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论手记 第一卷
瑜伽论手记 第一卷
瑜伽论第三十一手记
谈述福慧
言谓依缘性等者。谓因前名缘性后□□□缘起言而起胜解者。谓能了知内外诸缘生法唯有因性及与缘性□有我人等□言广说如别者。谓无明有十九种。行有三种等。如前寻思地生杂染中以广分别言不自在故者。谓我者是自在之义。由无明中无自在我故不作是念。我能生行。餘皆准此言中间等者。此显空义。谓无明及行二法中间无有传受之法故名空也言如前广说者。说□諍有害等二世过患。如前不净观说言诸业者。谓善等三业也言一自体果者。谓情非情缘起通摄也言受用境界果者。谓唯约有情而论也言今世等者。谓现世五趣果身生也言六处者。谓六根也言令生有芽者。谓无明為因故发生三行芽等也。破展转等也言诸取者。谓我语取欲取戒禁取等也言有内现证者。谓五位行人现见无明等顺逆二法。而能修行证上果故言比度法者。谓比诸圣者等修顺逆缘起故得彼圣果。我亦比此修行证於上果故言能正解了等者。谓地等六界种姓别故及能寻思言种子义者。谓地等六法為种子故有五趣身也言因义者。谓因地等六法為因故生五趣身也言性义者。谓也等各各有坚等性故言是其界义者。為上四义一□□言一念等者。谓不了知身中有其六界故。但起一我见者名一念相言有正寻思等者。谓诸外道计我為因故得入母胎。此中不尔。因六界故得入母胎也言安住法性者。谓地水等六界诸佛出世不出世法等有故名安住也言长入息者。谓十息為一数等也言都无持入息者等者。谓出□□□□有蕴等诸行此中都无任持二见我人等故言因者。业烦恼也言缘者。谓父母精血等也言诸行者。谓果相也言善巧等者。此中有问。四缘之中净行所缘所有六义如上所说。其义已知。第三善巧所缘。第四净惑所缘。六相差别何故不说。故论答云若依止善巧等也言此中者。谓指前四慧行观三门六事观不净而五观破。此终九种加行成前观门故也。故论文言九种等也言得定者。谓五位行人由九种加行故速得五位本定故言於所应往定等者。谓五位行人修九种加行故。於初资粮位者速得加行位等也言等分者。谓贪等五位烦恼不偏在一故名等分也言薄尘者。谓五位行人上上位人也言应随所乐等者。谓等行等二人於五位烦恼中先何起者修对治门故。故论文言举缘一境性等也言相应所缘等者。谓不净等五观门也言不全临入者。随顺等者。谓初中后三时心也言由住如是等者。谓住前出等六法等三种加行不缓名不放逸也言一时半时者。谓一更半更也言法义者。谓所治能治法义之中无颠倒故言九种相心住等者。谓内住等九种住心也言无相者。谓无我及我所心也言皆得清净者。谓依止品破观得成就二俱清净故云皆等也言所有加行者。谓止品此彼观品之加行故也言所熏习等者。谓观為能熏故止為所熏。此二法相依故皆得清净也言所有加行者。谓观品是彼止品之加行故也言谓由等者。谓六随念等中随取一者便名為举言显示等者。谓若心沉没时。以净妙相显示其心自劝其心自庆其心言随顺等者。谓於不净等五观之中勤精进者是举之相言所缘等者。谓於顺情违情之境中心无染污心平等故。於止观中亦平等转言谓由所缘者。谓於顺违及止观中心不住者名為捨相言上捨者。谓取上上地之捨也言谓於如是等者。谓於止观二法所有尘义。如上所说中一一皆得善巧故言善趣等者。谓初中后三心也言或时弃捨者。谓若弃捨世出世定所有影像名為出定。若於化缘等说不定地作意思非亦名出定。言於餘所作者。谓於上上果所修行中而追求故言谓於一切等者。谓於所受戒学之中无违越者名不捨軛。谓於无穿穴等八法之中而修习者名不违越言於久所作等者。谓於自所作身业及语意三业中。於诸不善随顺不作。於十善业随顺而作。故论文言能因随忆等也言数起胜解者。谓能治道言数正除遣者。谓所治法也。梵云毘呵婆耶者。具含上二义。一胜解义。二除遣义。此二皆是正加行故标此二名言随相行等者。谓二十贤善定中随行可一皆具能治胜解及所治除遣。此中初修业者亦应如是。如久修观行之人具修上二之行乃名正行人也言当知此中等者。此等五门一一皆具因果二义。说者应知言由於最初等者。谓修不净观等者必背静等颠倒之相言由缘餘定者等。谓若所修之定道力劣故不能除遣所治法者。当修餘定作其助伴成本定故言由於一切等者。谓由於诸净相等中起染污者。应修不净等观除遣净等诸相言虽遍立等者。此中有问。经中所说五种之相名除遣者意趣何等名為正除遣也。故论答云。然此义中等也难有五种。此中但取初二之法立為除遣言全不於所缘境繫缚心者。谓诸行人根性不等烦恼不同故。初修业时若贪欲多者令於不净观繫缚其心。若嗔多者以慈愍观而繫其心。餘皆准此。故论文言或復处等也言唯作是念等者。谓如不净观等相中有净等相者名有散乱。有不净等相者名无散乱。初修业者应作是念。我心云何得无散乱。意说我於何时得与不净等无散乱法而相应也。下之九种一一皆与唯作是念等相合说之言无寂静者。谓断现行故言猛寂静者。谓断种及现行故言如是精勤等者。与上十文一一相合言即由如是等者。谓由内摄其心為因故。五位行人於不净等所缘境中不念净等作意故也言有相者。谓不净相等也言有分别者。谓不净等有分别影像也言谓由随相行等者。谓行随寻思等三种慧故言彼境界者。谓依三种慧能观不净等五观过患功德。而非但行不净一观者。故论文言而非一向等也言还捨等者。此中有问。修五观时唯用三慧為方便耶。為当处要餘法為方便耶。故论答云还相等也言由於所缘等者。谓若捨於止必当散乱故名為捨。由九种住心止品摄故名為不捨言即於所缘等者。谓由义等六事差别观故。於所治中不作其相不作我不起差别我我所心故。故名不取言有於其中等者。谓由九种住心為因故。而能安住不净等观言取止行故等者。谓义等六事差别寻求不净等故。能為止品作其方便。故名止行能缘所知相也言若於缘等者。谓胜解是观。除遣是止也言由数胜解等者言於狭小境等者。谓修不净等五观之时。先观指节名為狭小。此渐次增长名為广大。后观十方无量。故论文言广大等也言若诸法等者。谓青瘀等。二十贤善定皆是有色影像也言诸无色法等者。谓慈悲等四观所有影像但是心法所变现故名非色也言出离者。谓涅槃果也言远离者。谓涅槃因也言染污思慕者。谓贪著五欲等无出离心也言不乐等者。谓涅槃因果法中无欣乐心生忧恼也言下劣智见者。谓无间解脱道中证少分时便生高举。故论文言谓我能得等也言广说如前者。唯我能得等。如前出离地中已广说故言谓於随顺盖等者。谓随顺五盖处所法中。非理作意名之為障。寻思自举准前说之。此三皆由非理作意而生起故名因缘。因缘者根本义也言谓遍了知等者。谓由怯弱等四障為因缘故生起四种过患言於其四种等者。一未证不证过患。谓於无间解脱二道未证不证故也。二退知失过患。三坏加行过患。四有染污等五法过患言总用随念等者。谓六随念也言用於精进等者。谓用於精进故治羸劣。由平等故治身太过加行。由通达故治初修过加行故言用彼相违等者。谓盖覆寻思自举及不净观等五法对治故言又遍了知等者。若不了知诸障是障性者。不能修对治故。所以第一立遍知自性也言远离因缘者。谓若不知诸障生起因缘者。必不知自性也言远离因缘者。谓若不知诸障生起因缘者。必不能修对治行故也言随顺教者。谓随顺观所治法有多种故。能治之教亦有多种故毘闵崮堑日摺N届兑灰还壑幸灰恢股?使恃远嘁惭运??痴摺N饺?帕?滤?鄄烊揪黄分幸蚬?骞恃陨砬岚驳日摺4酥杏形省N逦恍腥遂逗问敝腥缡嵌?ǖ镁烤挂?9事鄞鹪迫舻米?赖纫病H舭⒙藓鹤?酒芬谰黄肥狈降镁烤寡运??抡摺N剿?渭澳苤蔚酪惭阅芩程坝?日摺N蕉苏???人?畏ㄖ小3跣牟蝗と搿V行牟话?帧:笮牟恍沤庋阅酥凉闼嫡摺N届端嫠赤另Nデ榫持小3醪蝗と搿V胁话?帧:蟛恍沤狻D酥疗氪嗣麨殪洞软?邸R训镁烤辜拔吹镁烤埂H缜安痪还鬯狄病O氯?劢宰即怂笛运嫠秤蕹辗ㄕ摺N饺?涝灯鸱ㄖ衅鸪@治宜牡拐咚成?蕹辗ü恃苑巧砭巯嗾摺N椒谴由碇衅鹨痪畚蚁胍惭韵仿壅摺N郊炊喾直稹N接?醯纫惭苑ü壑械日摺N接傻瘸譃橐乐构省l端?稻乘?文苤蔚迷稻彻壑性錾匣圩?云毡橄嗾摺N讲痪坏任骞鬯?狄惭杂纱俗饕庹摺N接刹痪坏任逯肿饕鉃橐蚬省l毒怀@值任逯挚裳岱ㄖ辛钚难崂胍病O氯?饕饨宰即怂笛造犊尚蒙蟹ㄕ摺N讲痪坏仁亲钌戏ü恃杂墒窃档日摺N接刹痪坏任骞蹫橐蚬省D芾肷硇乃?芯幌嘀肿友阅谛募啪舱摺N讲痪坏任骞垡惭苑ü壅摺N轿骞壑兴?文苤卧黾跸嘁惭月┱摺N骄坏戎畹叩瓜嘁惭月┐Ψㄕ摺N侥信?瓤梢饧拔デ榈染骋惭陨?日摺N届兑环秩饶章┚持猩?崂胍惭缘热日摺N奖殪吨盥┤饶站持猩?崂胂嘁病O律?岬榷?渥即怂翟蒲晕阶运ニ鸬日摺N轿逦恍腥巳粲凶陨砑白跃焓羯ナР评?碓馑ニ鸹雎尴傅日摺C?运ニ稹K?嗤?恕H缡嵌?呈切扌腥丝裳岽Α9事畚难允?嘉┕实纫病N侥芩嘉┧ニ鹬?ǘ?茏阅占澳账?恃匀糇孕耸⒌日摺K淙蛔陨砑坝胨?行耸⑹隆1暇菇月湫恢?ň》ɑ捣?鸱ɡ肷⒎ū浠捣ü噬?崂胍惭越蛘摺N匠跤攵ㄏ嘤σ惭岳?摺N蕉ńト蟠涡囊惭匀谑收摺:笪灰惭灾ぞ徽摺N缴硇那岚补室惭晕阶魇悄畹日摺4司溆胂露?σ灰幌嗪涎晕医袢舻碌日摺N接删呓涞聻榘槁拦省N胰裘?杖魵屆坏蓖?迫ぱ酝?笮械日摺N较粤?途慈绶ㄑ杂杏汕昂蟮日摺N轿逦恍腥俗魇撬嘉?N异恫痪坏任逯止壑小O纫跃?诩昂笮尴肮省1氐被竦梦骞壑??9事畚难杂伤婺罘ǖ纫惭造赌芩嫠车日摺N接傻髁纷饕鉃橐蚬省P薏痪坏裙壑?恕l毒坏嚷┓ㄖ?小3醪蝗∠颉6?芪ツ嫒?芟怖帧K哪芾敫簟8髯”径ü室惭造犊尚婪ǖ日摺N接刹痪坏瓤尚牢骞墼萌笮墓省l毒坏鹊叩怪?唷3跄艹隼搿6?芰钚娜∠颉H??佟K哪芟怖趾秃稀4怂挠肭安幌虻人姆ㄋ娲味灾窝造妒笔奔涞日摺N接缮?岚矠橐蚬省D芊⑸?闹只坌芯鲈袢揪坏戎罘ㄒ惭杂米饕稻哒摺N接寐痆皮*日*ㄆ]钳锤等也言如是劝修等者。与下文一一相合言彼彼等者。谓於所修不净等观门之中。一一皆与止观双运故。一能亲府。二能善和合。三依定无转谓其心不退。四於定无动等也
瑜伽论第三十一卷手记竟
- 上一篇:瑜伽论记 第四十七卷
- 下一篇:瑜伽论手记 第二卷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三(9)
- 人生的苦乐吉凶皆自作自受 并非天定!
- 瑜伽师地论讲记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9)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8)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7)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6)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5)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4)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3)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2)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1)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九(7)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九(6)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九(5)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九(4)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九(3)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九(2)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九(1)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八(14)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