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法师答:请问戒定慧在因地上和果地上有何差别?

  如本法师答:广修诸法不离戒定慧,戒定慧是佛法的总纲,依狭义而言,经藏(梵语sutrantapitaka)通常属定门,律藏(梵语vinayapitaka)属戒门,论藏(梵语abhidharmapitaka)属慧门;依广义而言,三藏中的每一藏皆具有三学之法。 戒定慧三无漏学,若依因地而论,在初发心的方便,精进佛道的阶段,必然先充实戒法,因戒成定,由定发慧,慧破诸惑,因而证成菩提

  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由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这是因地下功夫的必然阶段,众生业重,智慧门未开,纵得勇猛精进,戒定慧亦无法同时受用,持戒忘定慧,修定忘戒慧,用慧疏忽戒定,弊病百态,无法如圣者一般巧妙运用,是故,在因地下功夫之际,要依循戒定的程序以入道,不得马上学圆融,一旦学圆融,修行必然会碍道,无法迈进菩提。

  戒经云:“佛制出家(梵语pravrajya)者,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乃听教参禅。”

  戒学有基础,参禅悟道才能开花结果,不至于修到最后,心生我慢,诳妄无知,自称已悟道,目中无人,执理废事,以偏概全,如是自误误人,自堕堕人,岂不悲哉!

  若依果地而论,勤修戒定慧是无先后轻重之别,戒中有定慧、定中有戒慧、慧中有戒定,乃至修戒定,戒定中必有慧;修定慧,定慧中有戒;修戒慧,戒慧中有定,一即三、三即一,达到圆满的具足法,是名戒定慧等持,这是果地上的境界。

  是故,勤修戒定慧的现阶段,在因地用功与果地的立场,是截然悬殊,是修道者必然的过程,毕竟,因到果尚有一段距离故。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