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佛教的传承与交流
佛教是台湾最大最流行的宗教。据2000年台湾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台湾岛内佛教寺庙4010座,僧侣9304人,信徒367.5万人。
而2001年台湾出版的《年鉴》统计,台湾地区的佛教徒约800万人左右,几乎占总人口的1/3强。台湾的寺庙遍及全岛,台南市寺庙多达166座,澎湖县97个村、里,寺庙就有142座,寺庙远远超过了各类学校的总数。
近年来,由于岛内政局动荡,经济萧条,治安混乱,民众对当局失去信心,为寻求精神寄托,祈求神灵保佑,信仰佛教的民众越来越多。
台湾佛教源自祖国大陆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公元2年,西域大月支国使者伊存,来到长安(今西安),向西汉的博士弟子景卢口授佛经《浮屠经》,这是史书上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记载。
中国佛教经东汉(公元25—220年)、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进入鼎盛期。唐代玄奘(约公元600—664年)西行求法,足迹遍及西域和印度,独得印度佛教护法菩萨的秘传,他在印度无遮大会上主讲佛法18天,成为举世敬仰的“大乘天”和“解脱天”。
17年后,玄奘载誉返回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译出佛经1335卷。从此,世界大乘佛教的中心北移中土,在世界三大语系佛教中,汉、藏语系都以中国为中心,巴利语系佛教也早在中国西南的傣族、布朗族及少数民族中流传。
经过长时间的吸收和消化,佛教在中国又有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法性、法相、天台、华严、禅宗、净土、律宗、密宗八大佛教学派。中国不仅是佛教大国,也是佛教的第二故乡。
台湾佛教与祖国大陆佛教有着血肉的联系,台湾佛教是祖国大陆佛教在台湾的传播与发展。台湾佛教的兴起,以郑成功收复台湾为起点,1662年前后,随着福建向台湾移民增多,大陆佛教自闽南传入台湾。
台湾在清代建立的佛教寺庙就有102座,其中小西天寺是台湾最早的佛寺,竹溪寺建于清康熙(公元1662—1723年)年间,还有法华寺、开元寺、弥陀寺、龙山寺,都是台湾有名的古刹。
台湾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不少曲折。1895年日本侵台后,日本佛教团体纷纷派僧侣到台湾“布教”,强制台湾佛教归属日本佛教系统,引起了多起佛教徒的爱国抗日义举。
1915年的“西来庵事件”,就是由台南西来庵住持余清芳和因参加抗日失败去福建寺庙出家的罗俊等人,以“大明慈悲国”名义,号召台胞“奋勇争先,尽忠报国,恢复台湾”的起义运动,这是日据时代规模最大的一次抗日起义。为此,日本殖民当局开展了所谓“寺庙整理运动”,倡导成立有殖民当局背景的“南瀛佛教会”监控台湾佛教徒。
抗日战争胜利后,祖国大陆的一些著名佛教人士陆续到台湾弘法,掀起了一场“佛教复兴”运动,成立了台湾省佛教会。1947年,当时的中国佛教会召开首届全国代表大会,台湾省佛教会派代表参加大会,成为中国佛教会的下属分会,确立了台湾佛教的正统地位。
两岸佛教交流不断扩大
两岸佛教一脉相承,密不可分,佛门高僧都同出一门,实为一家。台湾每一座佛教寺庙几乎都与祖国大陆寺庙有着不解之缘。至今台湾佛教界的许多领袖人物仍是祖国大陆赴台高僧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因此,宗教探亲便是两岸佛教交流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十多年来,台湾寺庙到祖国大陆祖庙参拜,从祖国大陆请回佛像等活动,数不胜数。
1989年3月,台湾佛光山创始人星云法师率佛教促进会弘法探亲团,首次回祖国大陆探亲弘法,受到国家领导人李先念的亲切接见,并在北京等地作佛学讲演。
1991年4月,台湾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所长、农禅寺住持圣严法僧率台湾佛教建筑考察团,到北京、山西、甘肃、四川等地考察佛教古建筑。同年7月,耕云法师率台湾禅学参访团来祖国大陆进行禅学交流,在中国佛学院等处演讲“安祥禅”。
1993年1月,应台湾光德寺住持净心长老邀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佛教协会会长、玉佛寺住持真禅法师赴台,参加光德寺传戒大会。1996年4月,法鼓山圣严法师率佛教圣迹巡礼团访问祖国大陆。
1997年,慈济功德会的慈济医院骨髓捐赠中心,送骨髓到祖国大陆进行非亲属骨髓移植手术成功,至今已完成数十例。
1998年9月,以台湾玄奘大学董事长悟明长老为名誉团长,世界佛教僧伽联合会副会长、台湾玄奘大学创办人了中法师为团长的台湾玄奘顶骨舍利迎请团一行,到南京灵谷寺迎请玄奘顶骨舍利,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会见了台湾玄奘顶骨舍利迎请团。
2001年4月,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台湾中台禅寺惟觉法师,率台湾佛教交流团访问祖国大陆。同年8月应台湾中台禅寺惟觉法师邀请,中国佛教协会组成大陆佛教参访交流团,参加中台禅寺新建工程落成启用即佛像开光洒净大法会。
建于东汉的西安塔庙祖庭法门寺于1987年在清理明代真身宝塔时,意外发现了珍藏于塔基地宫内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媒体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2002年2月,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湾供奉一个多月,先后在台北巨蛋体育场、高雄佛光山、台南、嘉义、彰化等地供信众顶礼膜拜,在台湾2300万人中有逾400万人得以瞻礼。
同年2月中旬,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少林寺住持释永信率领河南佛教少林寺功夫访问团赴台访问演出,使台湾民众在家门口看到了神奇的少林功夫,表演场场爆满,好评如云。
2004年2月下旬,少林寺、甘肃拉楞寺、北京雍和宫、厦门南菩陀寺等名刹古寺的大陆佛教音乐团赴台,首次和台湾佛光山佛乐团同台展演中华佛教音乐,又为两岸佛教交流增添新的光彩。
注:部分内容有所删减和更改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