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保国寺千年不坏之谜,大殿其实是“歪殿”
保国寺山门
保国寺大殿
保国寺名闻遐迩,是以其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而令人叹为观止。保国寺最初由山门、天王殿等建筑组成。现存大雄宝殿(或称无梁殿)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善的北宋木结构建筑。
在建筑学上,保国寺的地位甚至不亚于北京故宫。
保国寺大殿“鸟不栖,虫不入,蜘蛛不结网、梁上无灰尘”成千古之谜
在我国干燥的北方,有上千年历史的名刹古寺并不少见,但在潮湿多雨、还经常有台风等光顾的江南,木结构的殿宇建筑能完整保存上千年则绝非易事,位于宁波的保国寺却做到了这一点。
在建筑学上,保国寺的地位甚至不亚于北京故宫。但在当地百姓眼中,它还有更为神奇之处,那就是以大殿木结构为主的建筑里,虽然历经了千年,殿宇的木质柱梁却总是不腐不裂不蛀。在别的古寺中经常能见到的鸟窝、灰尘、蜘蛛网,在这里却很难见到,甚至因此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
记者从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了解到,保国寺目前正在安装一套监控系统,即通过在各角落安装与电脑连接的监测设备,对保国寺大殿内各角落的温度、湿度、结构的变形与倾斜、沉降等,进行24小时的监测。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馆长余如龙告诉记者,通过这套监测系统,不仅使保国寺大殿木结构建筑的保护更有针对性,而且还可能从大殿环境、结构和材料等多方面对保国寺大殿“鸟不栖,虫不入,蜘蛛不结网、梁上无灰尘”的千古之谜作个解答。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黛姮教授认为,民间流传不可尽信
1954年8月,三个正处于暑期实习的学生偶然发现了这个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榫卯木结构和穹顶建筑,1961年,保国寺被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黛姮教授告诉记者,从1984年起,她就曾去保国寺做过考察,当时只是感觉这个大殿特别空,没有什么封堵阻碍的结构,风可以很轻易地吹进来,又吹出去;在考察过程中,的确也没有发现有鸟栖息过的痕迹,也没见有什么蜘蛛网。
不过,她认为,那些所谓的“谜团”多为民间流传,也不可尽信。比如这里的木头是没有虫蛀的,但他们在考察时就发现有些木头还是长了白蚁,钻了洞,一些地方也有些许灰尘的。当然,虫蛀木梁的现象不算多,但灰尘总体上来说也少。
保国寺的历史价值及其不解之谜,主要还在于其独特的建筑构造上。郭黛姮说,保国寺是典型的宋代木结构建筑,在宋代出版的我国最早的建筑学规范性书籍《营造法式》里,就借鉴了很多保国寺的建造经验,正是因为其独特构造,才能使其在多雨潮湿、台风频繁的江南能够完整地保存至今。
据了解,保国寺大殿呈一个纵向的长方形,整个大殿显得既长且空,全部结构不用一枚铁钉,全凭精巧的榫卯使斗拱层层相衔,就将建筑物的各个构件牢固地结合在了一起,承托起整个殿堂屋顶50余吨的重量。
另外,保国寺大殿外表看起来像是没有大梁支撑的,其实它是在前槽天花板上,巧妙地安排了三个与整体结构有机衔接的镂空藻井,用天花板和藻井遮住了大殿的梁架,因在下面不容易看到,故被称为“无梁殿”,这种做法可能也让鸟雀少了些栖息之所。
保国寺的谜团吸引了很多专家,他们都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解释
据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馆长余如龙介绍,关于保国寺这些谜团,很多专家来考察后都感到迷惑不解。1975年,人们在维修保国寺大殿时,意外地从换下来的梁柱中发现梁柱的木材有一股刺激性的香味。经化验证明,该木材叫“黄桧”,它含有一种飞禽、昆虫不愿闻的芳香油。他们把一只蜘蛛放在大殿的梁上,不久,蜘蛛就昏迷过去了。后来,又有很多人刻意将蜘蛛放进殿堂,可没多久,这些蜘蛛照样跑得无影无踪了,殿堂里也始终没见过有蜘蛛网。
正因为如此,有专家称黄桧木特殊的气味既能避免被虫蛀,也能让蜘蛛等远远逃开,甚至可能让飞鸟也不愿意接近。
但是为什么在经历了很多年以后,殿堂内仍然没有什么灰尘呢?
也有专家认为,大殿顶上错落有致的斗拱结构里,形成了一个个姿态不同的“风道”。外面的空气一进入大殿,通过这些“风道”在大殿内产生了回旋气流,称之为“旋风”。旋风在大殿内不停地回荡,自然使梁上不容易结存灰尘。而且,这种“旋风”可能产生一种声波,使飞鸟不敢接近。
一位建筑学者发现保国寺大殿其实是个“歪殿”
不过,一些有心人则从整个建筑的外观上来进行分析。在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网站上刊登的一篇学术文章上,一位学建筑出身的学者把整个大殿里里外外仔仔细细看了一遍之后,得出了一个全新结论:这个大殿其实是个“歪殿”。
他认为,这个大殿整个是向东北方向倾斜,但东北方有山,因此也算歪着靠在山上,只是因为倾斜角度不大,让人走进大殿后很难感觉得出来。在殿后,隐藏有依山而斜撑殿身的四根木柱,正是这四根斜着支撑的木柱子才使整个殿得以千年巍然不动:由于倾斜,整个结构向东北方向挤压,在自重力的作用下,这反而形成自锁受力,相比于仅是垂直受力状态更加牢固。
正是因为大殿的倾斜,再加上其框架、斗拱、藻井等结构复杂,鸟很难在上面筑巢,鸟蛋容易滚下来,幼鸟也容易摔落,所以即便是千年古刹也很难见到飞鸟。同时,这一种倾斜也让灰尘难以久留,因为殿内南北纵深很长,穿堂风效应明显,所以只要有风就容易把灰尘吹走。至于虫子少,则可能和木质为黄桧相关,散发的香气使虫子难以接近,还可能与斗拱层层而上形成螺旋效应气流有关。如果人把耳朵贴于柱子,确实也能听到如海螺形状镂空的木藻井里不绝于耳的细啸声,虽然很微弱但这对于飞虫已经足够了。没有飞虫,蜘蛛似乎也没有必要在这里结网了,况且它也真的可能受不了黄桧木的味。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