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十要(第八)宝王三昧念佛直指(一)
述曰,闻夫法外之异见易除,法内之异见难涤。慈氏所谓谤菩萨藏,说相似法也。净土法门,如大小权实诸疑,皆自外来者也。胥徒入境,望为敌国,壁垒虽坚,而亦可攻。唯认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者。以虚妄识神为自性。以胸中缘影当唯心,痴守迷情,妄拨身土。此自内发者也。以法谤法,真似能难明。袭我旌旗而来,人皆认贼为己。在昔像季,此说尚未炽然。末法渐深,毒气渐惨。古今师匠,未有认定此疽以为时证,而专治之者也。妙喜老人,痛呵默照邪禅,扫清黑山鬼窟。妙叶禅师著念佛直指,暴斥土外立心之谬。二师所治者同一病,所投者同一药,所显示者同一不思议心性。而净土尤难。良以自性二语,乃诸祖诚言,天下古今所共据。奸生肘腋,多易忽难图。举国皆狂,每一呼众哗。余读十疑或问,以迄直指。深叹运愈移,人根愈陋。时日降,见网日张。所幸至人出兴,恰应时节。萧墙祸起,干蛊诞生。十方广长,无处不遍。诸佛恩德,其在兹乎。谨奉直指,次天如禅师或问而流通焉。至于此书显晦之缘,详在别序。(今调西斋诗于第七,此则次西斋诗后。)
重刻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序
念佛三昧,所以名为宝王者。如摩尼珠,普雨一切诸三昧宝。如转轮王,普统一切诸三昧王。盖是至圆至顿之法门也。始自华严,终至法华。一代时教,无不赞扬此宝王三昧。始自文殊普贤,乃至永明楚石。一切菩萨圣祖,无不修证弘通此宝王三昧。而世之昧者,犹以为自性弥陀,非即乐邦教主。唯心净土,不在十万亿西。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全不知十方法界,一一无非即心自性也。可不哀哉。元末明初,鄞江有大善知识,厥名妙叶。深悯邪见,述为念佛直指二十二篇。世久失传,故云栖老人每欲见之,而不可得。神庙年间,古吴万融禅伯,偶于乱书中,得此遗帙。与唐飞锡法师所撰宝王论,同为一编。皆云栖老人所未见也。韩朝集居士,先刻宝王论板,置于云栖。予续刻此直指板,留于佛日。客岁幻寓长干,有车蔤蕃居士,秉受归戒,听讲唯识心要,及南岳大乘止观。遂专心修净土行。今夏禁足九旬,执持名号。因念今时狂妄之徒,薄视念佛法门。以大悲心,手辑古今净土法语一册,名曰念佛须知。分为信解,发愿,修行,证验四门。盖信愿行三,乃生西之要筏。而证验,则举果以劝因也。节录甫成,适予应祖堂请,重到长干。遂虚心乞予仇较可否。予曰。居士之志则善矣。但净土法语,从古迄今充楹积栋。曷择其简切精到者而流通之,不尤易取信乎。以予观居士命名立科之旨,则叶师直指最为相似。何以言之。彼第一极乐依正,第二斥妄显真,第三诃谬解,乃至第八示折摄,皆居士所谓信解门也。第九劝修,即居士所谓发愿门也。第十劝戒杀,乃至第十八罗显众义,皆居士所谓修行门也。第十九一愿四义,谓戒解行向,是重申以愿摄信行也。戒亦是行,解即是信,向仍是愿。一愿便具四义,四义乃满一愿。明信愿行,本非条别。愿居于中而统前后,厥义彰矣。第二十示灭罪义,第二十一示列祖行,皆居士所谓证验门也。第二十二正示回向,普劝往生,例同经论有流通分。从始至终,雅合居士之旨若此。居士何不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乎。于是居士踊跃欢喜,再拜稽首而谢曰。某乃知妙叶大师,先得我心之所同然,又能发我之所未发也。今得奉此遗编,誓当刊布流通。用荐先人,早生净土。又愿普与法界有情,决定信入此门,永不退转。请更序厥缘。以为同志者告。噫。如车居士,亦可谓勇于自利利他者矣。读是书者,慎勿负此苦心也哉。庚寅冬十有一月之吉,古吴蕅益道人智旭,识于祖堂幽栖寺之大悲坛右。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四明鄞江沙门妙叶集
念佛三昧称为宝王者。盖于一切三昧之中,最上三昧者也。首独唱于庐山,后遍流于天下。历代所修,往生非一。著文于世,证验良多。自昔至今,富于编简。若禅若教,无不尊崇。是圣是凡,悉皆景仰。但末代浅根,因药致病。以极乐净土,不求之于西方,而求之于分别缘影。多流此见,内怀痛伤。嗟彼唐丧其功,虽修无感。乃以净土诸经,及各宗疏钞。采其奥旨,述以成编。虽其言之不文,莫敢裁于胸臆。自为警省。敢闻于人。故以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定其名焉。
极乐依正第一
原夫无上正遍知觉,圣主世尊,普应机宜,从兜率宫降神于世。故四十年中,说法三百余会。皆令群有,同证真常。乃至末后灵山会,上方说法华。俾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出世本怀,于兹畅矣。然出世度生之道,非但释迦。三世如来,莫不咸尔。而于释迦一代施化法门之中,求其所以机宜相感,生佛缘深。至简至易,而功高径捷者,无越求生净土一法门也。盖念佛法门,首因法藏比丘,于无量劫前,为大国王。闻世自在王佛说法,遂弃国出家而成比丘。其佛复为广说二百一十亿佛刹庄严,人天善恶粗妙不同等事。法藏闻已,即于佛前发四十八种大愿。愿成佛时,国中无有三途,三毒,八苦,八难,九恼,十缠等,一切障碍。生我国者,皆住正定。得忍悟心,解脱胜智之人。乃至十念得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其时大地震动,天雨妙花,空乐自鸣,佛与其记。今已得果,成佛十劫。因昔愿胜,功德神通,光明力无畏等,超过十方。佛号阿弥陀。其阿弥陀佛所居之国,从是娑婆世界,直西过十万亿国土,名曰极乐。或曰安乐。今见在彼。以昔大愿及神通力而为说法,摄取十方世界念佛众生。众生生者,得不退转。刹那尚莫胜数,何况历劫度脱。其生彼者,有何限极。微尘恒沙所不能喻。其佛国土,庄严胜妙,超过十方。有诸宝池,随其大小,皆七宝成。或有大池,其量盈广,正住其中。底布金沙,边铺阶道。其池之上,复有楼阁,千层万叠,广博妙好。光明赫奕,不可具说。其池之内,八功德水香美清彻,盈溢充满。为十四支,于诸无量庄严具中,寻流上下,出声演说无量法门。是妙水中,复有六十亿七宝莲华,团圆正等。水注叶间,四色四光。三辈九品,行列次第。香洁微妙,映蔽其国。宝地平正,愿力所成。于其地上,复有七重栏楯,七重行树。宝幢台榭,旛盖珠缨,各各无量,殊特妙好。周回间列,庄严其国。又于虚空,雨诸天衣天香天花天缯天乐,各各无量。缤纷散漫,遍虚空界。如是无量诸庄严具,皆金银琉璃,砗磲码瑙,毗楞伽,甄叔迦等,金刚摩尼,如意珠王,不可思议众宝所成。是众宝内,各放无量百千万亿宝色光王。互相辉映。一一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其光交罗,不相障碍。极虚空际,不可穷尽。如是无量一一光明,一一庄严,与虚空中天乐香华,珍禽铃网,其声雅正。宫商清彻,铿锵应节,流出无量无边微妙之音。其音遍满,不间不断。悉能演说苦空无我诸波罗蜜。叹菩提道,赞佛法僧。或说念处正勤根力觉道,诸菩萨行,谛缘愿度,力无畏等,十八不共,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不可思议无量法门。其所说法,三世十方依正色心,融通无碍,及劝精进,如佛音声,等无有异。其国众生闻是法已,悉皆念念随其所乐,速能证入三乘胜行,一切道品,无量解脱。如从佛闻,得无差别。纵是凡夫,闻此法故,自然精进。尚无一念疲倦之心,云何更有退转。又彼国土,纯一男子,无有女人。莲华化生,不处胎胞。妙服美味,能成法喜。从其所欲,悉随念至。无寒暑昼夜,无生老病死。无土石诸山,无三途恶道。往来虚空,经行树下。欲作佛事,示现神通,悉从心念。又复寿命无极。如是种种快乐无极,故名极乐。况复弥陀世尊,功德光明,威神相好,各八万四千,如紫金山。处大莲华师子之座,庄严赫奕,超过虚空。大海弥卢,所不能及。眉间白毫,功德增胜。如日舒光,众明悉绝。光中化佛菩萨声闻,各放光明远照尘刹,摄受众生。彼二大士,亦复如是。文殊师利,普贤大行,诸大菩萨,皆住彼国。一生补处,其数甚多。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悉为良友,以佛为师。亲近慈容,闻第一义。顿超三界,即证无生。十地高超,二觉圆满。况能于念念中,供养十方三宝,成就一切法门。游戏神通,净佛国土。乃至入于三途六道,舒光破暗,救苦众生。或复尘刹分身,随机化导。应病与药,如佛弘慈。于念念中,圆满普贤所有行愿。具文殊智,有大势力。如观世音,同证菩提。同佛所住。则一切众生性虽昏昧,得闻此说,谁不欢喜,而生信乐。然彼妙土及庄严事,虽具我心。若非弥陀如来,于过去世,为度众生,行菩萨道,不可称计,焉得成就。当知彼佛行愿无边,庄严无尽。是故如来居彼国土,大愿圆满,宝土斯成。依正庄严,悉皆具足。如是庄严依正境界,假使各十方面,百恒河沙微尘刹数菩萨声闻,以大辩才,如实称扬,尽未来时,不可穷极。若善男子善女人,闻如是说,至心信乐,欲生彼国者。应如佛教,圆发三心。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然后直心正向,观彼国土一切依正无量庄严胜妙境界,及彼如来八万相好功德光明清净之身。或复随取一相一境,乃至如来眉间白毫相光。远离虚妄,或一念至十念,或一日至七日。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得往生。其有直信有彼国土,有彼如来愿力威神,不生疑惑。但能一心不乱,执持名号者。不出所期,亦得生彼。何待色身报,满然后得生。当知阿弥陀佛,接引众生,令离苦海,过彼慈亲。于先劫中,已立大誓。无苦不忍。无行不臻。无愿不立。无法不说。为度我故,方便百千。今正是时,目睛不瞬。垂臂待我,已历十劫。念念不舍,甚于剖心。乃至其心激切,入生死中。遍历三道,地狱猛火,不辞劳倦。我若回心向佛,如子恋母,正慰所怀。则不逾当念,便得往生。何必更经十念之顷,然后得生。
斥妄显真第二
行人欲生彼国,出离生死。先当深识求生彼土真妄之心。且谓如是极乐世界,为是在境,为是在心。若在于心,但有虚想,无土可生。若在于境,虽有生处,又复失心。若谓心境二俱求生,则我身心是一,宁生两处。若谓心境是一,一心求生,则自今心境宛尔,难说是一。又极乐娑婆,净秽不同。况是世尊垂教,敕令舍秽求净,一义奚得。四句既不可求,或谓处处皆是西方极乐。或谓心净则是极乐。或云极乐不离这个。若作此解,皆名邪见。而余因不得以默矣。彼若谓极乐在心,即便妄认此心住在我今身中。既在身中,但名求心,何名求生。岂我世尊不知极乐在心,而说在西方十万亿国土之外耶。又岂不能指说内心,而但能说外境耶。今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现在说法,实境宛然。此是圣人诚言,焉敢不信。而不知此缘影心外之极乐,正即是我真心。我此真心,如彼大海不增不减,而汝妄谓为境。汝谓极乐在缘影心。此缘影心,如海一沤,生灭全妄,而汝妄谓为心。汝若固执妄见,不信外有极乐,信在汝缘影心内者。汝缘影心无体,不可以心求生于心。而不知彼极乐虽在西方,西方即我真心。真心无性,即彼名体以显我心。名体本空,亦即我心而示其相。心境一体,生佛同源。求彼佛,即求自心,非外求也。究自心,须求彼佛,岂他惑哉。如是则取舍忻厌,炽然著相,任我所求,岂复外心。心能具故,则知此心圆裹一切依正境界。乃至色心净秽,生佛因果,三世十方诸法。含摄无外,同一受用。求一外相,了不可得。虽无外相,不分而分,净秽宛尔。故当如是而求,岂可求之于妄心也。如是愿求,佛所印可。与彼世之不识本心,愚痴无智,不求西方极乐之佛,但向自己肉团缘影妄心中求,谓是唯心净土,本性弥陀者,实辽远矣。然彼极乐国土,非依缘影妄心。又彼弥陀色身,非在众生阴体。若向我今四大缘影身心中,求本性自己之佛,不求西方极乐之佛。则妄心生灭,佛亦生灭。佛生灭故,三昧不成。纵求有得,但成生灭之佛,还生生灭之土,不成正行。经云。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彼圆觉性,亦同轮转,即此义也。若欲离诸妄见,直生彼者。但求西方十万亿国土外极乐弥陀之佛。以称性妙观,如实观之。使彼如来本觉相好,于彼显现。合我众生始觉真心,于此发明。始本相冥,生佛互感。三昧乃成,正行斯立。不生灭土,始可生也。故知此心遍一切处。尚不间于地狱,何止极乐。但地狱苦处,今顺性而求离。极乐九品,今顺性而求生。但依修多罗教,顺佛法音,求离苦得乐,从凡入圣,实不出吾之心性。故名唯心净土,本性弥陀。非谓从妄心中求。妄心无体,焉得名为唯心本性之佛耶。彼向自己缘影妄心中求者,以色身及山河大地十方刹海为外境也。此向自己不动真心中求者,即十方刹海大地山河为内心也。若知十方刹海即内心,则打成一片。故我任意于中舍秽取净,厌东忻西,不出自心。以实有彼,大愿果佛能接引故,故求无不得。若谓十方刹海为外境,则打作两橛。故才动念,即乖法体,即失其用,不得自心。以但有此性具因佛,无力用故,故虽求无得。又妄心但是虚妄缘影,惑为色身之内,无土可生。真心含育一切尘刹,本具极乐依正,求之必生。妄心舍外趣内。真心即外为内。内无外故,外求有相果佛,即求自心。内非实故,内求无体缘影,不见自心。妄心心境宛然。真心即心即境。妄心生灭无据。真心不动不摇。妄心在因无果,始终生灭。真心因果一致,性修交彻。故知从真心妄心求者,其别若是。论时,则何啻日劫相倍。论处,则何但天地悬殊。论体,真则圆裹十虚,妄则居于身内。论用,真则横截娑婆,直出生死。妄则煮砂为饭,经劫难成。是故行人发菩提心,求生净土,岂可但求自己缘影妄心,不求西方极乐真佛,良可痛伤。譬如欲西而面东,欲升而抱石,从水求火,从火觅水,奚可得焉。嗟今之人,不识真心遍一切处,即色显体。而妄认缘尘影事,谓是本性,谬之甚矣。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必被消灭。分别影事,妄认为心,亦复如是。若或识子是贼,贼不为害。知意是妄,妄亦奚伤。但不可认彼为是极乐依正也。四明法智大师,所以有指妄即真之说,观佛观心之谈。终不拨于极乐依正实境。奈何后世,邪见蜂起,魔侣炽然。破灭佛法,断佛种性。妄计极乐妙土,在我缘影心中,而不肯西求,可胜颠倒。彼闾巷之人,未闻正说,以此邪见,密相传授,疑误人者,虽不逃于地狱苦报,尚有可恕。而我出家四众,圆顶方服者,同此见解,尤可伤悯。倘若真为生死,则必以此说为是。若有障重之人,于此法门不能随顺者,则当更审缘影妄心,境界云何。此虚妄心既无有体,但随我生灭,遂即妄认为我。妄认我故,便谓此心住在我今色身之内。谓此色身住于今之世界。谓此世界还住今之虚空之中。此虚空性,广大难量,遍含尘刹。如是则空大界小,心劣于身。一念转微,不可举示。岂可以至微至末一念无体之妄心,而于此求极乐依正之妙境乎。不可求而求,岂不甚惑。既了此义,则知如是空性无边,虽不可量,元不出我大觉清净心中。如彼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况此色身在世界耶。况此妄心在色身耶。故知妄微身著,界大空圆,从纤至洪,不出我今本心之内。故知我心如空,彼空如尘。我心广大无涯无底,圆裹十方三世一切虚空微尘刹土,一切众生色身妄念。欲求一法在于心外,了不可得。何特西方极乐非心外耶。造次颠沛,尚不可离。况净行庄严,要期西迈,透脱生死,岂求外耶。经云。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百千澄清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又云。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又云。十方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以是义观。既十方空刹,依正色心,是我本有。我今决志求生本有之土,求见本有之佛。有何不可,而谓外求。我既愿求。心能感故,彼佛为我显现之时,即我自家底本有心佛显现。心佛真实,何有外来。既无外来,彼佛显时,即我心显。我心显时,即彼佛显。我心即是彼佛之心,彼佛即是我心之佛。一体无二,性本圆融。何可舍彼西方极乐内心之佛,而妄计别有唯心佛也。或曰。虽妄心,岂不亦具依正之法。何必使人求乎外境。答曰。妄心设具一切依正之法,岂不亦具西方极乐。若知西方极乐一如娑婆之实境可求,可说心具。若谓此心即是,心外更无实境。此则但是妄心虚想,有何实焉,而谓心具。又即境之心名真心,离境之心名妄心。故知真妄虽同,即离为异。即得离失,即是离非,其旨明矣。又如法师少康,因念佛故,称佛名时,佛从口出,状若连珠。亦存其相,使其众会皆得见也。佛既有相,土焉不实。更有一等。谓于事则有,于理则无。或云处处皆是净土。伤哉此辈,深惑难祛。又禅宗南阳国师为禅客举无情说法之话,虽不专言净土旨趣,亦痛末世向缘影求佛者多。故此说中,不得不备。
- 上一篇:净土十要(第七)莲池大师答苏州曹鲁川书
- 下一篇:净土十要(第七)西斋净土诗
- 蕅益大师法语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五)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四)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三)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二)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一)
- 蕅益大师文选《题之庵冻云图》
- 蕅益大师文选《血书法华经跋》
- 蕅益大师文选《十大碍行跋(十大碍行出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 蕅益大师文选《明庆寺重建殿阁碑记》
- 蕅益大师文选《祖堂幽栖禅寺大悲坛记(并铭)》
- 蕅益大师文选《端氏往生记》
- 蕅益大师文选《祭了因贤弟文》
- 蕅益大师文选《吊不忘文》
- 蕅益大师文选《寿新伊大法师七袠序》
- 蕅益大师文选《祭颛愚大师爪发衣钵塔文》
- 蕅益大师文选《预祝乾明公六十寿序》
- 蕅益大师文选《达源禅宿六袠寿序》
- 蕅益大师文选《礼千佛告文》
- 蕅益大师文选《惠应寺放生社普劝戒杀念佛文》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