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

《圆觉经》,佛教大乘经典,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详情]

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十一讲 认识如幻和三昧力

  第十一讲 认识如幻和三昧

  我们昨天讲完了文殊菩萨的请问,今天说普贤菩萨。文殊菩萨给我们标明了一个境界,所谓的圆觉清净性,是告诉我们修行的目的;普贤菩萨告诉我们修行的方法,是以什么为中轴线呢?知幻,以此为中轴线去体会境界。不能了知何为幻,心就不得解脱。普贤菩萨代表我们请世尊开示这个问题,能够方便我们修习,永离诸幻,离幻就能显真。

  我们看世尊怎么开示“尔时世尊 告普贤菩萨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修习菩萨如幻三昧 方便渐次 令诸众生得离诸幻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关键是我们先知道什么是幻?幻有几种意思,首先是恍惚不定称为幻;不实称为幻;无常称为幻;组合(因缘和合相)称为幻。简单地理解:就像梦一样,梦里头有,醒来却是没有,但是不能说它没有。否定它有、否定它没有都不是,是幻有。我们知道“幻”对于理解认识现有的身心境界很有意义,帮助我们知道如何面对整个的身心世界。

  当我们有足够的认识去理解、面对身心世界的时候,就知道该如何去安置身心,让心得安详。心得安祥了,一切法的缘起才会平静祥和。心不得安祥,所依的境界就会产生不稳定的因素,所谓的幻起幻灭的生灭相就会发生。

  我们大概地理解一下“幻”,这是世尊开示给诸菩萨和末世众生的。这里为什么把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两类放在一起?诸菩萨是已经明理的人,知道去寻求解脱,寻求智慧,这一类发心(明事理)的人叫菩萨(觉悟的有情)。

  不要把佛经想得很远很高深,与实际脱离是不对的。我们现在看待这个问题,要从自己整个生活境界里去看。哪种人叫菩萨呢?明白道理的人叫做菩萨;不明白道理的叫众生。什么叫明白道理呢?人家知道去遵理而行,觉悟的有感受的这一类的人群。我们比起所谓已经修行很久的菩萨来说,可以叫不懂道理。

  道理是什么?是指我们生命真实理体。因为没有办法去驾驭生命实际的状况,所以称为不懂理的人;我们有办法驾驭的时候称为懂道理的人。我们现在没办法驾驭(掌控)自己生命整个运动的方向和脉络,很多时候是茫然的。做事没有具体的详细的方法和策略,是莽撞的。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都很迷糊,这就叫不懂道理。

  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去懂道理,能认识自我,驾驭自我整个的生命脉络(也可以叫脉冲、脉搏也好)。对整个生命的脉络都看得很清楚,能驾驭的时候,对你自己的认识那就是另一种感受了。那我们现在不懂道理的时候就要去学修、去请教,依止三宝修行。

  修行的目的是叫我们进入到清净圆觉的境界,发起不被周围环境、不被自己身心错觉所干扰的判断力和感受的认识,这叫智慧。而发生智慧的缘起就是必须得懂道理,道理是我们生命的本质(一切现象的本质)。这就是所谓的佛法真谛!我们知道佛法是为了研究这个的,所以说我们要去学修它!

  我们平常理解的佛法只是一种认识,这种认识不符合真实。我们对佛的认识不彻底的时候只是在一定时期起到一定的作用。比如普通人学佛修行的时候,对佛法的信心有局限,局限在哪儿就在那个地方有作用。相信佛可以帮助他往生,可以帮助他的亲人往生(只是这方面有信心),所以他在这方面就有感受,会见到这方面的很多现象;有些研究佛法(当学问研究)的人,认为佛法就是一种理论,一种认识,一种知识,一种文化,他就会看到在他的认识世界里产生这种现象。老太太们认识佛法可以保佑平安可以祈福消灾,在她的认识里就会产生这种作用,开始念佛的时候她会得到这种利益。

  现象根据什么来的?就根据对佛是哪种信心,哪种理解,力量就会产生。这一切源自于自心,佛没有分别。种种心,种种见,种种相是众生的分别。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个道理,这种现象就叫如幻。如幻是一体的幻化!但是我们平常理解“如幻”这俩字是假的、不实的。对不对?佛告诉你如幻是一体的幻化,不实的跟真实的是一体性的。“如”是真如本体,真如本体幻化一切的力量是真实的,这叫如幻之義!

  我们偏偏就是不知道这个如幻之義,没有办法去修如幻三昧。我们一说如幻三昧,就说观一切都是假的,这是绝对性的错误。以这个认识观不成,因为这个东西就不存在。你的心能是假的吗?心不是假的,是如幻的,是一体的变化,怎么能说它是不存在的呢?它的确是存在,是一体两面性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去修习的话,慢慢的方便渐次就可以进入如幻三昧的境界。这个如幻是可以通过你心的变化和现象的变化,这叫修如幻三昧。

  什么叫如幻三昧?我们的心可以变,可以幻生幻灭。我们的心可以在一切境界里头如幻地变什么样都行,变好变坏变善变恶。因为它是如幻不实的,幻有。但是你要知道,变的什么,马上境界就会变,这就叫如幻三昧。受(三昧是正受)就会产生,有这样的心就有这样的受。

  我们很烦恼的时候,肯定身上很难受,因为身就是境界。由于心的变化,身就会变化(境界变了)。想得通吧?因为你有心的变化,身就会变。因为身心一如,一体性的,三昧力就会产生正受。

  正受是什么?正受不是正确和是非的受,是“正好是那个心的感受”。听懂吗?这个“正”不是正邪的正,正好是那个心境里的感受就称为正受。按我们一般人理解,正受就是正确的感受,什么叫正确的?有是非。而佛法没有是非!

  佛入威光三昧降伏众魔的时候,能够叫人畏爱兼抱,你会说佛还有凶相吗?没有。他在那种心境里安住以后,那种气势就生出来,就有力生出来。人一见到,缘就发生变化,马上就变了。人在战场上打仗杀红了眼,会有杀气冲天。听《满江红》唱的词:怒发冲冠。那不是杀气腾腾嘛,也是正受。只是他的正受是迷惑的,他不清楚,叫昏沉定。

  菩萨跟佛的修行是明理的,知道如何去发挥自己的心境,让自己的心境升华到最高处(无形无相处)。所谓的一体(信念跟行为是一体化)的时候,叫绝对的超越。超越所有的现象和理念而进入绝对,这种受就叫三昧,这种受就叫无量,没办法限量。

  怎么去体会呢?人在愤怒到极点的时候,感觉力量很大很大,可以说大到简直不可收拾的地步。人真的愤怒起来的时候,浑身的劲儿不知道从哪儿来的。我们小时候都打过架,打的时候不知道疼,打完的时候浑身疼。这种力量明白的时候叫三昧力,不明白的时候叫业障。明白的时候能驾驭它,不会随便放它。你不明白的时候呢,情绪来了你就上来了,不能自控,所以称为无明业力。

  我们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佛菩萨发愿的力量更要大得多,完全超越所有一切境界的障碍。菩萨身上为什么会发光?就像人的气势专注到极点的时候,看那个人身上发光不?只要专注到极点的时候身心马上就发光。为啥?心能,心念力的速度太快太大了,超越了一切的速度。能把物相(身体是物质相)完全地转化成能量(超能),力量就会发挥出来。

  因为平常的时候你的心没有那么专注,所以这个感觉就差很多。比如对冷热的感觉,再冷的天你心里特别专注的时候,冷的感觉就差了很多。要是没事的时候,冷热的感觉特敏感。小孩在冬天再冷的时候,他在外面疯跑会觉得冷吗?尤其下雪,小孩在外边玩雪的时候,冻得脸通红,他不觉得冷。为啥呢?心专注,没有那么多的杂念。我们体会不到,因为我们的心不够专注。

  所以我们需要调整,调整的时候就是修习佛告诉我们的,“修习菩萨如幻三昧”。分三步:第一步,修习,首先要认识(修习叫认识)这个道理。第二步,菩萨,明白这个道理,有一定的觉悟。第三步,如幻,一体性的幻化力。这就是你的心念和世界(心念和现象或者心体和现象)的变化过程。也就是把道理认识清楚:“现象的变化源自于自心”!这个道理要认识清楚,不断地去修习,修习就是不断地去感受它。所谓的感受生起来,力量就生起来了。

  这是渐次的过程,是方便智慧。方便智慧的目的是能够让你渐渐地去感受到,感受到了以后会产生所谓的境界,“令诸众生得离诸幻”。我们能够去远离“幻”(现象的变化),远离就是去超越(这儿讲的离是超越),超越现象变化的干扰。就不会因为现象的变化而把智慧判断干扰掉。我们要清楚这叫“方便渐次 令诸众生得离诸幻”。

  佛告诉我们修习“如幻三昧”的目的就是“得离诸幻”。我们为什么不得正受?因为我们被如幻的现象所干扰,正受生不起来。正受生不起来的时候呢,所有的一切都会被干扰。为什么呢?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

  “汝今谛听”我们仔细听着。

  “时普贤菩萨 奉教欢喜 及诸大众 默然而听”菩萨(明白人)听到道理都很高兴,不明白人听到道理就混账。为啥他不明白?因为他的福德因缘所导致的。他不喜欢道理的时候,再给他讲也没有用,他需要另一种方式去调伏。只等着他的自觉性去调伏他,他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就要想想,方法该如何去调整,他会想很多问题,但是被迫认识的时候是很痛苦的。

  有些人叫他不吃肉,他很难做到。但是他的自觉性产生了就很容易了,比如大夫说他有什么病了,别吃肉了,你叫他吃他都不吃了。人说戒酒难,但是喝酒中风躺在医院里的时候,你问他还喝不喝了?弄瓶再喝去吧?他保证不喝了。纵使被迫的这段时间也有善行显现,去劝他没有用。

  有些人强调要积极地去劝导人学佛,实际上没必要。为什么?人没有自觉性的时候,你给他做个善缘就好。啥叫善缘?你的存在就叫善缘。人人都有佛性,佛性是喜欢清静喜欢解脱的,当他烦的时候自然会找你。你不用去管他,也管不到他,管他也没有用。一家人还管不住呢,何况人家跟你不沾亲不带故的,人家谁理你?每个人的因缘不同,他自己的因缘具足了,打着他都不走。

  当我们认为佛法可有可无,学佛不是必要的时候,对于我们的根本利益还没有切实的感受。这就是我们自觉性不行,如幻的心调伏不了,如幻的相就不得以正受。这是三昧具体的形象。这种三昧怎么修习呢?在现象里去观察心的起伏而不是观察相,生命现象你不用管它。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咱看普贤菩萨怎么去听这个道理。

  “一切众生 种种幻化 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犹如空花从空而有”一切众生,一切一切的现象这些所谓的变化特性,都是跟如来圆觉妙心相依存的,不能否认它的实相性。不能说它对或错,存在就是应当。你会说“怎么去解脱这些人呢?”你的存在就能解脱他。释迦牟尼佛有这样的智慧眼光,可以让他的这种法相绵绵不断地流传。有这种缘的存在,众生就可以解脱。

  人有病的时候自然就去找大夫,大夫找不着了,大夫的药在那儿吃了也可以管用。比如感冒发烧,自己家里有点儿常备药,吃了也管用。病重的时候就上医院,生死大病来了。生死病最大,平常烦恼病不大的时候念念佛求个平安,就像吃感冒药似的。生死大病来的时候就得进医院了,赶快上极乐世界去(往生)。

  听懂啊!没有办法于当生解决生死大病的时候,肯定就要去医院(极乐世界)解决。有办法当生解决生死大病的时候,人家才不去医院受那个罪。上品上生还可以,一昼夜就花开见佛;下品下生的话,十二大劫,慢慢修。下品上生也要经过六大劫才能见佛,极乐世界的六大劫,娑婆世界的宇宙得坏了多少回啊?!有点儿太遥远了,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释迦牟尼佛劝我们在娑婆世界修行成就,是最殊胜的。用短短的几十年可以彻证无生法忍,可以证到佛果。方法对目的对可以达到,这个信念一定要有。不要总给自己强调错误的想法,一定要怎么样根器的人才能证得到。错了,佛祖告诉你,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本质是一样的。

  “一切众生 种种幻化 皆生如来圆觉妙心”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本质是一样的。我们见到众生种种现象的变化,实质皆生于如来圆觉妙心,都是从那个地方幻化而生。“犹如空花”,就像空中花一样。空中的花从空而有从空而灭,实际上不碍虚空的事。看我们摆在眼前的身心世界都是这样子,“从空而有”。

  “幻花虽灭 空性不坏”现象虽说有生有灭,空性不坏,空的本质并没有动,也没有变化过,我们心也是这样。我们再好的感觉,再坏的感觉,都会有,但很快就会消失,消失完了也就无所谓在与不在,这就是幻有。

  我们见一切如幻,这个见是去观察一切都是幻化的过程。这个不实的过程从哪儿来?都是从幻心而生。什么叫幻心?假想心。假想心一生,幻法皆生。什么假想心?生的假想心,死的假想心。我们偏得要追一个生念出来,当生念没有的时候,所谓生灭即灭的时候,寂灭就现前。生念没有的时候,会发现一切烦恼一切世界就像梦。

  我们一天过来以后去静下心来想,从早上起来有很多想法,到晚上睡觉以前,有什么东西在手里?两手空空。咱们不要说一辈子,就是一天下来用冷静清醒的心去观察,什么都没有,了了无一物。包括身体也是这样,会变化掉。你吃的饭也不存在了,你的感受也不存在,冷热也不存在,都是幻生幻灭,这就叫见一切法如幻。

  这种认识很清晰的时候,不会变化的就被提纯出来,这叫如来圆觉妙心就显现,理体实相就发生出来,看一切如空花。空中花你还会理它吗?空中花从空而有,从空而灭,反复这么去训练自己。它灭它生是它的事,跟你是没有关系,但是你知道那个东西不可得。人们不知道,会很执著地投入进去,你在旁边看着就行了,偷偷乐。看人们在那儿患得患失,投入地去演人生一场大戏,你在这儿看戏挺好。

  这就是修习如幻之法,“幻花虽灭 空性不坏”空性还是不坏的。你的心还是实实在在,不变的。这么熏习久了会有什么结果?这个幻身就成金刚舍利了。天天这么熏,熏的是不生不灭,就成金刚舍利了。要想得舍利,修习一切如幻,自己就成舍利了。修得功夫比较好的时候,念头一动就是舍利。

  在《高僧传》里头有很多有关记载,我记得禅宗有个祖师,是江苏栖霞寺的一个老师父。他的徒弟给他洗澡洗衣服的时候,在盆里头捞出一把舍利子来。徒弟不认识,问师父这是啥东西,老师父很好,跟他徒弟说赶快收起来,不要跟别人说。徒弟包好收起来。后来老师父圆寂荼毗的时候,风吹烟经过的地方全部有舍利子。

  我的老师公信心打开了,人家没有舍利子拜,放一个火柴盒当作塔去拜,那火柴盒真能放出光来。真真实实的,心境打开了,能够见一切如幻的时候,本性展开就是能见那些体验,并不复杂。

  “从空而有 幻花虽灭 空性不坏”能对一切现象非常了知的时候,不为现象所动,心性不动就是不生不灭了,不生不灭就是舍利子(坚固子)。你这样熏,天天是这么一种心境,那你的身体会不会变?很简单。不用那样想也能想得明白:我们这个身体很弱的时候,我们总希望它强壮起来,然后你去运动。锻炼也是熏习,结果身体就会结实起来。通过这么简单有漏的方法都能把你的身体变化,何况佛祖给你讲的无上的般若波罗蜜智慧呢?身体变成舍利子太简单了。

  咱们自己家床底下还能出现五颗金莹剔透的血舍利,那不是修行来的?清净的念头就会感应来,真的是信念所结果。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觉得这个事好难,实际上并不难。“空性不坏”,从这儿你就知道空性是不坏的,空性包括我们的心,我们的心是不坏的。

  “幻花虽灭 空性不坏”一切变化的现象都会灭掉,但是你的心并不坏。把心安住(达摩祖师说,“心安吗?”“给你安好心了。”安好了心的意思就是把你的心安住了),安住了你的心就不会有生灭了,不会生灭了自然是不坏的,所以说空性不坏。

  “众生幻心 还依幻灭”众生的心是幻心(变化的)。因为他的认识就是变化的,不定性。所以缘就是变化,所依缘还是要灭。这就是众生跟佛不同的地方。由此你就看得到,你跟别人接触交往,人家会变也对。首先你是变化的,不是一如既往地在做事。你的心情也有好也有坏,也有不平等的时候,也有不清晰的时候。有这些不清晰的时候,肯定心里就会烦。

  “还依幻灭 诸幻尽灭 觉心不动”,一切幻化的现象通通都灭尽的时候,“觉心不动”。觉是对真理力量的认识(对我们生命本质的感受)是不会改变的。好坏体验都灭尽了以后,能体验的感觉并不会灭,“觉心不动”。

  何谓“依幻说觉”?我们根据所依,见到变化的,觉悟它不实。“依幻说觉 亦名为幻”,觉实际上也是如幻的,是相对说。“若说有觉 犹未离幻”说有个真的所谓的觉悟,你还没有离开变化。“说无觉者”没有所觉也不对,偏离了就错,有即乖。禅门祖师说的,动念即乖。动念就不是本体,就是是非了。“是故 幻灭名为不动”幻灭是真实的体性现前的时候,这叫不动。

  “善男子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 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一切菩萨(懂道理开始修行的人),以及包括末世当中的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何谓“幻化虚妄境界”?就是我们的身心世界。要超越身心世界带给你的所有的感受。这里讲的“离”对我们来说不是很清楚,不知道怎么去离。就像《金刚经》说的,“若离诸相,即名诸佛”。怎么去离开诸相?我们没有感受。这里讲的“离”就是超越,不被干扰。就是不会去理会它了,它不带给你什么影响了,这就叫离。

  “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一切幻化虚妄”是我们现有的身心世界。心是“虚妄”的,境界是“幻化”(幻缘组合变化)而来的。“一切”是我们的一念妄想一旦切入。“切”用得非常准确,我们的心偏偏要切入某一个境界的时候,一切妄想心就生成了。

  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一切,一旦切入。只要有切入点,有开始切入的感觉了,切进去了,就像切换场面,马上虚妄的都开始了。一天的烦恼从哪儿开始?从早上一睁眼就开始了,你在切入境界。所以觉悟从哪儿觉悟?就从早上起来就要觉悟自己,这一切都非实有。先自己坐那儿想三分钟,当下就离烦恼。

  佛告诉我们很多的生活规矩就是让你去离烦恼的,比如后半夜打坐,打坐就是去思惟身心非实有的道理。天没亮之前,你已经想了大半天了,我相信你一天不会生烦恼。为啥?你很清楚身心非实有。思惟成了惯性力量,一碰到境界“嗖”就跑了。

  还比如为啥叫你做晚课?偶尔的一天当中你没把握住自己,晚上再忏悔一下。忏悔就是清净自己一下:今天的事实际上没啥,放下了,无所谓。你马上又清净了。这么练着练着,心里不装事的时候,你不解脱谁解脱?事装得多了就成范仲淹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尽忧愁事了还有乐吗?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这么去修行实际上很容易的,一点一点都冒出来了,并不难。

  “依幻说觉 亦名为幻 若说有觉 犹未离幻 说无觉者 亦复如是”你不觉悟更错,你觉悟也错。你说“我觉悟了”,告诉你,觉悟的人不是神仙,真正的觉悟不会排斥任何东西。愿意接受一切,而且是心甘情愿地去接受,这叫觉悟。没有觉悟的人,才不愿意接受一切。所谓好也接受,坏也接受。没有好坏,一切随缘安心,缘来了心不乱动。它是会生灭的,你的心不会生灭,不要被它转掉就好了。

  我们力量不够的时候怎么办?要早晚修习,早上起来一定要禅坐。禅坐的时候思维“一切法都不可得”,所谓身心都不可得,法又何存?身心感受也是假的,虚幻不实。就这么去思惟,去观察自己。观察自己身心不可得,万法不可得。一天中碰到什么你都无所谓,再也不会在意了。

  我们不在意现象的变化,不在意幻缘的生灭,就会在意解脱了。解脱超越出来了,不受烦恼了,自然福报就生起来了。开始别人一说你就生气,人家肯定不愿理你。以后人家怎么说你不生气了“这个人怎么这么好呢?”福报马上就成熟了嘛。

  “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应当就是相应的时候,你跟真理相应的时候,当下就远离。这个“应当”不是理解成应该的意思,是“相应的时候当下就远离”,这个道理很简单,离开了就有好处。

  “由坚执持远离心故”要坚持远离心。

  “心如幻者 亦复远离”坚持远离这种认识有了,但是这种认识也是如幻不实的。这个认识也要去摆脱(超越),连认识都不存在。

  “亦复远离 远离为幻”远离这种思惟惯性也是如幻的。“亦复远离”也要超越。

  “离远离幻”已经细微到连思惟的方向都不存在。

  “亦复远离 得无所离”没有再离的了,就彻底干净了。最后连思惟正确与否这个方向都要去放下,真的叫了无痕迹了。了无痕迹,得除诸幻。

  “得无所离”最后是什么?无所离,没有什么再离开的了。就是一切真实,没有什么虚妄的框框了。说白了就是再也没有约束了,没有约束了就得除诸幻。

  “即除诸幻”一切幻(约束干扰)都熄灭了。

  这是离幻的几个层面,再给你们分析一下:首先是身心世界的现象要远离,这是比较粗相的。甚至“远离为幻 亦复远离”这是微细尘沙惑(细微的感受),这种细微的思惟方向也没有了(也要超越)。换句话说,趣向性都没有了,趣向也是受局限的。连想念佛,念佛求解脱这个方向也是不实的,也是如幻的,也要超越。最后“得无所离”。啥叫“无所离”?都是本来的心。

  “譬如钻火 两木相因 火出木尽” 就像钻木取火,两块木头钻钻钻,最后火一出,木头完蛋。我们用念头在修(我们成天说修),修什么呢?就是修一个超越。对现象的认识不断地剥离,不断地超越。

  “以幻修幻 亦复如是 诸幻虽尽 不入断灭”虽说诸幻都灭了,但是不入断灭。没有断灭相,只是把变化的错觉给熄灭了。所谓狂心歇,歇即菩提,这是《楞严经》里强调的。

精彩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