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与沩仰宗
虚云老和尚与沩仰宗
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对中国佛教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120岁的人生中,处处充满神奇的色彩----铁树开花、猛虎皈依、树神受戒、灵狐护法。重建南华寺、云门寺、云居山,整顿鸡足山、鼓山等名山古刹。一身肩挑五宗:传临济、曹洞,续云门、法眼、沩仰,创办佛学院培育僧才,组织建立中国佛教协会,为中国佛教呕心沥血,福慧天下苍生。正如他对自己百年的总结:“坐阅三朝五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虚云老和尚在1934年受李汉魂将军之请,在重修广东韶关南华寺期间,湖南沩仰宗祖庭沩山禅师来到南华寺,至诚礼请老和尚前去恢复满目沧夷的沩山寺,因老人正在重修南华寺无暇分身,更重要的是老人家已推算出因缘还没成熟,但对沩仰宗一脉隐没失传几百年实为痛心,应各大名山大寺诸山长老之请,续接为沩仰宗第八世传人,并着手整理沩仰宗理论资料,同时也在思索以后如何传承下去等重大深远问题。
1953年虚云老和尚在江西庐山大林寺静养期间,云居山真如禅寺几位禅师来陈述云居山千年禅宗场,自1939年被日本侵略军炸毁以来庄严的大佛仍坐在废墟百草丛中,可怜的几个僧人在用生命守护着偌大的千人古道场。老和尚悲从心起,不觉潸然泪下,当时就决定前去云居山礼祖。达到后见如此清净的莲花佛国,真正是禅家的世外桃源,就建了七间茅蓬住下,发愿重建云居山。在此过程中,关于沩仰宗法脉传承问题,又时刻呈现在老人的脑海之中,云居山在其历史上虽属曹洞宗道场,但一直是十方选贤的大丛林,临济、云门、法眼、沩仰四宗也曾经在此弘扬过,如今沩仰宗刚续起,需要有个大道场作为弘扬的本山基地,于是决定在云居山挂沩仰宗钟板,边重建边考察座下的学子,至圆寂前,据不完全统计,有三十多人被传为沩仰宗法子,其中著名的有:宣化上人、圣一老法师、性福大和尚、海灯法师、心明法师、传印法师、一诚长老(再传法子)、戒全老法师(再传法子)等等一批当代佛教界的精英骨干。
但在老人的心目中,仍有些失落。因为沩仰宗的传承与弘扬,不能离开祖庭道场。饮水思源,沩山密印禅寺、仰山栖隐禅寺皆为首选,而沩山远在湖南,有由于当时当地的政治影响等因素,老人深感力不从心;而仰山近在咫尺的宜春市,虽然近代随国运而香火凋零,但主体地势龙脉尚保存完好,恢复起来较容易些。于是计划前往宝峰寺、百丈寺、仰山栖隐禅寺礼祖。但事与愿违,因急需与云居山地方政府讨论山林土地问题,只到达宝峰寺礼祖之后,便返回云居山了,以后有因种种因缘,仰山之行一直未能如愿。
在老人晚年之时,将修复沩仰宗祖庭仰山栖隐禅寺的心愿交付弟子们,希望以后因缘成熟,代老人完成一生中最后一个心愿,既续接沩仰宗法脉,要上对得起历代祖师先辈,下对得起众多沩仰宗子子孙孙,使他们有个栖心隐身之处。
1959年九月,老和尚示寂于云居山真如禅寺,据老一辈师父们讲,老和尚分身舍利不记其数,时值社会动荡,除了后人收藏和流传海外的,当时也有僧人曾经将一些舍利子悄悄藏于云居山某处山坡上,但当事人相继于圆寂文革期间,地点也随之失传。所以留传下来的已不多,其中最大的一颗舍利子现保存于云居山真如禅寺,为镇寺之宝,有些被老和尚所恢复的各大丛林请去建塔供养。
- 上一篇:普贤化身:拾得大士
- 下一篇:二祖慧可立雪断臂 赤诚感动达摩祖师(图文)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