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讲话 第六辑 序
佛堂讲话第六辑序
施旺坤
民国以来最有名的净土道场∥苏州灵岩山寺,是由印光大师主持,里面的念佛堂,初期是由慈舟法师负责,而当时实际领众的是道源法师,这是外界少有人知道的。据道源法师口述,印光大师请慈舟法师上山领众念佛,刚到念佛堂,他认为自己追随慈舟法师多年,最了解法师念佛的规矩,就当仁不让的领众念佛。念佛念到一半,慈舟法师要讲开示前,就把道源法师叫出来说:「灵岩山寺是中国最殊胜的净土宗道场,能来这里念佛的,都是一时之选,你何德何能领众?」慈舟法师当场非常严厉地把道源法师喝斥一顿,道源法师如惊弓之鸟,赶紧退到佛龛后面。等到开示结束,大众要继续念佛,道源法师当然不敢出来。慈舟法师见无人领众,又大声喝斥:「现在要继续念佛,道源,你躲在后面干什么,还不赶快出来!」当时参加念佛的大众,都被慈舟法师的威仪震撼住了,这是慈舟法师对弟子恩威并济,慈悲摄受。道源法师追随慈舟法师,在灵岩山领众念佛,长达五年之久。
再说已经往生的忏云老法师,与源公上人同为慈舟法师的弟子,但是忏云法师年纪较轻,亲近慈舟法师也晚,所以来台湾以后,忏云法师视源公上人,如同自己师父。据一位亲近忏云法师的弟子转述,忏云法师在水里莲因寺,每逢有人提到源公上人,马上从座位站起来,双手合十,好像面对佛菩萨那般恭敬。有一次忏云法师到中和净宗莲社,拜访源公上人,到了用餐时间,源公上人知道忏云法师持午甚严,怕他受饿,用餐时一直劝忏云法师一定要多吃一些,不断地给他夹菜。但是忏云法师却无心用餐,急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本笔记,把他这一段时间弘法和修行遭遇的困难,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迫不及待请教源公上人,从他们言谈之间,可以了解源公上人对忏云法师并不见外,除疑解惑,把自己知道的都倾囊相授。其中忏云法师请教:「因为遇到困难,打算要停办大专斋戒班。」源公上人却不认同,说:「大专斋戒班,无论怎么辛苦,都得办下去,因为你跟大专生有缘,斋戒班由我来办,不见得如你办得好。」忏云法师接着又问:「天台宗课程要请哪位担任讲座?」源公上人说:「你初来台湾住茅蓬,我单独为你讲完一部《贤首五教仪开蒙增注》,对你弘法,我期望殷切!天台请别人讲,如果有适当人选当然好,问题是别人来讲,有时间限制,能讲的内容也有限,如果能自己学讲,长远来讲,可以自利利他。」忏云法师说:「好,但是天台宗教理很难,怎么学啊?」源公上人就把学天台宗的次第,先看哪些书,再看哪些书,当时上人手上没有拿任何资料,讲说的内容,却好像飞瀑流泉,毫不保留地告诉忏云法师。本来我以为源公上人只对贤首宗教理熟,听了那席对话,被震撼住了,体悟到源公上人佛法的渊博,高深莫测!而那时忏云法师已近七十高龄,为了弘法,求法的热忱,真令人感佩!
综观源公上人一生专弘净土法门,每年在基隆海会寺举办二次佛七,佛堂讲话就是上人在念佛堂的开示录,第一辑是应台中灵山寺之邀,前往主持佛七的开示录,第二、第三辑都是在海会寺主持佛七时所讲,第四辑,适逢能仁佛学院开办,以《佛说阿弥陀经》为题,对佛学院学生讲的开示,因为篇幅较多,另外以专书出版。前面四辑都经过老法师过目,并润饰后才出版。第五辑是在香港半春园主持佛七时所讲,海会寺住持宏品法师慈悲,主动出示见仁法师的记录,拜读后觉得内容很好,建议列入佛堂讲话。第六辑是民国七十五年十二月主持佛七时所讲,当时源公上人已经八十七高龄,身体并不康健,仍不辞辛劳亲自主七,这也是他一生最后主持佛七的开示,开示的纲要为:一、念佛要发菩提心。二、念佛要为了生死。三、勉期求证,一心不乱。四、相信佛陀,相信自己。五、愿生极乐,愿离娑婆。六、常行定课,加行打七。七、善根福德,正助双修。
乍看开示内容,好像老生常谈,仔细聆听之后,体悟到源公上人,对于每次佛七开示,都是认真准备,他把一生研究净土法门的心得,应该如何解、如何修?都包含在这次开示里面。这本记录是依据录音带整理的,记录初稿完成,陈请上人过目之后,曾经在菩提树杂志刊载。「为度一切众生了生死而念佛」,可以说是源公上人对念佛方法最重要的开示,最近几年因为整理讲经记录,重听上人讲过的经论,对于上人的大乘佛法思想有更多的了解,源公上人实不愧为净土法门的一代宗师,民国七十七年上人圆寂之后,佛教界大德在纪念集撰文,推荐他为净土宗第十四代祖师,应属实至名归。
中华民国一○○年十二月写于士林芝山草堂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