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夏令营 开营式上的讲话
开营式上的讲话
(2002年7月2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授课老师、各位营员:
第十届生活禅夏令营今天正式揭开帷幕。感谢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居士,河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陈秀芳女士,省民宗厅厅长鞠志强先生等各级领导,冒暑莅临指导,并作重要指示;感谢各位法师、学者光临赐教;感谢各位护法居士出钱出力护持赞助夏令营活动,促成了此一大事因缘。
本届夏令营有近700 人报名,因我们的条件有限,只录取了300 多位营员;还有来自地球那一边的加拿大的20多位青年朋友,大家将在未来的七天中共同分享佛陀的伟大智慧,饱餐禅悦法喜。在此,我谨对来自海内外的营员表示欢迎和问候。
“生活禅夏令营”活动从1993年开始,到今年已经是第十年了。十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说只是一刹那。但是,对于承办夏令营活动的柏林禅寺来说,意义却是不同寻常。
记得第一次夏令营,当时的柏林寺,出家众不到20个人,生活条件极为简陋,都是些破旧的平房,只有一个大殿,讲法活动是在一个临时建起的大棚里进行的。天气炎热,生活是很苦的,在座的很多位老师可能都还留有当时的印象吧。现在的柏林禅寺同十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基础建设基本上接近尾声,僧团组织也已初具规模,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十年来,柏林禅寺一直致力于寺院建设,经费比较紧张,尽管如此,承蒙中国佛协和河北省各级政府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各位大护法居士的热心支持,生活禅夏令营活动总算是一年一度地坚持下来了,一次也没有中断过。我当初只是想,能办几届就办几届,没有想到办了几届之后,无论是教界朋友,还是政府主管部门,反响都比较好,并一再鼓励我们坚持办下去。
当初我们为什么要办夏令营呢? 没有别的,只是想为知识青年信众提供一个学习佛法、体验佛法的机会,为人才奇缺的佛教界培养和吸收一些人才而已。因为历史的原因,晚近以来,中国佛教一直处于低迷萎缩的状态,人才太少,僧团不振,社会公众对佛教的误解很深。从现实的角度来看,随着资讯的发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这对佛教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佛教如何继续生存下去,如何继承自己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挥其作为世界性宗教的教化功能,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佛弟子面前的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传统的弘化方式,比较单一,也比较被动。大家可以看到,来寺院礼拜的,年轻人比较少,而我们在教化方面也是采取消极等待的态度,很少主动地去为年轻信众创造一些条件和机会,吸引和帮助他们来亲近佛法。年轻教友同样是社会的有生力量,他们的接受能力很强,影响面也较大,不能忽视对在家教徒中年轻信众的引导和培养。佛教要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要落实人间佛教的精神,要在社会上树立起教团的良好形象,最终要通过全体佛弟子 ( 包括年轻的有知识的佛弟子 ) 来落实和体现。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吸引有知识的年轻人进入佛教,帮助他们修学佛法,确立向上向善的人生目标,这既是一个培养佛教人才、塑造佛教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一个开发优秀僧源、提高僧团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现在到处都在谈“世界经济一体化”,我想我们佛教也同样面临着“入世”的问题,我们不能不产生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宗教政策方面的保证,有了政府的积极支持,有了公众对佛教的正常理解,这些都是我们重新振兴中国佛教的有利条件。作为佛弟子,现在需要花大力气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多多为佛教的前途着想,为佛教的今天和明天着想,要努力创造条件,寻找机遇,让社会了解佛教,让佛教走入社会,从而使佛教融入社会、和谐社会、奉献社会、净化社会。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佛弟子有着双重的责任,既要爱国,又要爱教;既是国家的希望,同时也是佛教的希望。国家强盛,佛教才能兴旺。国兴教兴,爱国与爱教是一致的,是统一的。佛教的前途,佛教的希望,历史地落在青年佛弟子的肩上。不论是爱国还是爱教,都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要确立向上向善的人生目标,都要具备真本领、硬功夫。
本届夏令营营员大多是青年人,正处在吸收知识、充实才干、健康成长的阶段,希望各位珍惜时代机遇,珍惜青春岁月,不断优化自身素质,不断和谐自他关系,做到象江总书记最近对知识分子提出的要求那样: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扎扎实实地做学问。做到了这三条,也就是落实了生活禅、禅生活的基本要求。
最后,祝在座各位领导、各位善知识身心健康,六时吉祥;祝各位营员在这七天中生活得愉快,时时法喜现前,处处充满禅悦。 谢谢各位!
- 上一篇:第十一届夏令营 三皈五戒开示
- 下一篇:第十届夏令营 净慧大和尚传灯法会结缘归依开示
- 修学佛法的关键就是从自身烦恼入手
- 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的区别
- 成就学问之道的同时要领会其中的真谛!
- 妄想烦恼不是实在的,不要随着走!
- 在禅堂内保持精进心与自己的无明烦恼习气拼搏
- 同样一杯茶水也可能有三种不同结果
- 怎么理解法从缘起、果从因生?
- 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 烦恼是什么意思?怎么对治?
- 为什么禅宗寺院课诵安排早念观音晚念弥陀?
- 如何看待命运?怎么掌握?
- 可以在无明师指点下修白骨观和不净观?
- 打禅需注意克服两种情绪和防止两个偏差
- 时刻保持感恩的心态,奉献的精神
- 连“放下”都放下才能提起正念修行
- 修养到位,别让自己得这些“病”
- 一切法的根本是什么?
- 开启修行道路的三大关卡
- 学佛亦是学做人,佛法也是一种活法
- 每个人都要有承担众生不幸的精神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