改变。实相本来就是空寂,任何东西都不能使它改变,它是本然的一种状态!
为什么说不垢不净?
我们的心性,你说它是什么?
它是无相的,它不是长的、短的,不是方的、圆的,也不是青黄赤白黑,它是无相的。我们能用什么东西把它污染呢?假设我们下了地狱,地狱也不能使我们的佛性污染一分;假设我们通过修行善法后世上了清净的天界享福,但我们的佛性也没有更清净一分。它是天然、本然的,所以不是有为之法,它是无为的体性。一切有为的手段方法——即生灭的、外加的东西,都不能使它改变。
这个无相、无为是不是感觉很难理解?为什么很难理解呢?因为我们时刻都处在生灭的状态、有相的状态,很难体会无为的状态、无相的状态。那么,我们用镜子等一些比喻来说明,方便大家理解。
我们都照过镜子,对照镜子都有一点体会。我们暂且用镜子代表真空理体或真空实相,它是本然的、清净的,无为的,外境的鲜花或牛粪等有形物比喻有为法,我们借此来体会无为和有为之法的区别。
镜子是什么颜色?它无形无相,它什么颜色都不是。当然这个只能是一个简单的比喻,有些方面比喻不出来,目的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镜子与外境的关系。镜子的体是空寂的、无形无相的,不是青黄赤白黑,也没有固定的形体。我们说这镜子是空寂。
生活中我们都觉得鲜花很美、很干净,觉得牛粪很脏、很臭。对吧?镜子可以映照鲜花,也可以映照牛粪。当这个镜子映照鲜花的时候,镜子有没有改变呢?没有改变,它还是一样。当镜子映照牛粪的时候,镜子有没有被污染了呢?没有!它还是一样。因为这个牛粪、鲜花都没有实体。把牛粪从镜子上移开,镜子有没有污染?没有污染。映照鲜花是否在镜子上留下了很美、很漂亮的痕迹呢?没有!对镜子来说,无论照任何外境,它都是不受任何影响的,它的体是空寂的、清净的。就是说这个有为之法——牛粪也好、鲜花也好,并不能使我们天然的真空理体变脏或者变得更干净。
这个比喻代表什么呢?镜子的体是代表我们的佛性,它是不垢不净的、不生不灭的。假设,我们现在堕落到地狱里去了,我们眼睛所看到的都是非常污浊、不净的世界。那这个世界究竟从哪里跑出来的呢?还是从这块镜子来,就犹如镜子映照牛粪一样,镜子会显现出牛粪的样子。由于自己的业力感召会显出娑婆世界最肮脏的地方——三恶道,可以显出很恐怖、很污浊的世界。当我们的业力显现自己身处地狱的时候,实际我们的心性还是不动的。就像这个镜子显现牛粪的时候,镜子本身还是本然清净的,没有污染。
假设我们堕到地狱里,我们的佛性有没有变?没有,还是一样的。在地狱里听到油锅“咕嘟咕嘟”在翻滚,眼睛看到刀山剑树,当时肯定觉得很恐怖,实际那都是我们心性的作用和显现。我们的听到油锅炸响,闻性一样在显出境相,它不炸响的时候,这个闻性还是在听,我们的闻性还是不变,是不会受污染。
再举生活中“闻性”的例子来说明。当你听到人家毁谤自己,说脏话、臭话辱骂自己的时候,你听到没有?当然听到啊!有人听了会很生气,要和人家争吵。实际我们听了这些脏话后我们的闻性有没有受到污染?没有。脏、垢的话是生灭之法,是我们无实体的闻性之显现,无论别人说什么闻性还是在听,但是它没有污染。当有人说你好话,夸赞说你,说你是活菩萨、利益众生等等,可能你听了内心会很高兴、很开心。实际呢,闻性还是在闻,它也并没有增加一分的清净。
原标题:传承-明向法师:《心经》的大智慧(135)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禅宗文化
- 上一篇:《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三十四)
- 下一篇:《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三十六)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四十二)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四十一)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四十)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九)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三十八)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七)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三十六)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心经》的大智慧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三十四)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三)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二)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一)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三十)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二十九)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二十八)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二十七)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二十六)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