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满天 妙悟禅机——听吴言生大师说禅
姚展雄
2008年8月2日下午2时,距北京奥运会开幕只有6天时间,由一汽丰田西安协力会举办的主题为“和谐之道,欲达则达”的“长安大讲堂”首期讲座在西安万达国际影城拉开帷幕。
当我从暑气逼人的喧嚣都市一脚踏进讲堂时,已是听者云集,嘉宾满座。荧幕上正在播放由一汽丰田举办的普拉多“心灵之旅”系列活动专题片,有袅袅梵音从遥远的天边传来,山西的云岗石窟、青海的拉卜楞寺、郎木寺等圣地风光映入眼帘,使人恍若置身佛国净土,感到如水般的清凉。
主讲人为吴言生教授,他是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禅学名家之一,现为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著作有“禅学三书”(《禅宗思想渊源》、《禅宗哲学象征》、《禅宗诗歌境界》);主编有《中国禅学》;创办有“佛学研究网”。他曾做客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主讲“禅宗哲学象征”;做客中央电视台“名家讲坛”,主讲“禅宗智慧与现代管理”;他在全国各地开设的高端禅修课程,深受当代精英人士的喜爱。
吴教授讲座的主题为《天地人和,妙悟禅机》,他将禅宗思想与和谐社会结合起来,认为和谐社会,就是人和、地和、天和三者的完美结合与有机统一。人和,是指人类心灵的和善,这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地和,是指人与人所组成的社会的和美,这是和谐社会的内涵;天和,就是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这是和谐社会的外延。
一汽丰田的广告语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吴教授认为,这十四个字之中蕴含着深厚的禅意,那就是: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心有多稳,车就有多稳;心有多长,福就有多长。
听吴教授说禅,简直就像是饕餮了一桌丰盛的“心灵盛宴”,各种滋味萦绕心头,使人大有“三月不知肉味”之感。
吴教授说禅,与其他的学者不同,他不是生硬地灌输,而是结合自己多年的禅修体验,以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禅门公案”缘事入理,妙悟禅机,将听众接引到一个法雨满天、佛光普照的开悟之境,从而抵达真正的心灵彼岸,顿悟成佛。
吴教授说禅,善于将禅宗思想与当下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诸如80后女生的择偶条件、企业经理自杀、文化精英跳楼、股市低迷后股民的轻生等现实悲剧,针砭时弊,入木三分,使人深深体会到了“生活禅”的况味。
他那睿智、博学、幽默、风趣的禅悦,宛若一轮明月,照亮了我心灵的夜空。
以下是现场所记的吉光片羽——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大学派“儒、道、释”都强调人的本心,禅宗的终极关怀是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一颗清净、无染的心,但是,随着自我意识的产生,遂生起了相对的观念(即分别心或执著心),受到了尘情欲垢的污染,沉迷于世俗的欲望之中,不能自拔,从而迷失了本心。而禅修的根本,就是要认识并回归自己的本心,进入生命的真如境界。
·在人的“本心”之外,还有一种心叫“执著心”,即把什么事情都分得清清楚楚,喜欢认死理,钻牛角尖。为此,吴教授讲了一个“差人与和尚”的古代笑话:一位解差押着一犯罪的和尚去府衙,住店用餐时,和尚借机把解差灌醉,又把他剃成光头,把自己的袈裟披在他身上,然后逃走了。翌日清晨,解差醒来后发现少了一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幸而和尚还在”,可随之又困惑不解:“我在哪里呢?”一个理智正常的人,大概不至于闹出不知“我在哪里”的笑话。然而,芸芸众生,要想真正认识“自我”,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佛说一个人悟道必须经过三个阶段,即“勘破、放下、自在”。吴教授认为,一个人只有彻底放下,才能得大自在。
·修行与生活是一体化的,跟吃饭穿衣没有两样,重要的是,我们要任运随缘,然而,任运绝非认命,随缘绝非随便,而是要坦然面对,珍惜当下。佛是觉悟,觉悟的心是本心。凡夫不觉是因为有了执著,放下了执著,就是精神结束流浪,就是回家。
·佛曰:前世500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与你的擦肩而过……;吴教授曰:佛缘本是前生定,一笑相逢对古人。
·一个人肚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用虚空的心容纳万物,用包容的心对待生活,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对人随缘,对事随心,人生的天地将花红柳绿、无限广阔。
·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吴教授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为例,说明人类就像林中的鸟儿,应当快乐地栖居在大自然的枝头。
·佛经云“一切惟心造,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迷还是悟,全在于人的本心,全在于人的一念之间。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
- 上一篇:“道”无所不在——证严法师
- 下一篇:修禅三境界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