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修证指要 临济宗旨 六 八棒
1、触令支玄棒——三山来禅师云:如宗师置下一令,学人不知回避,触犯当头,支离玄旨,宗师便打。此是罚棒。
2、接机从正棒——三山来禅师云:如宗师应接学人,顺其来机,当打而打,谓之从正。此不在赏罚之类。
3、靠玄伤正棒——三山来禅师云:如学人来见宗师,专务奇特造作,倚靠玄妙,反伤正理,宗师直下便打,不肯放过。此亦是罚棒。
4、印顺宗旨棒——三山来禅师云:如学人相见,宗师拈示宗旨,彼能领会,答得相应,宗师便打。此是印证来机,名为赏棒。
5、取验虚实棒——三山来禅师云:如学人纔到,宗师便打;或进有语句,宗师亦打。此是辨验学人虚实,看他有见无见,亦不在赏罚之类。
6、盲枷瞎棒——三山来禅师云:如宗师接待学人,不辨学人来机,一味乱打,眼里无珠,谓之盲瞎。此师家之过,不干学人事。
7、苦责愚痴棒——三山来禅师云:如学人於此事不曾分晓,其资质见地十分痴愚,不堪策进,宗师勉强打他,是谓苦责愚痴,亦不在赏罚之类。
8、扫除凡圣棒——三山来禅师云:如宗师接待往来,不落廉纤,不容拟议,将彼凡情圣解,一并扫除,道得也打,道不得也打,道得道不得也打,为正棒。(以上录自清代性统编《三山来禅师五家宗旨纂要》卷上,卍续藏一一四·五O八——五一八,新文丰印。)
圣严识临济义玄(西纪?——八六七)生於山东省大名府的南华毕地方,自幼聪颖,禀赋异常,以孝闻;好佛教,故於出有受具后,游学於诸方讲肆,博探经论,专精戒律,后来发觉“上济世这医方也,非教外别傅之旨。”即更衣游方。首参黄檗,次竭大愚。既受黄檗印可,便於大中八年(八五四)到河北镇州城东南,住於滹沱河近侧的一座小院,号为临济院。后来,大尉墨君和,捨城中住宅为寺,迎师居之,又名为临济。因此远近慕师求道之士,接踵而至。咸通八年四月十日与其门下三圣慧然问答完毕,寂然而逝。门人以全向建塔於大名府西北隅,谥号慧照禅师。门下有三圣慧然、兴化存奖、灌溪志闲等二十馀人。三圣集其语录编为一卷名为《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行於世,简称《临济录》。
临济宗旨,即是祖师用来降龙伏虎、应机接人、开炉锻炼学人的方法或手段的一些原则。各家宗师均有各自的准则,所以称为诸家的宗旨。后世的禅门,大都仅存门户宗旨而少有实质的锻炼,所以各家祖师留下的宗旨,反而也了徒有其表的闲家具了。临济宗旨,除了本书所录的六项之外,尚有三玄三要、本哭三笑、七事随身、六病乐、八大势、十三种句等。再加上临济派下,还有汾阳的三句、四句、三诀、三狮子、十八问,浮山的九带,黄龙的三关等,真是洋洋大观。
- 上一篇:禅门修证指要 洞山宗旨 一 宝镜三昧歌
- 下一篇:禅门修证指要 临济宗旨 五 四喝
- 南禅七日(1)
- 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南怀瑾先生稀有开示之三
- 景德传灯录 第一卷
- 五灯会元 第一卷
- 授菩萨戒仪轨(一)
- 南禅七日(2)
- 碧岩录 第一卷
- 南禅七日(4)
- 南禅七日(3)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上)
- 指月录目录
- 南禅七日(5)
- 指月录卷之一
- 南禅七日(6)
- 南禅七日(21)
- 南禅七日(7)
- 南禅七日(9)
- 宗镜录(1-4)
- 南禅七日(8)
- 南禅七日(10)
- 禅关策进(上)
- 南禅七日(11)
- 南禅七日(12)
- 南禅七日(13)
- 南禅七日(14)
- 南禅七日(19)
- 南禅七日(20)
- 南禅七日(16)
- 南禅七日(18)
- 南禅七日(17)
- 南禅七日(15)
- 《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的政治观
- 五灯会元 第二卷
- 五灯会元 二十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三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二卷
- 指月录卷之二
- 《星云大师讲演集》-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下)
- 宏智禅师广录(卷九)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