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者的风采
沧海客,何日舍孤舟?
记否江南红蓼岸,
芒鞋锡杖瞰清流,
含笑狎闲鸥。
每读宋代文莹的这首词,一位云水禅僧洒脱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每当看到《坛经》“一宿觉”片段,两位伟大先哲便活灵活现地为我们表演着一曲千古绝唱。从这里,我们可以深刻地品味到什么是禅,什么是石火电光的禅机,什么是心灵无限自由的禅者风采。
六祖慧能与玄觉大师的会面,可谓是单刀直入,箭锋相拄,长矛对快枪,针尖对麦芒。石块相击,才能迸出炽烈的火花;雷电交加,方可撞出照彻天空的闪光。禅,毋需长篇大论,而是直探心源;禅者,没有必要虚与逶迤,而要直截了当。面对禅宗第六代祖师,玄觉大师为我们展示了一位禅者的风度:简洁,直接,不盲从权威,不受条条框框约束。
可谓,心自由者人自由,性通达后皆通达。
山上的寺院里有三个小沙弥,第一个刚刚剃度,尚未入门;第二位出家三年,已经开始学禅;第三个童贞入道,云水参禅有所证悟。
那一天,住持禅师分别给了三个小沙弥十个钱,让他们下山去打一瓶油回来。三个沙弥出发之后,禅师召来自己的侍者,如此这般吩咐了一番。
山路崎岖,沟坎纵横,野草掩映。侍者将山路两旁的长草连结起来,形成了一道道隐秘的“绊马索”。第一个打油归来的小沙弥,欢乐得像一只活泼的小鹿,在山路上蹦蹦跳跳,撒着欢儿奔跑着……
小鹿变成了飞鱼——奔跑的小沙弥被脚下的草结绊得飞了起来,手中的油瓶自然也打翻了,有一半的油洒了出来。地上的油仿佛变成了他眼中的泪,他一路哭着回到寺院,告诉住持禅师:“我打翻了油瓶,洒掉了一半的油。”
他变得非常沮丧,垂头丧气,心,一直被洒落了半瓶油的悲哀压抑着。
第二位小沙弥在山路走得也很轻快,但他知道,走路与参禅一样,要看脚下——注重当下的心念。因此,他发现了小路上有草结,没有被绊倒。此后,他更是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脚下的山路上。他虽然没有被脚下的“绊马索”绊倒,然而,在过一道沟坎时,隐藏在路边的侍者突然大喝一声,跳出来。他冷不丁被吓得腿一软,在沟坎里摔了一跤。手中的油瓶翻了,照样流出了一半的油。他赶紧捡起油瓶,高高兴兴回到寺里,对住持禅师说:“师父,你看,我救回了半瓶油!当油瓶倾倒之时,油很可能全部流光。幸亏我手疾眼快,及时将它捡了起来,保住了半瓶油。”
他很快乐,很为自己能挽救半瓶油而高兴。
第三个小沙弥不但没有被绊倒,而且,侍者突如其来的恶作剧惊吓,也未能使他惊惶失措。但是,在经过一座独木桥时,侍者却预先在桥板的另一端作了手脚,所以,当他踏上桥之后,连同桥板一起跌落了下去。幸好,这是一条不深的干沟,只是将油洒落了一半。他捡起油瓶,与第二位小沙弥一样,高高兴兴对住持禅师说:“师父,我救回了半瓶油。”
不同的是,他不但乐观,而且实际,所以他又说:“然而,毕竟有半瓶油白白流失了,没有完成师父交给的打一瓶油的任务。我在回来的路上,观察到树林里有很多蘑菇。我现在就去采,然后到山下换半瓶油回来,将这个瓶子填满。”
江天月,如镜亦如钩。
如镜未现古人面,
如钩不挂今人愁,
水月自东流。
去圣日遥,惆怅的我们已经无法亲眼目睹古代禅师们的风姿。好在,他们有大量语录、公案流传下来,我们可以从中去揣摸、探究他们那无限自由的心灵,感悟他们水灵灵、活泼泼的心态。
- 上一篇:谁在偷走你的福报
- 下一篇:《圣严法师思想行谊》-当代台湾旅游文学中的僧侣记游(五)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