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佛牙宝函横空出世
香港《文汇报》10月8日发表张敬伟撰写的文章说,十·一长假期间,山东兖州兴隆寺传出好消息。考古人员在兴隆塔地宫内发现石函、鎏金银棺、金瓶等一批珍贵文物。经考古鉴定,石函、鎏金银棺、舍利金瓶为国家一级文物,舍利碑刻、玻璃瓶为国家三级文物。其中长约7厘米的佛牙还在鉴定中,也许会给人们更大的惊喜。据悉,兴隆寺佛牙宝函的发现可堪媲美法门寺宝函,对历史文化研究、佛教史研究、绘画艺术研究、制作工艺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文章摘录如下:
舍利宝函是为瘗埋佛骨舍利的成套容器,肇始于北魏佛教兴盛时期,发展于隋,全盛于唐。佛骨舍利,在佛教发祥地天竺是用罂坛盛放,佛教东渐中国,北魏、隋唐等则采取建塔瘗埋佛舍利的习俗。据考古实证,北魏时期已有建塔并在塔基中用石函包敷佛骨舍利的故事。这从河北省定县发现的玻璃石函舍利可见端倪。到了隋代,石函内部盛装舍利的容器已经非常精美,但此时尚未形成地宫。
盛唐以降,瘗埋舍利的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以下特点:一是在佛塔之下构建地宫;二是皇室异常重视,按照中国传统的墓葬礼仪进行舍利容器的设计,逐渐形成了地宫、石函、金棺银椁等形制。最早的金棺银椁盛始于高宗李治时期,武则天对其更是重视,武则天曾将法门寺舍利迎奉到洛阳皇宫,“皇后舍所寝衣帐直绢一千匹,为舍利造金棺银椁,数有九重,雕镂穷奇。”(唐释道宣《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足显当时唐皇室对佛骨舍利的尊崇之意。三是上有所好,下有附焉。皇帝喜欢佛骨舍利的奢靡之风也使得王公贵族和大臣们跟风流习,形成豪华建塔瘗埋舍利之举。终唐一代,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现****古发现就有甘肃省泾川大云寺塔基、陕西省临潼庆山寺塔基、江苏省镇江甘露寺塔基和陕西省扶风法门寺塔基出土的以金棺银椁为主的成套舍利容器。其中法门寺地宫和佛指宝函明显具有唐皇室瘗埋的特点,所出均为国宝级文物。
就唐代的舍利瘗埋制度而言,早期具有相当的文化意义,如昭示佛教的中土化,如体现盛唐容纳百川的开放心态等。而后期则既体现体制内对佛教的迷信和膜拜之风又凸显奢靡之风,这从韩愈谏迎佛骨而遭贬谪的史实中即可窥出中唐以后佛教文化的异化。唐代瘗埋舍利制度的奢靡之风到了宋代已经式微。宋从节俭,又恪重儒教文士,立国以文人治天下。所以,兖州兴隆寺具有唐代风格的舍利石函、鎏金银棺、舍利金瓶才显得异常珍贵。
近五十年来,宋代舍利塔基的考古发现足有十余处,舍利宝函除头层石函外,内里多为各种材料的函盒、瓶子或佛塔、佛像等,内含金银棺椁的很是少见。总括起来无非以下几种:一是用幢安放舍利,如1956年发现的金华万佛塔地宫中的六角形经幢,幢身刻法舍利;二是用函、盒盛放舍利,函盒的材料丰富多彩,有银器、漆器等;三是以塔和瓶盛放舍利,如浙江瑞安慧光塔基下地宫中的描金堆漆舍利函内置盛舍利的银塔、银瓶、刻花琉璃瓶。银塔,四面七层,须弥底坐座。第一层四周有勾栏,其他六层四面都有佛像。塔刹用链条与顶替层四角相连。每层四角系铃。银瓶,刻纹,錾字。(见戴俊英《中国古代的舍利的瘗埋制度》)四是函内的塔、瓶、棺皆安放舍利。
和宋同时期的辽夏金的舍利瘗埋制度也大体相似。总之,到辽宋夏金时期,瘗埋舍利的宫室形制已经渐趋简陋,除舍利地宫外,还出现了舍利天宫等。但是安置舍利的方式已经很少用金银棺椁,供养品也开始多样化,但是从今人的眼光看,其文物价值远非唐代可比。
正因为如此,兖州兴隆寺的鎏金银棺和舍利金瓶才弥足珍贵。宋代被今人普遍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文人治世的黄金时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但终两宋300余年,宋代艺术传世至今者大约是瓷器、书画等。而宋朝绝少墓葬、宗教和壁画、雕刻等方面的艺术,这一方面是因为宋代黄陵不事奢华,加之“靖康之乱”将北宋诸皇陵湮灭于当时之故。南宋诸皇帝南迁临安,也承祖宗遗训,加之江南水濡之地,不宜建造奢华陵墓,因此从两宋帝陵发现壁画石刻之类文物的可能性极少。如前所述,由于北宋不重佛教,瘗埋舍利的考古发现也不像唐代那样有丰富的文物藏品。而兖州兴隆寺发现的舍利宝函,恰恰弥补了北宋出土文物的缺憾,一方面是兴隆寺石函的刻画十分精美和完美,体现出宋代壁画和石刻的真正水平,另方面是该石函上刻画众多的护法神,也是首次发现。还有就是,这一媲美唐代瘗埋舍利形制的考古发现,亦可从中了解中国佛教墓葬礼制和艺术传承的路径图。 (稿源:中国新闻网)
- 上一篇:青龙祖山惊现千年古刹遗址
- 下一篇:“佛门谢霆锋”出唱片走红 寺院称其“抹黑”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