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化身:拾得大士
拾得大士和丰干禅师、寒山大士同为唐朝人。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话说丰干禅师有一次游松林,漫步在天台县赤城山道路旁,偶然听到小孩的啼哭声,寻声找去,原来是一个小男孩,相貌清奇。禅师就问在附近牧牛的人知不知道他是谁家的孩子,结果没有一个人知道,问他自己,却回答说:“我没有家,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姓什么?”
于是禅师把幼童带回国清寺,交给典座师等候家长来认领,但是过了很久,还是不见有人来领回,禅师只好命手下的知库僧灵熠照顾他。拾得虽是小小年纪,倒是很会讲话。
拾得渐渐地长大了,典座师就让他管理食堂和香灯。有一天,忽然看见他登上大座,与佛像对面盘坐而食;又冲着憍陈如尊者的泥塑像,大言不惭的讥笑他是“小果声闻”,还举着筷子开怀大笑,旁若无人。上座师于是罢去了他佛堂上的职务,让他到厨房内担任洗碗盘等的杂务事,他每次都把堂上吃剩的渣滓用一个竹筒装起来,等寒山来,就让他背了去。
他有时也自言自语地说:“我有一颗明珠,埋在暗中,可惜没有人能识别!”
大家都笑他是个痴呆的孩子。
有一阵子,厨房中的食物每天都有乌鸦来偷吃,搞得狼藉不堪,拾得就拿了一支棍子到伽蓝殿中,打了护法神二、三下,责备它们说:“你们接受出家人的供养,守护佛寺清净道场,却不管寺里的事情,让食物被乌鸦吃得一塌糊涂,如何当得伽蓝的职司?”这天夜里,全寺僧众都梦到伽蓝神向他们诉苦,说拾得打它们。第二天,僧众到堂上纷纷说出这一怪梦,竟然人人相同,没有一点差异的地方,连灵熠也不例外,大家议论纷纷个不停。灵熠这天上殿供养伽蓝菩萨,果然看到诸护法神身上有杖痕所损,就报告大家一齐去看。这个时候,大家才明白拾得实在不是凡常之子,有好事的人就把拾得希有道行报知县府,由县府下令尊称拾得为贤士,由此认定他是菩萨的化身。
拾得有时也在寺庄上放牛,吟啸歌咏,悠游自得。一天,正是寺里举行“布萨”(在六斋日持诵戒律而增长善法谓之布萨)之日,众僧正在说戒时,法事也正作得热闹,不料拾得赶牛到堂前,站在门口,拍手大笑说:“那轮回生死前程悠悠的众生,正在这里聚头呢!”主持戒律的首座和尚听到后,不禁怒斥他说:“你怎么这样疯狂,竟敢在这里喧哗破坏说戒?”
但是拾得笑着说:
“无瞋即是戒,心净即出家,我性与你合,一切法无差。”
首座和尚出门要打发拾得赶牛出去。拾得回答:“我并不放牛啊!这群牛前生都是本寺值事大德,都有法号,不信你叫唤它们,它们都会应声的。”
于是拾得一一叫唤那些牛。先叫:
“前生律师弘靖站出来吧!”一头白牛应了一声出来了。又叫:
“前生典座光超站出来吧!”一头黑牛应声出来了。又叫:
“直岁靖本站出来吧!”一头牯牛应声出来了。又叫:
“前生知客法忠出来吧!”又是一头牯牛应声出来。这时候拾得牵了这头牛对它告诫说:“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生,你今招此咎,怨恨于何人?佛力虽然大,你却辜佛恩!”
全寺僧众这时无不惊讶错愕,有的便报告州县官知道,县官颁文召他入州,但是拾得居山中惯了,不愿意去见县官。
寺众都称叹菩萨来到了人间,咸自反省,改往修来,并编了实录写在大殿墙壁上供一般善信看,以兹惕励,其内容如下:
东洋海水清 水清复见底 灵源涌法泉 斫水无刀痕 我见顽嚣士
灯心柱须弥 寸樵煮大海 甲抹大地石 蒸砂岂成饭 磨砖将作镜
说食终不饱 直须着力行 恢恢大丈夫 堂堂六尺士 枉死埋冢间
可惜孤标物 不见日光明 照耀于天下 太清廓落洞 明月可然贵
余本住无方 盘泊无为理 时涉涅盘山 徐步香林里 左手握骊珠
右手执摩尼 莫耶未足刃 智剑斩六贼 般若酒清冷 饮啄澄神思
余闲来天台 寻人人不至 寒山同为侣 松风水月间 何事最幽邃
唯有遁居人 悠悠三界士 古佛路栖栖 无人行至此 今迹谁不蹋
旋机滞凡累 可畏生死轮 轮之未曾息 嗟彼六趣中 茫茫诸迷子
人怀天真佛 大宝心珠秘 迷盲沉沉流 泊没何时出
拾得自从闾丘太守来参拜以后,就同寒山子手携着手走出寺院隐迹不见了。后来国清寺僧登南峰采薪柴,无意中遇到另一位僧人好象印度来的装扮,拿着锡杖进入了岩洞然后挑着锁骨出来对他说:
“你可知道,我取得了拾得的舍利呢?”
国清寺僧回到寺中告诉大众,大众才晓得他们所敬重的拾得贤士在这个岩洞里示寂,就将岩洞名为“拾得岩”。这个岩洞在国清寺东南方,约距离二里左右的一片山上。
寒山拾得问答(撮录“雪山师父交来”)
往昔寒山禅师,曾经问拾得禅师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样做才好呢?”
拾得禅师回答他:
“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再看看他又是什么样的一副面目。”
寒山又问:
“此外还有什么处世的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
拾得就告诉他:
“我曾经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来,偈子是这样说的: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世人爱荣华,我不争场面;名利总成空,贪心无餍足。金银积如山,难买无常限;古今多少人,那个活几千。这个逞英雄,那个做好汉;看看两鬓白,年年容颜变。日月像拋梭,光阴如射箭;不久病来侵,低头暗嗟叹。自想年少时,不把修行办;得病想回头,阎王无转限。马上放下手,赶紧未为晚;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骂着也不较,问着如哑汉;打着也不理,推着浑身转。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脸面;几年儿女债,拨开不再见。好个争名利,转眼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劝君即回头,单把修行干;做个大丈夫,一刀截两断。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真常理,日月为邻伴。”
来源:《文殊菩萨的故事》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