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仙岩寺小参答疑(二):关于觉性、正念
尊者开示:
随着我们不断地增进自己的正念,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的觉知或者我们的正念带到我们平常的状态。这是我们的目标。从没有到微细,从有些到更加的多,从更加的多到持续连贯。从不知道到知道,从没有看见到正见,所以希望大家努力。我们要跟觉性在一起,不要掉到妄念里面,不要掉到烦恼里面,我们在这儿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只要是跟我们修行有关的都可以问。在这个过程,我们会遇到来自内在的种种困难。就是不要退却,不要怕累,不要怕痛,我们要能够坚持下去。
问一:正念是不是般若?
答:有了正念,般若就可以生起。
问二:有了正念再生起正知,再生起般若,是这样吗?
答:他们是一体的,有了正念以后就会有正定,有了正定就会有般若,这是三位一体的。有了般若以后,我们去照见万事万物,我们就会明白事物的真相,这个就是正见。
问三:要产生般若再产生正知吗?
答:有了正念就会有正定,有了正定就会有般若,有了般若就会有正见、正知。
问四:那什么时候会产生般若呢?
答:有了正念之后。
问五:那有了正念后马上产生?
答:有了正念的当下就有了般若。
问:昨天法谈里有提到让我们用觉性来听讲,但当时我感觉不到自己的觉性在哪里,只感觉到在用心听讲,请问用觉性在听讲是个什么样的状态,用觉性在听讲是不是就会记得更牢一点?
答:实际上我们说到用心听讲或者是说用觉性来听,那实际上谈的都是一回事情。我们的心有正念的时候,有正念做主的时候,我们就能够专心致志去听,带着平等心去听。我们是一个开放的状态,不是用到以前固有的一些知识和经验,而是用自己的觉性去完全的接纳,是一种敞开的状态,包括在听的过程当中我们内心有什么样的反应、感受,产生了什么,我们都是清清楚楚的,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一个带着平等心清清楚楚地去听,声音是清清楚楚的,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同时我们内在对这种话的反应是什么,是喜欢不喜欢,是拒绝是肯定是否定,内在的种种造作我们都是清清楚楚的,这种状态我们叫作带着觉知去听。我们平常交谈的时候也是这种状态。当我们明白这一点以后,就知道什么是带着觉知去看,什么是带着觉知去听。当我们的六根接触到外面的六尘的时候,我们内心清净、有觉照、了了分明,就是这个状态。
问一:如果觉性很强大的话,那么从晚上到白天觉性是否都是一样的,晚上觉性就像白天一样是了了分明的?
答:我们的正念可以延续到我们的睡眠当中去,有正念的睡眠和没有正念的睡眠他们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拥有的财富,白天是那么多到了晚上并不会因为我们的睡眠而减少。正念也是一样的,那是我们内在的财富。所以佛陀在日间是有正念的,在夜间、睡眠时也是正念充满的。
问二:夜间睡眠时的正念是不是和白天的正念一样了了分明?
答:是一样的,如同我们有一百元,白天是一百元并不会因为到了夜间睡眠时这一百元就会有减损。就像你穿的这身衣服,白天是这身衣服到了晚上还是这身衣服。
问三:这么说在夜间睡眠时我们有了正念的支持,仍然能了知外在的各种境界,色声香味种种的法?
答:我们晚上在睡眠时会进入到更为细腻的层面,当这些粗的东西和我们离开的时候,那么我们觉知的是更为细腻的部分,所以跟白天醒过来的时候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们有正念,但在正念不是很充足的时候,我们会做梦,在梦里面是有山河大地的,也是有声音有光线的。我们的正念经过训练后会发现梦不会像平常那样变得那么快,他的稳定性会很强,如果正念很充足的时候,那我们是知道自己在做梦的,所以正念是可以延续到我们更细微的精神世界里面去的。
问四:作为一个普通人睡得很死,像个死人一样没有知觉,那正念是藏到哪里去了?
答:可以作这样的比喻。作为一个人没有正念的话就如同一个死人。即使我们这么坐着,假若没有正念的话那如同是死人一样。
问一:知道和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吗?
答:感觉是受念,知道是明明了了的,或者我们说是一个能觉。通过正念我们可以知道很多很多,我们知道自己在思维,知道法的本质,我们能够明白三法印,那不是说我们感觉到三法印。我们感受到了三法印和我们知道了三法印,明白这个区别吗?
问二:像我知道我的手在动就相当于我觉得我的手在动,这种觉知是一样的?
邓老师答:知道就是能够知道的,能够看见光线的,能够听到声音的,能够觉察到气味的,那个知道他是一个知道。我们真正指的是这个。
续智法师:就是能知的心。
问三:这个知道是不是很广,不管是我们当下的知道,还是六根接触六尘的那一刹那的知道。
邓老师:对的,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的知道。
学员:事情发生过后的才知道,那个就已经过了对吗?
邓老师:对的,那就慢了。
问:我才刚接触动中禅问不出什么问题,就觉得觉性连不起来,总是断掉。
答:一般人开始的时候都是这样的,没有哪个人一生下来觉性就能圆满。我们在训练的过程当中会发现他是一步一步地增强,有的时候是一段一段的有觉性。当我们清楚这种情形时就知道我们应该不断的去培养自己的正念,之后就可以连成一个环状,稳定性也会增加起来。
问:当正念增强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和别人说话交流的过程中保持正念、觉知呢?
答:我们在禅修期间要保持禁语,因为说话的时候很容易把我们的觉知打断,平时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把自己的觉知和正念放在这件事情上。比如我们说话的时候,说话就是我们的第一所缘,也是我们主要的觉察对象,其他的事情我们也能觉察到,但那只是背景的部分。例如我们在走路时,我们的第一要务是走路,我们的觉察就主要放在腿部上面。这个过程是转换的,因为我们可能在不断的变换,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以变换的那个当下所做的主要事情作为观察对象。
问:怎么样来判断正念加强了?
答:我们会自证自知的,会自己知道自己的情形,佛陀在巴利文经典中是这样说“智者、正见者将自己正见自己内心的境界”,他是自己知道的。我们自己的身体,我们自己的心,我们自己的正念,我们是清清楚楚知道的。
- 2012年3月仙岩寺小参答疑
- 2011年国庆仙岩寺禅修小参答疑
- 2012年3月仙岩寺小参答疑(十四):关于其他(2)
- 2012年3月仙岩寺小参答疑(十二):关于精进
- 2012年3月仙岩寺小参答疑(八):关于动中禅要领
- 2012年3月仙岩寺小参答疑(十三):关于其他(1)
- 2012年3月仙岩寺小参答疑(十一):关于手部动作
- 2012年3月仙岩寺小参答疑(九):关于情绪和感受
- 2012年3月仙岩寺小参答疑(十):关于修行体会
- 2012年3月仙岩寺小参答疑(三):关于动中禅与其他禅法
- 2012年3月仙岩寺小参答疑(四):关于觉性圆满、灭苦或涅磐
- 2012年3月仙岩寺小参答疑(五):关于动中禅与日常生活
- 2012年3月仙岩寺小参答疑(六):关于昏沉、睡眠
- 2012年3月仙岩寺小参答疑(一):关于妄念
- 2011年国庆仙岩寺禅修小参答疑(九):其他
- 2011年国庆仙岩寺禅修小参答疑(八):实修与闻思
- 2011年国庆仙岩寺禅修小参答疑(七):日常运用
- 2011年国庆仙岩寺禅修小参答疑(六):专注适中
- 2011年国庆仙岩寺禅修小参答疑(五):离种种相
- 2011年国庆仙岩寺禅修小参答疑(四):动作、时间、行禅坐禅
- 印光大师佛教问题问答集 上
-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一》
-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 净土篇(1)
- 大安法师学佛答疑 1
-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二》
-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 印光大师佛教问题问答集 下
-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六》
-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三》
-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四》
-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五》
-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 大安法师学佛答疑 2
- 解惑录一
- 净土篇(2)
- 济群法师学佛答问 一
- 2011年国庆仙岩寺禅修小参答疑(一):什么是觉知、觉性
- 佛学问答四篇-生活实践篇
- 解惑录二
- 净土篇(4)
- 佛学问答四篇-止观坐禅篇
- 开示问答 1 广开如意门
- 净土篇(3)
- 大安法师学佛答疑 15
- 佛学问答四篇-净土念佛篇
- 济群法师学佛答问 十二
- 2012年3月仙岩寺小参答疑(十四):关于其他(2)
- 2012年3月仙岩寺小参答疑(八):关于动中禅要领
- 2011年国庆仙岩寺禅修小参答疑(四):动作、时间、行禅坐禅
- 济群法师学佛答问 八
- 2012年3月仙岩寺小参答疑(一):关于妄念
- 大安法师学佛答疑 3
- 佛学问答四篇-教义抉择篇
- 济群法师学佛答问 二
- 2011年国庆仙岩寺禅修小参答疑(二):身苦、心苦、苦灭
- 开示问答 3 启发般若慧
- 大安法师学佛答疑 5
- 回向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
- 念诵观世音菩萨圣号时如何观想?用观想菩萨形象吗?
- 佛教为什么有这么多法门,有区别吗?
- 看恐怖电影时,明知所演皆是幻相,为何还是恐惧?
- “上报四重恩”的“重”怎么读?
- 违五戒不杀生的愿,是不是破了不杀戒、不妄语二戒?
- 安乐八法的正命跟八正道的正命,是不一样的吗?
- 信愿念佛是专修,怎样持咒念经?
- 来生生到佛前是什么意思?
- 戒体是不持续的吗?
- 如果一切法由心想生,那外境也是自己的心想出的吗?
- 念佛号有没有方向?
- 菩萨戒从善知识获得,需要反复在佛像前自受吗?为什么?
- 佛教的正命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 念佛修行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往生?往生的条件是什么?
- 往生西方必须要一心不乱,发菩提心才能往生吗?
- 如何看待善知识,要如何依止世间的善知识?
- 往生一定要培植甚深的善根、积累广大的福德吗?
- 学佛人可以化妆吗,学佛后化妆打扮是否如法?
- 发不起度众生的菩提心,只想先往生,这样能往生吗?
- 佛菩萨圣诞时,在家供佛需像寺院一样按仪轨做吗?
- 何者是“心”?是六识吗?如何定义、理解和界定?
- 在特殊佛教日做供养,功德有差别吗?
- 为什么抛妻弃子的男人不遭报应,反而过得很好?
- 可以重复受戒吗?
- 学佛学偏了,是因为没有真的深信吗?
- 受五戒后犯了不饮酒戒和不邪淫戒,该怎么办?
- 什么是“仰信” 、“通身靠倒”、 “作得生想”,如何运用到念佛中?
- 如何可以让愿力大过业力?
- 在家居士是可以自己审罪还是该请师父?
- 为什么度他人容易,度自己的家人却很难?
- 小孩念佛怎样回向?要回向吗?
- 怎样让年轻人接受并欢喜听经闻法?
- 寺院为犯煞星顺星是否如法?佛弟子能否顺星?
- 为什么一念经就有很多妄想,如何对治?
- 念经过程中,可不可以有法喜?
- 为什么要知母、念恩、报恩,对众生有意义吗?
- 亲人去世后,皈依证怎么处理?
- 遇到假和尚化缘该怎么办?
- 幻化出来的众生有贪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