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解读《金刚经》第十三讲
佛陀当时把所有的问题非常清晰的交待给我们,什么问题呢?我们对自身生命现象的理解和我们对所生存空间的认识。说到这步就已经是发挥到淋漓尽致的一种角度了,作为我们修学佛法,认识自我的一个觉悟的人,为什么称为觉悟的人呢?我们懂得有一个理性的思维,一个绝对理性的内心世界。因为在我们平常生活当中,都是随着我们对外界认识而产生内在的感受,从而你内在心灵世界产生森罗万相的变化,这是我们平常就这样。
但是,作为我们修学佛法的人,把我们现有的生命状态,通过我们自己的认识,通过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对你内心深处心灵感受的认识,把他归向一个正确的轨迹上。从而让我们病态的生命,不健康的生命轨迹发生一个根本质的变化,这是我们修学佛法的一个根本的目的。
好多人问,怎么证明我们生命状态是不健康的呢?你从现象上看待这个问题,你去想想,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我们所生存的空间,以及你自己内在的心灵世界。内心世界充斥的是贪嗔痴慢疑,这些都是毒素。人一旦有贪心,你的生命现象立即就发生扭曲。
我们可以观察,人贪任何的东西,这世界任何的东西,他只要贪执放不下,他立即就产生扭曲的变形的现象。好酒贪杯的人,明明知道酒喝完了很难受,还要喝,管不住自己,所以他的生命现象就发生扭曲。嗔心,你获得了欢喜疯狂,失去了忧伤悲哀。外界的环境,人也好事也好他触及到你自己感受的时候。所有的生命现象全部扭曲。战争就是这样来的,战争就是某一些人的利益被触及到了,发生战争。这就是嗔心最大的表现结果,贪心最大的表现是变态。慢心最大的表现是什么?国王。过去国王叫皇上,圣上。临架于圣人之上,慢心何其大。这里头没有好坏之说。疑心最大的表现是这个世间做学问的科学家,他好疑问,他对世界充满了疑问。他在辨析世界,在分析在判断,通通是疑心的表现。这是五种心情,贪嗔痴慢疑!痴心最大的表现是那些情圣。为爱情付出一切的傻子们,西方有罗密欧,朱丽叶。东方有什么梁祝。也是叫人千古传唱,歌颂伟大的爱情。这几种现象,把我们生命内在的外在的现象表现到极点了就是这样。
修学佛法的人,应该怎么样认识、正视自我的这个过程?我们每一个众生、每一个人,通通都具有这五种心性认识的种性。我们不要叫他去发现出来。你要叫他去发现出来,必定偏重于这五种心态的一方面,那你就会随业流转。随着无明的业力就开始受无尽的烦恼痛苦。不要奢望说,我们这种认识、想法达成了会有什么样的好处,没有。贪心大的人,这次贪完了下次还想贪。贪来贪去还是那个感觉,到最后丧尽人格。把所有的品德,德行全部丧尽。最有名的是纣王天子!封神演义里说的纣王天子,荒淫暴躁,暴君。
修学佛法的人同样也是这个道理,我们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把我们的智慧正觉埋没掉了。我们应该感恩佛陀,感恩一切众生的表现,示现。这一切众生,确实真正在演示佛陀所说的真理,所显发的真理。处处皆是,没有一样不是,你去仔细观察。我们所处的世界空间,无处不表现佛陀的真理。
这个般若波罗蜜也就是整个金刚经的核心。依空性的思想,绝对的真理,自然能到达解脱的彼岸。我们所看到的种种现象,以这种相再去制相,你说我今天心情不好,换一个地方心情会好。会吗?暂时的好象我今天换了个地方心情不错。你没有从根本上把矛盾除去,境界一回来你照样该烦恼还是烦恼。因为根本没拔除,只是从表面现象上换了个境界,但是产生作用的东西,你并没有把他拔除。他能够分别不好的东西,不好的境界,他就能够感受好的境界。相反他能够感受好的境界,他就能觉察不好的东西。所以说人的心情叫阴晴不定。顺境春风得意,得意洋洋的,身处逆境垂头丧气。
逆境、顺境从哪儿来的?从绝对的角度,般若空性的思想去理解,那通通都是你心念跟你所对境,内在的感受,内在的执受,内依所缘跟外依所境这两个东西在倒乱。这两个东西我们要是弄清楚了,我们就能把握根本的准确的东西。这两个东西是你那个心体、心性一个作用的两个面。我们的心性有一个根本作用,觉和照的作用。觉照产生的时候,你就会产生好象是有一个所对境一样,那里头好象有一个感受出来。
记得前段时间给你们比喻过心体的作用性。我不是拿那个房子作比喻的吗?你掌握不住心体的作用,你没有办法理解的时候,就没有办法感受到那种绝对的生命状态。我们要认识绝对的生命状态。我们今天还用房子做比喻让你理解心体的作用,理解心体的作用而离开这一切相,进入绝对的境界。
众生界有见、有见取缘,能见的心,我们一进到房子里来,第一念你不会想到外面的东西,第一念先看到房子里面的东西。你去分别执着房子里面东西的同时,你的心体有没有去融受房子外面的东西?心体跟意识不一样,心体是没有内外的,他统统是觉受。怎么证明这一点?你在屋子里坐着,突然外边有人喊你,你嚓就听见了,证明你的心体也在外面。心体并非我们的意识,我们现在活在你的意识层面空间里。我们现在所依止的身心和世界是你的意识层面,这个意识层面就好象我们进到房子里来,第一个感觉先看到房子里面的东西,但我们本来生命本体同时是存在的,他是内外同时的,不分内外的,觉了一切,包容一切。那是我们的真实生命。
房子里头充满空间这个心,这个认识意识,跟外面这个心的心体,他两没区别。都是能觉性!唯独被房子卡住了。这个房子就是你的浮尘六根。我们浮尘六根就是所对境缘!这个房子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个里头能觉性跟我们本性里头心体的普觉性是一样的。就是我们依止这个东西,我们被它障住了。我们的心灵被房子障住,我们肉眼看不到外面。但是耳朵可以听外面,所以楞严经佛说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他比对眼睛的障碍小多了。
我们要看那个本心体,要从所有的生活现象里头观察这个绝对的本体,所有的生活现象里头通通它都是存在的,包括你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他无一不在,都在他那里。突然你今天感觉到什么事的时候,为什么你感觉得到?你感觉到那个相,能产生相的那个觉性,我们去注意他去,不要注意这个相,这个相会生灭。
我前几天不是给你们说过吗?让你感受好心情、坏心情,好坏自然消亡,消亡以后的东西是什么?离开好坏的东西是什么?空性本体嘛!就像天空也是一样,天黑天亮只是明暗的变化,跟虚空没有关系,我们心体也是如此。为啥叫心体?心体是我们的根本生命,我们根本生命也是这样,从这个角度去观察、去看待问题,观察世界,观察内在的现象,外在的境界,依他去发现问题,发现世界,你会发现世界生命无非都是这样子,那就叫烦恼转菩提了。什么叫烦恼?无明即是烦恼,什么叫无明?你不知道那个东西该怎么样,没有办法去觉察到,我们这个人非要一个能觉性和所觉境,依能觉永远不能圆满的照所觉,但是你把能觉消除,所觉没有,一切本来,无需去照。显现本有的作用,本来觉了的作用不是照了。你去反思一下,一下你就能想得出来。
这个问题非常简单,说心体有点太抽象,就说这个身体吧。身体上所有的感觉,每一个感受,很微细你都能感受得到,而且不用加分别一下你都能反应过来,因为你的念觉性,你的直觉在依那个所觉境,身体也是所觉境。如何把能觉所觉消融呢?把现象放下,你就彻底地觉悟这个身体所有的现象,我们不放下这个现象的时候,我们的能觉性没有办法遍知这个身体所有的特性。
怎么没办法遍知呢?你看,我们有感觉,眼睛啊,都有感觉,还有没有感觉的,你大脑什么样你看得到吗?心脏什么样你看得到吗?血管怎么流你看得到吗?你的意识里头并感觉不到他在流。这就是我们意识层面不完美,有障碍。有人炼过气功就知道,他静下心来,突然一下子可能看得到或能感觉得到这个身体的种种变化。很奇妙的变化都发现了,他身体以前不知道的东西都发现了,突然能看到自己内脏了,包括别人的内脏了。以前看不到的都看到了,感受不到的感受到了。为什么?他放下了障碍了,打坐也好,静坐也好,对色身的有为的障碍、有为的相法都放下了,放下得多,感受就多。
相反如果你真正做得到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远离六根六尘的境界,运行生命轨迹,那你宇宙万有全部了知。因为你的心体包容着一切啊,只是你念执,执着那个念只是执着那个一点点这个东西(拍了几下身体)。那你怎么就叫心体觉悟呢?消除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的障碍,怎么消除?离一切相,佛祖讲得很明白。这是一切相啊,这一切相建立的基础是什么?一念妄想,什么妄想?我念啊,有我就有一切,就象做梦一样,有我就有相对境了,这是根本。
所以佛祖在经文里交待得很清楚。我们如果能够真正的去体会这个佛所讲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的意思,而且去信受奉行了,那你真正叫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什么叫荷担?佛祖的家业你继承了。那些出家人天天讲弘法利生,荷担如来家业。这不佛祖讲得很明白,你先成就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然后你才能荷担如来家业。你自己还没有无量无边的受用,怎么去荷担如来家业。
佛祖给你说得很明白,经有明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思议功德。”你先成就自身的受用性,你自己先得到实惠了,这个人才真正叫荷担如来家业。并不是现在流行的自己没吃三天素就想上西天,现在大部分都是这样。为什么好多人学密宗,密宗讲可以即身成就,尤其是汉地的汉民们,汉族人很聪明,他要急功近利,这个学佛跟汉传宣扬的思想要往生极乐世界有点不一样,一说即身成就,贪心就开始了,几千里地的往那儿跑啊,他自己都没搞清楚什么叫即身成就。你说这能叫继承佛祖家业了吗?
“何以故”,为什么这么说呢, “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为什么这么说,他乐小法,啥叫乐小法?不愿意发大乘解脱心的修行人,他执着,死在人我众生寿者种种认识当中去,所以称为乐小法。比如求点福报,求点啥啊,这就叫执我见。执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执着我见,我要平安,吉祥、要成佛!这都叫我见,我要怎么样怎么样,全部是我见。那什么叫人见呢?人见就是我要去帮助谁,我要去怎么样怎么样,有我就有人,相对的,对别人的看法,你看这个人这么可怜你不去帮助人家?觉得不合适,那也叫众生见,人见。你对人家的认识,都叫见,众生见寿者见是什么?你对空间宇宙的看法,对社会大众的看法。你对你所有这个世界生活空间,有某一种看法,或者你起了什么心思呢?我要怎么样怎么样净化社会,去怎么样,那都叫众生见,寿者见。有这样的认识,然后你执着,成为行为,那你就叫烦恼众生。
那你说佛什么都不管吗?不是,佛告诉你要打破这一切的障碍。因为你有这四种障碍,四种认识的障碍,你那个佛性智慧就不能完全显现。佛祖在这里说的意思是不要落于任何一种障碍里头。我们修学不得解脱,为什么我们见不到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那种巍巍的功德呢?因为你执着的这个东西,这个身心世界,不肯放下。你看不破,你放不下,所以你就一直在这种境界里头去打转。
这就是地藏经里讲的话,流浪在生死轮回里头在六道中受苦。何为六道?在你眼耳鼻舌身意这个圈圈里头转吧!你跳不出去,所以我们就产生种种是非判断,你看这世界多复杂,其实复杂吗?其实就是你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对六尘,就是这些,复杂什么!一会儿人害你了,一会儿人家别人对你好了,这个很复杂,你只要顺着我见思维下去,很复杂。什么人际关系了,什么人情,弄不完的事。包括你娶妻生子,包括你要维护家庭,包括你要这个那个,全部是我见,全部为了我,不是为别人,谁为别人去做点事儿?不可能了,都是为自己。
你真正地能体会到为大众、为别人的这种心,这种信念建立的时候,你在这个世间就是福报最大的人。历朝历代开国皇帝,他打的什么旗号?他就要为了人们去奋斗,他福报大。那为什么后来那些皇帝没有福报了呢?因为他不为别人了,就为自己了,成了孤家寡人了嘛,天天念孤王孤王,寡人寡人,他就剩一个儿了,这个就是一个演变的过程,
所以,我们要清楚一定要放下障碍,因为你有这些障碍你就没有办法真正体会佛陀开示这个真理真实的受用。你得不到这种受用,佛就说嘛,“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他人说。”但凡有这四种障碍,四种观念的障碍,你就没有办法进入金刚般若空性智慧真理当中去。别管对谁对自己对别人,产生任何一种看法,都是我见,一定要放下。这四种观念,以谁为核心?以我见为核心,没有我见,其余三个也就不存在。
怎么去断除我见?记住了,以后不要说我要怎么样怎么样,首先学会这一句,把我要去除掉,我感觉去除掉,我什么也没有,这是修行的一个强硬方法。藏地修行,教你一开始念这个念那个,念一大堆,为什么?消除你我见,就为了消除你我要怎么样怎么样。你但凡真正做到三皈依,不是我要怎么样,是佛祖讲的、师父讲的怎么样怎么样,这是第一步我见放下伏住了。先把你的认识,把你对社会人生观察的认识转移一下,换成佛菩萨,换成师父讲的道理,这是第一步,我见伏住。行,你这叫功夫可以连成片了。
啥叫功夫成片呢?你那个觉性就不会迷失了,这就是你三界生死,粗的烦恼就可以离开了。我见没有的时候,我见伏住,你那个生死粗的烦恼所对境,他就消失了!因为你不生心了,好坏你不生。境界里头我见伏住,最起码我不去分别他好与坏了。一切随缘,安心就好。那你还有什么生死业可造。这是第一步,怎么去修正,就这样去修正就出来了。先去换成师父讲的,佛祖怎么怎么说的,先去思维佛祖在这个问题上是怎么去判断,佛不是没教过,都教过,只是你自己不觉悟罢了。
这就是说我们能摆脱这些错误观念的束缚,自然就能进入绝对真理解脱状态。“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佛祖明确地告诉你,能够有经法流行之处,在在处处,别管在哪儿,所有的地方,天上人间一切地方。若有此经。什么意思呢?从相上讲,有金刚经在的地方,从真正的教义上说,能够有一个人去行持般若空性,这种思想贯彻始终的时候,这就叫金刚经所在之处,这个地方一切天人阿修罗通通都要来供养的。
因为这个地方是佛陀法身真理显现的地方,不是一般的地方。当知此处,则为是塔,这地方就像如来的宝塔一样,佛陀的法身。塔是什么?功德藏,就是具足一切法身的功德蕴藏的地方。皆应恭敬做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就是以种种以庄严。我们今天能听得到《金刚经》的教义,这就是无始劫以来你所修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的表现。
师父给你们讲的《金刚经》的道理绝定是佛祖从心经流出来的,从他的心经当中所显现。所以世人听到,统统都有一种见闻解脱的利益。今天某居士的朋友在那儿修电脑,人家听着都欢喜,这是讲经呢,真好,回头我考完试也跟着师父听经去。这不是说我的口才怎么样,而是这种心性的光明,跟佛的圆满报身清静法身是相融的,所以我给你解释出来的东西,他自然会有一种感受,觉受受用,这就是金刚经讲的,从佛祖绝对觉悟的境界,去看待这些问题,以般若空性去看待,依这个绝对的生命去观察相对的东西,那你不是清楚一目了然吗,这就是所谓解脱。人们为什么说解脱自在呢。这还不是得大自在,得大自在就是无处不自在了。一切法拘他不得,真正的无处不自在。
我们清楚这个道理了,就认认真真去修学。修学的过程,可能会有些所谓的变化吧,这个毕竟是生命基质发生变化的时候,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就象感冒以后要健康起来,好的头两天,你还会身上很软,没有力气,精神困乏。我们看待这种现象,不要有一种恐慌,就像我们学佛修行,不是说你什么倒霉事儿都没了,一切万事大吉了,相反可能会有一些你过去意想不到的事会出来,包括你身体上的一些毛病,表现的方面不一样,有些可能外界的境界,有些人不知道怎么,要给你死做对。逆境外缘,这些现象表现的是你过去生,在过去无始劫以来,你生命层面里头,所积淀下来的那些毒素都要清除掉。
就象人睡觉做梦,你人睡觉做梦的时候,你做美梦,做恶梦,你起来都有感觉。已经醒了,怎么还有感觉呢?这就是你开始修行以后,生命现象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这个现象就象你梦里和清醒过来以后那个现象,这是很正常的。碰到这个现象不要轻易做出武断的非常鲁莽的一种判断,我拜佛我念佛我还这么倒霉,我不学了,乱发愿。
石家庄某位居士,他妈妈得胰腺癌,他当时很孝顺,就给他妈妈念地藏经,真的用功,一天念十三遍地藏经,最后班也不上了,关上门就念三个月经,祈祷菩萨最好让她别疼,也不冶了,让她安祥的死去吧!如果这个愿望达不成,我就不信佛了。人家给我讲,你看我的愿力多深,我说你那个是愿力吗?你那叫怨恨之力,不是发愿力。这就是不明真理,他不明白道理以为他那种就是愿力,其实那叫怨憎力,怨气。还好,他真的念念念他妈妈死的时候的确不疼,胰腺癌很疼的,为什么没有更好的效果呢?因为他发心就不清静。
以后发生的事更可乐,他找人助念,人家喊阿弥陀佛,带头喊,什么“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有多大劲使多大劲,喊两钟头,哈哈,喊来喊去,佛祖没喊来,把我这小和尚喊来了。那真的用功,不能说他不用功。而且虔诚得不得了,组织了二十多个人,轮着班念,这就是现在普遍学佛那种状态。也不知道是谁出的主意找我去了,屋里头那阴气儿,人死了后阴气儿刺骨头,他家有暖气再加七八个人屋里应该暖和吧?那刺骨头冷得嗖嗖的,我们念完了,那屋里一下暖和了,生炉子一样。放了三天,身上软溜溜的,可好了。
这就是不懂佛法盲修瞎练,到最后可能会有一些所谓的感觉,一下就落到感受里头去了。自己发明的念阿弥陀佛的念法,拜佛的时候呼气吐气,其实就是练气功,念阿弥吸气,陀佛吐气,挺热闹的,他就走到一个错误的东西里面。他觉得他还挺受用,而且不厌其烦的一再影响别人也去学,很可怜。这就是你的生命现象一旦触及到真理的时候,发生变化把握不准方向,一下子就走入误区。包括历史上的附法外道,就包括前几年那些气功大师,都是修行的误差境界。一下子就落入到他那种境界里头去了,还以为有所得,这在《楞严经》讲得非常明白。
历史上所谓的附法外道,包括白莲教,红灯照,都自称什么什么祖师,包括黄巾起义,他都有点小神通啊,要不然怎么迷惑那么多人。黄巾起义几十万人响应,东汉时期本来人就不多,他能影响几十万人,影响力有多大,当时一个县城里可能就几千人,上万人都算大县了,最后怎么样呢,他毕竟不是正法,最后叫官军给镇压了,把他尸体都拿出来鞭打,这就是不识正觉道。狂妄的心生出来了,很可怜,那你说张角就坏吗?张角那人不一定坏。他既然能感召那么多人,他的心地也应该是善良的,但是为什么他突然变了呢,这就是他修行的境界,无常啊。
所以能够成功的人,必须得有一个正受,因为他的信念一旦合乎生命绝对真理的时候,绝对生命现象的时候,现象界的生命就会变化,在变化的过程当中,如果你所依的真理,你没有明明白白地去依止他,换句话来说,没有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我们明白生命的根本方向和作用原则和方法,这叫明心见性,这属于大乘思想的明心见性,菩萨道的精神,他明心见性是把他绝对的真理跟他的生命,相融一体,用他的生命来解读他所信奉的真理,空性思想。
在佛教历史上有一个提婆菩萨,他就是宣扬的唯识空性论,中观思想。他是那兰难佗非常有名的一个成就者。当时就兴辩论,谁辩论失败了谁就自杀,印度当时的风俗,他就把一个外道,另外一个学派的人辨败了,人家自杀了。但他那些徒弟们并不服气,就找了一个机会,有一回,提婆菩萨正给他们讲唯识,空性、中观这些。突然,外道那个学生就蹦起来说,你讲空性,你以空见杀我师,我以真剑杀你身。把提婆一剑就刺了,当时肚子就流血了,当时提婆菩萨证空性了,他接着讲完了,叹息一声,哎,真可怜啊,走了,舍了报身走了。
提婆菩萨是唯识空性论祖师,很了得的,中观思想。一旦触及到这种变化,现象界的生命现象整个结构就会全部的变化起来。那你说是损失吗?真的空性思想他就没有见了,有一点点认识,他当时就不能证到那种境界,金刚经不是说吗,歌利王割截身体,跟佛当时境界一样。真拿刀子去划他肚子去,人家真的证空性就没有一点嗔心了,那是真正的考验。
佛法是绝对的真理,他这种真理真正要用你的生命去解读,为什么佛法的真理传播了三千年,还依然光彩夺目,那是多少人用他的生命去给他抹的,那种光辉灿烂不是一种空洞的理,说理说教,不是这样,他是最真实的。我们修学佛法有这么一个好的因缘,这都是我们过去的善根,那你碰到这种现象该怎么办呢,这第十六分说得很清楚。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会碰到这些现象,那该如何来?包括当时目犍连,目犍连不是也被外道砸成肉饼了嘛,为什么,这都是这第十六分解释的观念。以及包括很多人说你师父长或者你师父短,你明白第十六分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你真的发心受持,读诵演说《金刚经》,你过去累积积淀的毒素,因为你真正认识了,他都有一种排异的现象出现,佛法上叫那叫排斥现象,生命的排斥反映,他会不允许毒素存在了。任何毒素,他不允许不健康的因素存在,不健康的因素包括你的贪嗔痴慢疑,他一点都不让他存在,以及你过去做下的业,那种惯性都要消除。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祁劫,於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於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术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能净业障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的业障是我们执着的观念和行为,业力是依那个观念形成的行为,发起的行为。这里头有个差别,为什么称为能净业障分?我们的业障从哪儿来?从我们的能觉性对所觉境的一种执着,你总累积、累积就成为业障了。就包括抽烟喝酒不都是习惯吗,为什么称为能净业障,你能够去觉悟把那个能觉性转移,置换一个观念出来,业障就消除了,你能觉了就能净了,你不能觉业障就不能消除,不是消除是能净,业不需要除,他本身是空幻的,你偏偏要把梦里头的东西再除去,你不是神经病吗。你已经觉悟了还在乎梦里头有什么吗?
别管你过去做什么,杀盗淫妄做多了做满了,做遍了,我告诉你,过去就让他过去。我们从现在新的开始。绝对新的开始,不要再延续你以前的观念,这个业障就消除了。业障消除了业力没消除,业障是观念改变了,观念可以一下子改变过来,业力你得修行,依着你现在的观念如是地思维如是地修行。业力你要依止现在觉悟的观念,绝对的去奉行,不生二念想地去修行。
你在净除业力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变化,包括你的生命、,现象,包括你周围的缘份,可能要产生变化,这就是第十六分交待的问题。佛怎么交待,“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得很明白,他给须菩提交待这个问题,因为肯定有这个现象,有很多人学佛,皈依以后反而更麻烦了,这些现象多的是。
还有更可爱的是,好多老居士学了十几年了,说,那人刚学佛时感应特别多,好象利益特别大,越学越没感应了,好象佛陀不理他了。他自己有一套解释,他就说菩萨是熟人了,就不需要理了,这就是他不理解佛法,也是没有人教授他的原因。佛陀告诉我们,我们真正发心修行觉悟的人,开始接受真理的熏染和生命的变化的时候,如果出现了别人去轻贱你,抵毁你种种逆缘吧,内在的感受也好,外在的感受也好,这种现象把你过去生的,认识真理以前,罪业啊,不好的东西,全部就消除掉了,则为消灭。
“以今世人轻贱故”,因为你过去造的业应该很多,谁没做过杀盗淫妄,因为别人给你制造逆缘,让你把这些受了,轻报了。先世罪业则为消灭,过去的罪业就消灭掉了,这是消业障,也不叫消业障,是把你的业力消融掉了。按照你觉悟的观念开始行为、开始改变你生命轨迹的时候,过去的所谓因缘他就会相碰,给你碰撞,就像拿棍子搅水一样,突然反过来搅都要发生碰撞,我们逆着现象生命流在转动的时候,那你就会有一些逆缘现象。
这个不一定都有。看你自己的福德因缘了,像去二祖慧可,他就碰到很多逆缘,有生之年真的很惨,到处挂单挂不上,别人说他什么魔王啊,反正诽谤他的人比诽谤我的多多了。包括近代有名的高僧倓虚大师,叫誉满天下,谤满天下,赞叹他的人很多,骂他的人也很多。就是金刚经讲的道理,因为过去的业障和业力消除了,所以人家就能真正的进入那种生命的绝对的状态,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肯定人家就成佛了,所以你们修学要准备接受生命的考验。
- 上一篇:解读《金刚经》第十二讲
- 下一篇:解读《金刚经》第十四讲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