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二十七日(三):念佛的三种根性——远离生死边见
安居第二十七日(三):念佛的三种根性——远离生死边见
描写极乐世界之水的文字很多——安祥、徐逝、不迟不疾。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闻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闻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畏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无有三途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安乐。此水为佛事。安可思议?
这其实还是引导我们换换位置。因为这个新生之地也就是心念所系之地,你不要把它当成生死之作为,而把它当成心念所系之作为,你可以去体验你的心念所系。依报所有的召唤,不是我们死以后能生,也不是我们活着能生,是你意乐所系、意念所系,它就会产生事实。
印光法师说——现生出此娑婆,实际就是心系极乐,系念所归这样一个事实。往往修行人要么偏激于死亡,要么偏于我当下怎么样怎么样,不是!是你心念维系什么?即心念所显,心作心是啊!心作心是是绝对没有距离的。心作心是没有极乐与娑婆的障碍的。这就是法则!
三类根性中,即心即佛者,净土上上根器;心作心是者,净土中性根器;佛力不可思议,清净随顺者,下下根性,但这个根性也不可思议。你能即心即是、心作心是,则知这跟生死不相干。极乐世界新生之地,远离生死。故此处不是生死的修持,而是远离生死的,生即无生啊!故说此国即是无生国,生即出轮回啊!
往往我们不了解,会用自己的习惯意识套一个东西——我临终了怎么样,死了怎么样?结果是自己妄想的。故在这个娑婆世界我们修持往生彼国,是远离生死的边见的。生死是二种边见呐,菩萨,这是我们见惑中比较大的一个麻烦。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净土的修行人,要远离生死对我们的困惑,不在生死上用功,只在心念上所依上显现。在心念的所依上,知道它的作用,而不是在生死的边见上再去设计往生极乐世界,那是迷失了。
我们要知道佛法的作用,一定要知道它的作用,否则我们就会用世俗化的心理,用见思二惑去设计佛法。所以明代的藕益大师,我们净土宗的一位祖师,他就讲念佛的这三种根性——即心即是,心作心是,佛力不可思议。所谓的这三种根性,并不是判这个人好坏,不是,你用哪个都可以,看你喜欢用哪个。佛力不可思议,了不起;心作心是,很方便;即心即是,很安稳。你可以实践的,这个地方跟生死都没关系,跟临终也没有关系,因为什么?心系即再生,心系即新生,心系即变化,变化即新生,变化即出轮回!为什么?你这个变化是极乐世界,而不是生死之地,所以善导大师说彼国即是无生国呀!
菩萨,对这一点我们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了。为什么这些祖师们给我们讲这三种根性呢?实际就是三种方法,修行净土的方法。你择取佛力不可思议,或者择取心作心是,或者择取即心即是。即心即是——你愿生即生,念佛即佛,念佛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用动位,即因即果,对等安住,你不需要任何的造作,就路还家,即下成就。这是修行上说的,实际这三种根性也就是所谓的三种修行的,下手用心的,跟你比较亲近的方法,只在于心所依,这个很重要。心念所系是我们心作心是的一个方法,是远离生死的边见的。
大部分修行净土的,追求临终也好,追求即下往生也好,他不知道是心在起作用,是即下心所缘而产生的作用,非是来去,非是垢净,非是大小,非是生灭。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我们作为学佛人就会偏执了,偏执在边见上。所以藕益大师这三种根性,哪个方法适合你就可以用哪个方法。第一种即心即是,第二种心作心是,第三种是佛力不可思议,就是随顺不可思议的力嘛!是随顺修持的方法,这样用心就是:我的业习习惯不管它,我随顺佛愿,随顺佛力,我也不管什么即心不即心,佛怎么表达我就怎么随顺,那就是即生,即生的利益,所念的利益,所系的利益,就是所依力也好,随顺力也好,它会产生事实。这三种根性是藕益大师所判的,我们可以查一查藕益大师的著作,以前我念佛主要是依藕益大师的教法来做的,用“心作心是”多一些,因为我老师是这么教我的。
有人说你相信能往生么?我说“心作心是”。反正我自己很踏实,感觉给对方也交待完了。烦恼来了,哦,知道烦恼来了,心里现在很安心,阿弥陀佛的光明照十方国,安住在阿弥陀佛的这个照耀下,心智安然。虽在娑婆,无疑无虑,任运往生。为什么呢?愿生即生啊。
你说我们现在业习还是业习,没有问题的,你认知它了,所以不被业习所困,即心即觉,即心即是。这是一种用心方式。这三种根性就是三种方法。“即心即是”我以前用得很少,或者不知道怎么用,它是即因即果的东西,以前用“心作心是”有一个作的过程,感觉到自己还有点空间。后来接触《无量寿经》上谈随顺佛力的特别多,感觉随顺佛力那是另外一个天地了。因为你心作心是,必须得警觉。佛力不可思议基本上都是休息。休息,则对这个业力的认知会喜悦,业力一来,你说“你又来啦”,为什么?——就是说你又该往生啦,有一种我又识破你一个面目这种佛力不可思议的照耀力。
这是三种修行、用心的方法,大家可以去试一试。这跟死啊、什么时间能生啊,都没关系,一点关系都没有。文殊普贤这些大士们发愿说——愿我临终无障碍,往生阿弥陀佛国。龙树菩萨这样的大菩萨都发这样的愿,因为极乐世界是成佛的必有之路!所以他们发这样的愿。他们平时用悲智方便来行化世间,舍报任运极乐世界,他们根本没有顾虑的,他平时已经清晰了,已经认准那个家了,他知道他的出生地,出生的环境。
对此我们可以去体验,这样就会远离世俗修行净土的套子——求功夫。这跟即心即是也好,心作心是根本不相干。这些人离佛法,离净土法门远着呢!就是说根本不知道净土法的教义在干啥,他们梦都梦不到!人云亦云的特别多,实际这些传法没有一个来源,没有人来教他,他也是说些没有人教他的话,他自己那样想,大家一传,以讹传讹,传得大家都迷迷糊糊的,越修越迷糊,越修越晕。为什么呢?第一个传播的人就是晕子,第二个也晕,第三个也晕,大家都晕了。这一群人说,怎么样,临终?——没把握!你呢?——没把握!你呢?——没把握!大家抱着头痛哭吧,没把握!为啥呢?他传播的就是这个东西。
过去这些净土的祖师根本不会这样传播,他说你即心即是,你怎么用心呢?心作心是,你怎么用心呢?佛力不可思议,你怎么用心呢?不管靠上哪一个,你也都不迷茫!
——佛说“俱来我刹”,你靠着佛力说“俱来”,你安心了,你随顺佛力就安心了嘛,佛说“俱来”,哦,那我“阿弥陀佛”就俱来了,好了,那我可以在这个生活中修行,可以在念佛中生活了,为什么呢?安心了。
——随顺佛力如此,那心作心是呢?我们谈到三种决定往生(随顺法性必生,随顺佛愿必生,随顺自己究竟意乐必生),我们真正的意乐,你考虑来观察去,轮回苦啊,六道不可择取,是苦不堪言之处,极乐世界可以择取,是乐处,能令人成就菩提。我们通过细致的观察,抉择了,心作“我必新生”,那愿生彼国,没啥说的!这是你的心念完整地在起着作用,而不是别人怎么说的,说你要做到什么样,才能怎么样,佛从来不这样要求我们!
所以善导大师在他的著作上讲啊,一切诸佛如来实是大悲慈父,一切教育,一切言说,莫不是唤醒我等无上信心!无上信心。但是现在学佛人到一起,都是怎么摧毁你的信心,怎么迷失你的信心,就怎么说,那可不是个好现象。所以我们学佛,学这些祖师们的教法善巧,你可以试验的,你可以做一做,跟你以前的方法对比对比。
有的人一天念10万声、5万声、3万佛号都是有的。我以前也念过,有段时间要求自己每天念6万5千声。那时候整个生命都浸在念佛的状态,但是不敢脱离,一旦脱离就恐慌,所以不管走啊,坐啊,睡啊,吃啊,都在念佛。不敢脱离,起码说在心灵深处不敢脱离。怕一脱离了,安身立命就没有处所了。后来一个善知识就给我说,你那个方法出问题了。我说你给我指指问题出到哪儿了?他说“未顺性,不见方便”。我感动的不得了。我顺的是啥呢?我顺的是个音声,顺的是个造作业力,顺的是一个表相,不是真实安心。他一说,我真是很感谢很感谢,很感动很感动。那咋顺性呢?想一想,观察观察,看看祖师的教法,又去参访一些善知识。
有个善知识给我这么讲,你不念佛行不行?我说,行。
他说,你敢不敢不念佛?我说,敢。
我说,不念佛为个啥?
他说,若识的本性,通达本源,你自得无碍。
这话有点玄啊,我说我是个念佛人,搞不懂这一套,象斗禅机的一样,你给我说点念佛的来。
他说,念念即真。说完就走了。
哦,他说的念念即真无外乎说的是“即心即佛”。我就开始一天念一声佛了。因为什么呢?念念即真嘛,我就真正地念一句佛。后面我才知道,我再念两句也是真的,三句也是真的,虚假的一句我都不再念了!你念10万句虚假的,我也不管你,反正我不再念虚假的了!一天念3句,我也是真真切切地念,念1万句,也是真真切切的,念500声也是真真切切的,念一声,也是真真切切的。我就随着这个真切的感知去念佛。这个感知不是得失,不是来去,不是大小,不是生灭,他就是真!那就念一句,踏踏实实的;念两句,真真实实的;念三句一样,这样有时不是念得太多,但很真切,有时念得很多也很真切。
用数念珠的方法,上万声的佛号也念过,但是后面念着念着习气就会排斥,习气会造假,搞名堂。你念一声,你心里的习气就特别珍惜,你就念一句真正的佛号,一念即真,就念这一声佛号,真是把那个感知——不得失、不生灭、不对待、不大小、不垢净,那个真正的顺性的一念——阿弥陀佛!你碰触到了。哦,藕益大师讲什么了?即心即是。所以念念即真呐!那你安全了,你知道啥叫安稳了,你不会再迷茫了,你不会再说我临终怎么样,他临终怎么样?谁能生,谁不能生?这些胡扯的话你都不听了,你知道这都是胡扯的故事,都不相干!这都是外来人说的话,不是说净土家门里的话,不是净土人说的话。你再念你就知道,哦,你原先不是修净土的,为什么?你不会念佛。
我们还是把过去那个作业做一做——真切地去念一声佛。做一个置换的位置,有时间了,观察观察极乐世界,读读经典,《无量寿经》读一读,对我们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这是我们自己的家园,自己的新生之地。今天谈到这个新生之地大家有点蒙,有点麻木不仁的,因为是我们记忆的封锁造成的,所以就这样提示一下,没有问题。象这些法则——即心即是,心作心是,佛力不可思议,也是我们的新生之地。菩萨,一定要相信。你可以实践的,你在这里面实践,你就可以获得法的新生,顺法得新生!
(岁次辛卯五月十二 2011年6月13)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
相关名词
推荐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