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饬终言论
念佛饬终津梁
炊萸馆主(印光法师校订)
第一章 略说净土法门之当机
马鸣起信论云。末世众生。若于修行正法。生怯退想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即以信愿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永无退转。盖此净土法门。三经专宣。众典并宏。是如来兼为末世多怯退众生所开示。广施大无畏。以期普摄羣品。何以故。众生于末世见如来法藏。繁奥难解。由是多怖畏而怯退者。如来于净土法门。说但能信愿持名。无须遍涉羣典。(志愿宏法者。非此所论。)若末世众生闻菩萨须历三祇苦行。方成佛道。由怖畏长劫而生怯退想者。如来则说一生成办。不历僧祇。众生又闻三障相续。生死难离。初信断见。七信断思。方离分段。因此怖畏无量。而生怯退。则如来于净土说不专断惑。
带业往生。又末世众生。寿命短促。知隔阴一迷。前功捐弃。因是怖畏怯退者。如来则说净土众生寿命无量。一生补处。绍隆佛位。永无退转。又若众生虑末世佛菩萨善友甚难值遇。提携引导无人。不免怖畏。生怯退想。则如来曾于净土法门。说当生者诸佛护念。现生者弥陀接引。已生者上善共会。众生由是而得远离怖畏。信顺修持。此由如来妙观察智。鉴照无遗。善巧方便智。大悲普摄。故要解云。当知执持名号。既简易直截。仍至顿至圆。以念念即佛故。不劳观想。不必参究。当下圆明。无余无欠。上上根不能踰其阃。下下根亦可臻其域。故华严一经。开示菩萨无量行门。善根成熟众生。亦既摄尽。末后一著。又以普贤行愿。导归极乐。使末世善根未定者。由是方便。而得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登莲池海会。可谓摄化无遗。畅佛本怀。夫生佛心性。原自平等。佛则究竟圆证。生则迷背有浅深。致根器有利钝。凡学佛者。宜自审量。须择契理契机之法以修。庶不至长在轮回中也。处今时代。若宏经大士。具眼宗师。固宜博涉羣籍。诸宗并宣。鉴机接引。不宜偏废。然论收机广。下手易。而成就多者。当推净宗。诚以阿伽陀药。本以一味而兼具众味。若于诸教思择未精。或未能即生断尽见思。则毋宁服此一味。以为主行。则决定无差。所愿有志求菩提道者。知所取捨焉。
第二章 论净土法门念佛正行以外,当求饬终缘助,免收获失时
凡修行不论何种法门。总须因缘具备。正助咸资。方得成办。若论净宗。自以念佛为正行。而持戒修观。实为最要之助行。此外缘助之道不一。而以临终集净侣。为之念佛饬终。为最切要。前者念佛持戒等。为发起坚固善根不失时。后者念佛饬终。为成熟收获善根不失时。云何不失时。盖念佛行人。若平日修持精勤。善根坚固成熟。己力堪恃。再于临殁。得善友助念。则收获定能增上。品位必然陞高。如其未臻成熟。或戒德未全。尤须广徵善缘。兼籍善友之念佛迴向。提撕警觉。而捷得成熟。捷得收获。俾无唐捐过患。此之谓成熟收获。不失于时。论娑婆火宅众生。不仗念佛。欲了生死。或有二三四五生。乃至无量生而未得出离者。盖因三昧未成。业境可畏。三障梗阻。断惑为难。以具缚凡夫。处于业重围之中。唯仗自己戒定慧力。奋突以出。诚非勇猛丈夫不克臻此。若一念把持不牢。便随业漂转。须经历再生。重谋修进。须知临末一念。正为后有生因。
吾人赖耶本识。主宰难操。无非随业境转依。古殁后生因。实为一种炽盛境界。升堕皆由于此。盖临殁之际。吾人无始来所造九法界中善恶不动诸业境界。同时识上坌集显现。此无量差别业中。必有一法界业。较为偏重。复以无明爱润故。成熟识盛。即为此法界生有之开导依。八识随之执持。而此法界依正。于以成立。是故临殁行人。得莲友念佛饬终。使行人眼睹圣像。耳闻洪名。威仪整肃。心口相应。念念相续。声声不断。正所谓三业纯和。六根都摄。即为造就佛法界炽盛境界。随其开导而往生。管教花开见佛。忍悟无生。此之谓唯识所现。盖以识心度生死大海。唯恃一句佛名为护身浮囊。而诸业境浪。排山汹涌以至。浮囊一失。漂溺堪虞。若彼生死岸畔善友。能以念佛为缘助者。犹以无量浮囊。系诸其颈。则凭藉既多。永离怖畏。终抵无生彼岸。又如重舟胶浅。橹楫难施。正需前挽后推。方能济渡。众生业重行浅。非自心力所能出离。故滞于生死。若净众推之于后。弥陀接引于前。固何往而不生西哉。念佛饬终之方便利益。其切要如此。故有之则张钟辈屠刽之流。亦莲登九品。无之则苏东坡积行之士。亦公据空携。是以东林有同生之誓。百丈立化亡之规。结社念佛。舍研究宏化外。于净友自身之善利。孰有殊胜过此者乎。矧行人既藉净友助念而西生。则他日净友缘熟时至。已生者亦必侍佛来迎。如刘遗民之于远公其例也。是则在娑婆为同行净侣。于安养作莲胞昆弟。度人适以自度。自利即属利他。感应道交。理所固然。佛会同仁。盍兴乎来。
第三章 论念佛人应励行家庭佛化,为宏法起点,以求将来饬终便利
念佛行人。既以持名胜行。信愿求生安养。次当发大菩提心。抱善与人同之宏誓。以自庄严。不堕二乘偏狭自利障。所谓尽法界众生界。尽未来际。化导摄受。普令念佛。同生西方。如是则净土资粮。始称圆具。然登高自卑。行远始迩。利他行之起点。即自行人家庭始。是故对于家中亲族长幼。应常以佛法灌输诱导。讲演只求醒豁。勿鹜高深。为说善恶因果报应无爽。为说苦空等谛。为说生死烦恼种种过患。念佛往生种种善利。但能蓄意熏习。恳切晓导。自臻成熟。迨信顺已。则欣厌情生。自能起行。于是当进而组织佛化式家庭。督率合家。共修净法。如善根增长。则再进而同受归戒。为优婆塞优婆夷。能如是。则修身齐家。寓乎佛化。慈和恺悌。共跻清邦。(世人不察。每以佛法但为超度幽冥而设。疑为不吉。庸愚瞽见。大谬不然。华严经佛升诸天说法。无量天帝共赞佛法最为吉祥云云。今附录于此以破众疑。)若此行人临命终时。自己家属即为其念佛饬终。得此援助。决定生西。再益净友。上品可期。此为求饬终利益之根本办法。阻碍既无。成效自著。愿净修者加之意焉。若念佛人于家庭化未臻成熟。则当专求同行净侣。于临终念佛缘助。而叮咛家属。应为协助。
如下述诸项。应知所禁忌者。亦当先行恺切嘱咐。俾勿偾事。
一、临时请净众念佛助生。关于饬终诸端。切嘱家属听受指挥。加意依行。
二、行人未入昏昧位前有二忌。一者。忌家属软爱语家事应先处分迄。以世情牵缠。徒增恩爱悲伤。有妨西迈故。二者。忌临床哭泣喧哗。扰乱正念。令不得往生。是爱之适所以害之。欲免此二过。则令家属一致念佛。回向往生。是为最妙。行人已入昏昧位。至暖觉未舍前。此时赖耶主识犹在。最忌触动根身。无论何人。慎勿以手指器物稍触其身肤。以增苦痛。而生怨毒。如佛经阿耆达王。福德巍巍。应生天界。止以临殁。侍者挥扇触面。怨毒所钟。竟堕蟒身。蒙僧说戒救度。方得生天。故知沐浴换衣等事。应于全舍暖觉后举行之。
三、既请净众饬终。切嘱家属。勿得同时邀请外道神像符箓。及师巫道流。混杂其间。不但有妨正念。且损佛法威严(如家属有如此举动。净侣劝导不服。可即罢饬。免招俗诟为是。)
四、切嘱家属。西生以后。
①每日以念佛代灵前哭泣。
②祭祀以素斋代荤菜。
③节省种种妄费如冥器排场等。买物放生。或作其他功德。以上三项。因西生者受用清净。不同凡俗故(即非念佛人。殁后亦应如此。若杀生作祭。怨报重重。徒增亡人罪业。至于冥器。虽非全虚。要知非有福德。莫能受用。故毋宁节省。为作功德事。)
夫邱山恩重。非牲鼎所能酬。若使亲离尘垢。然后子道方全。此出世大孝。非可与俗人言也。是故念佛人若上有父母祖父母等尊长辈。自应以吾佛归元至道婉顺劝进。如其正信难生。则须积以时日。渐次薰习。又须以自己念佛功德回向于亲。求佛加被启发。务使笃意净修。灭除烦恼。生则优乐余年。殁则诞登净土。临终则邀诸净侣。率彼眷属。为念佛饬终。助生西方。以此事亲。人天钦赞。至于卑幼。往往为学业事业所羁。未能专志净修。则亦不相妨。但授以晨朝十念法则。持久亦证胜果晨间于空旷处行之。能束心舒气。兼使身体壮实。每逢令节佛诞。父母忌辰。节瓜果庆贺部分之费。以充放生。而令儿女辈襄助其事。此举实有无边利益。每见儿童天性活泼。故驯顺者每爱好豢养生物。而顽劣者每至糟蹋虫豸。若使襄助放生。则残忍顽劣之恶习。自然清除以无余。
慈悲胞与之天性。油然显露而增长。此所谓以功德之妙行。代无谓之嬉戏。其法先令将仪规诵习。讲解明晰。督察行之可矣。统上两事而观。则念佛行人。对于自己家庭之化被。俨具上求下化之绩。推而至于法界众生。即是无上大菩提心。岂特令临终者往生而已哉。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原文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全文
- 佛说高王观世音经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层地狱分别叫什么?十八层地狱详细图解
- 戒除邪淫得清凉
- 《佛说圣者无量寿智大乘陀罗尼经》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读诵无量寿经的利益
- 念佛怎样“发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忏悔发愿文
- 净土五经一论是什么?有哪些内容?
- 简单的早晚课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佛说十善业道经原文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生死关全集
- 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简介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净宗朝暮课本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净修捷要
- 极乐辅臣观世音菩萨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佛说无量寿经
- 净土十要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观经四帖疏
- 西方发愿文(图文)
- 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