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
《药师经》,全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由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为中文。和《地藏经》一样,《药师经》是赞叹药师佛行愿的佛经,是大乘经典之一。《阿弥陀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从一日乃至七日能够一心不乱,此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详情]
药师经讲记
辛三内乱外患难
『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脱。』
国家的灾难,不出二种:
一、为「他国侵扰」──外患;
二、为「盗贼反乱」──内乱。
如过去有黄巢、李闯、张献忠等流寇的作乱。国家战乱,弄得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众到处逃难,不能安居乐业,真是痛苦极了!这是关于内乱方面的。外患如日本过去的侵略我国,在八年的长期抗战中,人力物力不知损失多少,挨尽战争的苦痛。总之,不管内乱也好,外患也好,我们不幸遭逢这种国难民祸,若能「忆念、恭敬」、礼拜、供养「彼」药师「如来」,这些内乱外患的灾害,「亦皆」能够获得「解脱」。
因为一个国家受到内外祸患,其主要因素即是本身不健全,所谓木腐而后虫生,如内部健全,无隙可乘,外人不敢侵犯,内乱更不会发动。我们称念药师如来名号,依药师如来的本愿去实行,这些灾难根本不会发生;若万一已经发生,仍须称念药师圣号,修持药师法门,祈求如来本愿功德的加被,同时消除大众的业障。国难是大家共业的所感,非个人或少数人的事,所以要大家至心一意,共修药师法门;大家一致称念佛号,恭敬礼拜,发愿忏悔,这样才能灭除国难──从重而轻,由轻化无。
元朝兵力最强,曾派兵东征日本,日本因国小兵弱,无力抵抗,非常着急,后来发动启建护国消灾法会,由全国民众集中力量,一致祈祷佛力加被,结果元兵两次进犯,兵船都被狂风吹覆,而日本的国难也得以幸免。可是后来,日本反转来侵略我国,终至酿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也参加攻击日本,情势危急。日本也曾修息灾法,结果,原子弹仍然落在日本。所以,佛力的感应,应为系受人侵略,如侵略他人,那是罪有应得,除非确实认错,痛切忏悔,一切都没有用。
辛四毁犯堕落难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形不事余天,唯当一心归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苾刍二百五十戒、苾刍尼五百戒,于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P144],必定不受三恶趣生。』
毁犯尸罗,堕三恶趣,也是一大厄难。所以释尊呼曼殊室利说:「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从皈依三宝时起,「乃至尽形」寿──到死为止,「不事」奉或信仰其「余」的「天」魔外道,「唯当一心」一意「归」依「佛、法、僧」三宝。修学佛法的第一课,即是皈依三宝,皈依了三宝,就不许更皈依邪恶鬼神,及其他各种宗教,因为信仰是专一的。所以说要尽形寿的皈依,信心才有着实的归宿。否则见这也皈依,见那也皈依,信心泛乱而分散,等于没有信仰。真正皈依三宝,必须记着!如有人说什么三教同源,五教同源,即是外道邪说,切不可信!或有人说:信了佛不能连财神爷都不要。须知佛法是丰富的宝藏,求财求寿求男女,佛教中样样现成,都能满足众生的心愿;何必供养非佛教的财神?信佛而不皈依魔外,为皈依三宝最根本的原则。
有清净信心的佛弟子,首先归依三宝,其次便要「受持禁戒」。戒为佛法的根本,没有这一根本,一切微妙善法,便无从出生。所以佛弟子必要受戒。受过了戒,佛弟子的资格才算具足。有人因恐受戒而不能持守,毁犯了罪过更重,其实如杀盗淫妄等性戒,就是不受戒,犯了也同样有罪过。戒有「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苾刍二百五十戒、苾刍五百戒」。五戒为在家近事弟子所受持的;十戒为出家沙弥、沙弥尼戒。如约十善说,即通于在家出家。菩萨四百戒,有译为一百四戒,瑜伽菩萨戒经说有四重四十三轻,依梵网经,则为十重四十八轻。比丘尼总数五百戒,实际上仅有三百多戒。在以上「所受」的各种禁戒「中」,无论是优婆戒,沙弥戒,乃至菩萨戒,「或有毁犯」了的,当然会「怖」畏「堕」落「恶趣」。
犯戒众生,「若能专」心称「念彼」药师「佛」的「名号」,以及「恭敬供养」药师如来,那末依此善根功德,犯戒罪垢就可消除,「必定不受三恶趣生」。犯戒众生,果真有怖畏心,惭愧心,能够痛切悔悟,发露忏悔,以慈济众生为本怀的大觉世尊,自然可以悲愍摄受,威力加被,给予自新的机会。释尊住世时,有比丘比丘尼犯了根本大戒,也允许他们作与学沙弥,可免于堕落恶趣;不过现生不能解脱生死吧了。
辛五女人生产难
『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至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
「或有女人」怀胎期满,「临当」生「产」的「时」候,受到「极」大的「苦」痛。女人生小孩,原为生理上的自然现象,犹如『瓜熟蒂落』,应该没有什么苦痛才是。每见穷人家的妇女,每于分娩的前夕,还在田里工作;觉得快要临盆了,才回家休息,生了两三天便又工作去了,好象什么没有似地。虽然产时,总有些阵痛,但不一定太苦。生产之所以太苦,主因大概有两种:
一、怀孕期间,不知调养,或饮食起居不节,或多瞋多淫。
二、或有一般妇女,平时娇生惯养,微微有点感觉,就身心躁动,日夜不安,等到]真要生产,精疲力竭,反而不易产下。除此之外,确系前生业障所感的产难,是很少有的。大部分的苦痛,可说都是自找的。现代医药发达,医术高明,在医院中生产,苦痛更少了。如确系难产受剧苦时,「能」够「至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药师「如来」,一切产难的「苦」痛,尽「皆」可以消「除」。
关于难产的问题,印光大师文钞曾讨论到:生产的苦痛,可能是未到时间就急于要生,用力过度所致。故一般均教产妇静躺休憩,不要着急,待时间一到,如顺水推舟,自然不苦。若对佛教有信仰的,则劝其诚心称念药师圣号,观想佛的相好庄严,微妙功德,各种苦难便可冰消。有的人说:产房污秽,不可念佛。其实这完全错误,佛菩萨是大慈大悲的,若见众生苦难,不管处于最污秽的环境里,也会莅临救济。如慈母看见爱子误坠毛厕,绝不会厌恶他的龌龊,而袖手旁观,不予援救的。佛菩萨视一切众生如爱子,尽管在生产时,皆应诚心念佛圣号,佛一样可以俯垂加护,令其离苦得乐。不独产妇可以脱离苦难,即她「所生」的「子」女,也因母亲念佛礼佛的功德,而「身分」──手足五官等「具足」,「形」貌「色」相「端正」,凡看「见」的都生「欢喜」心。加之天性敏「利」,善「根」深厚,「聪」颖「明」慧,从小至大,「安隐」无事,「少病」少恼,「无有非人」来「夺其精气」,容易抚育成人。
佛教的业感说,除自己造业自己受报(感果)而外,还有一种颇强的展转增上力,也即是说,别人的业力,也可以影响,引发自己的果报。故本经特别强调,父母平时或临产时,称念恭敬供养药师如来,生的小孩也会因之相貌端正,智慧利根。依因果律说,自己的因感自己的果,那是必然的法则,无可异议;即父母的善恶业因,也可影响儿女的祸福。人与人之间,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因此,一切祸福利害,也就不无相关。甲的行为,在某种情形之下,可以把乙的思想性情完全改变。母亲对于婴儿,影响力尤其重大。怀了孕的母亲,如果能归依三宝,受了佛法的熏陶,性情善良,温柔,娴静,少生烦恼,且多作功德,小孩便可五官端正,聪慧无病,这叫做胎教。如母亲常起烦恼,性情暴躁,残酷,或多贪欲,小孩大半是性情暴恶,或多病,愚痴。小孩出生之后,如父母信奉三宝,常行布施,爱物护生,小孩的心地纯白,摹仿性强,易于受熏,如此累年积月跟在一起,目染耳濡,将来自然也能善良和爱。当母亲的,谁都欢喜生好孩子,这必须以身作则,从自己向善做起。
有些年轻夫妇,感情融洽,经济环境都很好,心地也很正直,家庭非常和睦,生的小孩子也就很聪明可爱。有些夫妇,因为家庭环境不好,感情破裂,时常吵闹发脾气,结果生了孩子也染有恶习。这即所谓展转增上力──他力。在座诸位,为了家庭幸福,为了儿女健康聪明,大家应该至诚恳到,信奉三宝,多修福德。
- 地藏经注音版
- 无量寿经注音
- 妙法莲华经全文
- 《心经》诵读、读诵的步骤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译文及释意
- 地藏经原文
- 楞严经白话文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念诵及回向仪轨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
- 普贤行愿品原文
- 药师经原文
- 金刚经注音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注音版
- 无量寿经原文
- 楞严经注音
- 金刚经原文
- 圆觉经原文
- 无量寿经原文
- 妙法莲华经原文与白话文对照版
- 楞严经全文
- 普贤行愿品注音版
- 《心经》全文-心经全文注音及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普门品仪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完整仪轨
-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 华严经原文
- 无量寿经全文
- 地藏经解释-地藏经全文白话解释
- 心经注音版
- 维摩诘经原文
- 十善业道经原文
- 心经的作用和好处,心经有什么作用?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 《心经》全文、心经译文解释
- 无量寿经白话文
- 金刚经译文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