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觅超然心境
品茶要轻轻地嗅,缓缓地吸,细细地嚼,悠悠地品,不管红茶、绿茶或是其他,漾在杯里,都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那直立的细针,那悬浮的叶片,那恣意游荡的叶蕾,丁丁点点如天女散花,袅娜的身段,百媚千娇,风情万种,挤挤挨挨似刚出水的青禾,重重迭迭,透着生命的绿色,看上一眼,就会感觉味蕾生津。等沸雾散尽,心早已跳荡起来,于是唇齿轻启,茶的魅力无端地俘虏住整个身心。那股沁香,由鼻入口,沉入肚里,满肠满肚都有了暖意,热意升腾,茶香上行,搅得各路经脉洞开,舒舒坦坦地让人身子骨都酥了,有如进入了仙境。
清晨喝上一杯清茶,古朴风雅,儒相毕呈,犹如一个玉树临风的男子,且透着几分细腻和宽容。翠绿的杯中水色澄碧,那小小的叶子在这样一杯水中得以重生,然后慢慢漂浮上来,像沉睡了千年的精灵,被一壶沸水唤醒。仍旧睡眼惺忪的时候,纯净的香气就开始洋溢。若是一人品茗,一杯茶,一个世界,就这样静静地品,慢慢地尝,想着陶渊明世外桃源的生活,感恩的心思随着微笑浮上来,满口醇香。若是好友闲暇时坐在一起品茗,闲谈着身边大小事情,或好或坏,都在这一盏茶间。嬉笑言吐,不知结识了多少文人好友,这与酒桌上的朋友相比,是否多了些“诚意”?想到这里,心中总有一幅图片,唐代诗人白居易捋须凝思,“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作家周作人写过品茶的文字,“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约三两知己,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英雄”皆“悟茶”。这正是清晨品茗给我的启发:大气、自然、开阔。
夜深沉,一杯清茶,慢慢品味,你会发现,其实每一片茶叶都嵌着一个故事,给人带来一份灵感。淡绿泛黄的茶水,是在诉说着忧伤,孕育着激情,还是在演绎着浪漫?这一刻,静观天宇,所有的思绪都在天空中弥漫开来。只与茶韵为伍、书香为伴、与心绪相依。该用怎样的笔法才能把夜的空旷、月的妩媚、茶的深邃、心的静谧落墨纸上?一个人独坐窗前,凝眸远望,观玉盘高悬,看柳枝轻扬,听风儿倾诉。那一枚小窗,为思绪插上了梦的翅膀。让思绪乘着月光,飘向远天,到达苍穹。喝一口淡淡的茶,唇齿间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茶香,每一缕茶香,都伴随着一段温馨的记忆,和那份意味深长的隽永,让你慢慢品味它。静静地伫立在窗边,月光宛若薄纱,几许微风,吹落了思绪,婉约心事绵延千古。闲坐窗前,握一卷书,寻觅古人那份超然的心境。记忆的碎片丝丝缕缕,挂在眉梢,终日凝眸。
- 上一篇:原来禅茶无一相,竟惹杯盏起尘埃
- 下一篇:大智禅寺品饮禅茶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