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气功
刘晓光
禅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的全体显现,是心灵的本质,是无上的智能。禅的实悟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用语言概念无法描述,用逻辑思维不可推度,禅的实质,超越一切,一切又都无不是禅的妙谛。
禅是梵文“禅那”的略称。此云“思维修”、“弃恶”等,通常译作“静虑”。禅是佛教的修行方法,总有两大类,一是如来禅,二是祖师禅。如来禅者,据《楞伽经》卷二曰:“云何如来禅,谓入如来地得自觉圣智相三种安住,成办众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禅”。祖师禅者,禅宗认为达磨西来,祖祖相传的禅法,是教外别传,以心印心,不立文字,名祖师禅。如来禅属三无漏学中定学所摄,祖师禅则是定慧等持。但是,如来禅与祖师禅的最终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都是求其明心见性,开悟成佛。这正如佛经所云:“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现在社会上气功很流行,有一些气功名人发表文论,把禅与气功视为一事,等量齐观,这种说法至少是不准确的,禅与气功绝不能混为一谈,等量齐观。禅的目的是明心见性,开悟成佛。虽然坐禅有一些调身调气、息心静坐的方法,有强健身体、却病延年的作用,但这不是佛教参禅静坐的目的。佛教修习禅观为的是制心一处,参究真理,以期显发智慧,彻见法性,此即所谓明心见性,解脱自在。至于静坐气功,只是修禅的初步,却病延寿,也不过是修习禅观实践中的副产品,佛教并不专门提倡这些并以之为目的的。但初学静坐的人,必需懂得这些调身调气的基本方法,使身心保持健康状态,避免禅病的发生,才能保证修习禅观的顺利进行。
气功是一种身心健康术,属于人体科学范畴,气功的目的是为了使人身心健康,治病延寿。气功实践有助于人类生命的升华,开发人体潜能,促进科学文明;研究气功科学的另一点是要揭示人类生命的本质。科学的研究只是在物质现象上找所以然,气功科学的这一出发点就与禅是大相径庭的。禅强调人要想认清宇宙人生的深层次的本来实相,就要发挥主体的自觉智能,反观自性,体验真如自性天真佛。气功科学则不然,它把生命现象当成为一个客体,把研究的主体与研究的对象绝对分开,当成静物,用定量数据证实,用逻辑方法分析研究,其实这样就决定了它永远无法趋近所要研究的本质。因为,诸法实相,缘起性空,超对待,超时空,一切经验上的概念都用不上,不是我们的觉知分析所能得其实际,所谓非有非无,非生非灭,一切皆空是诸法如实相。要想证得,只有开发般若之智(真禅),才能究明人生宇宙的本来面目。
佛教之禅乃无上出世究竟法,以超离生死,证得菩提涅槃为旨归。而气功则不过是世间法,在它的内涵中,不具备禅的妙义。凡修气功者,多数追求气功态下的奇异感觉境界,执着其事,乐在其中,不能超越。这种境界对身心解脱没有什么益处。纵然眼下出现某些神奇小通,或寿长百年,也都不可取。因为,这样执着不能打破无明关,不能见性,只能落于生死世间,不能出离三界。所以,希望信佛之士,学禅切勿将禅与气功混为一谈,本末不分,要认真了解禅学,认清自我学禅的目的,真修实悟,才能得到真实受用。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