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六道禅茶
峨眉山茶的精髓在于禅茶合一,每一道茶中都蕴涵了曼妙高深的禅理,参透了这峨眉山的“六道禅茶”,也就能参透六种释家禅理。
离垢园里“竹叶青”,红椿晓雨润“毛峰”,灵岩迭翠衬“清 茶”,白水秋风拂“峨蕊”,神水阁“碧潭飘雪”,金顶仙峰罩“云雾”。峨眉山茶的精髓在于禅茶合一,每一道茶中都蕴涵了曼妙高深的禅理。因而在峨眉山上喝茶不是喝,而是参,参透了这峨眉山的“六道禅茶”,也能参透六种释家禅理。
离垢园里“竹叶青”
峨眉山下,密林环抱中,有一名为“伏虎寺”的翠庵,在其第一重普贤殿和第二重大雄殿之间有一四方天井,离垢园就隐匿在这伏虎寺内的天井当中。离垢园的神奇,乃因其独特的地势环境。每夜三更一股山风顺山道石阶来到寺庙,因寺庙周围被参天大树所包裹,风被林阻,因此便在天井内慢慢形成了旋风,能卷走寺内散落的枯叶。
竹叶青的由来据说是万年寺一老僧,一次给陈毅元帅奉上寺庙自制新茶,陈毅元帅见茶叶两头尖,中间宽肥,像竹叶,冲泡汤色黄亮,问老僧:此茶何名,僧曰:此茶长于万年寺后山崖绝顶之处,寺院僧采清明前三五天的一芽一叶,或双叶,再用特色的方式培制而成,谓之“峨眉雪芽”。
陈毅元帅见“此茶叶,形似竹叶,叶面上有微毫,但一经水沏则又汤色清亮,于是说道何不叫‘竹叶青’”。从此这道僧茶就多了一个非常具有禅意的名字:“竹叶青”。
其实离垢园并非一日每时每刻皆无尘,正如竹叶青,叶片上有微毫,也并非绝对的亮泽,但是离垢园一夜山风吹过,待清晨看,再将叶子放入盏中沏,于是园也清了,叶也清了。
红椿晓雨润“毛峰”
红椿,指的是峨眉山半山腰上的红椿坪,这是一座很大的寺庙,因寺院内种有红椿古树而得名。至于晓雨,说的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非烟、非雾亦非雨。这情景时常发生在春夏之交的时候,那时天气夜凉昼暖,昼夜温差造成了蒸发出来的水汽长久不散,如同下雨一样,可以把人的衣衫打湿。
峨眉山花毛锋,产于峨眉高山上,取早春优质毛峰叶为原料,再佐以茉莉花,用特殊的窖藏方法酿造而成。毛峰一般归入新鲜无发酵绿茶的种类,但是峨眉山的毛峰却是以独特的方法将其变为了花茶。其味花香一半、茶香一半,茶香里伴有花香的浓郁,花香里又有茶的清馨。
我知“红椿晓雨”似幻非幻,似真非真,是空灵的境地的象征,但空灵的涵义到底是什么?寺庙的主持高僧听后一笑,先为我沏一壶峨眉山花毛峰茶,品之觉得味道奇特,问曰:这壶里香,到底是花香还是茶香?
高僧笑而不语,反又给我讲述了一个“论西瓜”的故事。从前有一人,爱与人争辩,一人给他出了个难题,西瓜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方的?此人证来证去不得而解,郁郁而终。
我听后哈哈大笑:西瓜就是西瓜,西瓜本就是圆的。 高僧听后随即也哈哈大笑:对啊,那茶就是茶,香就是香,你又何必那么执着?
灵岩迭翠衬“清茶”
昔日峨眉山老灵岩寺前,向北眺望,从近到远,从低向高,只见一丛丛的绿、一丛丛的黛,好象一直延伸到了天际边,这就是著名的“灵岩迭翠”。今峨眉山老灵岩寺已坍塌成了一片废墟,蒸发得无影无踪,灵岩迭翠的景象也就成了一个谜。
峨眉山人管常喝的一种茶叶叫清茶(也称炒青、草青)。这种茶比较普遍,山上山下的茶肆铺子里到处可见,价格也非常便宜。
初品草青,是在峨眉山的大佛禅院里,主持方丈赠我三字:“我念佛”,说此中蕴涵着佛家一个高深的禅理,叫我尝试着自行参透,说罢飘然而去。我百思不得其解,待客僧为我沏上了一壶茶并嘱咐:这是师傅叫我为你沏的草青,并饶有兴致地为我讲述了有关那段草青“更名”的由来,我才恍然大悟, “我念佛,佛念我。”不正是佛家所谓“映照”的禅理吗?
白水秋风拂“峨蕊”
峨眉山的白水秋风,得名于峨眉山中一“白水池”(又名“明月池”),白水池周围有很多枫叶灌木,每到秋天非常漂亮。传说李白曾在此听一名叫广浚的高僧抚琴。兴起写下了一首《听蜀僧浚弹琴》的诗歌:“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峨眉山的峨蕊,产于峨眉山黑水寺后的绝壁之上。此茶叶据说是早先相传在峨眉山一处名为“峨蕊崮”的地方,住着一位仙姑,这个仙姑栽有一株仙树,一天一个茶农无意中闯进了这个仙姑居住的地方,惊动的仙姑泄了天机,于是仙姑就化为了一株茶苗,茶农将此茶苗带回去精心培植,就有了后来的峨蕊。其叶子微微卷起,像花瓣,而内中吐露出来浓香,就像被花瓣包裹着的花蕊在吐露芬芳一样。
有人说诗与禅是最接近的艺术。诗歌与禅一样,包涵了很多曼妙的东西,这些东西不能光靠字面去理解去读,要靠身心合一的境界。李白的聆听是曼妙禅意的,峨眉山峨蕊也是曼妙禅意的,解读它们的方式,只于它们先融为一体,这正是佛家所讲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神水阁“碧潭飘雪”
峨眉山的“神水阁”原名“圣水庵”,这里的水,指的就是门口的那眼“神水池”。此池非常怪异,终年流水不枯,并且在天气最热的三伏天里,依旧保持冰寒,这神水池其实就起的是禅中的警醒作用,时刻冰冷的泉水,提醒着僧侣以及信佛之人,心就如这潭泉水要时刻保持不变,不论周围环境怎样改变,这乃是禅中的“大定”。
峨眉山碧潭飘雪,可谓是峨眉山诸茶中形态最为雅致的一种。取峨眉山海拔高寒处的茶叶,加以茉莉花瓣窖藏而制,与那“花毛峰”相类似,但其品质更为优良,取的茶叶以及花瓣都是最上上层的。因此冲泡后,茶叶绿幽幽地衬在底下,而白色的花瓣就漂浮在上面,有很分明的层次感。
在此过路的人都会有个习惯,用神水池中的水洗面,再饮几口,顿觉神清气爽;而用此水泡茶,更被认为是上上之选,这样做不光是为了追求茶的品质,更重要是起到“棒喝”作用。
金顶仙峰罩“云雾”
在峨眉山最能大彻大悟的禅意之地,是在峨眉金顶。在这里,能看见罕见的“佛光”和“圣灯”,但在金顶这个苦寒之地,几乎终年冰雪不化,即便是在三伏天气,也需棉衣、火炉,早年交通不便时,金顶寺庙里的僧人日子过得非常清苦。
峨眉山云雾茶,是一种常年被高山云雾所笼罩的茶叶,吸收天地日月的精华,口感非常纯,因此也被人称为金顶纯芽,属不发酵绿茶,比较原滋原味,性非常甘寒,就如同峨眉山的金顶绝塞一样。常年坚持喝这种寒性苦茶的人,都要具备较强的隐忍性格,这样的性格不能强求,需自然“大彻大悟”。
早些年,我曾与朋友在峨眉山的金顶上小住,本来约定是住在寺庙之中,终因畏惧消受不住绝顶的清苦,选择了在金顶中的一处宾馆歇息。在峨眉山金顶华藏寺里,一友人为此还专门还请教了那寺庙的高僧,那高僧已经年愈古稀,面如枯藁,喜怒不形于色。他淡淡地挥手说,你还不能做到隐忍,这不必强求,有缘自然大彻大悟。
- 上一篇:莲缘禅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 下一篇:禅茶夜思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