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的异译很多。西晋·聂道真译的《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就大体概括了它的内容,似乎是它的异译;不过因为翻译的不甚善巧,译文只有简略的长行,与本经的文字外形不一致。本经的文字有长行、偈颂两部份。长行的文势,承《华严经》第三十九卷普贤菩萨赞佛功德偈而来。善财童子...[详情]
普贤行愿品讲记 二、个别解释大愿 6、请转*轮
6、请转*轮
经文:复次,善男子,言请转*轮者。
普贤十大行愿中的第六行愿是请转*轮。根据《妙法莲华经》的记载,当释迦牟尼佛刚刚成道的时候,观察到其所觉悟的宇宙人生的真理,世间人是不能理解的,不但不会接受言教,而且很可能生起毁谤,这对众生太无益,因此佛决定不说法,要马上进入涅槃。梵天王知道了,从梵天下降人间,到菩提迦耶的菩提树下请佛出世说法。然后,佛观察谁有机缘听得懂佛所证悟的法,佛认为佛的一位外道老师应该有机缘,但是他已经去世了。后来佛再观察,就选择了与佛一起修苦行的五个侍者,在鹿野苑为他们说法,这就是佛为五比丘初转*轮。
所谓"*轮"是佛教的专用语,把佛说法度化众生,称为转*轮。因为佛在人间的鹿野苑度五比丘时,为他们讲的佛法,重复讲了三遍,就结集成《转*轮经》。因为这是佛在人间所讲的第一部经,所以就以"*轮"来表示讲法。"妙*轮"是指佛讲的佛法非常微妙、非常深广。
根据经典的记载,佛要在菩提迦耶的菩提树下登金刚座之前,在一条河边丢一个盘,然后发愿:"不成正觉,誓不起座。"此盘逆流到河的源头,一只黑龙王看见了说:"昨天一佛涅槃,今天又一佛出世。"即在人间几千万年才有一佛出世,但在龙王看来,只不过是昨天至今天而已。所以说,佛成道时,世间的人都不知道,有神通的天龙八部、鬼神先知道,而最先知道的就是这只黑龙王。佛成道了,为什么梵天王会先知道?因为当修行人有了相当的成就,其心清净,具足种种功德,就出现种种光明,一般的凡夫肉眼看不到这些光明,但是有很多的天人、鬼神看得到。凡夫往往狗眼看人低,因为用肉眼来批判人,就失去了其准确性。即是人类无知,以为他看到的才是对的。不过,佛成道时,如果没有种种光明普照,天人也没办法知道那是佛。一切天人的光明都
比不上佛的光明,它们就知道佛的功德、智慧非常殊胜,由此证知这就是佛了。如果你们看阿罗汉,基督教的先知、天使以及道教的道士的画像,他们的头上都有一个光圈,这是修道人修得好,就有光圈出现,但是这样的光圈是很普通的,佛放的光明是很特别的。所以佛在这世间成道,先请佛说法的并不是人,而是天人。
佛不是发愿要度尽一切众生吗?为什么成佛了不说法,要梵天王邀请佛才说法?因为世间的一般凡夫是难以理解佛法的,所以佛不随便说法,要选众生来度化,谁有机缘,能听得懂,佛才说。如果听不懂,不能生信,反而毁谤佛,造恶业,那要下地狱的,因此佛不随便说法。除此之外,世间的种种学问,为了表示其为尊贵,也要请了才说的。甚至古代的国王,要请一些有贤有德的人士来帮忙治理国家,也要亲自去请的,比如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来帮他治国的故事!佛法是世间最尊贵的法宝,更是应该请了才说的。因此,佛成道后,在我们人间不随便说法,甚至佛在人间度化的时候,也不随便度化。佛每天都观察,看看哪些人有机缘才去度化;不像我们自以为了不起,随随便便要去度化某某人!如果佛要对那些修行有成就的大菩萨说法,他们不需要邀请佛,佛只要放光,或使地震动,十方世界的佛菩萨、天龙鬼神都知道,就来集会,等他们都到齐了,佛就开始跟他们说法。所以佛对不同种类的众生,有不同的说法方式。
经文: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
在十方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世界佛土的微尘里面,在一一佛刹的微尘中,又可以出现无量无边的佛刹微尘广大佛刹;就是非常多,非常多,一个重重无尽的佛刹。
经文: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
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轮。
这里所指的请转*轮,不单单只是在人间佛住世八十岁时,梵天王下降人间请佛说法而已,还要包括法界、虚空,因为在佛的境界里,就是每一个佛刹的微尘里,佛都能够变现无量的佛刹,无量的佛刹里,可以变现无量的佛,这是佛的功德成就。像这样的一种功德成就,很多大菩萨都有能力知道,也有能力去应这个集会。就是说,像这样的境界里,出现个个成等正觉的佛,然后那些菩萨也来应会,在佛成等正觉的境界里出现,围绕着佛。
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并不只是在人间那八十岁的一生,佛称为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有无量无边的世界,佛就在三千大千世界里应化出现,度化有缘的众生,这还只是应化身而已。佛以应化身在凡夫的面前出现,就有千百亿化身;在大菩萨的面前,佛是无量无边的。所谓佛觉悟,并不是带着一个人间的肉身去觉悟,以大乘佛法来说,佛的觉悟是遍满一切世间的,即佛觉悟成道的时候,在所有的世界里,凡是有神通力的菩萨们都知道、都会看到佛觉悟。这样的境界,不是我们凡夫的肉眼能够看到的。在这样的佛显现觉悟的境界里,佛让菩萨们知道而来围绕的法会中,我们要知道有这样的情况,然后发心请佛继续转*轮。
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一般上是在早上吃完饭以后,大家就请佛说法,这也叫做请转*轮。
经文中说:"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即请转*轮不只是刚才所讲的外在示现境界而已,它还跟心念有关系。如果你修到菩萨的某个果位,只要动一个念头,心观想见佛,佛就会出现成正等觉跟你说法。也就是任何人有能力摆脱六根的现前境界,达到有神通的菩萨境界,随时生起一念,就可以看到佛示现成等觉、说法。当菩萨有因缘应该得度的时候,佛就会出现在他的心中,让他看到佛不可思议的境界,让他听到佛说法。因此,当你动要请转*轮的念头时,
佛就能够让你看到佛在说法,你也就可以请佛说法了。一切佛在众生的念念中都在说法,佛没有不说法的时候,但是我们众生认为佛有说法的时候,也有不说法的时候,其实一切都是心的变现,佛很清楚,只要众生的心念一动,佛的心念就能跟众生相应,让众生看到了。
经文: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 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涅槃”不可用语言来阐释
- 修行净土的人应同念《普贤行愿品》和《弥陀经》
- 普贤菩萨行愿品
-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 普贤行愿品讲记
- 《普贤行愿品》讲记 结归
- 《普贤行愿品》讲记 愿王偈颂
- 《普贤行愿品》讲记 受持利益
-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十愿王——普皆回向
-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九愿王——恒顺众生
-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八愿王——常随佛学
-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七愿王——请佛住世
-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六愿王——请转法轮
-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五愿王——随喜功德
-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四愿王——忏悔业障
-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三愿王——广修供养
-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二愿王——称赞如来
-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一愿王——礼敬诸佛
- 《普贤行愿品》讲记 导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