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释“闹蓝”
十多年前读《五灯会元》时,见到两处“闹篮”用例,先前的各种辞书未见收释,引起了我的注意。恰好其时王锳先生寄来他的力作《诗词曲语辞例释(增订本)》【中华书局,1986年。】,该书后附《诗词曲语辞存疑录》“闹篮”条提供了两例宋元词曲里的“闹篮”。依据这四处宋元时代的用例,我将“闹篮”一词释作“热闹多事的场合”,收载于拙著《禅宗著作词语汇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此释语及四例书证后被《汉语大词典》第12册采录。
此后未久,又得到王锳先生新著《唐宋笔记语辞汇释》【中华书局,1990年;2001年修订本。】,后附《语辞备考录》里录有宋代洪迈《容斋四笔》一处“闹蓝”用例,而我在读克勤语录时,也检出一个“闹蓝”的例子。这使我颇为兴奋,因为两例均为草头“蓝” 字,与我先前对“闹篮”一词来源的揣测竟然相契!此前所见四例“闹篮”,虽词义大抵相合,然而其中竹头“篮”字于义似无可取,每尝疑其原本应为“伽蓝”之“蓝”,苦于未得书证,不敢为说。克勤的用例如下:
1. 本无个面目,突出六十七。今汝强图貌,顶门欠三只。七处入闹蓝,近来稍宁谧。若更打葛藤,岂有休歇日【《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二十《禅人写真求赞》二十首之十八,《大正藏》卷四七,809a。】。
这是禅师六十七岁(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时写的描真赞(肖像诗)。“七处入闹蓝”自谓此前曾先后住持各地的七座“闹蓝”。“蓝”系“伽蓝”之省,禅籍习见,辞书已释。“闹”为喧闹多事之义。住持寺院自不比个人修行,尤其是克勤住持过的成都昭觉、金陵蒋山、镇江金山等寺院,均系丛林巨刹,僧众之多,香火之盛,声称海内,名闻朝廷。担任这类大型寺庙的方丈和尚,事务繁忙,头绪冗杂,自可想见。《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建炎改元,宰相李伯纪表住金山。驾幸维扬,有诏征见,顾问西竺道要……乞(江西)云居山归老,朝廷厚赆其行。至云居之明年,复归于蜀。”【《大正藏》卷四九,686b。】记载了南宋初期建炎年间,克勤退院归乡的经历,上引真赞该是此时之作,故有“近来稍宁谧”之句,“宁谧”正与前句“闹蓝”之“闹”相映衬。一位从方丈位上退下来的老年僧人,回过头来,将寺院称作“闹蓝”,我们可以体会,该词的含义应是“喧闹多事的寺院”。
克勤(1063~1135)主要生活在北宋时期,其语录集于生前即已编定(见《大正藏》卷四七《圆悟佛果禅师语录》诸序)。其描真赞里的“闹蓝”用例,于词义、于用字均凿然无疑,且其写作年代(1129)明确可考,早于现知其他各例“闹蓝(篮)”。据此可以认为“喧闹多事的寺院”是“闹蓝”一词的原本意义。弄清了“闹蓝”的本义,再来看下例便有了较先前进一步的认识:
2.四明太守以雪窦命师主之,师辞以偈曰:“闹篮方喜得抽头,退鼓而今打未休。莫把乳峰千丈雪,重来换我一双眸。”【《五灯会元》卷十八《万年昙贯禅师》,1223页。】
这段文字在昙贯传的末尾,依灯录安排禅师生平行状的贯例,应是昙贯晚年的事迹。例文的意思很清楚,昙贯刚退出某寺(似是浙江江心寺)方丈之职,四明太守即邀他住持名刹雪窦寺,被禅师以此诗拒绝。诗的语境与克勤例相类,此例“闹篮”与上引“闹蓝”同义,篮、蓝同音混用。“伽蓝”本系梵语译音,同音字替换,是习见的现象。
以上两个“闹蓝(篮)”例句均系退院高僧的口吻,这种“闹蓝抽头”的作法和说法对于本就有“激流勇退”、“明哲保身”思想情结的文人士夫极易产生影响。在宋元时代,文人与佛僧关系很密切的文化背景下,一般文学作品里出现类似“闹蓝抽头”的说法是可以理解的。宋元词曲里的两个例子便是如此情形:
3.休诧穿杨妙手,乘早闹篮抽脚,谁拙又谁才?束起楼兰剑,归钓子陵台【李曾伯:《水调歌头·幕府有和再用韵》,据《全宋词》。】。
4.撮艳处从今怕揽,闹篮中情愿妆憨【刘时中:《满庭芳·自悟》,据《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
从“闹蓝(篮)抽头”到“闹篮抽脚”、“闹篮妆憨”,不难看出这个词语被仿用的痕迹。而由于仿用者的身份处境各异,“闹蓝(篮)”的词义也从“喧闹多事的寺院”扩大到“喧闹多事的场合”,后者可认作“闹蓝(篮)”一词的引申义。
南宋洪迈《容斋四笔》卷十五《朱藏一诗》【《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条全文如下:
5.政和末,老蔡以太师鲁国公总治三省,年已过七十,与少宰王黼争权相倾。朱藏一在馆阁,和同舍《秋夜省宿》诗云:“老火未甘退,稚金方力征。炎凉分胜负,顷刻变阴晴。”两人门下士互兴谮言,以为嘲谤。其后黼独相,馆职多迁擢,朱居官如故,而和人《菊花》诗云:“纷纷桃李春,过眼成枯萎。晚荣方耐久,造物岂吾欺?”或又谮于黼,以为怨愤。是时,士论指三馆为闹蓝。
北宋末年,奸佞当道,国事颓败,连得清贵的中央馆阁也有谄谀宵小飞短流长、兴风作浪,“士论指三馆为闹蓝”,意谓士大夫们认为三馆已失去往日之宁静,而成了是非之地,同时也隐含了应该“闹蓝抽头”之意。这就是说,在一般文人的用例中,“闹蓝”的寺庙含义已经淡化,而抽头、退身的附加义倒和此词联结起来。最后再看一例:
6.今朝正月已半,是处灯火缭乱。满城罗骑骈阗,交互往来游玩。文殊走入闹篮中,普贤端坐高楼看。且道观音在甚么处?震天椎画鼓,聒地奏笙歌【《五灯会元》卷十九《大沩法泰禅师》,1282~1283页。】。
这则禅语以城市元宵为背景,我理解其中“闹篮”仍指“喧闹多事的寺庙”,系用其本义,只是强调了喧闹、热闹之义。宋时都市的元宵节十分热闹,位于城区的寺庙往往也是观灯景点之一。《东京梦华录》【中华书局,1982年。】卷六《(正月)十六日》:“于是贵家车马,自内前鳞切,悉南去游相国寺。寺之大殿前设乐棚,诸军作乐。两廊有诗牌灯云:‘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照楼台。’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之诗。其灯以木牌为之,雕镂成字,以纱绢幂之于内,密燃其灯,相次排定。资圣阁前安顿佛牙,设以水灯,皆系宰执、戚里、贵近占设看位。最要闹:九子母殿及东西塔院,惠林,智海,宝梵,竞陈灯烛,光彩争华,直至达旦。其余宫观寺院,皆放万姓烧香,如开宝、景德、大佛寺等处,皆有乐棚,作乐燃灯。”这是北宋都城汴京诸寺元宵节的热闹情况,可作为此例“闹篮”词义之证。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