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文化 >

山西大同:拆迁安置,露出国宝真面目(图) 

  “去了大同不到云冈、恒山、华严寺、善化寺,不算真正到过大同。”在大同人的眼里,他们身边的国宝绝不止云冈石窟一处,完美凸显辽金建筑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华严、善化二寺,足以配得上国宝称谓。

  虽然都是国宝,但国宝与国宝之间就已存在人气旺盛与否的区别,比如云冈石窟和善化、华严二寺的差距。

  整体而言,大同市的几处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都还存在很大的挖掘潜力。官方和群众都认可的一个事实是:国宝所处景区周边的硬件环境较差,比如说道路不畅、停车位短缺、摊点林立等等。

  今年5月以来,大同市拉开了云冈石窟、华严寺和善化寺周边环境整治的大幕。北岳恒山景区整治的方案也已敲定。其中,拆除文物景点周边违章建筑、不协调建筑和搬迁村庄是重要措施之一。

  拆迁,正在助力几处国家级、省级文物单位集中突围。

  夹缝中残喘的华严寺

  位于大同市大西街的华严寺,因依据佛教七大宗之一———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而修建,故得此名。寺内的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国辽金时代的艺术典范。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大雄宝殿,是我国现存辽金时代最大的佛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佛殿之一。殿内四壁布满清代绘制的875平方米壁画,题材涉及佛经故事、华严经变、善财童子拜观音等等,色彩鲜艳,保存完好。

  薄伽教藏殿内四壁排列的38间重楼式雕木藏经阁,以及悬在殿后壁正中间的天宫楼阁,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海内孤品”。合掌露齿菩萨塑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有评价云:“华严寺以它建筑之宏伟、结构之美观、器宇之轩昂、雕塑之精湛、壁画之丰富,在中国佛教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1961年,华严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把华严寺称为“国宝”,一点也不过分。但是长期以来,“国宝”却被淹没在周围众多的违建、摊点中。

  因为华严寺紧邻大同市大西街繁华商业区和仿古街,周边地段就成了寸土寸金的商业黄金地段。这些建筑的外观颜色五花八门,与古色古香的华严寺极不相称。

  上世纪八十年代,围绕上华严寺周边的各种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距上华严寺北门不足30米的上寺坡街,乱搭乱建的小商铺鳞次栉比,将上华严寺的北门重重包围。游客只能见缝插针地从北门进入上华严寺。

  上华严寺东门紧邻大同仿古街。仿古街是在2001年重新修建完工的。就在仿古街与上华严寺山门两侧,新建了许多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商铺。因为没有停车场,旅游大巴来了后,只能停在仿古街的人行便道上。而商铺也将山门通道“挤压”得不足10米宽。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和四月初八,香客和游客大量增加,道路狭窄拥挤,华严寺就不得不关闭铁栅栏大门,以防因烧香而引发火灾。但是,少数香客为了心愿,往往就把燃着的香火抛进寺院,非常混乱。

  在上华严寺周边,还有许多或正规、或违章的建筑将华严寺“包围”,就连大同本地人,有时也找不到华严寺的入口。

  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下大同华严寺的照片,你会看到一幅使用频率极高的图片:远处,雄伟的华严寺高高耸立,庑殿顶和古色古香的外墙相映成辉。如果单看这一处,相信很多人会发出由衷的感叹。但是美玉中的瑕疵同样明显:华严寺是远景,无法被抹去的近景则是成排的小平房。

  “摄影师的水平再高,他也拍不出华严寺的外廓全景。”大同市民说:“周围的平房都建成那样了,你让摄影师咋拍?”

  被隐藏起来的善化寺

  相对华严寺来讲,善化寺的周边环境还稍好一些。最起码,它的周边没有那么多商业摊点。

  但是,这座千年古刹同样陷入各种现代建筑包围之中,从大街上根本找不到善化寺那红墙碧瓦特有的特征。

  善化寺北边和东边,是大同市近年来刚刚发展起来的小南街商业中心区域。北边三排破旧的民居和一排商业门店,紧靠着善化寺北墙。与善化寺东墙一路之隔的是各种饭店、快餐店和几幢住宅楼,将善化寺“藏”在后面。

  南边是大同糖酒公司的平房家属区,有四排,最南侧一排居民家的门前就是大同古城墙。这一片平房就像“嵌”在善化寺和古城墙完美组合中的一片“疮疤”,咋看咋不舒服。

  更令人心痛的是,附近平房居民生活使用煤炭,每到早、中、晚,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就侵蚀着不足20米远的善化寺大殿。这种情形已经延续了数十年之久。

  困扰善化寺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交通问题。该寺周边环境整治开始以前,进出善化寺仅仅只有永和食府饭店南边一段5米宽的小路,曲折难行。

  紧急出台的拆迁安置规定

  4月29日,大同市发出通告,决定实施华严寺等五处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整治拆迁工程。

  拆迁范围大致是这样的,华严寺:东至下寺坡街,西至牛角巷,南至一万贯街,北至大西街;善化寺:东至南寺街,西至南仓街,南至城墙外30米,北至教场街;关帝庙:东至都司街,西至稍竹巷,南至大庙角往南40米(延伸至原戏台位置),北至翠花宫巷;文庙:东至朱衣阁街,西至县楼南街,南至府学门街,北至帝君庙街;乾楼段城墙:乾楼遗址南至大十字街,东至西菜园街。

  光这五处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就产生了这么大的拆迁范围。这还不说搬迁云冈石窟景区以及恒山景区附近的村庄。再加上大同市改造城市道路、整治市容市貌等涉及的拆迁,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更为关键的是,拆迁一向是个敏感话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群众上访。

  大同市极少有市民不拥护、不赞成古城保护决策的。但是,市民确实需要克服眼前的诸多困难,例如搬迁过渡租房、安置等问题。

  大同市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6月19日,大同市政府召开第六十八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一项规定:《大同市城市住宅拆迁安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7月4日,《规定》被正式印发给大同市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局、办、企事业单位,以及驻同中央及省属企业。

  有关拆迁安置的指导思想,《规定》是这样讲的:“城市建设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城市资源是市民共有的公共资源,城市发展的成果应由市民共同分享。拆迁建设为了人民,拆迁建设依靠人民。随着名城保护、旧城改造、新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被拆迁群众的住宅安置问题成为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民生工程。要将被拆迁人的合理安置、提升居住质量,贯穿于城市拆迁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拆迁谁、改变谁、造福谁,让拆迁给人民群众带来新生活的机会。拆迁安置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和谐拆迁,惠及百姓,造福人民。”

  重点中学为保护古迹让路

  8月12日上午,大同市下起了小雨。

  雨幕中,原大同六中校园内却是机声隆隆,一派忙碌景象。

  大同六中的教学楼内,一楼大厅的地板上散落着厚厚一层玻璃碴,时不时还有玻璃往下掉。一名施工人员接连提醒过往的施工人员:快点过,小心被砸。

  教学楼西北角上,一台马达轰鸣的挖掘机趴在废墟上。随着挖掘机的铁铲一次次举起、落下,高大的教学楼随之一点点变矮。站在教学楼北侧的操场上看去,整个教学楼的东西两侧已被拆掉。

  教学楼东侧,一辆牌号为晋B12630的蓝色解放牌大货车正准备启动。车上装满了废弃的钢筋。距其不远处的教学楼中间,焊花飞溅,几名工人正在忙着切割楼梯扶手。

  教学楼内的一块写有“1992年6月开工,1993年9月竣工”的铭牌,昭示了大同六中尚未度过自己的15周岁生日。这么“年轻”的一所重点学校,学生多达1500余名,为什么会在秋季开学前夕被全部拆除?

  大同市文物局名城保护科科长张宏斌说,大同六中拆除、搬迁的主要原因还是文庙,因为学校占用了文庙的地方。

  张宏斌所说的文庙,即指大同人常说的“府文庙”。

  如果没有忙碌的施工现场,很多人不会把尚未度过15岁生日的大同六中和拆迁想到一起。但是,该学校确实是因为配合文庙保护而搬走了。

  “再过几天,你们就看不到六中的教学楼了。”驻守在拆除现场的文保工作人员说,7月20日,大同六中已经完成搬迁,新校址位于原来的南洋国际学校。

  大多数居民积极配合拆迁

  善化寺的南门对面,还有十几间平房。

  住在其中一间平房内的,是80多岁的颉志福及其老伴、儿子。从他家再往南走几十米,就是正在包砖修复的一段古城墙。

  颉志福的老伴说,此前,和她家一样居住在城墙根下的人很多,现在绝大多数已经搬走了,剩下的大约还有十几家。

  “现在大同市的房租涨得很快。”颉志福的老伴说,以前,在城里租一间平房,月租也就100元左右。但是现在,因为城市拆迁改造的力度空前之大,需要租房子过渡的人太多,所以房租涨得很快。原来月租100元的房子,现在已经翻了两三番。

  “这么高的房租,还是很难租到房子。”颉志福的儿子说,主要是因为大同市今年的拆迁面积比较大,需要过渡租房的人太多。

  大同市文物局名城保护科科长张宏斌说,拆迁实施过程中的顺利,超乎他们的预料。极少有居民因为拆迁补偿、安置等问题而无理取闹。

  用颉志福老伴的话说,名城保护肯定是好事,这项工作做好了,来旅游观光的人多了,大家都能跟着受益。

  这个观点,在百度大同贴吧内也能得到印证。

  大同市前半年刚启动拆迁工作时,有少数人因不理解而在网上发牢骚。但是,和绝大多数人的极力支持相比,牢骚声实在显得太无力了。往往是,有一个人在网上发牢骚,很快就会招来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网友的批评。

  绝大多数网友的观点,都和颉志福老伴所说的相似。他们强调的是:大同遇上这么好的赶超机会,再也不能轻易舍弃了。

  因大多数人都持这种观点,有的市民就有了这样的话:“哪怕真的受了损失,咱也得配合,否则街坊邻居都不让咱了。”

  目前,经历了周边拆迁的华严寺、善化寺、文庙等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已经明显好转。(来源:山西青年报)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