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七十五日(二):净土教与浊土教

  安居第七十五日(二):净土教与浊土教
 
  我们在法则的大是大非上,还是要很严肃的。因为它是个方法,即不管果地教也好、因地教也好,都是没有错的,就象鸡语、鸭语都没有错,只是身份不同,果地教和因地教都没有问题,只是角度不同。
 
  我们来谈一谈“二土教”,区分一下。
 
  二土就是净土与浊土。
 
  现在所谈的净土实际是诸佛的报土,在净土法门的传承机制中都会谈是报土,说净土若不是报土,那浊土是什么土?浊土不能说是报土,一般说是化土。
 
  报身佛所安住的,那一定是净土;化身佛安住的,一定是浊土。所以在阿弥陀佛的应化土中,他也有取灭,甚至说极乐世界的过去、现在、未来,过去佛是什么佛,阿弥陀佛灭以后观世音、大势至等等相继成佛,都有授记,这是化土。
 
  藕益大师判——报土有始无终,所以就无量寿、我无量光啦。有始,成佛已经十劫了,那就是开始了;无终,就是没办法称计。这就是所谓的报土,报身佛所摄。所以《无量寿经》写的是报土的东西,它不讲阿弥陀佛涅槃以后,观音菩萨怎么来做补处、成佛。但有对化土记载的经典,化土有始有终。
 
  这样二土之教就好区分了,其面对的有情就不一样了。报土,因为有始无终,那你往生吧、往生吧、往生吧……,因为它没有结束。化土呢?你往生到那个地方,它哪一天没了,消失了,就是说往生化土不安全。
 
  所以报土是我们往生的真正皈依处。它安稳、圆满、清净、无有终灭之时。你说这不是常吗?不是,它讲的是顺性。阿弥陀佛的应化土的记载中,也有说——若有人十日十夜称念阿弥陀佛,往生彼国,若阿弥陀佛在世,若阿弥陀佛不在世。不在世,那可能观音菩萨就成佛了。有人始终称念弥陀名号,无有间断,对此人则佛不取灭,那就是往生报土,即使往生化土了,佛也不取灭,因为它是应化土,它的始、终是根据众生的量而表现的。其限量表现是有始有终的,其内容是不一样的,差异十分大,二土教的差异,若是被混淆了也很麻烦,而很多人就把它们就糅合到一起了。
 
  二土中的教法,即释迦文教法与阿弥陀佛教法。
 
  阿弥陀佛从来不说难的,释迦文佛一定常说难,因为什么难呢?——因为有我们这个五浊恶世啊,有我们这个业力啊。
 
  净土教古德这样判——弥陀所施教是以自身的愿望而成熟众生,称为“弘愿门”。而释迦佛的教法称为“要门”修持。
 
  弥陀教法是摄化,释迦教法是修持。这两个词不一样的!为什么前者能摄化呢?因为他是报身。后者为什么让你修持呢?因为他是应化身。应化身,他不引导你修持,那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浊土的应化身,就是我们有什么想法,佛陀就会对我们的机施教。你需要修嘛,那就修吧,定散二善,三福九品,好好修!这个没问题。阿弥陀佛说不能修,修什么啊?来我这儿就行了!那你也不能反对人家啊,人家是报土,不需要你修。你再拎个砖头去啊?扛个瓦?放都没地方放对不对?说“带业往生”吧,把自己家那块瓦带过去,添砖加瓦。人家说这是报土,不需要,对不起。报土什么都圆满了对不对?你再添一点,减一点,都不对头!
 
  很多人学法,把这“二土”分不清楚,他就混淆;把“二种教”分不清楚,他也混淆。所以说,弘愿者,果地教,报德所圆成。应化者,浊土所现,顺应众生对机施教,三辈九品,不舍有情,他顺着你的需要就是不舍你嘛。前者是普摄,后者也是普摄。
 
  所以这两个教法都没问题,也就是鸡语鸭语,两个教法都很准确。我们还没看到鸡跟鸭打架的时候对不对?这个说你说错了!那个说你说错了!那肯定两个人都说错了,因为互相听不懂对方的话。现在在我们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鸡语鸭语的机会是最多了!但是我们要把鸡语鸭语都判定是“对”!
 
  浊土应化是顺应众生心所作为的,就是顺应我们的心念的,要门,即依我们大家的需要。果地教是畅佛本怀的,即弘愿,依佛的愿望、心胸而表达出来的。
 
  定散二善、三辈九品一定是顺着我们大家的心智的,有的人说那个人能往生,那我就不往生了!为什么?他是坏人!他得罪我了!那佛说你先往生吧,他的事儿我们慢慢处理。要门是什么呢?各人所需,真是千差万别。
 
  但是佛不这样,他平等、圆满地对待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咸来我国!我等蒙摄受,无有疏漏的!这是佛普度众生的本怀,畅佛普度众生的本怀,那是他真正的心智的展示!
 
  哎呀,有时候我们拿自己的心与佛的心一想,佛这么大的心胸,我们还是小一点儿吧。三福吧,修一修,对不对?九品,我们混个下品下生也好啊,起码不轮回了!经常听到人这样说,再不搞也搞个下品下生吧对不对?挺安慰人的对不对?你看佛说的法总是有归结处了,这叫修持。
 
  什么叫修?——你心里不足,而来修,你要等持佛的功德,来印契它,使它圆满。
 
  什么叫摄?怎么摄呢?——抓住你不丢,把你融化掉了。他直接摄化我们,因为报土有始无终,所以常摄化众生而不舍。这个“不舍”就是无终,无间断,所以无边光,无碍光、无等光、炎王光、智慧光、欢喜光等等无数光照耀着大家不舍,因为它无终,它不会消失掉的。
 
  在应化浊土怎么能摄啊?他只能让你修持,就是说你看随哪个缘合适就去修持什么,这个在净土教法中我们就称为“因中果”,因为它的因中也是有佛愿的,要是没有佛愿你修不成,虽然你是从因地教修的,即忏悔啊、三福九品、孝顺父母等等很多作为,这都是可以的,为什么呢?这是你的因嘛,你喜欢这个东西。那你还要依着佛陀的果、愿,往生他的国土,要不然你也修不成。
 
  报德摄化是“果中果”,就是说你随顺这个果,你还会成这个果,它是依报德摄化的。
 
  二土教、因地教与果地教一定要分明!难行、易行一定要分明!这就是净土的特质。你要是分不清楚,我们就是一坛烂泥到处抹,到处都是泥巴,你思想上糊里糊涂的。这是个关口。
 
  我们感觉着不踏实了,说现在坐飞机、汽车、动车都不合适,我背上行李,装上粮食,带上存折,装上钞票,我去走,走到南京去!走到北京去!高速车我不坐了,容易车祸。没人管啊,别人三个小时你三个月,对不对?你安全嘛,安全第一。要门修持没问题的,可以实践。
 
  那你说我不管了,他们把车修好了,我只管坐,速度快嘛。那又是一个效果,你也可以去实践的。你可以对比实践,就是用佛愿佛力念佛,来利益自他,你感受感受里面是什么内容?你顺着自己的心愿,自己的习惯,忏悔也好,功夫也好,少分地随顺佛愿,也会有内容的。
 
  这两个门向来在净土宗都是不相抗诤的,都是互融互解的,是互动的。要门是我们习惯性的东西,所以世尊先说三辈九品、定散二善,导引众生往生彼国,因为要是直接说报德摄化,大家都吓死了,怎么把我抓走了怎么办?让我失去作用?无始以来的因果失去作用了,突然把我抓过去了,这不行,我得慢慢来的。所以你要修证这个,你就了解要门。所以过去这两个门都是同时弘扬的,但是久而久之,要门多一些,弘愿门基本被湮没掉了,近代大家才又提起,如印光法师后期,他主体就谈这个,你看不管是他的哪一个经绪,比如《净土五经一论》序,都是说随顺佛愿与自力修持天壤之别,日劫相倍门,不可为喻!又说净土之法为一切法之归趣,一切行门莫不回归于此法,此法如大海等等,他就极力彰显这个内容。而开始他的行持中真是很认真地闭关啊、修持啊,不光他闭,来参访他的真正愿意修行的人一样也闭关,老老实实地念佛。这都没问题。它俩不抵触。抵触的人是很愚痴的,佛不讲矛盾的东西,只是说畅佛本怀与畅大家的心理需要,后者要有对机施教,各因所需而施教,前者是普化十方,平等回施,无有障碍。此处不要怕耽误时间,不要怕浪费精力,也要反复地去用功夫。
 
  慈法法师讲于放光寺戒堂
 
  岁次辛卯七月初一2011年7月31日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