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目的与方法求真度苦亲证断障
佛法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呢?什么才是学佛的正因呢?关于这个问题,十方诸佛的答案是统一的:佛法的根本是真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是什么就是什么!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那么,我们要问:我为什么要信佛说的答案呢?假如说他的答案错了呢?曾有人这么说过:因为大家都信佛说的话,所以我也相信了。这个说法其实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心态——随大流儿。比如有人说:若说法轮功瞎扯淡,可为什么那么多大学教授、工程师之类的高级知识分子都去修练。这些理由都不成立,因为不合逻辑。所谓教授、工程师,这只能代表他们在自己的本专业之内是专家,但一出了他们的那个圈儿,什么都不是,甚至连基本的生存能力也不具备。我有一个表哥,叫罗勋,现在在加拿大,是个数学家了,也算很有名的,但就是傻子一个,有一年回来,竟然找不到家,跑到他舅舅家,敲了门,人家还没开门,他就走了,舅母开门看见了,才喊住他,然后送他回家。今年也该几十岁了,也没成家,让父母操心,又操不上,没法子。还有什么“少数服从多数”之类的话,这都是很荒唐的。我告诉大家,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大多数人都是错的。
象这样随大流儿的信,绝对是迷信。我们常说,佛教是正信而不是迷信,所以他们信的不是佛教,他们也不是佛教徒。
我们暂且放下这个问题,不管佛说的真实究竟是不是真的真实,我们先说认识真实的方法,以及真实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这标准就是规则、一个游戏规则,规则是人定的,但当规则制定出来之后,必须都遵守,这个很关键。就象法律一样,定出来后必须老百姓与当官的都遵守方才能显出法律的尊严。这个标准搞清楚了,我们再来判定释迦牟尼说的真实到底对不对。
那么究竟该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真实呢?办法只有一个:亲证!但是又有一个问题来了。什么事儿都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后,又由此生出另一个问题。其实呢,是另一个问题早就存在,只是凭这个问题为引由而使得另个问题显现而己。所谓亲证的东西,都是不能够用言语来表诠的。既然亲证的是不能用言语来表诠的,那么这些佛经,难道不是佛的言行的记录吗?这绝对是佛陀的言行记录!但这些绝对不是真实本身,不是真理的本身。那这经典是什么玩意儿呢?它只是方便权巧教法,是标月指!让我们这些半吊子众生明白什么是佛陀说法的用意,什么才是正见,怎样才能生起正信,应当如何发心,什么样才是入佛门等,你明白了佛经只是在告诉你这些而已,幷不是真实本身,这样你才能够认识真实,亲证真实。这样的认识真实才是“不自欺求真”。什么叫不自欺呢?比如,我们现在有不少的念佛人,虽然在念着,但对到底有没有极乐世界还怀疑。也就是说,自己说的话连自己也不相信。当然,有这样的情况,虽然说的是假话,但一直说,说多了会连自己也觉得是真的了,这是心理现象。林彪说,谎话说一千遍就是真理,这是谬论。
佛法的根本,是求真实,那么就有人进一步问,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呢?答案也是现成的,就是心经上说的“度一切苦厄”。其实,虽然佛法的根本是在求真实,但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中可从来没有描述过真实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一直是在引导你如何求真实。说当你知见真实之后,就知道真实到底是什么样子了,或者说真实到底有没有。若真实根本就没有,是不存在的,那咱就二话不说,若有,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
我们看释迦牟尼,你不能不佩服他,他要我们认识真实,却反而不给说真实是什么样子,一直在给我们介绍认识真实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这是声东击西,而我们都不会用这个法子。
只要人活着,“法尔具思惟”,就是说,你自然要思惟,我们世间人呢,要认识一件事儿,都是通过思惟,比如科学、哲学等。通过思惟,就可以想通一个理儿。但佛教说,通过这样的思惟幷不能见到真实,为什么呢?因为有两个东西存在:
一、烦恼障,这是我们的情绪方面的事儿,我们都带有主观情绪,我们干什么,都带上了有色眼镜。比如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某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人偷的,他看邻人走路,就象贼走路,看邻人说话,就象贼说话,不管邻人干什么,他都觉得邻人活脱脱是个贼样子,这就是烦恼障。
二、所知障,比如,当初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当时的人们说什么都接受不了,因为我们几千年来都以为太阳从东边儿升起到西边儿落下,都是太阳在围着地球转,可现在却反过来了。这就是所知障。所知障严重的话,很淘气的。比如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时候,当时很多的科学家也不懂,有些科学家,他们深爱着牛顿所构建的物理学大厦,他们自己也为牛顿理论体系作出了贡献,现在爱因斯坦说牛顿的理论体系有问题,他们就伤心欲绝,有好几位大科学家就自杀了,这就是所知障。佛教内的所知障也很严重。比如净土宗学人之间,有人学会集本,有人反对会集本,争论不休,而且谩骂。
就因为有这二障,所以,无论你再尽心,再努力,你始终认识不了真实,你只要有二障,不论你说什么,都是错乱的。这就象你要量这桌子有多高,可所拿的尺子本身就是弯的,就象你本来就是色盲,可是却想去分清红绿,这都是绝不可能的。
佛陀说了那么多经典,其实都是在教我们断二障而已,当把这二障断了,自然清净、真实就显现了。真实一显现,有,你就见到有!无,你就见到无!自然不错缪了。
二障呢,其实说白了,就是我们现在可以觉察到的一切。佛的本意是求真实,但他没有明明白白地说过求真实,只说什么是正见,怎样起正信,要怎样发心等等。这实际上就是让断二障。你想求得真实,二障尽了,真实自然显现,这么说来,学佛幷不是应该不应该的,你只要想求真实,自然应学佛,这就象你肚子饿了,现在面前放着食物,那当然一定要吃了,没话说,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呢?要断二障,怎样断障呢?佛经上说过,一个是正闻熏习,一个是如理思惟,在《摄大乘论》上说这是得正见的两个必要条件,意思是一样的。你只要正闻熏习、如理思惟了,自然就距真实一步步地趋近。
在求真的道上行走时,能依的有三量:圣教量,正比量,真现量。
圣教量是指佛陀安立的,安立当然是假安立的,但它是最清净法界等流出来的,是如理契机的。佛经,这没话说。
正比量就相当于世间的逻辑,有人说就是佛教的因明,这二者实际上是不能划等号的。有机会我给大家说说二者的区别。正比量就是正确的推理。
现量则是亲证的,它就是诸法的真实性。这里得注意,比如有些人修行时出了一点儿境界,但因为他不通教理,认识不清境界的正误,这不是真现量。
外道、凡夫求真实,仅凭正比量,当我们与外道辩论时,只能用正比量。外道对应的就是内道,也就是佛教徒。所谓外道,就是心外求道,内道就是心内求道。我们这些佛教徒求真实,须凭圣教量及正比量,论辩也是,若缺乏二量中的任何一个,都是不行的。宣化上人说话,经常犯这样的毛病。比如他说人若离婚一次,死了后到阴间,会被两个丈夫(妻子)争夺,于是阎王爷就用无情锯把你从中间一锯两半儿。因为这个说法是东北民间的传统说法,于是有人就问:这是谁说的?中国的语言很特殊,容易让人误解,其实这个人是问:你宣化上人这说法有没有经典依据?宣化上人回答:“这是我说的!你问我听谁说的,干嘛不问问释迦牟尼他的话是听谁说的。若什么话都得听别人说,那还要我自己干吗?”这就叫不讲理。宣化上人的说法,所以,我们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依止去修行。修学佛道是很难的事儿。要脱离苦海,可不是那么简单的。整个佛法与外道的不共之处在哪儿呢?在于见地!有些人无量劫来修行,但见地差那么一丁点儿,那么,他就偏离了佛法正道,很难得解脱。就象走钢丝的杂技演员一样,丝毫差不得,就象航天器升空一样,假若有一个微小的疏忽,就完蛋了。修学佛法的见地,比走钢丝要求还严,这就要求我们修学佛法时一定得慎重,开动自己的脑筋,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脑袋都是长在自己的头上的,我们一定要作一个“不受诱惑的人”。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上,有善士相,有弟子相。说善士须具十个条件:①具戒,②具定,③具慧,④多闻,⑤通达实性或教理,⑥功德胜己。具备以上条件,他才能自利。⑦善说法,⑧具悲悯,⑨勇猛精进,⑩远离厌患。具此四条他才能利他。弟子相呢①具正住,②具慧,③希求。看我们大家,自己检验一下,具正住是否有,具正住就是不能执着自己所修行的法门、自己的宗派,不能嗔他法门。现在的净土宗,是否呢?净空老法师倒不是,但有人是,他们说,末法时代了,只能念佛求生净土,其它法门都不行了。这就不对了,这是自断法脉。净空老法师幷没这样做。比如,当初我们的《甘露》上要登反对会集本的文章,果卓法师把文章先传给了净宗学会,人家说没关系,倒是今年的纪念册上只选了一下,老和尚把我骂得抬不起头,这算咋回事儿呢?弟子相的具慧就是有评判善恶的能力,看他说的法是善法还是恶法。我们都不评判,不能评判,在九华山上课的时候,让启发式上课,可大家说,还不如给个标准的答案,可这一给个答案,早就不是佛法了呀。来佛学院不学佛法学什么?经上说,“法无定法”,你这么一“定”,就不是佛法了呀。弟子相还有第三条具希求,就是愿学,你学不会,是怨自己能力浅,怎么办?忏悔,不能不学。而我们呢,一学不会,把书一抛,不学了。
真学佛的人就得注意这个,不能乱依止,依止善知识一定得小心。当然,若我们不舍弃自己的知见,也不行,不然的话,以自己的所知而显摆,那这不是学佛,是欺世盗名,那就是阿含经上说的,是猪与虎战斗。
佛陀的圣教,有无量法门,所有的法门都是应机施教。有明白说的,有隐含说的,有直接了当的了义教,有曲里拐弯的不了义教,有方便引诱的,有开门见山的究竟教。这些圣教因为都是佛陀最清净法界等流出来的,都是殊胜别别教。什么叫别别教,就是对你适用而对他不一定适用。佛既然说了无量的法门,我们依何而修呢?世尊说了四个原则:
①依法不依人:比如说,现在诸多净土宗人都说这么一句话,《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道,罕一成就,唯依念佛得度。这是净土学人常说的,这实际上就是没有依法,我们翻一下《大集经》,根本没有这样的话。整个《大集部》都没有这句话。我在《大集月藏经》中,只找到这么一句话:“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在《安乐集》中找到一句话:“《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古文没有标点,在未有一人得者这儿就应该是一句话了,句号。这“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是经上的,但“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是道绰大师自己的话。在藕益大师的《弥陀要解跋语》中说,“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以念佛得度。”在“罕一得道”后边儿也应该是一句话,句号,这是《大集月藏经》的变异,“唯以念佛得度”是藕益大师自己的话。
②依义不依语,比如《普门品》上说,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有人根据这句话,比如在大水中受溺了,念观音菩萨,人来救就不接受,说有菩萨救,最后他要淹死。这就是不明如来真实意。
③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了义与不了义到底该怎么判断呢?依据圣言量判断,然而我们大都是依据祖师的言论。我们不能说祖师错了,但当祖师言论与圣言量不合时,就得动动脑筋。我们现在人偷懒,只看祖师著述,而少看经论,这是实情,很多情况下,违背了圣言量还不知道,因为违背圣言量的不是你,你还没资格、没本事去违背圣言量,是祖师们违背圣言量。
④依智不依识。
若具此四,则就可称有了正见,我们现在人都是只会说这四依,而且还说不对。有了正见,还得要有正信,正信之“性”是心净,正信之“业”是造善。正见与正信二者最关键,缺一不可。
释迦牟尼一生的教化,有判五时的,有判三时的,比如天台判其为五时: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这个判教是天台祖师根据原义引申出来的,幷没有原经依据。在《解深密经》上有原文,是把圣教分为三时,先是阿含时,主要教义是四谛,苦、集、灭、道。考察世间,发现世间是苦。你知道了苦,就追问苦从哪儿来呢。这就是集。知道了集,你就想能不能不苦呢?能不能改变这世间呢?这是灭,苦是一定能灭的。马列主义提出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可以除去不平等,除去苦。但佛教提出修道的方法可以去苦。
第二是般若时,般若主要讲二谛。二谛是真谛与俗谛。真谛是讲一切皆空,空性。俗谛讲有。比如我作了个梦,梦见老虎追着要吃我,真谛就是讲这只大老虎是根本不存在的。俗谛就讲,我确确实实是作了一个老虎吃我的梦。
第三是深密时,是讲三性。一个是遍计所执性。这是桌子,那是椅子。我说请两位出来去把那块黑板取下来。于是你们去把黑板拿下来了,保证不会把墙上那幅画取来的,这就是遍计执——我一说黑板,你立马就想到了这么个东西。
二一个是依他起。依他起就是讲孩子是他妈妈生的,没有妈妈就没有孩子。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
三一个是圆成实。圆成实是真如实相。
阿含是佛最初所说的法,就象种子。所有的一切圣教都是从阿含中开出来的,都是阿含的延伸。任何一个法门都可以在阿含中找到出处,找到源头。就象刚出来的小芽,还只是萌芽状态。天下老偏向小,老人给小的呵护最多。佛陀对阿含也是精心呵护。世尊在宣讲阿含时,是让人直趋涅槃,不能让你涅槃的,不回答。比如,有人问释迦,宇宙有限还是无限等问题,佛不回答。所以阿含是最纯正的佛法,而且是最直接的佛法,你只要绕一点弯儿,那就不是阿含,阿含是直接了当的。现代人为什么不能成道,不学阿含!自己要绕弯路。五比丘及舍利弗等尊者,一听就悟道,而听的恰恰是阿含。
般若呢?般若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了,对那些未授记的菩萨、未证果的修行者统统不说。般若是佛为度化不定姓的众生和已经证了果的罗汉,让他们不要安住在罗汉位上,不要躺在罗汉位子上休息。佛说:革命尚末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继续干吧。般若可不是一般人能学的!我们现在常被一句话迷惑,就是菩提达摩祖师的一句话:震旦有大乘气象。什么是大乘气象?这句话出自什么地方?我们从来都不问问(注:这话出自《景德录》卷三《达摩传》)。
深密呢?更难了,当时释迦就说:“我于凡愚不开演。”对于凡夫根本就不说。这是第三时,是最后说。就象老皇帝临终时,交待后事,其实深密就是解释正道,正道怎么判断,就是在这儿!“缘起唯能识”!这样才可以转识成智。证得无住涅槃,什么叫无住涅槃呢?就是有智慧不堕生死,有悲心不住涅槃。我们要求证菩提,有释迦老子亲教,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何况我们还没有释迦老子亲教,我们能够走到正路上的机会是很小的。深密就是给我们指路的,“缘起唯能识”,这就是佛教的指路明灯!
现在人很奇怪,当初释迦在讲《法华经》时,五千人退席,不听了,讲《华严经》时,大罗汉也是如聋如盲,可我们现在人还能讲。你讲个鬼!
在最初,我也曾胆大包天过,人家问我,我就敢讲,但到现在,我是越来越胆小,不敢乱讲了,小心又小心。在我刚选择方向为唯识时,老和尚对我说,你得最少潜心十年。可我学了一点儿就迫不急待,要出来卖弄,当时我不理解师父的用心,直到现在师父躺在病床上不能动了,在他刚说出来“佛教有什么用时:,我的心才为之一抖,不懂的时候,怎么说也不懂,现在懂了,却没话说了。
对于这些佛陀的圣教,要求正见、正信,幷且进而学修,只能从这三时来求。当正见,正信具足之后,要努力闻、思、修,这时候必须学阿含。照阿含修了很久,已经证果了,这时要断“圣法障“,就该正观般若。学过般若,进而正行瑜伽,方才可能得到无上菩提。整个佛法就这么点儿东西。
- 上一篇:自称佛子不守戒“罪加一等”
- 下一篇:什么是皈依三宝
- 星云大师:学佛一定要经过佛学院的教育吗?
- 梦参法师:学佛的第一个要求--坚信不疑
- 梦参法师:学佛者可以不求往生极乐世界吗?
- 昌臻法师:学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 仁德上人:学佛者要时刻看清自己内心的起心动念
- 仁德上人:学佛人应当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 仁山法师:成佛不论年龄,学佛不分先后
- 静波法师:学佛人不要被瞋恨心障碍了修道
- 静波法师:学佛最初开始时,需要咬紧牙关面对
- 太虚大师:学佛者第一步需要对佛与佛教有种认识
- 如瑞法师:人老心不老,佛住心中,永远年轻
- 印光大师:选忠臣于孝子之门,学佛人也是如此
- 仁德上人:学佛要先学会放下自我
- 仁德上人:为什么要学佛?怎么样才算是真正的学佛?
- 净界法师:初学佛时不离名言,真见道时不带名言
- 星云大师:佛光山一个门楼上写著“选佛场”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 静波法师:学佛应当无所畏惧
- 大安法师:学佛者要回避玄妙之谈,老实念佛
- 净界法师:学佛人有几种种性?五种
- 梦参法师:学佛好长时间了但没有进步,怎么不退初心?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与人生]妨碍善行,损耗钱财的六种过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汉传人物问答]学佛最终只是让自己和众生解脱吗?
- [佛化家庭]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佛与人生]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学常识]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说四圣谛的目的
- [人物故事]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济颠和尚的神奇传说
- [禅宗文化]灵隐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刹灵隐寺介绍
- [黑茶]认识黑茶,黑茶的分类与营养功效
- [禅宗思想]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宗门故事]无上大法难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红茶
- [佛理禅机]知足不是得少为足
- [生活故事]因为有禅,所以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