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在禅的心里走来
永嘉大师再度走到我们中间来,走回了家乡的故土。我们曾经思念遥远的形象,感动于他的道行;如今因着反复的参叩,渐渐化归为自心的禅意,梦醒时分,自他不二。
科学技术的求真与人文学科的求善,促成了现实人生的不断发展,然而,禅的智慧却是融合了真善,又超出了真善,以不二的道悟,形成一念的圆机。所以禅是求妙的。
因为:禅是在否定一切中显发智慧;
禅又是在肯定真性中承当本来;
然而,一个真正悟入禅的人,既不否定,也不肯定,因为无人无法,非真非妄。
永嘉大师在我们的纪念中走来,怀着对古德的崇敬和对禅心的思考,我们会发现每个人的心中即是永嘉大师,万法由心而显,万物又由心而造。所以借鉴禅案、观照性理的心智,不必向外求索;当下返归,脱体现成。于是,一个没有高扬自我的人,无须大师的标榜;一个归家稳坐的人,不言回家的艰辛。
大师在哪里?我们不说他是温州的第一高僧;不说他是禅宗、台宗的大成就者;不说他是唐代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我们应以禅的不言之言,去体悟空有不二的中道,去超越宗教俗化与宗教文化之间的背离,去发挥即真而俗的妙用。如此,大师即在无师无得中跃然活现。
何谓是永嘉禅?
它是在永嘉这一块神奇的土地上开花结果的一个禅支;
它是台、禅不二,圆融微妙,简约直行的禅法;
它是顿渐并施,自他兼利,含融广大的禅行
它是不立宗派,超越藩蓠,无为无着的禅道。
因此,永嘉禅是佛家哲学圆融圆满的一个体系,是禅心理的悟证达到顶峰时的化境,是参研佛道契入涅磐的终极归趣!
我们知道:禅的智慧是在打破一切知识执着后的一种真实体现,是人类心灵世界在历涉一切真理后的一种顿悟,是一切宗教经验到达极致时的化归,是自我在完全释离后的空灵正知,是透脱尘累束缚后的自在生活。
永嘉禅给我们提供了禅修与禅悟的途径,过来人的路与应该走过去的人同时出现在一个点上,那是因心与果觉统一的圆点。
禅是无性的。非宗教性,非哲学性,它透明而空寂,平常而真实。它没有名字与境相,相机提示的机用只是应缘的方便。
如举起手中的杯——
世俗的杯是随流俗而取着的;
外道的杯是为心外的药而调制的;
二乘的杯只是一个不再装东西的空杯;
菩萨以自己的杯做模型不断去制造更多的杯,
佛以完成的功业而归于涅磐圆满法界的大杯,
唯有禅悟的心中不再是杯非杯——根本没有!
禅又是共性的。来自于灵知妙悟的智慧,是一切众生所共有,因此,禅的学修弘扬是以人为本而展开的。纪念大师,思维禅义,回应人生,服务现实,便是我们的真正动因。
禅以共性的普遍意义,可以给历史以光辉,给哲学以深邃,给科学以启迪,给文学以升华,给道德以真善,给宗教以虔诚。于是研究与创作有了灵感的空间;烦恼与痛苦有了解脱的慰藉;艺术与生活有了妙严的流动;生理与心理有了绝对的平衡。
由此,禅坐可以安顿生命,禅思可以驰骋天地,禅悟可以顿超万有,禅行可以创新世界,禅道可以恒住真实。
当共性入于无性,无性显示共性时,禅的心灵就能开拓无限的风光。
永嘉证道歌是一曲赞扬禅道精神的最奇妙的歌,它一开头就说:
“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断妄想不求真。”
——做得自心的君王时,才能以不见而见于万法。
——只有绝学了尘的人,才能以真智而行无为,闲静一切。不断妄想的人,真已经出现,真出现时,根本无可见。
于是你从这里趋入,也就是大师从这里走来,禅悟的心,在法尔的实相里映现妙智的光,于自显的境界中,永嘉的禅也已不再称为禅了!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