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金刚经注解》十

  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十

  佛告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於法实无所得⊙

  注

  1、佛告须菩提佛对须菩提说2、於意云何⊙汝看这话怎么讲3、如来昔在然灯佛所⊙我往昔在然灯古佛道场中4、於法有所得否⊙吾在古佛道场中、得到那些法门耶5、弗也⊙菩提答、没得到什么妙法6、世尊⊙佛耶我知道矣7、如来在然灯佛所⊙彼时如来在然灯古佛道场中8、於法实无所得⊙然灯古佛道场中、古佛所演妙法、彼时如来所闻之法。无相无住、如长河水、过而不息、所以无得法相。故云、於法实无所得

  解

  如来未作佛时。依然灯为师。如来因师开导。於今方作如来。但不存在所得之心、与所得之相耳

  事理融洽义

  佛告菩提者、寄托菩提名义也。其时普告我等诸有情也。阅读人当开佛眼。在在处处、当见佛告我菩提。於意云何者、真心问我本性、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者、是佛以身作则、教授阅读人。问於法有所得否者。问菩提言、彼时之法、佛有得耶。其实问、阅读人、而以菩提、作代表相也。弗也者、菩提推己、及人也。佛说者、如慧日当空、普照一切。不可说照彼、非照我也。彼今亦复如是也。菩提称世尊者、真我无妄、亦无邪也。如来在然灯佛所者、菩提指我等、在旷劫之时。真我於法、实无所得之相。实无所得者、本来佛我众生、故有无量真法。何需真法之中、复加尘法儿。当知如来与菩提一步一个脚印儿。指示我等、进修必要之法门。这样深恩厚德、倘能悟透、必当掉泪。菩提已将、初二三果、进修必要之法、付嘱我等。又复将自证、道性之方法、荷盘托出。以及如来、反复丁宁、成佛之标准。普示於今后、使九类众生、无失迷於中途。这样榜样、学佛儿、当一肩荷担。弗可辜负如来与菩提、深恩厚德、学者。当作无相观

  须菩提⊙於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不作否、不作弗、 土作度声读、 度者、度尽众生相

  注 佛问菩提义。空生解妙题。空生即菩提。出生名

  1、 须菩提⊙见前2、於意云何⊙见前3、菩萨庄严佛土否⊙佛问菩提说菩萨庄严清净佛土耶4、弗也⊙菩提答不可5、世尊⊙菩提解答预词6、何以故⊙自问自释义7、庄严佛土者⊙真心无妄、本性无邪也8、即非庄严⊙真心本性、无边无形亦无相。不可用诸相而庄严、故名即非庄严9、是名庄严⊙真心本性周遍法界、不可言有、不可言无。故有心而无形、有性而无像。故名为是名庄严

  解

  菩萨庄严佛土否。菩萨者、原文菩提萨埵。略称为菩萨。翻中文为觉有情。即是知有情、即有生。有生必有灭。灭者终也、是故菩萨、能发心断有情。断有情者、由觉而能断也。所谓菩萨者、指中地菩萨也。而非无地与初地也。中地者、如初果至三果也。庄严佛土否。菩萨能断有情者、其名为庄严佛土也。断有情者、真心无欲本性无望也。真心无欲则庄严竟。本心无望即佛土成。否者。真心本性本来庄严。本觉慧命、故有清净。佛土者、清净心也。心本清净、招受客尘而污染。倘无客尘、本来觉地、大放光明。觉地者、清净佛土也。所以无需外相、而来庄严。本地风光、清净而无穷。故名为否也。其二。庄严佛土者、心无四相、性本大慈也。即无相之心、普施而无竭也。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者。大慈无我、大舍无相也。无一切执、遍一切处。处处无有、不清净之处。虽然如是、其心性中、亦无庄严之相。菩萨真心融融、本性湛湛。周遍法界、而不可用言词能表达。亦不可以形容作客观。是故名为、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而非世间用财物来布施、作庄严之相。必报於九类相中矣

  偈云

  若问真心在何处 不见有无不见空

  若问本性是什么 春夏秋冬在其中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注 含理义

  1、是故须菩提所以须菩提、与持经人应该领会、应该承担2、诸菩萨、摩诃萨⊙一切菩萨、与诸大菩萨、以及持经人、应该修而证之3、应如是、生清净心⊙持经人、应该如是修、如是证、如是常生清净心、无生染住心4、不应住色生心⊙持经人不应该见色生厌恶心、生欲爱心、生见取心、生分别心5、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持经人不应该见声香味触法、生憎爱心、生乐趣心、生一切住心6、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持经人应该、无住色声香味触法心。应生清净心、生无为无住心、在无为无住心中、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持经人、而非持、阅读诵念者。而是持经中玄义、刹那刹那、不失其道性也

  解

  如来付嘱须菩提。言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者。是如来借题而发辉。其实付嘱读者之言也。是世尊、将自修自证至要之道义、付嘱於阅读人。阅读人、应如是信、如是解、应如是生清净心也。何为生清净心者。心不住色界、心不住、声香味触意识界。为生清净心。应无所住者、见色不留恋色界、亦不污辱色界。声香味触与意识、亦复如是。而生其心者、刹那刹那、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见色声香味触意识时。其心无染亦无住、是名为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者、六根无住六尘也。而生其心者、生无上正等正觉心也2、应无所住、无住情欲识别心。而生其心、生大慈无我心3、应无所住、於见闻思觉中、无住四相五蕴心。而生其心、於见闻思觉中、常生无邪无苟心4、应无所住、若见色声香味触法时、应生无住无染心。而生其心、若见色声香味触法时、应生无相心。於无相心中、见色声香味触法之中、无有不清净之处。所谓。心妄三世妄、心净十方清

精彩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