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讲话[第五期]一九八九年第一期-第五天
佛七讲话[第五期]一九八九年第一期-第五天
佛七讲话[第五期] 作者:释智谕
第五天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今天和大家讲,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念佛人在世间,总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莫失佛之正念。
世间,争名夺利,扰扰攘攘,离不开忧喜苦乐,人人都怕忧怕苦,他不知道什么是忧什么是苦。他认为争不来的,是忧是苦;其实,争来的正是苦。任何人都好喜如乐,世间那有喜那有乐呢?我们处在世间,好比待死之囚,好比死囚犯一样,囚到监牢狱里边,不知道那一天就提你去枪毙,有什么可喜,有什么可乐?又好比鸡笼里边的鸡一样,鸡贩子一伸手,就不知道谁要受一刀之苦。众生也是这样,你看那个鸡,虽然眼看被杀了,牠为争一粒米,互相还打架。我们看起来,实在可怜。待死之囚,有什么可喜、可乐?
世间人都喜欢成功,他不知道成和败互为因果。唯有智慧者知道,所谓成,是败处成;所谓败,是成处败,没有成,就没有败;没有败,就没有成。
有成必有败。我们看看世间,实在可怜。为了争成功,打破头,打破脸。成和败,是学生姊妹。当你成功的时候,就是失败的开始了。我们看见的太多了,成功的千千万,失败的都是他们。好比枝头上的花朵,非常漂亮,寒霜一打,什么都没有了。
大家不相信,你看一看,叱咤风云的将军、名冠古今的帝王都那里去了?好比夕阳无限好,姹紫嫣红,红遍半边天。可是转瞬之间就黯淡下来,马上变成黑夜了。希望大家要深深体会。天空虽然变红变紫,鲜艳一时,终是无常的,变坏的,大家可曾留神,唯有虚空,清清淡淡,永远不变?难道不够大家来觉悟的吗?
在世间,受得几分的委屈,那是往生的资粮,成佛的根本。不要要求逞意一时。任何人都要求万般顺我意他不知道顺我意的时候,正是造业的时候。
大约说起来,有十件事情顺我意。
杀,顺我意。出一口气。当你没顺意的时候,没犯根本罪;顺你意的时候,正犯根本罪。
盗,顺我意。金钱到我手了。可是当你顺意的时候,正是犯根本罪了。
淫,顺我意。任何人都要求。可是顺你意的时候,犯根本罪。
其余的,妄语也是这样。骗得人家团团转,顺我意了,你犯根本罪。
恶口骂人,我可痛快了,骂他一顿。你犯根本罪。
绮语,淫词浪调,不谈正事,谈电影戏,谈麻将牌,都是绮语。谈得口沫乱飞,非常高兴。到那个时候,他根本就不想怎么治理家庭,怎么创造事业,也不想怎么教育子女,只想到自己谈绮语,谈得满怀高兴,可是犯了根本罪。
两舌,给人挑拨是非。如果人家双方不打起来,他不高兴。挑拨得双方打起架来了,他顺意了。可是他顺意是顺意了,犯了根本罪。
贪,贪不到手不顺意,贪到手才顺意。可是犯根本罪。一犯案的时候,判刑。
瞋恨,他也求顺意。我绝对不放过他,非和他打一架不可,当他顺意的时候,狠根本罪。
愚痴,怎么叫愚痴呢?当孝父母,不孝;当爱子女,不爱;当信义朋友,不信;当忠于国家,不忠;应该对一切众生慈悲,他不慈悲,这是愚痴。当他不忠、不孝、不义,顺自己意的时候,犯根本罪。
所以我们要知道,遇事受得三分委屈,是往生资粮,成佛的根本,希望大家千万不要事事要求顺我意。顺意的时候,是放逸。大家要记住: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当然是趋吉避凶、务成不务败,是人之常情。趋吉避凶,不要犯这十项恶业;务成不务败,也不要犯这十项恶业。总要记住: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怎么能够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呢?不失佛之正念。简单说,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佛人的心,是平等的,清净的。只要大家真诚恳切念佛,不会有杀;真诚恳切念佛,不会有盗,作生意也公平交易;真诚恳切念佛,看一切人皆是菩萨,不会有邪淫心;真诚恳切念佛,不会撒谎,不会轻易骂人,不会讲些无用的绮语,更不会给人挑拨是非,不会有贪心、瞋心、痴心。
如果你没有十项恶业,和西方极乐世界相应。因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里,没有这十项恶业。你如果不念无常,起放逸心,犯十项恶业,那就和娑婆世界六道轮回相应。贪心重的落饿鬼道,瞋心重的落地狱道,痴心重的落畜生道。其余那七支恶业,皆有地狱之份。
希望大家及早觉醒。新年快到了,我想每个人的心里边都盼望著过年。你要体会体会,当你盼过年的时候,刹那刹那无常。等到那一天,一声爆竹响,已经过了,也是无常。
大家的心,天天在无常中过,怎么会有福,怎么会有慧?所以奉劝大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使自己的心,莫失佛之正念。甚而言之,到命终之时,也如此。
命终之时,要记住:忍苦、念佛、以待时。就是说,一切病苦要忍耐,心中不失佛之正念,等待最后一口气咽下去。你如果能办得到,绝对往生!如果你不念无常,身心放逸,意念散乱,那就是不知道到那里去了。
大家记住: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现在开始念佛。
- 有三心者,定得往生
- 中论要解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成坏品第二十一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因果品第二十(下)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因果品第二十(上)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时品第十九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法品第十八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业品第十七(下)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业品第十七(上)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缚解品第十六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有无品第十五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合品第十四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行品第十三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苦品第十二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本际品第十一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燃可燃品第十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本住品第九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作作者品第八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三相品第七(下)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三相品第七(上)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