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
《药师经》,全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由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为中文。和《地藏经》一样,《药师经》是赞叹药师佛行愿的佛经,是大乘经典之一。《阿弥陀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从一日乃至七日能够一心不乱,此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详情]
药师经讲记
乙二菩萨宏传
丙一开示宏通
丁一救病难以延命
戊一说延寿法
己一起说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
如来开示后,必有称机的大菩萨发愿继佛宏扬,这等于老师提示根本道理,由学生去发扬光大。今此菩萨宏传,特重于消灾延寿。也分三科,第一开示宏通;先是救病难以延寿。
当释迦如来开示结束「时」,在法会的听「众中,有一」位「菩萨摩诃萨,名」叫「救脱」。此大菩萨,顾名思义,即救拔众生脱离苦难,是依德立名。因药师世尊的精神重此,所以代佛宏扬消灾延寿一门,由这位救脱菩萨来负担。救脱菩萨「即从」自己的「座」位站「起」来,依着请法的礼仪,「偏袒一肩,右膝着地」,恭敬地「曲躬合掌,而」向「佛」禀「白」他的意思。
己二正明
庚一病患垂危
『大德世尊!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所困厄,长病羸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绕。
救脱菩萨说:「大德世尊」!到佛灭千年后,「像法转时,有诸众生」善根微薄,业障深重,「为种种」病「患之所困厄」。一病就是几月,或「长病」几年,「羸瘦」如柴,「不能饮食」。越病越重,「喉」咙口「唇」,由于热度高,均得「干燥」焦破,不能说话。眼「见」东西南北「诸方」黑「暗」来侵袭。
依佛法说,一个人病得口唇干裂,鼻子翘起,眼色无神,种种「死相现前」的时候,若见四方的黑暗弥漫,即是下堕恶趣的现象。到了这临死的片刻,自己病苦难堪,而「父母」以及兄弟、妻儿等「亲属」,及「朋友、知识」──师长或知心友好,见其病势沉重,医药无救,将与死神见面,不免有死别的苦切,所以「围绕」着病人,「啼」哭啜「泣」,这给病人更添无限的苦痛。
人都是要死的,死时多少有一些苦痛。可是最苦痛的,是上有父母,无人奉养,下有儿女,无人抚育,或年轻的恩爱夫妇,难离难舍,或财富多而放不下,这才是临终时的最大苦痛。
庚二神识受报
『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计算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
神识受报,依佛法的究竟义说,是很深奥的;今救脱菩萨,为了适应末世钝根众生,故用一般的通俗说法。他说;病人当在垂危之际,虽然「自身」还是「卧在本处」的病榻上,但却看「见琰魔」王的「使」者来拘引他。
琰魔,中国俗称为阎罗王,义译为平等王或双王。据说,有兄妹二人死后受生地狱,分掌统治罪人的职权,故称双王;因对罪犯的判罚公平,铁面无私,不!4乐人情,所以又名平等王。
王的使者,或如我们人间衙门里的差役,或是生得古怪凶恶,他把病人的「神识」拘「引」到「琰魔法王」的跟「前」,听候审判。在佛教里,被称为法王的有三:一是推行十善,以正法治世的转轮法王;二为铁面无私,治理地狱罪犯的琰魔法王;三即于一切法得大自在的无上法王──佛。三者虽同称为法王,而意义很有差别。
这里所说见琰魔使者等等,是在病重闷绝,或昏迷状态之下,过去所作的业相现前。便在自己的心识上,幻现一种果报影像,并非真的死去,也不是真被琰魔使者拘入地狱。因为依佛法真义说,人如真的死了,是不能复生的。很多关于游地府见阎王的民间故事,在众生当时的心境,确有这种经历,但绝不是真已死亡堕入地狱,而祗是业相的显现于心识而已。唯识学说众[P164]生有八识,这神识即系第六意识,非是第八阿赖耶识。我们见人闷绝或昏迷过去,似乎已经死亡,其实还有第八识在执持。第八识若一旦脱离躯体,生命便告结束,绝不可能复活。所以此处说神识受报的情景,纯属意识的活动作用。
琰魔王的裁判罪人,或轻或重,完全是以罪人自己的『俱生神』所呈报为根据。我们每个「有情」,从生下来就有一个「俱生神」,形影不离地跟踪着,「随」我们「所作」的事情,「若罪若福」,或善或恶,「皆」一点不漏地完全「书」写下来,比我们自己记的还要清楚。待我们命终之后,便原原本本「尽持授与琰魔法王」。那「时」,琰魔王就依着记事簿册,审「问」那被拘去的「人」,并且「计算」他平生「所作」的事,看到底善多恶多,然后「随其罪福」的轻重,「而处断」他该受何报。这与我国民间传说的阎罗王故事一样。
像以上的这种境界,在沉重的病患者中,有经验的很多,而且苏醒之后,能够记得清清楚楚。不过若依佛法的真义说,这是将死而业相现前。一生作善作恶,此时皆一一清楚地浮现于自己的心前,一幕一幕过去,如在梦中所见一切境界,像真的一样。如年轻时不孝父母,后来时常抱疚于心,于是夜里就作梦,好象真的因此而受到惩罚。平时的所作所为,到了将死的前夕,业相即从神识显现出来,也是如此。
此中所说的俱生神,也即是众生的第八识;所谓记录善恶罪福,便是八识的熏习作用。一切种子,不管善的恶的,或是无记性的,都熏习在八识田中。有时自己都记忆不起,而它却受熏而并不失去。一举一动,做善做恶,都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在自己的八识库藏中;没有化为现行前,永远保存在那里,到将要死亡的时候,就会完全显现出来。特别是作恶的,如宰羊杀猪为业,临死时,所见的都是猪羊向他讨命索债;好杀青蛙的,见到满地尽是青蛙,向他叫嚣吵闹。所以本经所讲见琰魔王使者等等,祗是业相在心识中显现,并非真情实景。若果真造了恶业,死后当然要堕落恶趣,受种种苦逼的。假使一落琰魔死王手中,是再也不能复活。
- 地藏经注音版
- 无量寿经注音
- 妙法莲华经全文
- 《心经》诵读、读诵的步骤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译文及释意
- 地藏经原文
- 楞严经白话文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念诵及回向仪轨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
- 普贤行愿品原文
- 药师经原文
- 金刚经注音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注音版
- 无量寿经原文
- 楞严经注音
- 金刚经原文
- 圆觉经原文
- 无量寿经原文
- 妙法莲华经原文与白话文对照版
- 楞严经全文
- 普贤行愿品注音版
- 《心经》全文-心经全文注音及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普门品仪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完整仪轨
-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 华严经原文
- 无量寿经全文
- 地藏经解释-地藏经全文白话解释
- 心经注音版
- 维摩诘经原文
- 十善业道经原文
- 心经的作用和好处,心经有什么作用?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 《心经》全文、心经译文解释
- 无量寿经白话文
- 金刚经译文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