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详情]
《首楞严经》讲解第十三讲
《首楞严经》讲解第十三讲
主讲:释慧祥法师
日期:2007年03月25日
请大家合掌!
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再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回向给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称念并回向毕者,请放掌!
众佛友!
第九讲,在解说“一时”时,简略说明了“时间观”。
第十讲:在解说“佛”字时,简略说明“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的道理。
第十一讲:继续解说“佛”字时,简略说明了“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的道理。
第十二讲:继续解说“佛”字时,简略说明了“于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三身之中当皈依清净法身佛”的道理。
大家请专心上课。
有关聊天室的规矩、次序,自然会有网管来管理的。
我一向上课,不以麦克风来上课。用打字,如此大家才会有时间看清楚,依文来思考观照清楚。
所以请大家静心,一心依文入观。
众佛友!
此次,我依然要跟大家深入解说“佛”字。
为什么呢?
如果连“佛”字,都不能了解,如何学呢?
因此,请大家起欢喜心来学习。别嫌我啰嗦!
过去,隋唐时代,天台宗的开宗大师智者大师,讲《妙法莲华经》时,单单一个“妙”字,就用了九十天来说明。
其实,他就是在教我们佛经是传诸佛无上妙法,字字珠玑,我们当一字一句一段,都要深入再深入的去体会。别以轻心慢心来学法。
以轻慢心来学习的人,是很难正见诸佛妙理,所以就得不到佛陀所说的效果的。
众佛友!
如果您自认为已经正见诸佛妙理,而又还未能展现佛经所说的效果时,当知,您并没有正见诸佛妙理。
又众佛友!
如果您自认为已经正见诸佛妙理,而虽能展现佛经所说的效果的一小部份而已,当知,您也并还没有完全正见诸佛妙理。
又众佛友!
如果您自认为已正见诸妙理,而虽能展现佛经所说的效果的大部份了,当知,您也还未完全正见诸佛妙理。
又众佛友!
如果您自认为正见诸佛妙理,并已能展现佛经所说的全部的效果时,当知,您已经完全正见诸佛妙理了。
众佛友!
例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可能大家都读过,甚至有很多人都会背诵了!
如何得知我们己经正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妙理了呢?
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来自我评估。
那就是:看看自己达到心经中所说的效果了没有。
释迦牟尼佛在心经所教示的效果有:
一、度一切苦厄:我们能度一切苦厄了吗?或已能度一个苦厄了呢?
如果有人已能运用心经所教示的方法,来度一切苦厄了,那他就是正见心经中佛所教示的妙理了。
如果有人已经能运用心经所教示的方法,来度一个苦厄了,那他就是正见心经中佛所教示的一个妙理了。
二、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我们能对“一切”事物心无挂碍,无有恐怖了吗?或已能对“一个”事物心无挂碍,无有恐怖呢?
三、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我们能对“一切”境界来时,都能远离颠倒究竟涅槃了吗?或是已能对“一个”境界远离颠倒究竟涅槃呢?
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对“法界的一切的一切”都已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了吗?或是已能觉悟“一个法”呢?
众佛友!
心经所教示的方法,是“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您在学心经时,真的有体会到这样的效果了吗?
如果没有,可见,自己还没有正见心经中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妙理。
众佛友!
如果我们自己无法依现有的智慧,来正见诸佛妙理,则我们当依靠善知识,亲近善知识来学习。
众佛友!
在佛陀时代,佛陀就是我们最好的善知识。
如今释迦牟尼佛已示现涅槃,我们当以何为善知识,以何为师呢?
如《大般涅槃经后分》中载佛说:“阿难!如汝所问:‘佛去世后,以何为师者?’阿难!尸波罗蜜戒是汝大师。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CBETA, T12, no. 377, p. 901, b27~29)
众佛友!
所谓的“尸波罗蜜戒”,就是指“能避开危险、无效、后患而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度到彼岸的一切教诫”。
众佛友!
此次,我要跟大家解说“佛”字,就是要跟大家说明,如今“清净的戒法”就是我们的大师,
“清净的戒法”就是佛,
“清净的戒法”就是善知识,
“清净的戒法”就是我们现在所当依靠的,
“清净的戒法”就是我们的舟航,可以运载我们度过苦难的生死河流。
“清净的戒法”就是我们的明灯,可以照亮我们的未来,让我们看清楚该走的方向而不会迷失,不会落入恶道。
“清净的戒法”就是我们的导师,指示我们正道,让我们不会堕于恶处恶道。
“清净的戒法”就是成功的标竿,让我们在偏离目标时,可以即时修正,正确朝向。
“清净的戒法”就是治本的良药,让我们将所有生死苦难的疾病,都能治疗并且永远预防,令永远不再产生。
众佛友!
“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
我们即然要学佛,当认识“佛”之一字。我们即然要认识佛之一字,当知戒为成佛之本,当以戒为师。
众佛友!
以戒为师,就是真正的归依佛。
以戒为师,就是真正的归依法。
以戒为师,就是真正的归依僧。
众佛友!
诸佛教示的“清净戒法”,就是我们当恭敬尊重的。
众佛友!
我现在贴个经典的故事,来佐证我所要说的道理“清净戒法,就是佛”的道理。
《十诵律》“佛在舍卫国。尔时憍萨罗国。一住处有二比丘。
其一比丘破戒缺漏,无有惭愧,不护细戒。
第二比丘清净持戒,乃至小罪生大怖畏。
……
此二比丘未曾见佛,欲共往见佛,道中值有虫水。
破戒者语持戒者言:‘可共饮是水。\’
持戒者言:‘水中有虫。云何可饮!’
犯戒者言:‘我若不饮便死,不得见佛闻法及僧。’
持戒者言:‘至死不饮。\’
时犯戒者便饮。持戒者不饮便死,即生三十三天上,得天身具足,先到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在一面立已,佛为种种说法,得法眼净。即时礼佛足言:‘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我尽形寿为优婆塞。’佛更为说法已默然。时天礼佛已忽然不现。
时饮水者后到佛所。
佛为无量众围绕说法。
佛见此比丘来到佛所。佛时披忧多罗僧示金色身:‘汝痴人!欲见我肉身为?!不如持戒者先见我法身。’
佛说偈言:‘心不善观察,见则不审谛,愚如蛾投火。而贪观我身,色身但不净,汝欲见何为?肉有脂血肉,外为薄皮覆,彼为渴所烧。犹行恭敬戒,至死护我教,彼见我非汝。’”(No. 1435 十诵律 (卷38) T23, p0273a)
众佛友!
持佛清净戒,至死犹不犯,必能生善处,继续学佛法。
不持佛净戒,犹如负债人,纵今无忧虑,其后有过患。
众佛友!即然清净戒法很是重要。那什么叫“戒”呢?
我现在就来为大家深入说明。
众佛友!
学佛者,有三类人。
一、发增上心者:希望今生更好,来生更好。此当学“五戒”。或五戒之中,再有时加学“八关斋戒”。
此种人,不一定需要出家。如果能增上其戒品,则为能不堕地狱、饿鬼、畜生。
如有加学“八关斋戒”者,于未来世,还可以种下随佛出家修行解脱之效。
二、发出离心者:不但希望今生更好,来生更好。还希望能有今世或未来世能解脱三界轮回。
此种人,要学解脱戒,一定要出家。也就是学出家的具足戒。
如果发出离心,而又没有机会出家者,则当学八关斋戒,以求未来有出家的正因。
三、发菩提心者:不但希望今生更好,来生更好,并解脱三界轮回,还希望能度一切众生令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此种人,要学菩萨戒。
此种人,可以出家学习,也可以在家学习。
出家者,当持出家菩萨戒,共十重戒、四十八轻戒。
在家者,当持在家菩萨戒,共六重戒,二十八轻戒。
众佛友!
又要提醒大家!
我们这三种心,都要发。
当发增上心,当发出离心,当发菩提心。
众佛友!
修行人,依自己的发心不同,也就是其修行的目标不同,所以为了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成就所愿,则其所要注意的事项就不同。
当知,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修行目标,就会有不同的戒的原因。
众佛友!
就像一个人,想要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开车到某一个地方去。
这时,他的车子没有汽油了,如果他想要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到达目的地,当他在加油时,可以点火抽烟吗?
当然大家都知道,不可以。
而这不可以在加油时点火,就是为了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朝向目标的注意事项。
而这,就是“戒”的真义。
因此,当知,
戒,不是佛陀给我们的规定。
戒,是我们自己订定人生的修行目标后,佛陀给我们提醒的“注意事项”。也就是佛陀给我们的“教诫”。
众佛友!
请别以为没有戒更好。
例如:如果有国王,或总统,或总理,对您很好,下令,任何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只有您不需要,您可以在车道上走来走去,不用注意车子。
您认为这真的是对您好吗?
当然您知道,这不是真的对您好,而是害您会死的早一些。
因为您没有戒,反而更加危险。
所以当知,为了避开危险,而不去做的,就是戒。所以戒,是好的,帮助我们,保护我们,在安全的范围中去享受并进步。
又所以当知,为了避开无效,而不去做的,就是戒。所以戒,是好的,帮助我们,保护我们,在有效的范围中去发展并进步。
又所以当知,为了避开后患,而不去做的,就是戒。所以戒,是好的,帮助我们,保护我们,在无后患的范围中去享受并发展一切。所以能成就一切所愿。
众佛友!
因此当知!
如果您希望做任何事,都能成功,当在安全有效无后患的范围中去发展,就必然能成就所愿。
又众佛友!如果您所要做的事,不论如何都是会造成危险、无效、后患,则当知,您的愿,非正愿。请您要修正您的目标,修正您的愿。
又众佛友!
如果您的目标是正确的,达到了以后,也不会引发任何的危险无效后患。
但是,您在发展过程,所用的方法,竟然是会引发危险,或引发无效,或引发后患,则表示,您没有“持戒清净”。
也就是说:
在您发展过程,没有事先学会避开危险、避开无效、避开后患。所以才会引发“不清净”的结果。
众佛友!
我们当起无上的精进心,来学习避开危险、避开无效、避开后患。
如果学习呢?
就是学“四正勤”:
一、已生恶令断:当我们的行为习惯,已经引发了危险、无效、后患了,则知我们的行为习惯是恶习惯,则不要再做了,当断除这样的行为习惯。例如:偷盗或杀人而被关入监狱。
二、未生恶令不生:当我们的行为习惯,在还未引发危险、无效、后患之前,而看到别人跟我们有同样的行为习惯者,已经产生恶报了,这时我们就应赶快改掉这个行为习惯,令恶报不会产生。
例如:如果有人有偷盗或杀人的行为,这时看到别人因偷盗或杀人而入监狱或被打死,则当赶快停止这样的行为习惯。这就是未生恶令不生。
三、未生善令生:当我们没有该行为习惯,但是当我们看到别人有该行为习惯,并且对方的行为习惯,是能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成就所愿。则我们就要去学习。
这就是学习人家的成功经验。
四、已生善令增长:当我们有该行为习惯,并且是安全有效无后患的,这时我们就要学习如何扩大其运用范围及层面。
众佛友!如此就是“增上戒学”。
如此就是精进学戒。
如此就是戒增上。
如此就是学清净戒。
当我们做一件事,哪怕是小小的“喝水”的习惯。都是要学“戒”,也就是都要“注意避开危险、避开无效、避开后患”。
当您能真的都是在“注意而避开危险、避开无效、避开后患”之下来做事时,就不会引发任何的恶报,所以就叫做“清净”。
如果您的行为习惯,虽然有在学习“注意避开危险、避开无效、避开后患(持戒)”但是偶而还是会忘了注意,而引发危险或无效或后患,则名为“不清净”。
例如:喝水忘了水很热,而被烫到了。
众佛友!
当您在做一件事时,能时时注意安全有效无后患,而完全避开任何相关的危险无效后患,则名为“持戒清净”。则您必能成就该事功的!
当您于三界之中,做任何事,都能时时注意安全有效无后患,而于三界之内的一切境界,都能完全避开任何相关的危险无效后患,则名为“于三界清净”,名为“解脱三界”。
当您于十法界中,做任何事,都能时时法界之内的一切境界,都能完全避开任何相关的危险无效后患,则名为“无上正等正觉”,名为“佛”。
众佛友!
“避开危险无效后患”这样的行为习惯,就是“持戒”。
您有心想要学习:“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就是您有“戒体”了。
如果您不计后果,不再注意要“避开危险无效后患”时,就是没有戒体了,就是“破戒体”,简称“破戒”。
如果您有心要“避开危险无效后患”,但是智慧不足,或还未养成习惯,有时忘了注意而造成危险无效后患,因此,就会引发恶报。这就是“犯戒”。
如果您不小心,而造成危险无效后患,而有心想要改进,名为“有惭愧心”,则“戒能增上,能清戒”。
如果您不小心,造成危险无效后患,而无心改进,认为已经做了,就做了。还改进什么。则名为“无惭愧心”,则戒不能增上,则不能清净,则不能成就所愿。
如果您不小心,造成危险无效后患,而不但无心改进,认做就做了,就不管了,而再做同样危险无效有后患的行为,则名为“破戒”。
如果您不小心造成危险无效后患,有心改进,并且转为能安全有效无后患之下来做事,则名为“忏悔清净”。
如果您不小心造成危险无效后患,有心改进,并有进步了,但没有完全转为在安全有效后患之下来做事,偶而还是会有小小的恶报出现,则名为“有忏悔,而未清净”。
众佛友!
请您别轻视我所说的“避开危险、无效、后患”。
这个法,就是“戒法”。
当知,“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就是“戒法”。
当知,“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就是“定法”。
当知,“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就是“慧法”。
当知,“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就是“解脱法”。
当知,“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就是“解脱知见法”。
当知,“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就是诸佛一切妙法的根本法。
当知,“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就是诸佛一切妙法的总持法。
懂的凡事学习“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则必能成就一切所愿。
懂的凡事学习“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则必能正向无上菩提。
懂的凡事学习“避开危险、无效、后患”才是正法。
懂得凡事学习“避开危险、无效、后患”才是正定。
众佛友!
当您走路之时,如何修“正定”呢?
就是走路时,能注意而“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就是正定。
如果走路时,没有注意危险无效后患,所以撞伤了,跌伤了。就是没有正定。
众佛友!
当您念佛时,如何修“正定”呢?
如果您念佛时,忘了注意而没有“避开危险、无效、后患”,而念佛太专心而走路时,撞伤跌伤,就是有念佛而没有正定。
如果您一边走路一边念佛,而有注意,所以有“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就是正定之下来走路并念佛。
如果您一边开车一边念佛,有注意所以能,就是正定之下来开车并念佛。
如果您一切时中,注意“避开危险、无效、后患”之下来修念佛,就是成就“念佛三昧”,“三昧”就是“正定”之意。
众佛友!
什么是佛?
如何学佛?
当知!
佛就是觉者。觉悟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做事方法。
学佛就是学习觉悟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做事方法。
当我们能于一切时、一切境界,都是注意安全有效无后患,则我们于一切时,一切境界,都是自在解脱无有不清净。
《杂阿含经》“以法行.正行故。行净戒者。其心所愿。悉自然得。”(CBETA, T02, no. 99, p. 273, a10~12)
众佛友!
当知,
无效的行为习惯, 名为“非法行”。有效的行为习惯,名为“法行”。
又危险的行为习惯,名“危险行”。安全的行为习惯,名为“正行”。
又没有避开后患的行为习惯,名为“不清净行”。有避开后患的行为习惯,名为“清净行”。真的做到完全避开后患,叫“持戒清净”,或叫“行净戒”。
当知:
以法行(有效).正行(安全)故。行净戒者(完全避开后患)。其心所愿。悉自然得。”
众佛友!
我今所说,苦口婆心,望您们能深入体会。成就一切正愿。
下课。
众佛友!
这次的作业是:
一、请大家用打字的方式,将No. 99 杂阿含经 (卷37) T02, p0272c中的第(一○四二)经,以电子抄经(打字)从头打字一遍。
二、请申论“戒”。
三、请申论为什么佛入灭后当以戒为师?
好了!我走了。祝大家进步直趣佛道。
- 上一篇:《首楞严经》讲解第十二讲
- 下一篇:《首楞严经》讲解第十四讲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