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斋净土诗白话浅译(五)
◎十六观赞二十二首
日观
第一观门名曰观,遥观落日向西悬。光明了了同金鼓,轮相团团挂碧天。
身去身来心不昧,眼舒眼合意常缘。众生与佛无差别,即见弥陀现我前。
日观第一个观想之门名为日观,遥遥地观想落日向著西方的天空而垂悬。其圆满光明了了清晰就如同金色的大鼓,日轮的形相团团圆圆而高挂在碧蓝的青天。不论色身之来来去去、心里都观想清楚而不迷昧,不管是眼睛张开或眼睛闭合、意念都能常常专注系缘。若能了悟众生与佛的体性本无差别,即能见到阿弥陀佛现在我的面前。
水观
第二观门名水观,水成冰后作琉璃。金幢照耀珠无数,宝界分明事不疑。
楼阁万千如月朗,乐音八种好风吹。无常无我如何说,全佛全心更是谁。
水观第二个观想之门名为水观,观想水结成冰之后而当作其是琉璃。其地底有支撑的金刚七宝金幢光明照耀而且挂满著珠宝无数,珍宝的地界非常分明而对极乐世界殊胜的事相毫不怀疑。楼台高阁有万万千千之多而如同明月一般朗耀,美好的乐音有八种并且有好风时时而轻吹。无常无我的道理要如何才能言说,全部的佛即是我全部的心、不然又更是谁呢?
地观
第三地观观前地,一一观来了了知。虽造次间无不念,纵须臾顷亦当思。
想成略见庄严国,佛说唯除饭食时。消尽无边生死罪,必登净土复何疑。
地观第三个观想之门即是观想前面所说的宝地,一一皆能观想成就而了了明知。虽然在颠沛造次之间也无不清楚地忆念,纵使在须臾之倾亦应当专一心思。观想若是成就便能约略地见到极乐世界庄严的国土,佛陀说应当一心观想唯除饭食之时。若能如是修行便能消尽无量无边的生死之业,命终之后必定能够登于西方净土此又有什么可令人怀疑?
树观
第四观门名树观,七重宝树列成行。高低尽覆真珠网,上下交辉七宝光。
五百亿童花里住,三千世界果中藏。自心种子栽培得,各各撑天拄地长。
树观第四个观想之门名为树观,七重的宝树整齐而排列成行。无论高低之处尽皆覆盖著真珠罗网,上上下下交相辉映著七宝之光。在一一的罗网之间有五百亿的诸天童子在树上的妙华宫殿中安住,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佛事皆在宝树的七宝果中含藏。这一切皆是由自心的种子所栽培而得,各各宝树皆能撑天拄地而恒久绵长。
池观
第五观名池水观,八池皆是七珍成。水从如意珠中出,沙向黄金渠底明。
流出莲华微妙响,化生宝鸟赞扬声。何时到此分涓滴,业障尘劳尽洗清。
池观第五个观想之门名为池水观,八功德水之池皆是七种珍宝所成。七宝之水乃是从如意珠王之中所生,其水池流渠底部之沙皆是杂宝金刚而如黄金般光明。摩尼水流注于莲华间循树上下发出微妙的说法声响,如意珠王涌出金色的微妙光明所化生的七宝之鸟演说赞扬三宝之声。何时能够到此极乐世界而分得八功德水少分之涓滴,将我等之业障尘劳尽皆洗涤而除清。
总观
第六观门明总观,宝楼五百亿峥嵘。虚空悬处诸天乐,日夜宣扬三宝名。
上圣皆言心本具,西方不远想初成。娑婆界内人虽恶,念佛功深定往生。
总观第六个观想之门名为总观,极乐世界众宝国土的一一界上皆有五百亿的七宝楼阁高耸峥嵘。虚空当中悬处著诸天的种种乐器,日夜不断地宣扬佛法僧三宝之名。释迦世尊等诸佛至圣皆说此西方净土乃是自心本具,若能作此宝树宝池宝地总观想、则西方不远而观想极乐便能初成。娑婆世界之内的人虽然仍有恶业,只要念佛的功德深厚则必定可以往生。
华座观
第七观名华座观,想成七宝地莲华。脉光华叶乃无数,八万四千非强夸。
台上宝珠虽似幻,镜中面像未曾差。虽云大道离真伪,不碍通人辩正邪。
第七个观想之门名为华座观,欲观彼佛者应当起想忆念于七宝地上而作莲华想。并观想莲华的叶脉光明及莲叶乃有无量无数,说其一一皆有八万四千之多并非是虚伪的夸赞。释迦毗楞伽宝的华台上之摩尼宝珠虽然如梦似幻,观想时一一清晰分明就如同在镜中见到自身之面像而分毫无差。虽然说佛法的大道是离于真伪之分别,但是并不妨碍通达佛法之人来分辩是非和正邪。
像观
第八观门名像观,众生不异佛如来。谛观金色相好具,端坐宝莲心眼开。
凫雁鸳鸯谈妙法,观音势至列华台。所闻要与真乘合,出定休将妄想猜。
像观第八个观想之门名为像观,众生之心并不差异于诸佛如来。仔细谛观阿弥陀佛金色身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悉皆具足,观见到阿弥陀佛端坐于宝莲华中之后而心眼得开。极乐世界的凫雁鸳鸯皆能演说微妙之法,并且观想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并列于莲华台。于观想中所听闻的说法要与真实的佛乘相合,出定之后不要用种种的分别妄想而起疑猜。
真身观
第九真身观彼佛,佛身高广世难量。山毫宛转笼千界,海目分明照十方。
大士众多为近侍,化形无数出圆光。慈悲心是弥陀体,不动纤尘见法王。
真身观第九个观门是以真实的报身来观想彼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身相之高耸广大是世间人所难以思量。如五须弥山的白毫右旋宛转放光笼罩了三千大千世界,如四大海水的眼目青白分明而映照于十方。菩萨大士极为众多而亲近奉侍,化身的身形有无量无数皆是出自于阿弥陀佛的圆光。大慈悲心即是阿弥陀佛的体性,不动著一纤毫的微尘而即可见到弥陀法王。
观音观
第十谛观观自在,顶辉肉髻紫金身。头冠中立一化佛,足印下成千幅轮。
菩萨众随光不夜,摩尼华布色长春。婴儿久失慈悲父,应念临风泣涕频。
观音观第十个观想是谛观观自在菩萨,菩萨的顶上有辉耀光明的肉髻并有紫金之真身。头顶上的摩尼宝天冠当中有一尊站立的化佛,菩萨举足时足下便印成光明的千幅轮。身旁有无量菩萨众之眷属时时相随而使所到之处光明如同不夜之天,菩萨下足之时有金刚摩尼华散布一切、其美妙之颜色就如同四季长春。流浪于三界的婴儿长久以来失去了慈悲之父,应当一心思念菩萨以免孤独临于清风时伤心哭泣而涕泪频频。
势至观
十一观门观势至,天冠五百宝华新。顶中肉髻尤殊妙,头上金瓶绝比伦。
行处庄严填布满,坐时国界动摇频。堂堂一佛二菩萨,同现众生数等身。
势至观第十一个观门观想大势至菩萨,菩萨的天冠之中有五百的宝华而且光明清新。顶中的肉髻尤其殊胜微妙,头上有一金色宝瓶绝妙超胜而无有能比伦。大势至菩萨行到之处有五百亿宝华庄严而填布遍满,菩萨坐时七宝国界一时而动摇频频。巍巍堂堂的一佛二菩萨,同时应化显现十方世界无量无数等同于众生数量的分身而救渡之。
普观
十二观门名普观,想身趺坐大华中。宝光照体如红日,圣众开眸满碧空。
水鸟树林谈法妙,语言文义与经同。道无彼此谁云隔,实在精诚一念通。
普观第十二个观想之门名为普观,观想自身结跏趺坐于大莲华之中。忆想莲华开时有五百色的宝光来照我身体而其宝光犹如红日,想我眼眸睁开之后佛菩萨等圣众充满于碧蓝的虚空。流水众鸟及七宝树林演说之佛法极为微妙,其语言与文义皆与十二部经相同。佛道本来就无彼土此土的差别、因此谁又能说有间隔,其实就在于专精至诚的一念便可与西方净土相通。
杂观
十三杂观先观佛,池上端严丈六躯。左侍观音华座近,右从势至宝光舒,
莫轻小相流尘刹,何碍全身满太虚。变现十方皆自在,本来无欠亦无余。
杂观第十三个观想名为杂观而首先要观想阿弥陀佛,在水池之上端正庄严地站立著丈六身躯。左边相侍著观世音菩萨的莲华座非常相近,右边随从著大势至菩萨并且舒放著闪耀的宝光。莫要轻视小身相的三圣像、因为其流布充满于如微尘的刹土,其大小圆融并不妨碍于全部真身之遍满于太虚。阿弥陀佛神通变现于十方皆能随意自在,本来就不增不减没有欠缺亦不多余。
上品观上品上生
十四观门三品列,上中下辈逐根差。三心具足功无闲,众行兼修念不差。
上品上生安养国,金台金地法王家。须臾便得无生忍,到此宁忧作佛赊。
上品观上品上生。第十四观上品往生的观门有三品并列,上中下辈随著根机而有高低之差。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等三心具足而功德无有间断,持戒读经等众行能兼修且六念等法门不偏差。即能上品上生于西方安养国,乘坐金台往生于黄金为地的法王家。须臾之间即能悟得无生法忍,只要到了此极乐世界何必忧虑不能作佛呢?
上品中生
上品中生尤直捷,大乘因果信无疑。不论口诵诸经典,惟愿身生七宝池。
圣众俨临居止处,金台迎接命终时。华开见佛亲称赞,小劫何嫌受记迟。
上品中生。上品中生尤其是直截了当,只要对大乘的因果确实相信而无有怀疑。不一定要口中读诵诸大乘经典,只要发愿要莲华化身往生于七宝莲池。临命终时极乐世界的圣众俨然降临于其人居止之处,阿弥陀佛即能持著紫金台前来迎接于其临命终时。莲华开后即能见佛而亲自面对佛陀称扬赞叹,只要经过一小劫即可证得初地、何必嫌弃受记成佛会太迟。
上品下生
上品下生人易行,行如中辈不多争。但困无上道心发,直往金莲华内生。
目睹如来诸相好,耳闻妙法众音声。经三小劫登初地,佛果不劳弹指成。
上品下生。上品下生这一类普通人很容易修行,行持就如同前面的上品中生而不与人起毁谤大乘佛法之争。只要因为无上的菩提道心能够发起,临终后便可直接前往金色的莲华内化生。华开之后亲自目睹弥陀如来诸般的相好,耳中即能听闻微妙佛法的众多音声。经历三小劫之后即能登于菩萨初地,无上的佛果不劳弹指之力即可圆成。
中品观中品上生
十五观门三品列,上中下辈巧安排。求生定满众生意,五戒兼持八戒斋。
不造逆愆无过患,永离恶趣出沉埋。华开即证阿罗汉,任运游行白玉阶。
中品观中品上生。第十五观中品往生的观门有三品并列,上中下三辈释迦世尊都有善巧的安排。只要发愿求生西方则阿弥陀佛必定圆满众生的心意,应当一生受持五戒并且常常受持八关戒斋。不可造作五逆之罪并且无有种种过恶缺失,必定可以永远出离于三恶趣而超出于沉沦痛苦之掩埋。莲华开后即能证得阿罗汉之圣果,至此便可任意游走经行于白玉的路阶。
中品中生
中品中生持戒法,沙弥具足一朝昏。威仪检点心无悔,眷属来迎佛有恩。
先仗金光登净域,后敷莲萼赞慈尊。预流道果从中证,便了真心彻本源。
中品中生。中品中生的人要受持八关斋戒法,沙弥戒或具足戒能圆满受持一日一夜而无犯。威仪能够检点无缺而且心中没有过错可悔,以此一日之功德回向则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其眷属必来迎接而且佛陀有加祐接引的慈恩。先仗著弥陀圣众金光照射然后高登于清净的国域,后来开敷莲萼之时即可见佛而赞叹慈尊。闻法欢喜则预流的初果即能从中而亲证,便能了悟真心而透彻心性的本源。
中品下生
中品下生男与女,各行孝养具仁慈。命终知识说净土,法藏比丘真汝师。
生在宝莲开合处,捷如健臂屈伸时。观音势至亲开导,果证无生不厌迟。
中品下生。中品下生的善男子与善女人,各各皆能孝养父母而且奉行世间的仁慈。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为其叙说西方的极乐净土,告诉他发四十八愿的法藏比丘才是你真正的导师。然后即能往生于极乐世界宝莲开合之处,其直捷迅速就如同健壮之士屈伸手臂的顷刻之时。华开之后得到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亲自的开示导引,果证无生也不会嫌弃其太过延迟。
下品观下品上生
十六观门三品列,上中下辈为君评。愚人造恶无惭愧,善友垂慈劝往生。
顿使刹那心地净,全标十二部经名。临终口诵弥陀号,便感西来化佛迎。
下品观下品上生。第十六观下品往生的观门有三品并列,上中下三辈仔细为君品评。若有愚痴之人平日造众恶业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垂慈赞叹弥陀净土劝导往生。顿时便能使此人刹那之间心地清净,心中因听闻善知识开示标明而了知十二部经的经题之名。临命中时口中称诵阿弥陀佛的名号,便能感得从西方而来阿弥陀佛之化佛前来接引相迎。
下品中生
下品中生多犯戒,纯将恶业自庄严。罪无避处神魂乱,命欲终时气势熸。
广赞佛乘天荡荡,能消地狱火炎炎。佛菩萨众来迎汝,七宝华池得例沾。
下品中生。下品中生者多是违犯戒律之人,纯粹将种种的恶业而自我庄严。将死之时一生之众罪无有逃避之处而神魂恼乱,命欲终时其性命气息之态势即将消灭。若能遇到善知识为其广泛赞叹阿弥陀佛的佛乘慈航就如同天恩之浩浩荡荡,此人闻已念佛即能除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并以清凉风消除地狱的热火炎炎。虚空之中有诸天华、华上有化佛菩萨等圣众来迎接汝,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而于佛慈悲的法水依例皆得均沾。
下品下生
下品下生须猛省,众生不善苦无穷。此人若听高贤语,来报当离恶趣中。
一旦魂飞心散乱,十称佛号罪消镕。金莲铄铄如初日,当念西升极乐宫。
下品下生。下品下生的人必须要猛然惊醒,此类众生因为造作五逆十恶等不善业而将受痛苦无穷。此人若能听到善友高贤赞叹西方净土之真实语,来世的果报必定能够远离于痛苦的三恶趣之中。一旦到了命终即将魂飞命丧时心意惊惶散乱,只要具足十念口称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则其罪业即能消镕。便可见到金色的莲华铄铄闪耀如同初升的明日,不离于当念便可向西飞升至极乐之宫。
- 上一篇:西斋净土诗白话浅译(六)
- 下一篇:西斋净土诗白话浅译(四)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