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居士在临终时需要助念才能往生极乐吗?
问题: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师父!受了五戒和菩萨戒的居士,请问师父:是否需要通过助念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明朗法师:
这个问题是我们没有在法义上用功的一种表现。我们如果真正听经闻法了就会知道,一个人能不能往生的条件是我们该如何去生起信愿、怎样去看破放下,不要去增加一些其它的外在条件。
即使我们受了五戒、菩萨戒也不一定能往生,也不是说你一定要通过助念才能往生。只有我们真正具足信愿,将受五戒、受菩萨戒的功德回向极乐世界才能够得以往生。往生的前提是你是不是真的相信极乐世界,你是否真的想去。你想去,受不受五戒或菩萨戒是第二位的事,第一位的是我相信极乐世界、我真的想去,哪怕你只受了三皈依都可以往生,但并不是说我们受戒就可以往生。受戒有没有功德?有,你好好地受持五戒,它可以成为你受持戒法的功德。
从法本身的因果关系来讲,受持五戒得到的结果就是得到人身,但我们的发心不是要求得到人身,而是希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相信极乐世界、我愿意去,我不需要来生再做人,并把我们受持五戒、菩萨戒的功德回向极乐世界。这个因于信愿的前导,回向净土,就是净土资粮。我们不要把受不受五戒掺杂到往生里去了。
是否要通过助念才能往生呢?助念的意义是什么?助念是个助缘,我们人临终时,就怕睡觉、昏迷、失去正念,助念可以帮助我们确立正念。助念有没有帮助?有,但绝对没有“得生与否全凭助念之有无”这个讲法,并不是说一助念就能往生。
助念只是一个帮助、辅助,很多人在临终时如果没有生起真实的信愿,你助念他会很烦,他不要你助念,我们助念也就助不起来了。我们要知道何为主、何为次,何为因、何为缘。内在的信愿是因,外在的助念是缘,这个思路要清楚。内心要有正念、有信愿,我确确实实想去,那别人助念帮你一下,你是主、他是次。
我们往往很多时候把主次颠倒了。特别是一些助念团队,在宣传助念的功德和重要性时,有可能会说得比较多一点。我们如果没有教法的熏习,很容易被转。认为既然某某师父说了助念非常重要,以后我们自己就可以不用功了,今后往生就靠助念了,不靠阿弥陀佛了,我们把主题搞丢了、把主次、因和缘弄颠倒了。
我们一定要知道,无论平常用功或者临终助念,都有一个基本点,就是要向阿弥陀佛去靠拢。我们自己真的相信、真的愿意去。平常我们用功也是要达到往生,要往这方面来会,临终的助念也是提醒和帮助我们生起这种正念。这个思路一定要清楚。否则一会儿助念重要、一会儿念经超度重要,做功德也重要。
超度、做功德有没有用呢?有用。如婆罗门女,她妈妈去世后,她就在佛菩萨面前做功德、大修供养,发愿祈祷佛菩萨加持,希望妈妈能够脱离长痛苦难。婆罗门女因为有真实的信念,信念的感通可以让家人得到利益。如果我们没有真实的信愿,以为找一帮人来做堂法事,超度一下走一趟形式,这样可能得一点利益,至于能不能超度,就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经常在修学某一方面的法义时,总是去看表面。说助念很重要、四十九天之内做功德很重要,就抓住这个枝末,忘记了根本,然后就为自己做准备。我们念佛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准备,是当下去准备信愿的资粮,从当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我们身口意,我们的起心动念当中去检点。
我们说念佛很好,很方便、很了义,并不是说生活中我们就不需要去检点自己的身口意、不需要去生厌离心,我只念佛就好了。如果你只是念佛,生活中不去检点、看破放下,信愿生不起来,念佛念得再好,也不一定能往生。没有信愿,哪怕你念得风也吹不进、雨也打不湿,照样往生不了。
大家平常既要好好念佛、又要敦伦尽分。很多人可能就会产生烦恼:师父啊,你又要我们看破放下,又要我们敦伦尽分,还要我们生起信愿、好好念佛,那么麻烦啊。我们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说起来好像十分容易,六字洪名,可以出乾坤,但是我们前面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的。往生是不是阿弥陀佛的事?是阿弥陀佛会接引我们,但是能否感通是我们自己的事,有没有真实的信愿是我们自己的事。
阿弥陀佛成佛已经十劫了,我们这么多众生为什么还没往生呢?难道怪阿弥陀佛吗?阿弥陀佛说的话不算数吗?不是。是我们的信愿没有真实生起来。我们没有感通,甚至有时是嘴上念着阿弥陀佛,心里惦记着家里的琐事、世间的人我是非、恩怨情仇,甚至是用我们的佛号来为娑婆世界的事服务,这样你能往生吗?能怪阿弥陀佛吗?
以前有一个人,跑到我们寺院里烧了几根香回去打麻将赢了钱就说:哎呀,菩萨真灵哪,我烧了香打麻将都赢钱了。另一个人说:这么灵啊,我也去烧个香。他烧香后回去打麻将,结果输了钱。一个输钱,一个赢钱,菩萨只保佑他不保佑我、有分别心吗?问题出在哪里呢?是我们自己搞错了,用这种现象来评判佛菩萨加不加持我们,本身就是个错误。很多时候我们用错误的思想去误会佛菩萨,真是冤枉。但佛菩萨不会叫冤、他随顺你。你正确的、如理如法的去行持,就会得到利益,否则你根本得不到利益,错误由我们自己担。如是因、如是果,因在哪里?因是在信愿。
但这里涉及到一个我们如何看待助念的问题。助念重不重要?确实重要。人在烦恼时、临终时,很容易失去正念。但是你平常如果有正念基础、有这个心理基础、有这个愿望,那么临终时助念就可以帮助你提起正念。如果平常没有生起正念,只靠临终去助念一下,不靠谱。
我们作为一个修学净土的人,必须要建立一种信心、决定的心:我今生一定要往生,必须百分之百的往生。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不能说,能往生或不能往生;有可能往生、有可能不往生,这样不行。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啊!我们要发一种决定的信,一种观念:就是我今生一定要往生,要想尽一切办法,不能失误,必须万无一失,保证我们万无一失的其中之一就是助念。但是最根本的还是我们平常要自我检点、自我观照,要去放下那些与娑婆世界相应的贪瞋痴、人我是非和恩怨情仇。我以前计较的、放不下的,都要慢慢放下。
有很多人说:厌离娑婆,师父啊,我怎么厌离?不上班,家里没得饭吃;不去照顾家里,小孩没人管、爸爸妈妈没人管了。他有一种恐惧,厌离是你尽管去照顾孩子、去挣钱、去照顾爸爸妈妈,只是我们的执著心要淡下来,今年挣多还是挣少,不要太放在心上。钱多多用,钱少少用,没钱也将就着过。我们有了钱,有了一部车,过了一年,又想换一部更好的;有了七八十个平方米的房子,然后又想换一个一百多个平方米的;有了一百多个平方米的,还想换一个别墅,不知足就会活得非常辛苦。对于奖金、荣誉称号、评职称等娑婆世界的东西,要随缘而过,不去计较,不去和人家争斗。
有一个医生曾对我说:师父,我们这次要评高级职称、主任医生,我是一个佛弟子,要去评职称我不好意思的。我说你误会了,释迦牟尼佛没有要你这样做的,你该评职称就照样把资料递上去,只是要清楚自己应该抱什么心态。你要放松、看淡一点,评得上评不上没关系。这就叫厌离,厌离不是瞋恨。该你的、正常的、正当的物质生活不要去抗拒,但如果你有了还想更多,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那就不行。甚至有的人为了评职称,挖空心思去把别人弄下来自己挤上去,这就是在搞贪瞋痴。有时我们因为没有得到这样一点利益,要产生很多的纠结。
有一个家长,她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每当考试的时候,小孩子睡得着,她倒睡不着了。总在担心:如果孩子没考上重点大学,该怎么办呢?我们执著,没有厌离心。厌离心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是你对娑婆世界的很多事都比较淡,但并不是说不要,也并不是要你与娑婆世界的一些人与事去抗拒、去斗争。厌离娑婆是要淡化我们的执著,同时也要提起我们的责任,在敦伦尽分中好好的去随缘消旧业。
所以对于我们一个平常有正念、有真实信愿的人,临终助念能够他生起正念,甚至有些平常信愿不足、但他的善根福德因缘具足的人来说,善知识为他一开示、一助念,也有可能往生。但是我们一般的人不要把自己定位成这种人,认为我等着善知识来给我开示、给我助念,我就能往生了,我就靠你了,这就错了。蕅益大师谈到过这个问题。临终时通过助念或有人开示,一念相应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但他说一万个人中,一念相应的不知道有没有一个,也就是说这样求往生的事情不靠谱,只有百分之一、万分之一的可能性,非常大的可能是会失误。
以前有一个老和尚他念佛,用功用得很好,但在临终时打不起精神、提不起正念来。想要往生又不能。他有一个关系非常好的道友,平常说话、做事都是单刀直入。那个道友过来看了他以后对他说:某某同参道友啊,你真是倒架子,修行一辈子还这个样子,丢不丢人啊,你赶紧打起精神来、求生极乐世界吧。这是帮他提起正念。听道友这样一说,老和尚马上就提起了正念,把腿子一盘,正念一提起来就往生了。
一个修学佛法、念佛的人,就是要保证百分之百的往生,百分之八十、九十都不行,我们今生一定要成办往生的事情。所以要注重助念的问题,因为在临终的时候,我们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因缘,让我们失去正念。病痛、四大分离的痛苦我们都没经历过,需要在不能安住、不能提起正念的时候,旁边有人帮助、提醒你一下。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生净土
- 持大悲咒有何禁忌?
- 精进念佛后家庭和事业为何会出现很多逆缘?
- 玄若法师答:为什么夜里持大悲咒会害怕?
- 元音老人:成佛的诀窍
- 楞严经大致是在说什么?如何修楞严法门?
- 不孝有三是哪三个?不孝有三的含义是什么?
- 大悲咒问答
- 印光大师问答
- 佛咒问答
- 在夫妻卧室睡着后念佛,有罪吗?
- 大安法师:家中佛堂的佛像应如何摆放?
- 在家居士能看楞严经或法华经吗?晚上能念地藏经吗?
- 地藏经问答
- 妙量法师答:大悲咒当手机铃声如法吗?
- 心经问答
- 大安法师问答
- 心里整天默诵楞严咒,方式对不对?
- 楞严咒问答
- 帕奥禅师答:天生有阴阳眼的人是否前生曾修行禅法?
- 南怀瑾问答
- 明一法师答:晚上能不能上香?为什么拜佛会哭?这是流泪佛?
- 星云大师问答
- 诵一部地藏经能一起回向给在世去世的亲人吗?
- 念佛后,孩子的成绩反而下降,是怎么回事?
- 金刚经问答
- 旧财神像可以随便丢掉吗?该怎么处理?
- 养纯白的猫是不是不吉祥?
- 佛前供水时需要打开供水杯的盖子吗?
- 因果问答
- 念佛问答
- 念大悲咒后感到胸中一朵莲花盛开,这种感应好吗?
- 阿弥陀佛像可以佩戴吗?有什么禁忌和需要注意的吗?
- 星云法师答:运气不好时如何转运?
- 良因法师答:散念《心经》将近一年,改念《地藏经》可以吗?
- 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是否需要回向?
- 怎么判断人死后是否去了西方?去极乐世界有何标准?
- 印光大师:如何得金刚经的真实利益?
- 给老父母、丈夫等念《金刚经》、《心经》、往生咒可以吗?
- 大安法师答:家中爬虫成灾怎么办?
- 元音老人答:《金刚经》说:‘无人相,无我相’。谁说谁闻?
- 回向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
- 念诵观世音菩萨圣号时如何观想?用观想菩萨形象吗?
- 佛教为什么有这么多法门,有区别吗?
- 看恐怖电影时,明知所演皆是幻相,为何还是恐惧?
- “上报四重恩”的“重”怎么读?
- 违五戒不杀生的愿,是不是破了不杀戒、不妄语二戒?
- 安乐八法的正命跟八正道的正命,是不一样的吗?
- 信愿念佛是专修,怎样持咒念经?
- 来生生到佛前是什么意思?
- 戒体是不持续的吗?
- 如果一切法由心想生,那外境也是自己的心想出的吗?
- 念佛号有没有方向?
- 菩萨戒从善知识获得,需要反复在佛像前自受吗?为什么?
- 佛教的正命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 念佛修行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往生?往生的条件是什么?
- 往生西方必须要一心不乱,发菩提心才能往生吗?
- 如何看待善知识,要如何依止世间的善知识?
- 往生一定要培植甚深的善根、积累广大的福德吗?
- 学佛人可以化妆吗,学佛后化妆打扮是否如法?
- 发不起度众生的菩提心,只想先往生,这样能往生吗?
- 佛菩萨圣诞时,在家供佛需像寺院一样按仪轨做吗?
- 何者是“心”?是六识吗?如何定义、理解和界定?
- 在特殊佛教日做供养,功德有差别吗?
- 为什么抛妻弃子的男人不遭报应,反而过得很好?
- 可以重复受戒吗?
- 学佛学偏了,是因为没有真的深信吗?
- 受五戒后犯了不饮酒戒和不邪淫戒,该怎么办?
- 什么是“仰信” 、“通身靠倒”、 “作得生想”,如何运用到念佛中?
- 如何可以让愿力大过业力?
- 在家居士是可以自己审罪还是该请师父?
- 为什么度他人容易,度自己的家人却很难?
- 小孩念佛怎样回向?要回向吗?
- 怎样让年轻人接受并欢喜听经闻法?
- 寺院为犯煞星顺星是否如法?佛弟子能否顺星?
- 为什么一念经就有很多妄想,如何对治?
- 念经过程中,可不可以有法喜?
- 为什么要知母、念恩、报恩,对众生有意义吗?
- 亲人去世后,皈依证怎么处理?
- 遇到假和尚化缘该怎么办?
- 幻化出来的众生有贪爱吗?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