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文化 >

博山炉的前世与今生 

  当香熏成为一种美容的时尚,让爱美的女性沉浸在古人悠闲的情怀之中,我们深切感悟到现在的生活节奏实在是太快了,难得静下心来接受来自天然的熏陶也是为了青春永驻。何时能够真正地享受一次旷野的陶醉,让暗香萦绕我们的心灵,这才是一种精神的洗涤和解脱。当然如今所谓的天然,多少夹带某些功利的成分;我们向往的那种自然,似乎总是离我们那么遥远。

  熏香作为一种高雅与逍遥的象征,总是以超然和飘逸的景象出现在我们对历史的回忆里。根据目前的资料考证,香熏起源于商周时期。我看到最早的一只是春秋时期的陶楼香熏,它的高贵之处让我们领略了2500多年前的一座宏伟建筑,以及那座古老建筑所散发出的庄重和神圣。到了汉代它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博山炉,它的造型也有了道骨仙风,炉体一般呈豆形,上有盖,盖作尖锥状的山形,山峦之间有云气纹、人物及鸟兽,于炉中焚香,轻烟飘出,缭绕炉体,自然造成群山朦胧、众兽浮动的效果,仿佛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典型的有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墓出土的错金银博山炉。《西京杂记》等志史介绍,汉人使用博山炉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因为迷信鬼神,烧香祈求神明保佑;二是古人席地而居,燃香草以洁室,祛除潮湿,怡人心肺;三是汉时的达官贵人,有熏衣染被的习惯。这与汉武帝本人崇尚道教和嗜好熏香是分不开的,丝绸之路开通后,好多香料、香草源源不断地从西域进入中国。

  汉时的王室贵族使用的博山炉有错金错银,平民百姓用的那只能是陶瓷制品了。由于当时熏香的风气蔚然,博山炉的品种相对比较多。有原始青瓷炉,黄釉、绿釉三足兽纹炉,东汉时还有褐釉鸟钮双耳熏炉和青瓷叶脉纹、三角纹镂空熏炉等。许多品种一直延续到三国以及两晋时期,即使有些博山炉的造型有所变革,但其工艺反而简单。当然其中不乏精品,特别是越窑青瓷有了它迷人的风采;到东晋的晚期出现了类似莲瓣的山峰青瓷片,说明越窑制瓷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这是南朝诗人谢惠连盛赞博山炉的两句经典诗句。由于南朝佛教的盛行,博山炉普遍以莲瓣纹装饰;各地的许多地方窑口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从以前的粗犷逐步走向精致。一批洪州窑生产的博山炉便从中脱颖而出,其晶莹剔透的玻璃釉优雅别致,如一件青瓷羽人立俑博山炉,将炉盖设计成山形,上有羽人、走兽、云纹等,仿佛仙境。进入隋唐,北方的白瓷得到空前的发展,尤其是邢窑进入了大唐皇家;其制瓷技术也偏向仿金银制作工艺,有了蟠龙腾飞的景象。晚唐五代时期,越窑烧出了青瓷褐彩如意云纹镂空狻猊足熏炉。唐朝的博山炉,尽管造型典雅别致,装饰考究,工艺精湛,到了后期却逐渐失去了博山炉最初的形象。

  进入北宋,真正意义上的博山炉似乎远离了人们的视野;它的造型出现了半圆香熏和无盖的三足炉。一座缭绕了一千多年的蓬莱仙山,只能留在无数文人墨客的诗篇里了。

  如今随着女性香熏美容的流行,回归自然、追忆往昔也是一种风尚;博山炉一个古老的名称,让人在片刻的悠然里得到一种怀旧。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