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大谈数字敦煌
“很高兴回到上海,在家乡讲述敦煌莫高窟这一世界遗产的巨大价值。”生长于上海,一辈子最梦牵魂绕的却是敦煌——自称“敦煌女儿”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
从1963年至今,从青春年少直至满头白发,樊锦诗在甘肃敦煌已待了近半个世纪。2010年7月10日,作为上海博物馆暑期重点讲座之一,年已七旬的樊锦诗专门在上博作了一场题为“丝绸之路与敦煌莫高窟”的讲座,原定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一直讲了两个半小时,精神矍铄的樊锦诗其后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除了研究,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护好敦煌精美辉煌的文物,而其中,“数字敦煌”将是分散游客、缓解旅游热潮给文物带来压力的重要手段,这一投资数亿元的文物展览与保护项目将于2012年投入运行。
迷人微笑早于蒙娜丽莎
“敦,大也;煌,盛也。”樊锦诗的讲座开篇即从敦煌的历史地理及莫高窟的重要历史地位说起。
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敦煌石窟,以莫高窟最为著名,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莫高窟至今仍保留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各个朝代的洞窟490多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像2000多身,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
“很多的壁画雕塑我看了几百遍,但每次进入洞窟,仍然忍不住要看——这就是伟大艺术的魅力。”樊锦诗以第259窟的释迦禅定佛彩塑像举例说,这一距今一千多年的雕塑反映的是释迦牟尼禅定时的坐像:自然端坐,嘴角含着浅浅的微笑。“我的前辈常书鸿先生老说这像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但我说这迷人的微笑远远早于蒙娜丽莎的微笑。”
樊锦诗对于各窟的壁画如数家珍:莫高窟第45窟壁画则展示了以乐舞悦佛的场景,其中可找到打击、四弦、吹奏等数十种乐器;而在同一幅壁画中,除了佛像画外,还可发现女娲、伏羲等中国远古传说中的神仙以及包含古希腊罗马、印度等宗教素材的呈现。
细节之中窥出历史价值
1900年,在莫高窟第17窟北壁发现砌封于隐室中满贮从三国魏晋到北宋时期的经卷、文书、织绣和画像等5万余件。文书除汉文写本外,栗特文、佉卢文、回鹘文、吐蕃文、梵文、藏文等各民族文字写本约占六分之一。文书内容有佛、道等教的教门杂文的宗教文书,文学作品、契约、账册、公文书函等世俗文书。
樊锦诗表示,近年来在敦煌莫高窟北区的考古挖掘也发现了大量文书,为研究宋元时期的敦煌面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更罕见的是,其中还有叙利亚文的旧约圣经。
谈及莫高窟的巨大历史价值,樊锦诗又以莫高窟供养人画像为例表示,莫高窟中保存的供养人画像,数量巨大、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长期以来都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从中更可窥出学术价值所在。如曹元忠造木板雕画《大圣毗沙门天王像》和《观音菩萨立像》题记分别有“……归义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傅谯郡曹元忠”、“弟子归义军节度瓜沙等州观察处置管内营田押蕃落等使特进检校太傅谯郡开国侯曹元忠”,表明五代时敦煌最高地方长官也参与了造像活动。
“再比如一份北宋年间手书的‘酒账单\’,头、尾皆残,存49行,其中记有沙州使臣喝了多少酒,于阗人喝了多少酒……这一酒账不仅是历史实物,也是古代书法的重要遗存,十分鲜明地‘复活\’了北宋年间敦煌地区的生活细节。”樊锦诗说,敦煌很多不起眼的文物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都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敦煌学的中心是在中国
“陈寅恪先生曾讲,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自发见以来,20余年间,东起日本,西迄法英诸国学人,各就其治学范围,先后咸有所贡献。”谈及敦煌学,樊锦诗说,1900年,藏经洞文物发现后,各国相继开始研究敦煌出土文献,产生了“敦煌学”,成为20世纪世界学术的新潮流。
“曾有观点认为敦煌学研究在国外,其实即使在解放前,中国敦煌学研究也是十分扎实的。”樊锦诗认为,解放前,北京大学成立的研究所国学门、清华研究院的国学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等机构相继派学者赴欧洲调查、抄录被劫掠的敦煌文献,同时开始了整理、研究敦煌文献和考察敦煌石窟,其后,我国学者在政治社会史、语言文学、敦煌石窟内容调查、艺术临摹等领域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在‘文革\’时期,敦煌学与中国学术一样处于停滞状态,常书鸿等老先生都遭遇了批斗,像我这样的当时还轮不上,所幸的是,由于莫高窟距市区较远,文物并未受到多大的破坏。”
樊锦诗认为中国敦煌学的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这30年成果多,人才也多,不少大学都有敦煌学研究课程,出版了大量文献。”她表示,经过20余年的努力,中国敦煌学者在敦煌历史、语言、文学、宗教、考古、艺术、科技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成就,中国已成为国际敦煌学的重要基地和中心。而近二三十年来,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敦煌学研究虽有一些成果,但研究领域比较狭窄,研究队伍在逐渐萎缩。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