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婆塞戒经浅释》四
优婆塞戒经卷第三
【摄取品第十三】
善生向佛请法说,菩萨行人具足福德慧德,怎样收入门下徒众并带领弟子呢?
佛说,出家与在家行菩萨道的人,具有福德与慧德,门下可以收徒众;这些徒众是替佛结法缘的弟子。怎样带领弟子,总的要求是有愿断烦恼,愿度众生,愿学佛法,愿成佛道的广大心;护持禁戒,远离诸恶;精勤修行,增长诸善;至心教化如一子想。具体有四原则;一是不为恩报,对徒众施恩不求回报,只让他们知报佛恩、报众生恩;二是不为名称,对徒众不求师徒之名,要有师徒之实才是僧事;三是不为利养,不希求徒众丝毫的财物、语言、身力等供养,只为佛事;四是不为自乐,不希求徒众的拥戴、赞叹,只为法事。
如果违背以上要求原则而收门徒,是拿着佛法僧作幌子,遮蔽名闻利养的恶行之人;是以行菩萨道作幌子,遮蔽臭秽不净的私欲,名为佛法,实为破坏佛法。
佛说,首先要能对门下徒众随时教戒。就是有贪欲时,有烦恼而气愤时,有失去理智而破戒时,相宜说法对治,而达到法体护持禁戒的目的。然后,要对门下徒众讲佛经十二部,让其知禅行法味,让其见三藏深义。依法修行,而自调身心。用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施、念戒的系念思维,护持身口意正行而不放逸。让同修之间相互关怀,相互忍让,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参学,相互增益,共同解脱。只有这样做,才是真行菩萨道的人。
佛说,宁可受恶戒(外道中的牛戒、狗戒等)或一日中身死很多次,也不收一个恶弟子为徒。如果没观准根基因缘,收了恶弟子为徒,破佛戒律,都不如自己死上千百次。为什么菩萨行人收弟子这么难,不观准不能收啊。戒律所规定,宁可断自己身命无数次,也不能收一个恶弟子。这样的弟子不能调伏,破戒恶行,会殃及自身,谤佛善法,破和合僧,让很多众生堕无间地狱,毁坏佛教。要比自己犯禁戒的罪报剧烈而重大的多!如果这个弟子杀盗淫妄什么都干,大众还会不会信服收他做弟子的法师啊?肯定不会。法师讲的法也不会被接受和认可。很多人会质问,这样的人怎么还可收徒、传法、授戒呢?信佛的人都这样吗!所以,自己先扪心自问“我是不是一个恶弟子,为什么那位法师不收我为徒啊。”不收是因为根基不够,随时可以成为恶弟子。所以,法师是秉佛旨办事,按佛戒律办事,不敢也不能收恶弟子为徒。到哪座庙,找哪位法师,一旦不收徒,或不授法,别怨法师,要自己找因缘。收弟子特别难,有的法师一生之中只能带一两个、两三个弟子。出家人可收二种弟子,一是出家人,二是在家人。在家人可收一种弟子,就是在家人。在家人不能收出家人为徒,不能受出家人的礼拜,不以师徒相称,这是在家人必须严守的戒律。不看僧面看佛面,是在佛那里,为佛戒所不允许。出家人尊贵,代表世间三宝之一。出家人教出家人十二部经典,要教持戒和忏悔法。还要教其修行八智,一是法智,有择法眼;二是义智,明法义理;三是时智,因时宜对治烦恼;四是知足智,善求有度,适可而止;五是自智,对自己根基有清醒的认识;六是众智,知众生心的差别念,依法方便教化;七是根智,六根能转境界;八是分别智,善观根基利钝。如果做到这样,师徒都增长功德。弟子知道这些以后,能够尊师重教,能够处理好和上师及同修的关系,能够听进去他人的善言。否则,一位出家师收了一个出家弟子,收了就作恶,破坏佛法,弟子做的恶事,师有连带责任。出家人若有在家弟子,也应先教改变习气,不做恶事,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敬出家人,尊敬上级,尊敬故旧,尊敬有德,时于安乐,至心受戒,不妄语,不毁戒,不生嗔,不恶口,不两舌,不讲无义语,说笑不能涉及到三宝,尊重国王、大臣和众生,管好自己的妻子、眷属、怨亲,不轻慢众生,不亲近恶友,不去互相争斗,节衣节食,勤俭持家,少欲知足,修十善、八戒。出家人收在家弟子还要教修菩萨法,就算在穷困之时,也不要吝啬,也要培养他去行布施;教他慈悲善良,公共财物不能偷取,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事不要去做;还应该教育他多供养三宝,不能拿庙上财物;还应该勤修佛法,直至证阿罗汉果;同时,发菩提心。再教化人于佛法中能生清净信,破恶见、邪见。如果能做到这样,师徒都增长功德。出家人教在家弟子就该这么教,千万不要给他皈依完了,就知道他来供养,别的就不管了,他犯了戒也不闻不问,这时师就有责任。在家人收弟子先教持戒,勤修精进;再告诉他,修行很苦,不要勉强。否则,在家人收了在家弟子,没有教化,任由放逸,他有过失时,师要在佛前忏悔。在家弟子要供养父母、师长,修十善,守持五戒等,恭敬三宝,读诵受持佛经;在家弟子要善待周围的人,特别要关心为其劳役之人,合理给予报酬,苦共承担,乐共享受,奖励贡献大的人,永远不许打骂欺辱,让其和睦相处,善心增长等;在家弟子种田要像种田的,做生意的要遵守职业道德,不论哪行哪业,都要作啥像啥,至心而作。让佛事与世事密切的联系在一起,相互促进,最后达到烦恼解脱。
如果在家弟子为国王的,要爱护人民,要访贫问苦,要抚恤灾民,要兴百业,要社会安定,要鼓励善良,要惩罚恶行,要轻役薄税,要依法公平求财,要公平、公正、公开、合法处理世事,要守护国土,要恭敬三宝,要打击邪教,保持繁荣昌盛的佛化国家。在如法护国上,要重点教化人民,要内施仁政、外施仁德,信因果,远离七种恶事;一是赌博无业,二是乱行捕猎,三是饮酒无度,四是荒淫邪行,五是恶口相斗,六是两舌挑拨是非,七是非法取财。
菩萨有出家在家二种,出家菩萨收领弟子,是不为难;在家菩萨收领一弟子,实在为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受戒品十四】
善生向佛请法说,在家菩萨怎么得受优婆塞戒呢?
佛说,在家人得受优婆塞戒先应次第供养六方。东方为供养父母。供养包括,医药、饮食、衣服、财宝、房舍、卧具、礼拜、赞叹、尊重。在供养心态上还要做好五个方面;一是至心爱念;二是终不欺诳;三是舍财予之,经常送礼品孝敬;四是为聘上族,什么事以父母为先;五是教以世事,父母亲年纪大了,当下的事情不知道,要耐心讲给他们听一听。行孝道是多方位的,可不是子女没冻着父母、没饿着父母就行。
南方为供养师长。对师长要像父母一样供养。师也有五件事回敬弟子;一是发现弟子有过失时及时教戒;二是尽教,不藏一半说一半;三是胜己不生嫉妒,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四是做严师又做善友;五是弟子离开师时要给予财物。
西方为供养妻子。对待自己的妻子也要像父母一样供养,不藏私房钱,不要自己有点钱就胡作非为,让妻子和孩子受穷、受罪,置之不理。妻子也要以十四事回敬丈夫;一是所做尽心做好,要尽心尽力处理好家庭关系、夫妻关系等;二是勤奋而不懒散,有的人喝酒、打麻将等晚归,不理家务,不孝敬父母,为戒律所不允许;三是所做什么事一定有始有终,不要半途而废;四是当下应该做什么事就抓住机遇做好什么事,如春天该种地,别误农时;五是家里来了宾客,要出来迎接,热情款待,不怠慢客人;如果丈夫同事上门拜访,妻子摆脸色给客人看,那客人出门后,笑话的不仅仅是丈夫一人,而是两人都落个恶名,这男的怎么娶这么个媳妇?实际上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六是把室内家具等收拾的干净利索,要讲卫生,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七是相互尊敬爱戴,谈话和气;八是对自己的孩子,要用软语善巧进行辅导,而不是打骂子女;对待子女,也要以理服人,用道理去教化;九是能勤俭持家,财物不能挥霍,有多余财物要供养三宝,供养父母,种福田、种悲田,用来做功德事;十是晨起夜眠,不要晚上不睡、早晨不起;十一是做饭要讲究卫生,菜也好吃,色香味俱全,而不是糊弄;十二是能忍教诲,夫说妻几句,要好好听着,有事商量着来;不要以恶言恶语相对;特别是在家的女众弟子,丈夫要是说一句,她有十句等着,为戒律所不允许;十三是能劝阻莫作恶事;同时,家丑不可外扬;十四是关心病苦。
北方为供养善知识。供养善知识财物,或用体力帮助作一些事务,诚心请教,礼敬赞叹。善知识也要以四事回敬善友;一是教修行善法;二是教远离恶法;三是有怖时能为救解;四是放逸时能教放舍。
下方为供养为你服务的人。对待为你服务的人要用语柔和、不打不骂,还要关心生活,给予合理报酬。为你服务的人要以十事回敬主人;一是不做罪过之事;二是不要等主人召唤,自觉主动把该做的事做好;三是做什么事有始有终;四是着急做的事,马上做完,不要混时间;五是主人虽一时贫困,终不舍离,不要因为主人暂时遇到点困难,或者遇到点麻烦,就把主人扔下不管,甚至落井下石,抢夺其所剩不多的财产,这种人三恶道等着呢;六是早起干活,勤快一点主人欢;七是管理财物要细心,不要丢失;八是少恩多报;九是至心敬念不忘恩德;十是不张扬丑事恶事。
上方为供养出家人。对出家人要供养财物、饮食、医药等;还要尊敬、礼拜、赞叹等。出家人也要以五事回敬施主;一是善教生信;二是教生智慧;三是教行惠施;四是教持戒;五是教多闻。这就是供养六方,增长智慧和福田。这样供养六方和外道所说的供养六方有本质区别。佛法不排斥世俗,把佛法隐入世俗当中去行做。
佛说,如果有人想受优婆塞戒,增长财命,应当先与父母商量,然后再与妻子商量,还要告诉亲友和周围的人。不光受戒,要出家也如此,要按长幼尊卑顺序一个一个依次告知,还要和子女商量。若感觉机会不成熟,就要慢慢来,逐渐渗透,不要说“我想走就走,出家是我一个人的事。”可不要这样,不要没等自度度人,先把自己父母眷属等度地狱去。有的人遇到点烦恼,就要出家。美其名曰是“放下”,那不是放下烦恼,是放弃责任。因为有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如果是企业老总或某地的地方官员说要出家,如国情允许,还要与地方官长报告。地方官长要支持赞叹世间又多了一位善行之人。想受戒在家修行或受戒出家修行都要先处理好世俗这些关系,不要突发奇想,不管不顾。相关人等都同意后,再受戒或出家。对受优婆塞戒的人,师要问,能不能真正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啊?能不能不辜负佛法僧做的皈依啊?能不能盗法啊?能不能受持五戒等。
佛说,是受声闻戒、优婆塞戒甚难。沙弥是十戒,大比丘、菩萨是受具足戒。受戒就有了戒条,就不能随意违犯,就应该遵守。违犯的果报是在三恶道中受大苦恼。本来受戒想自度,结果一旦犯戒,没等自度,反而把自己弄到三恶道去。所以,出家也好、在家也好,修行人千万记住要持戒,说了就要做到,要不然违犯了就要受惩罚。口念“阿弥陀佛”进地狱,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很可悲的事情。心念“阿弥陀佛”是净念,能净念的人一定是守戒之人。否则,不能持戒,临终时一算总账,破过戒、犯过戒,还是要堕地狱的。
皈依佛以后,宁舍身命,终不依于外道;皈依法以后,宁舍身命,也不依于外道典籍;皈依僧以后,宁舍身命,也不依外道邪众;这样才是真正的皈依三宝。有的人今天觉得念佛挺时尚,就去皈依;明天又看信天主教挺好,就到教堂去做受洗,这不是真皈依。还要知道有五种事,若做了就不能皈依增长财命,分别是乐杀、乐盗、乐邪淫、乐妄语、乐饮酒。这五事不能戒掉,就不能给做皈依。身体好是前生不杀生的缘故。要懂得因果,用因果去开示一些事的前因后果。如果一个人好偷盗,不但不留善名声,而且钱财也容易被散失掉;生时父母妻儿都跟着担心,还殃及社会及普通百姓,周围很多人跟着受报。妄语、恶口也是有业报的。饮酒,喝醉了觉得自己比谁都大,业报也重。邪淫更是如此,一是名声不好;二是下生要堕畜生道受报,皈依的人犯了邪淫,最好的也要堕落龙道,邪淫重的脱生到鹿、羊、鸳鸯等。破重戒的人,还要堕落地狱。
受优婆塞戒以后,不为贪因缘、虚妄因缘、嗔恨因缘、恐怖因缘所牵引。遇到这些因缘的时候,要躲开才行。受了优婆塞戒以后,有五种地方不应该去,一是屠宰场;二是有卖淫女的场所;三是酒馆;四是国王或当权者处;五是外道场合。没有定力,就不要到这样地方去。还有五种事不应该做,一是不卖生命,有生命的如鸡、鸭、鹅、狗、鱼等;二是不卖刀剑,即杀生的工具;三是不卖毒药;四是不得造、卖酒;五是不得榨油,榨油时会把豆子里的小虫子压死。
受优婆塞戒之后,还有三种事要注意,一是不做罗网,捕鱼网、捕鸟网等;二是不开染坊,因为对环境有污染;三是不做皮活儿,真正修菩萨道的人都不穿皮衣、皮鞋、不扎皮带。受了优婆塞戒以后,还有两种事不能做;一是赌博;二是种种歌舞伎乐,容易得意忘形,一欢歌一笑语,容易放逸。受了优婆塞戒以后,有四种人不能亲近;一是爱赌赙之人;二是好饮酒之人;三是说话不实,好欺骗他人的人;四是造、卖酒之人。不但自己不去做,而且还要远离这些人。
受优婆塞戒以后,不能放逸,在寒时、饿时、饥时、渴时,清晨、暮落都要念佛都摄六根,静坐、修行善法,而不是“今天天冷了,不坐了”“渴了,喝口水,今天不坐了”等等。喜时、难时、病时、壮时、老时,不要让这些影响修行,得按照功课来。受优婆塞戒以后,还要学会如法求财;就是正常收入,不能偷抢骗,不能收受不正当途径来的钱财。得来的钱要分四份,一份供养父母、眷属;二份如法留作本钱;三份用作积蓄;四份用于布施、供养,或其它机动用途。
受优婆塞戒以后,财物不要寄放四处;一是不要放于老人那里,年岁大的人看守不住,另外要有个三长两短,财物有争议,说不清楚;二是远处,容易照顾不到丢失;三是恶人处,众人眼里的恶人,随时会对任何人的财物下手;四是有大势力、比谁都横、比谁都厉害的人,可能随时为贪财而翻脸不认账。
受优婆塞戒以后,还有四种恶人应该远离;一是乐说他人过失,张口就说是非;二是乐说邪见,这种人不说正知正见,说的都是与道不沾边的大话、空话、闲话;三是口软心恶,就是口蜜腹剑之人;四是多说少做之人,做了一分,恨不得说到十分,信佛的人都应该缄言积德,说多了没做那么多,此为不实之人。这四种恶人应该远离;同时,自己也不要成为这样的恶人。
如果受优婆塞戒以后,都能依戒去行,应该满六个月,就能接近善知识,行住坐卧都无过失之后,才够得上受优婆塞戒。若欲出家须观察满半年,合和众僧满二十人,合和指的是六和。其中两种分法,一是慈心与身合,慈心与口合,慈心与意合,上座与下座合,持戒与清净合,漏尽与智慧合;还有一种是身合、口合、意合、戒合、利合、见合。总之,过去要出家必须得二十人都说行才可以,加上大德观察的半年,才给授戒。受具足戒以后,持戒修行,从发心修行到证果的过程中,多少劫期间都不能有违犯。违犯了就很难得到果位,漏小了及时忏悔还有可能证得果位,漏大的肯定证不到。
如果知道周围哪位同修有果位,不要给有果位的人设置一点障碍,说“我来考验考验他吧。”不要这么想,我们没有考验他的资格。这样生心,是给他增德了,但把自己考验完了,会把自己考验到地狱去。他是一果罗汉,只有品级比他高的二果、三果、四果罗汉和菩萨能考验他,让他道业增长。考场上的学生能考老师吗?低于他的人没有考他的资格。他是师父,我们知道什么说什么,不要有考他的心,一考就有地狱业报等着。
受优婆塞戒或有一分,或有半分,或有无分,或多或少,或有满分;就是说受戒之后的受持有多有少。人一旦受了优婆塞戒就应该同时先受三皈、后受五戒。有的人受戒之后饮酒了,少了一分;没几天又邪淫了,再少一分;不几日又杀生了,再少一分等等。受戒之人受戒之后应该受满分,受几戒就持几戒。在家人(男众)受持八戒,也可以具足受持菩萨清净戒。受完戒以后的人,有六种法需要注意;第一,勿伤众生性命,一只蚂蚁都不能杀,也不能让他人去杀;第二,虽为自己的身命,也不要去偷盗,就算是一分钱,对方没给,也不要自己去拿。犯过偷盗的人,四加行里的暖法不好修,有的修行人见同修修到暖法了,纳闷自己怎么没有任何迹象,就要忏悔自己过去世犯过的偷盗业。为什么说修行是功德,功德欠缺就不行。得不到暖法、得不到四加行,想证果是不可能的。一般情况下,得暖法的人已证一果罗汉。第三,就算为自己的身命也不能虚说,没有的事不要说,说了妄语就是破戒,破戒就得不到暖法。修行好的利根之人三至七天就可得暖法。破戒的人如不忏悔一生都得不到,这事别怨他人,是自己功德不圆满。修行来不得半点虚假,不是理论上说修到哪里了,只说实相。他人坐几年下来,身上暖法出现,一说身体的种种现象,都能对的上。一说忍法、顶法、世间第一法出现,身体哪里有什么现象,都能对上。一些人不知怎么回事,“师父,慈悲慈悲我吧,我要求法。”问问自己信佛信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啊;功德圆满是持戒修行证得的。第四,虽为身命,不得破邪淫戒。就算合法配偶,都要注意地点,不能在路边、公共场所、野外、寺庙或停尸间等处行淫。第五,虽为身命,不得说他人过失,特别是不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的过失。他有过失,不用谁说,有护法与他计较,除非是师教化人的时候,也只说一些现象,为让其他人受到教育,而不是去指责他。否则,谁说了谁的过失就比他还严重。第六,虽为身命,也不能造、卖酒。在家人受戒后饮酒都是破戒,更别说造、卖酒了。造、卖酒老板不论曾有什么善业,死后必堕粪尿泥小地狱,以粪尿为食,所获业报如此。这六种重戒是绝对不能违犯的。
佛说,如受优婆塞戒以后至心守持,毫不违犯,则可获戒果,就是戒法庄严,生善法。依此修行,会得到无量利益直至证果。否则,虽没犯五戒,却没赡养父母、师长,要得失意罪。失意罪指的是不知不觉当中就造作的一种罪报;失意罪虽然不直接让人堕落到三恶道去,但是也有受报。如对父母不孝,就会有不孝顺的儿子;对公婆不孝,就会感召不孝的儿媳妇等,就是这个道理,有一种不如意的循环。供养没尽到孝心,就有失意罪,不是给钱就是孝。见父母闷闷不乐了,想法让他们高兴起来,方方面面都要做到,哪方面做的不圆满,都没尽到义务。失意罪也属于不清净,而且还是有作。有作就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或做的不圆满。恶意失意罪,罪报要堕落三恶道。
受优婆塞戒以后,愿意饮酒,甚至酗酒的人就有失意罪。一般的初行人没有能力把酒化掉,有的修行人饮酒能把酒化掉,酒下肚以后,能从脚排出去,使之在体内不起作用。平常人恰恰相反,酒在肚子里一闹,脑袋就不听使唤了,就开始胡作非为,举止不受控制。受持戒律以后,对于受病苦折磨的人不要以恶目、恶行对待。谁有病了,横眉冷对或者说一些狠话、横话,甚至眼露不善之光都犯了失意罪。尤其仇人病了,千万安慰,不要恶言恶语。
受持戒律以后,见到乞讨财物的,不管多少,随意的都要给一些,不要让他空着手走,如果空着手走了,就有失意罪,在布施上不圆满。受优婆塞戒以后,如果见到出家人、长者、官长、同修,不起来欢迎礼拜或打个招呼,有失意罪。如果见到出家人,首先要跟出家人打招呼,而且告诉周围的人都起来跟出家人打招呼,这不是客气,如不这么做,有失意罪。不管认识不认识,见到年岁大的人或官长,没瞧得起,不打招呼,有失意罪。有出家人先与出家人打招呼,然后与年龄大的人打招呼,有官长再与官长打招呼,依次而行。年轻人好犯这样的过失,觉得挺忙,没顾上说话,不注意不行。
受持戒律以后,就应该按日供养三宝,香华、水果供养;如果一个月当中少于六天,就有失意罪。把佛像往那一摆就不管了,绝对不行。受持戒律以后,四十里之内,听说哪里讲佛法,必须去听闻或拥护道场,不去就有失意罪。受持戒律以后,出家人的床或卧具,在家人不要去躺,不管是他什么人,父母、兄弟、姐妹都不行,躺了就有失意罪。包括出家人经常坐的椅子,若没有让坐,都不能坐。就一把椅子,出家人让坐了,而出家人无座在一边站着,也不行。
受持戒律以后,若明知水里有虫子,还去饮用,就有失意罪。这里重点是,开天眼的人能见虫子还去喝,有失意罪。受持戒律以后,行路时明知这条路不安全,有豺狼虎豹、恶人等,还硬撑胆大,不找人同行,也有失意罪。因为,无伴独行险处若遭抢,既自己损失了财物;又让抢财物的人堕落地狱;若被野兽伤着,野兽本来已经够可怜了,它在这一道的时间就会因为伤受戒的人而延长,而且还得堕地狱。出家人怜悯它们,走这样的险路手持禅杖,目的就是吓阻它,让它远离。所以,受戒人早出早归,晚上尽量不走夜路。
受持戒律以后,男众不能一个人到尼姑庵留宿;否则,就是失意罪。如果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人,单有一个房间出入,须到佛像前说明事由,还得念佛都摄六根。受持戒律以后,为了财物打骂仆人、孩子或者外人,有失意罪。随便打老婆、骂孩子都不行。受持戒律以后,把剩菜、剩饭供养出家人或在家人,得失意罪。刚做好的菜饭,应该先请出家人食用,然后再请信佛的人食用。如果家庭困难,都吃剩饭,那没有失意罪。
受持戒律以后,养猫狗等宠物,得失意罪。受持戒律以后,如果圈养马、象、牛、羊、骆驼、驴等一切畜类,得失意罪。受戒之前养了,赶紧送人,不要再养。受持戒律以后,在家人不要穿僧衣、准备钵盂、请锡杖等僧用之物;预备那些物品,得失意罪。受持戒律以后,如果为身命,需要种地的,要用清净水浇田,不要把水塘里的水放干弄死鱼虾;否则,得失意罪。受持戒律以后,在市场做买卖,称一定要公平;买卖时,不要过分讲价;否则,得失意罪。
受持戒律以后,在不适宜的时间和地点行淫,得失意罪,夫妻也不行。受持戒律以后,不要偷税、逃税,上车、船等不能逃票;否则,得失意罪。受持戒律以后,一定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违背法律法规办事,得失意罪。受持戒律以后,当家里有新鲜的果类、谷类、蔬菜时,应先供养佛,然后再自己食用;不这样做,得失意罪。受持戒律以后,遇到出家人,如果想为出家人讲法,但出家人不想听或者对所讲不加赞叹,赶紧停下来;否则,得失意罪。同时,与出家人抢话说,得失意罪。与出家人打交道一定要注意,如果在路上见到出家人,一定要让其先走或走在前面。跟老年人一起走也如此,不能走到老年人前面。如果是受戒人和未受戒的人一起走,受戒人走在前。若对方不知道是受戒的人,可以除外。
受持戒律以后,要是到庙里帮助过斋,见自己的师父在那儿呢,多给盛一点,起了偏心,得失意罪;都是三宝,不平等不行。受持戒律以后,养蚕得失意罪。受持戒律以后,在路上遇到伤病的人,要上前寻问、给予关心,如不这么做,得失意罪。如果在家人,诚心受持这些戒律,为受持优婆塞戒,是优婆塞中的珍宝,人中丈夫。菩萨有在家、出家二种;出家菩萨为比丘、比丘尼,在家菩萨为优婆塞、优婆夷,出家菩萨持具足戒不为难;在家菩萨持具足戒,实是为难,多恶因缘缠绕。
【净戒品第十五】
善生向佛请法说,如果有人受持戒律以后怎样行为持净戒呢?
佛说,有三法能净是戒;一是信佛、法、僧;二是深信因果;三是把心从烦恼中解脱出来。还有四法,一是慈心;二是悲心;三是无贪心;四是报恩心。还有五法;一是对有仇怨家,也要先说好听的,让他先消消气,用仁德之心化解仇怨;二是见恐惧害怕的,要爱心救护;三是有人求借,先让他开心,予人方便;四是需要布施的方面,平等无二,都一样待遇;五是普慈一切,不以因缘分别远近而行慈。
还有四法,一是永远不自轻,不要自己没有信心,动不动就“我今生是不行了,什么也不能成就”等。活一天就修行一天,不管到什么程度都要修行,而且还要修行好,这才是有信心;二是对于佛法,其心坚固,不能朝信夕改;三是精进,勤修一切善法;四是造作大事,心不疲倦;有的人翻译经典,有的人打印经典,这都属于大事;一旦做上了,就不知疲倦;一旦做了,就不后悔,自利利他,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还有四法,一是自学善法,学了以后还要教给他人;二是自离恶法,还要告诉他人也别做;三是善能分别善恶之法,择善从之;四是于一切法,不贪取,不执著,不要拿着一把不圆满的标尺去衡量他人。
还有四法,一是知有为法无我无所,一切有为皆相对,行于空后证中道,知法中无我,三界有为无我皈依处;二是知一切业悉有果报,心想、口说、行作善恶皆有报应;三是知有为法皆是无常,如露亦如电;四是知从苦生乐,从乐生苦,苦与乐是相对的,世间的苦乐标准不一;只有修行人,身体法喜都是从苦行、苦坐中得来的,开始时候静坐是苦,后来不让静坐不行,这是无可比拟的禅悦。
还有三法,一是与诸众生心无取著,无取离贪,无著离欲;二是施众生乐,心里平等,乐而无悔,平等生慈;三是说到就做到,多做少说。
还有三法,一是能施众生乐因,说话办事让众生心生欢喜;二是所做不求恩报,无求才是无为;三是自知这么去修行,一定能成佛道。
还有三法,一是为众生受苦恼,为众生受点罪,应该应份的;二是次第受之,为众生受苦有个轻重缓急,先受什么,后受什么;三是利益众生不停止,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还有三法,一是修行没有达到除掉有爱之心时,对心爱之物,能舍所爱,施于他人;二是修行没有达到除掉嗔恨时,有恶人恶事强加于己,而能忍之;三是修行没有达到除掉痴心时,而能分别善恶之法,知善而为,知恶而不为。
还有三法,一是善知方便,能教众生要讲方法,远离恶法;二是知善方便,能教众生,广修善法,众生的习气是顺着好吃,横着难咽;三是教化众生时,心无疲倦,要有一种耐力。还有三法,一是为众生舍离身苦时,于自身命,心不吝惜;二是为众生离苦,于自身命,心不吝惜;三是教化众生修善时,于自身命,心不吝惜。
还有三法,一是自舍己事,先应他事,不容易做到,也要去做;二是帮助他人做事时,不择时间或节日;三是帮助他人不顾虑辛苦忧劳,就一心一意帮人做好。还有三法,一是心无嫉妒,多利他人;二是见他受乐,心生欢喜;三是善心相续,永无断绝。还有三法,一是见他对己少善,心里始终不忘;二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三是于无量世为自利利他受无量苦,其心坚固不退转,其行坚固不退道。
还有三法,一是深知生死,生和死是很苦的,仍不舍身命,还要择善去做;二是见诸众生无皈依处,就要站出来,共同去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带领众生,一起修道;三是见众生有很多共恶,心生怜悯,不去责备,善言相劝,教其改正。还有三法,一是亲近善友;二是闻法不厌;三是谦下依师而教。还要远离杀盗淫三恶法;亲近佛法僧三善法;对过去和现在行作不后悔,对未来怎么去行作也不担心。平等惠施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众生。修行慈悲喜舍心,利益一切众生。
佛说,以上善法可以值佛住世时闻法而得,也可以值缘觉出世时从思维观察十二因缘而得;也可以从修行而得。菩萨有出家在家二种,出家菩萨受持净戒,是不为难;在家菩萨受持净戒实是为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息恶品第十六】
善生向佛请法说,受优婆塞戒以后,怎样才能得离内外诸恶不净因缘呢?
佛说,如果有以至诚心持戒修行念佛的人,能增长慈悲智慧。以智慧力才能得离内外诸恶不净因缘。
善生向佛请法说,应该怎样修行呢?
佛说,应该观佛有七种殊胜的事,心中树立起对佛坚固至诚心,才能持戒修行。七种殊胜事为,一是身胜,佛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力无量,众生乐见;二是如法住胜,佛自功德圆满后,又能怜悯、救济、利益无量众生;三是智胜,佛有法、义、词、乐说四无碍智,诸声闻缘觉所不能及;四是具足胜,佛示现肉身一生所行作圆满,所行戒为毕竟戒,所行见为无上正等正觉;五是行处胜,佛身行处天眼明、宿命明,佛三昧行处空性、无相、无愿三昧为正定,佛智行处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佛安住空性、无相、无愿的三种解脱法门,具有无量殊胜的功德,是一切语言和殊胜议论所不能及;佛证入遍净色身三昧,身有五色烛光又化五百种妙色让众生得见妙法;佛为教化菩萨示现狮子频申三昧,奋起大悲法界之身,示导度化众生威德,宣吼法界之法门,让二乘诸众惊于耳,而以狮子奋迅为比喻;这些佛智神变境界,是声闻缘觉不可及;六是不可思议胜,佛身有五眼六通、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是声闻缘觉不可及;七是解脱胜,佛身知见觉解脱无有烦恼阻碍,不思议法门解脱无有智慧阻碍。
佛说,应念佛十种名号功德。佛功德是从初修不净观开始至证菩提的全过程中,从发菩提心的新发意菩萨,到证入贤位菩萨至证入圣位菩萨;贤位菩萨也称庄严地菩萨,圣位菩萨也称解脱地菩萨。因为,声闻缘觉无有修行菩萨功德。所以,不及佛功德。无上尊,也称无上士;佛示现修空定三昧、禅观十二因缘,为断无所断,诸佛无烦恼可断,皆为度化众生。阿罗呵,也称正遍知;不颠倒又通达不颠倒之法;能受一切人天供养。三藐三佛陀,也称世尊;觉了苦集灭道世谛,又觉了出世间常乐我净真谛。明行足,持清净戒修行定慧,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具足菩萨明、诸佛明、无无明。善逝,见佛性不生三界诸有相有想之众生中;不舍菩提心,不舍众生,示现大般涅槃。世间解,善知又不著世间五蕴、五欲;既知善恶因果,又不被世间法所污;既知十方诸佛世界清净,又解出世间无为,是众生皈依处;诸声闻缘觉难知难解。调御丈夫,信受佛法、理解佛法、行持佛法的人为丈夫,方便调伏丈夫远离世间无常法,成就菩萨道。天人师,诸佛教众生身口意善,远离诸不善;又远离诸恶业;得离三界苦受,得出世间乐受。佛,自觉悟又能觉他;既知一切法,又知一切行。娑伽婆,又称为应;既能破生老病死四魔所怨,又能破魔师、魔子、魔法、魔律四法所害。十种名号的总称为如来,为无上正等正觉;发言无二,或说无有二语,既是有同样说有,无同样说无,有无又表示一个法义无有差别;又于十方世界来去自如,无所谓来,无所谓去。
佛说,应修戒、定、慧。如来行戒为利益众生,于无量世中怨亲平等,无有差别的断无量众生的一切烦恼。如来行定为利益众生,于无量世中知一切众生的一切烦恼,一众生为一烦恼而受大苦恼。如来行慧为利益众生,难舍能舍,难忍能忍。修行人要依佛的戒定慧,而修行戒定慧。
佛说,应行菩萨道。从菩萨道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至十地,成就佛的庄严净与果报净,无有过失;包括音声,众生喜闻,闻声得度。修行人要从发菩提心的外凡位菩提道修起,证入内凡再行菩萨道。如果有人受持优婆塞戒,应当这样修行念佛心,能离内外诸恶的不净因缘,增长悲智;断除贪嗔痴,成就一切善法。
菩萨有出家在家二种,出家菩萨修行念佛心,是不为难;在家菩萨具足修行念佛心,实是为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供养三宝品第十七】
善生向佛请法说,受优婆塞戒后,应该怎样供养三宝呢?
佛说,世间福田有三种;一是报恩田,即为供养父母、师长、诸佛;二是功德田,即为供养一果罗汉至佛;三是贫困田,即为供养一切贫困苦难之人。供养诸佛是种报恩田和功德田,修行与弘传诸法是种报恩田和功德田,供养世间众僧是种报恩田、功德田、贫困田。受优婆塞戒的人,应该至心供养三宝广种福田。
佛说,佛是一切诸法宝藏的承载者,有智慧的人应当至心精勤供养佛示现的肉身,灭度后的舍利、形像、塔庙等,佛法僧一体常住,现在、未来平等而无差别。如果在旷野等无塔像处,称念佛名,尊重佛法,赞叹佛功德等于供养佛。供养佛可以自己作,也可以劝人共作,自作功德要回向法界,共作要心生欢喜。供养佛以后,不要轻想自己;于塔庙处也不要轻慢他人。所作供养,不要让人替作,不要为胜超他人而作,不要作时心有悔意,不要心有愁恼去作。供养可以用一钱、一宝、一水、一花、一香、一偈、一礼、一匝、一时等及至无量;既出于自己,又不勉强,为真供养佛。
佛说,如果见到塔庙供养时,可以用金、银、铜、铁、绳、锁、幡、盖、伎乐、香油、灯明等。如果塔庙佛像被鸟兽损坏或暴风水火毁坏,自己或劝人共同修复,清理干净,而后再行供养。在供养时,不能效仿外道供养,如用火烧酥饼、烧大麦、用酥油涂塔像、用乳洗佛像等;更不能造作半身佛像。如果见到毁坏的佛像,也要至心供养,与完好无损一样。如果见到身不具足的佛像,应劝人重造;无法重新制造的要隐藏起来,不要显示。如果以诸宝供养佛,与修行种种功德的尊重赞叹、至心恭敬,所得福德一样,没有差别,为真供养佛。
佛说,能供养佛说十二部经,为供养法。如果能至心乐信,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如说而行,既为利己,又为利他;供养法时,如供养佛一样,为真供养法。菩萨行人供养法等于供养佛、供养僧三宝为一;声闻人行集灭道之谛,不见佛性,无出世间智慧,供养佛、法、僧为三。
佛说,如果有人能供养发菩提心的人,并受持比丘戒,证得一果罗汉以上果位的出家人,为供养世间真僧;如果有人能供养受持菩萨戒,证得菩萨果位的出家人,为供养出世间真僧;如果供养受戒未证果位的出家人,为供养世间凡夫僧。如果有人能这样供养佛、法、僧三宝,这样的人是常与诸佛行、住、坐、卧,久行菩萨道的菩萨。如果有人平等供养,广种福田,也得无量福德。
菩萨有出家在家二种,出家菩萨供养三宝,是不为难;在家菩萨供养三宝,实是为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 上一篇:《优婆塞戒经浅释》五
- 下一篇:《优婆塞戒经浅释》三
- 修学佛法的关键就是从自身烦恼入手
- 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的区别
- 成就学问之道的同时要领会其中的真谛!
- 妄想烦恼不是实在的,不要随着走!
- 在禅堂内保持精进心与自己的无明烦恼习气拼搏
- 同样一杯茶水也可能有三种不同结果
- 怎么理解法从缘起、果从因生?
- 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 烦恼是什么意思?怎么对治?
- 为什么禅宗寺院课诵安排早念观音晚念弥陀?
- 如何看待命运?怎么掌握?
- 可以在无明师指点下修白骨观和不净观?
- 打禅需注意克服两种情绪和防止两个偏差
- 时刻保持感恩的心态,奉献的精神
- 连“放下”都放下才能提起正念修行
- 修养到位,别让自己得这些“病”
- 一切法的根本是什么?
- 开启修行道路的三大关卡
- 学佛亦是学做人,佛法也是一种活法
- 每个人都要有承担众生不幸的精神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