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四讲 择友与交友
第四讲择友与交友
前面所讲的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从烦恼和善恶业的角度讲世间罪福的原因,第二部分是讲作为一个佛弟子如法求财的原则有哪些。所谓如法求财,就是通过正当的手段来谋取生活资源。只有把生活问题解决了,修行才有保证,修善才有物质基础,人间净土才能够成为现实。所以,儒家说:“衣食足,礼义兴。”衣食丰足了,仁义道德才有基础。又说:“饥寒起盗心。”佛教讲“身安道隆”、“*轮未转,食轮先转”,都是这个意思。不管是儒家还是佛家,都讲究要解决物质生活上的基本需要。佛告诉善生子,要如法求财,一共有四十二件事。
接下来讲如何选择朋友。在选择朋友、选择善知识的过程中,反面要注意二十条,正面也是二十条,一共四十件事。
1
丙四四似亲
丁一总标
“居士子!有四不亲而似亲。云何为四?一者知事非亲似如亲;二者面前爱言非亲似如亲;三者言语非亲似如亲;四者恶趣伴非亲似如亲。”
这是告诉我们要认清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样的人才是可以亲近的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一者知事非亲似如亲。
这里所说的知事,在另外的译本上叫畏服,因为害怕才服从。有一种人想要跟你做朋友,把你的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经历如何、有什么朋友、家里有多少钱,都打听得清清楚楚,再跟你交朋友,看你喜欢什么,他就说什么,曲意奉承你。奉承你的目的,不是跟你真正友好而是另有企图。当然,交朋友要了解情况,这也是正常的,但是目的要纯洁。如果有人抱着不纯的目的来了解你,你也可以诚意地拒绝。如果你看准那个人可以做你的朋友,你也可以说些交心的话,否则你就容易上当。
二者面前爱言非亲似如亲。
有人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这样的人自古都有。我们交朋友,一定要找那些诚实的人,当面怎么说,背后也怎么说,表里一致。如果当面说一些美言来打动你的心,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一定要警惕。
三者言语非亲似如亲。
“言语”一词翻译得不是很准确,大概与第二条的“爱言”多少有一点联系。可能是说在言语上给予种种许诺,但不能兑现。在生活中这种言而无信的人有的是。我们交朋友一定要交言而有信的人。
四者恶趣伴非亲似如亲。
“趣”就是爱好,把你朝不好的地方引导,专门引诱人们在生活上放荡,不务正业,专门喜欢走街串巷,茶馆进,酒馆出,唱了卡拉OK,又去桑拿浴,引人为非作歹。
2
丁二别释,分别把上面非亲似如亲的人一一加以剖析,画一个像,看值不值得我们结交。
戊一释知事非亲
丁二别释
“居士子!因四事故,知事非亲似如亲。云何为四?一者以知事夺财;二者以少取多;三者或以恐怖;四者或为利狎习。”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人以知为事,言语至柔软,
怖为利狎习,知非亲似亲,
常当远离彼,如道有恐怖。”
上面从四个方面来剖析那知事非亲似如亲的人。知事的目的,第一,就是为了夺取你的财产,骗取你的钱物。第二,就是少给你,他多得。第三,如果达不到目的,就要对你恐吓,原形毕露了。第四,如果恐吓还达不到目的,就软硬兼施,把你向不正当的途径引诱,使你染上恶习,这样想得到你的钱财就容易了。这样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说吸毒,他为了发展组织,就把小伙子叫到一边:“来吸一口吧,不要你的钱。”今天吸一口,明天吸一口,吸了三天,就不理你了,你就要找他了,因为你上瘾了,你离开他就不能生活了。这就是以坏的习惯引诱人,使人走上不正当的途径,夺走钱财。因为种种不正当的行为倾家荡产的有的是,所以要警惕。佛为了能使世人能真正明白“知事非亲似如亲”这种人不可亲近,又以颂文的形式,要我们远离这样的人。远离这样的人,就好像要避开险道一样,“如道有恐怖”。“道”就是道路,知道道路有危险就要避开,不要碰运气。到处都有车匪路霸,这就是恐怖。晚上走小胡同,想到那个地方有坏人就避开。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我们知道在道路上应该有这个警惕,在结交人的时候也应该如是。
3
戊二释面前爱言
“居士子!因四事故,面前爱言非亲似如亲。云何为四?一者制妙事;二者教作恶;三者面前称誉;四者背说其恶。”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若制妙善法,教作恶不善,
对面前称誉,背后说其恶。
若知妙及恶,亦复觉二说,
是亲不可亲,知彼人如是,
常当远离彼,如道有恐怖。”
“制妙事”,“制”就是制止,阻拦,“妙事”就是善事,做好事就阻拦你、制止你,不让你去做。这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比如,为希望工程捐点钱,有的人就说,你捐什么呢?捐的钱都到当官的那儿去了,都被人贪污了。但不见得都如此,捐了钱也还是有好处。比如说,见到讨饭的,想给几个钱,旁边的人说,你别给他,他是百万富翁,故意装穷叫苦。不管他是百万富翁装穷叫苦,毕竟是现了乞丐相,多少给他一点,不要考虑那么多。别考虑他得了钱会到茶馆里去,到酒馆里去,去吃喝嫖赌,去做不好的事,你要考虑那么多,世上就没有好事可做了。
好事制止做,坏事叫你去做。你这个人了不起,又聪明又智慧,长相又不错,用种种好话来称赞你,背后却说坏话,这个人可不怎么样。或从长相上来说,或从衣着上来说,或从为人上无中生有地给你一些诽谤,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得到你的钱财。世尊说这种人一定要远离。“若知妙及恶”,如果知道了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而且也知道这种人不要你做好事、专门教你做坏事,也觉察到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知道这种人是不可亲近的,那么就一定要远离他,就像避开险路一样。
4
戊三释言语非亲
“居士子!因四事故,言语非亲似如亲。云何为四?一者认过去事;二者必辩当来事;三者虚不真说;四者现事必灭,我当作不作认说。”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认过及未来,虚论现灭事,
当作不作说,知非亲如亲。
常当远离彼,如道有恐怖。”
这就是给当面说好话的人画了像。假惺惺的人为了要得到利益,或者达到某种目的,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想要了解你过去的事就千方百计打听你,目的是找到你致命的弱点,使你能信服他、信他的话。比如相面的,见到你的时候很亲热,拉住你非要给你算一卦,看看相。本来你的运气不怎么样,但说你一定有好运,一定会发财。他会看相说话,看你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就探听你是否结婚了,如果知道你没有结婚,就告诉你一定会有心满意足的对象;看你是当干部的还是做生意的,当干部的就说你会升官,小官会升大官;是做生意的,就说你会发大财。所以,看相算命你们不要信,要晓得自求多福,要晓得命运是自己掌握的。如果相貌可以决定命运,你就不会努力,你就会凭着长相,认为将来就有好运气。有长相,还要经过诚实的劳动,才能有好运气。不劳动,不工作,可能你会一辈子潦倒。这是认过去事。
二是必辩当来事。知道你过去的就指出你的未来,因为像这种非亲如亲的人,都是有一套的。如果没有一套就不会使人轻信。知道你的过去,就能推测你的未来。掌握你的过去,就知道你思维的规律性、欲望的规律性;知道你过去做什么,就知道你未来希望做什么;你过去得到了什么,你一定还不满足,他就指出你未来一定如何如何。这是必辩当来事。
三者虚不真说。说假话不说真话,明明看到你有缺点却不指出来,为了讨得你喜欢,说那些虚情假意的话。
四者现事必灭,我当作不作认说。现事必灭是一层意思,灭是消灭、结束、告一段落。现在做的事情要结束了,比如说到哪里打工。对于未来事究竟如何选择呢?我当作不作,我是否继续做或另有选择?这时非亲似如亲会起很大作用,他会左右你努力的方向。所以要特别地提高警惕,就像避开路上有恐怖的地方。
5
戊四释恶趣伴
“居士子!因四事故,恶趣伴非亲似如亲。云何为四?一者教种种戏;二者教非时行;三者教令饮酒;四者教亲近恶知识。”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教若干种戏,饮酒犯他妻,
习下不习胜,彼灭如月尽。
常当远离彼,如道有恐怖。”
有一种人就专门不教你学习正当的知识技术、谋生手段,而是教你种种游戏、种种玩耍,如唱流行歌曲、跳舞、玩牌等。非时行,深更半夜就要休息了,还有人叫你出去玩。教你饮酒,教你亲近恶知识,远离善知识,如此种种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一个,诱骗你的钱财。所以,世尊就说一个人不要学习那些下流的东西,不要去学那些顺生死的游戏,不要学习那些殊胜的事业。
如果说根据恶知识的教导,根据非亲如亲的人的诱惑,去学种种戏,去饮酒,去犯邪淫戒,去习下不习胜,就像十六的月亮一样,一天天地失去光明。
上面对恶知识的种种表现画了像,一共是二十条,这些都可以在生活中对照检验的。
6
丙五四善亲
丁一总标
“居士子!善亲当知有四种。云何为四?一者同苦乐,当知是善亲;二者愍念,当知是善亲;三者求利,当知是善亲;四者饶益,当知是善亲。”
善知识有这四方面的功德。有福同享,有祸同当,荣辱与共,肝胆相照,这就是好朋友。
“愍念”就是高度的同情心,看你有困难了,处境不好了,完全是一种同情心。
“求利”就是共同用诚实的劳动谋求生活资源。比如说,共同来做一笔生意,赚来的钱二一添作五,甚至会多给你一点,因为你生活困难,这是好朋友。但是,人家多给你,你不能说马上就要,你也应谦让,也应多给对方一些才好,多给你了你马上就要,你就不够朋友。最合理的是二一添作五,或看谁付出的劳动多,就多拿一点,这样的处理方法才符合人伦道德的标准。
“饶益”是个很巧妙的词,弹性非常大,覆盖面很宽广,意思就是舍己为人,多把好处让给别人,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有布施的意思。
这四项是总标,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衡量在朋友之中是否有这样一种人。如果有这四个方面都具足的朋友,很好。一个朋友在四个方面都具足,不是很容易,只要在我们交往的朋友之中能具备一条,那也就够朋友了。
丁二别释逐条给好朋友画像,看看好朋友是个什么样子。
7
丁二别释
戊一释同苦乐
“居士子!因四事故,同苦乐当知是善亲。云何为四?一者为彼舍己;二者为彼舍财;三者为彼舍妻子;四者所说堪忍。”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舍欲财妻子,所说能堪忍,
知亲同苦乐,慧者当狎习。”
同苦乐的朋友有四个标志,或者说有四个方面的德行。
一者为彼舍己。就是舍己为他。为了别人得到好处、得到方便,往往把自己的好处让给别人。
二者为彼舍财。为帮助朋友,拿出钱财来也在所不惜。因为在人的生活中一切都依赖物质,如果说某位朋友、亲戚或平常比较相知的人,见到人家有困难就应该及时、量力而行地给予帮助。因为人生在世,不是天灾就是人祸,不是生病就是有种种不幸的遭遇,我们应该及时给人以帮助。
三者为彼舍妻子。在古代是有的,佛经上也有这样的例子。这是对朋友的忠实,对善法真挚的追求,对理想的追求,即使舍了妻儿也在所不惜。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不少。
四者所说堪忍。朋友之间有时会说两句不好听的话,这时要能忍耐,要难忍能忍,理解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持长久的友谊。你今天听到对方有两句不中听的话,明天你也可能说两句不中听的话,彼此都能互相忍耐,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上面所说的几条都是双方面的,你教人家难与能与,你自己一毛不拔,那是不行的。你教人家舍掉妻儿,你自己却财迷心窍,处处都为自己着想,那也不会有好结果。你说句不中听的话,希望人家难忍能忍,人家说句不中听的话,你却火冒三丈,这种人能有好朋友吗?不会有。“知亲同苦乐,慧者当狎习。”像这样同苦乐的朋友,有智慧的人,一定要接近,跟他保持友谊。狎就是亲近的意思。
8
戊二释愍然
“居士子!因四事故,愍念当知是善亲。云何为四?一者教妙法;二者制恶法;三者面前称说;四者却怨家。”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教妙善制恶,面称却怨家,
知善亲愍念,慧者当狎习。”
“愍念”,就是关心朋友,希望朋友远离恶法,亲近善法,希望朋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才叫好朋友。
“教妙法”就是教他众善奉行,“制恶法”就是诸恶莫作。能够有这么好的朋友时时刻刻规劝自己,广行众善,不作诸恶,就时时刻刻走向善。“面前称说”,在别人、在大众面前称赞朋友种种优点、种种为人的功德善举,这是诚意的赞美,不是阿谀奉承。诚意的赞美,每个人都应该那么做,而虚伪的奉承,既不接受也不要那么做。“却怨家”,每个人都有几个要好的朋友,也有几个冤家对头,因为众生众业而生,众恶而生,在这个环境中,不可能跟一切人都友善,一切人都对你那么好。如果说人间没有怨家,那么八苦就少掉了怨憎会苦。冤家对头你不想和他见面,却总是在你面前晃,你想见面的人却又经常离别,所以有爱别离苦、怨憎会苦,这正是人间的真实写照。可是你的好朋友能替你化解这些怨家。怨家是种种条件构成的,有时张三和李四不见得有多少深仇大恨,由于一星半点的误会,彼此之间没有好好沟通,误会就越来越深,仇恨也就越来越深。如果有一个好朋友在中间进行疏通化解,彼此之间的误会就会逐步消除。这是讲没有恶意的误会。另外一种是对你有敌意,非要制你于死地不可。这样的冤家对头,好朋友为你把他拒之门外,让他远离你,使你不至于遭到冤家对头的危害,保证你人身财产的安全。
9
戊三释求利
“居士子!因四事故,求利当知是善亲。云何为四?一者密事发露;二者密不覆藏;三者得利为喜;四者不得利不忧。”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密事露不藏,利喜无不忧;
知善亲求利,慧者当狎习。”
一者密事发露。每个人都有不可预测的吉凶祸福。如果在生活当中有不可预测的祸事要来临,可是当事人不知道,但周围已有预谋,好朋友知道了要告诉他,让他远离这种危险,保证人身财产的安全。“发露”就是公布,把秘密的事情告诉你。
二者密不覆藏。密指的是好事。好事不覆藏,比如说做生意的人有什么信息能挣一笔钱应及时告诉你的朋友,机不可失,应该合理地谋取财利。
三者得利为喜。做了生意赚了钱,庄稼长得好,某个人长了工资,得了奖励,要有同喜的布施。或者是说,某个朋友做生意赚了钱,也能够把所得的利润分一部分给他的朋友,这也是一种得利。
四者不得利不忧。没有得到好处利益、钱财,在朋友之间也不能烦恼、忧伤。“忧”就是烦恼、忧伤。
“密事露不藏,利喜无不忧”,像这样的好朋友,能够在一起求财利,有智慧的人应当亲近他。
10
戊四释饶益
“居士子!因四事故,饶益当知是善亲。云何为四?一者知财物尽;二者知财物尽已便给与物;三者见放逸教诃;四者常以愍念。”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知财尽与物,放逸教愍念,
知善亲饶益,慧者当狎习。”
能够饶益的就是好朋友。你这个月的工资三百块钱到二十五号就没有了,朋友知道了,帮助你解决困难。把自己的财物与你分享,这是从财上面帮助你。下面就是从法上面来帮助你,“见放逸教诃”,见你不务正业、亲近恶人了就规劝你。“常以愍念”,经常给你以关怀。这些属于法布施。像这样的朋友,有智慧的人应该长久地亲近他。
选择朋友的原则和具体做法,以上一共说了四十条,非亲二十件,善亲二十件,可以在生活当中作为参照。
《善生经》好就好在操作性很强,可以一条一条地落实兑现,不是空洞的。如何断烦恼似乎很空洞、不好操作,如果按照《善生经》的要求但要把它来落实,就可以操作了。比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哪些是善呢?不好操作,落实到《善生经》上就可操作了,有具体的条目可以把握,很具体。抽象的道理要去体会,具体的条目就要落实,就是要照着去做,依教奉行。
- 修学佛法的关键就是从自身烦恼入手
- 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的区别
- 成就学问之道的同时要领会其中的真谛!
- 妄想烦恼不是实在的,不要随着走!
- 在禅堂内保持精进心与自己的无明烦恼习气拼搏
- 同样一杯茶水也可能有三种不同结果
- 怎么理解法从缘起、果从因生?
- 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 烦恼是什么意思?怎么对治?
- 为什么禅宗寺院课诵安排早念观音晚念弥陀?
- 如何看待命运?怎么掌握?
- 可以在无明师指点下修白骨观和不净观?
- 打禅需注意克服两种情绪和防止两个偏差
- 时刻保持感恩的心态,奉献的精神
- 连“放下”都放下才能提起正念修行
- 修养到位,别让自己得这些“病”
- 一切法的根本是什么?
- 开启修行道路的三大关卡
- 学佛亦是学做人,佛法也是一种活法
- 每个人都要有承担众生不幸的精神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