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学概要 十四

  佛法修学概要(十四)

  净界法师主讲

  乙三、修行篇第三

  前面一篇是正见篇,讲到业果、空性跟真如,有三个道理。这个道理就像一个人的眼睛,使令我们明白什么是杂染的,什么是清净的。这一科的修行是讲到五乘的修行法门,就是一种实际的身口意的操作,一种实践。就像一个人的脚,使令我们一步一步的远离杂染的境界,趋向于清净安乐的境界。所以说修行篇跟前面的正见篇是互相的配合。

  「此中分三」,分成三科。

  「丙一、总标五乘要义」先把五乘的大纲把它标出来。

  「丙二、别名五乘解脱法门」这个地方就正式的解释五乘的内涵。「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的法门。

  「丙三、结归一佛乘」

  一佛乘。就是一种圆融的意思。前面的五乘是把五乘的个别内涵讲出来。一佛乘是根据【法华经】的思想,把五乘的内涵加以统一,把五乘汇归到一佛乘。

  总标五乘要义

  「乘」,是一个譬喻,就是车乘,车乘有运载的功能。我们要出远门,必须要依止车乘,才能够使令我们从此方到彼方。我们凡夫的一念心亦复如是。虽然我们一念心是无我无我所,但是它每一剎那剎那的生灭,有一相续的功能。我们这一念心能够依止佛法的这五个法门,就能引导我们这一念心从痛苦的境界,而达到安乐的境界。所以佛陀就把这五个法门譬喻作「乘」,它有使令我们到彼岸的意思。

  「一、人乘-谓以「三皈」、「五戒」为乘,能运载众生,越出三涂,生于「人道」,是名「人乘」。」

  「人乘」,它的法门有两个,一个是三皈,一个五戒。我们现前一念的心识,能够依止三皈五戒的法门来修行,能够使我们生起很多很多的善业,有善业的力量,使令我们超越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生于人道。这两个法门,我们认为它是一个「人乘」,它能够运载我们到人道的地方去。

  「二、天乘-谓以「十善业」、「四禅定」、「四空定」为乘,能运载众生,越出人道,生于「天道」,是名「天乘」。」

  「天乘」,这个法的力量就更大,车乘能够到达的境界更远。天乘的法是指什么呢?指十善业跟四禅、四空定。十善业,它还是一种散乱心的善业,但是它又比五戒的法门又更高超。五戒只有身口二业,身三口四,七支。十善业,它还要调伏你内心的意业,贪瞋痴的烦恼,烦恼还要淡薄。十善业它能够引导我们到欲界天的境界,超越人道。四禅、四空定,它这个法不是散乱心,内心当中要能专注的在一种所缘境当中安住,达到一种寂静的境界。四禅、四空它这个车乘能够使令我们达到色界无色界果报去。运载众生,越出人道,生于「天道」,是名「天乘」。这个「乘」,它的力量更大。

  「三、声闻乘-谓以「四谛」法门为乘,能运载众生,越出三界,至「偏空涅槃」成「阿罗汉」,是名「声闻乘」。」

  声闻人这一念心,它所修学的是观察四谛。观察生命的现象有两个大方向,一个是苦、集二谛,一个是灭、道二谛。苦集二谛是一种杂染的因果,灭道二谛是一种清净的还灭的因果。从四圣谛的观察,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使令我们能够越出三界,到达偏空涅槃的境界,成就阿罗汉果,是名「声闻乘」。这个「涅槃」是针对生死来说的。涅槃是一个印度话,翻成中文叫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意思是说,我们凡夫在三界当中,它的流转是有生灭的现象。譬如说,我们今天做个人,有生老病死,死掉以后,又变成一个天。天的尊贵的果报受完以后,变成一只蚂蚁,卑贱果报。我们在三界当中,我们的生命现象是生生灭灭的,生生死死的,不断不断的变化。但是涅槃,它的境界是没有变化性的,它没有老病死的干扰,所以称为不生不灭。换句话说,我们到达涅槃境界以后,那种安乐,是一种永恒的安乐。偏空涅槃,它只能自受用,不能他受用。这个人进了这个涅槃以后,他自己在这个涅槃的境界里面,得到涅槃寂静乐。但是他只能自己受用,他不能够给众生受用,所以叫偏空,他没有妙有。

  「四、缘觉乘-谓以「十二因缘」法门为乘,能运载众生,越出三界,治「偏空涅槃」成「辟支佛」,是名「缘觉乘」。」

  「缘觉乘」跟「声闻乘」这两个车乘的目标是一样的,都到达偏空涅槃,不过这两个车乘的快慢不同。在天台教观上说,声闻乘的四谛法门,他主要的下手是观苦谛,观我们现前的果报,身心果报。他是从苦下手,从苦当中觉悟到无我。无常故苦,苦即无我。这种人的根性比较钝,车乘的速度比较慢。缘觉乘。缘觉人他在观的时候是观十二因缘,直接观无明。观生命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生命的现象呢?生从何来?死将何去?噢!原来生命的流转不是上帝的安排,是由于我们最初一念的无明。无明一动就有业力,无明缘行,行就缘识。我们有业力就使令我们投胎,识就是阿赖耶识,就是受身。就有很多的名色、六入、触、受。乃至于我们对于这个果报体的爱取,念念的爱取又产生了一种业力,产生了有,有这个业力又得到下一次的果报,就是生老病死。缘觉人这样的观察,知道生命的流转有十二个次第,一个引生另一个,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因为有无明就有业力,有业力就要投胎,有投胎就有爱取,有爱取就造业,又投胎。怎么办呢?所以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于生灭则老病死灭。缘觉人他不是从果报观,他直接观照现前一念的无明。观察现前一念无明啊,它是假借因缘而有的,它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把这个无明给破坏了,他观十二因缘悟入空性,就比四谛的法门更加的直接了当,它不必在那个地方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有一定的次第。十二因缘的车乘,它是一个直达车,直接的趋向涅槃。所以辟支佛没有分果,阿罗汉有分果。阿罗汉有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他有这个阶位。辟支佛,他没有阶位,你要不是凡夫,就是辟支佛,中间没有分果。它是一个顿超的法门,十二因缘修行,直接观烦恼,以无明为所观境,不过它们两个过程当然有快慢,但是它们的目标都是偏空涅槃,这两个车乘的目的都一样。

  「五、菩萨乘-谓以「六度」法门为乘,能运载众生,总超三界及二乘之境,至「大般涅槃」之「佛果」是名「菩萨乘」。」

  前面四个车乘偏重在自受用,偏重在自利。菩萨乘又叫大乘,这个车子运载自己,也运载无量无边的众生。六度法门是自利利他的。能运载一切众生,总超三界及二乘之境,至「大般涅槃」之「佛果」是名「菩萨乘」。大般涅槃比偏空涅槃更殊胜,前面的偏空涅槃它是自受用,大般涅槃它能够自受用,也能够他受用。《八识规矩颂》上说,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背襟。我们看这个《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什么因缘称为观世音菩萨呢?佛陀说: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身心受到很大的苦恼障碍,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闻其音声,皆得解脱。菩萨跟阿罗汉,他们两个车乘都已经到达彼岸,但是我们身心有苦恼,称念阿罗汉,称念南无舍利弗,南无目犍连,没有什么作用。因为阿罗汉的涅槃它能够自受用,只能够自受用。佛菩萨的涅槃,真空里面有妙用,有大悲心。所以说他能够跟众生有所谓的感应道交,佛菩萨他虽然安住在涅槃,但是他也能够随时的帮助众生。在唯识学上说,大般涅槃叫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以大悲故不住涅槃,以大智慧故不住生死。【华严经】讲一个譬喻,佛菩萨的涅槃,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佛菩萨的涅槃用莲花来想象,莲花是不着水。佛陀的大般涅槃它能够示现一个应化身,在生死当中度化众生,但是他不会被生死的惑业苦所迷惑,就像莲花在污泥当中他不受污泥的染污。亦如日月不住空。他也常游毕竟空,但是日月在空里面活动,日月也不被空所系缚,比喻菩萨涅槃真空妙有的境界。所以我们为了赞叹佛菩萨的涅槃就加一个大字,大般涅槃,因为他能自受用也能他受用。

  五乘的修行跟前面的理论有关系,五乘可以分成三部份。

  当我们觉悟的道理是一种人天业果,知道这个生命是由业力决定的,有恶业、有善业。恶业引生痛苦的果报,善业引生安乐的果报。由这种业果的思想,就会使令我们去做断恶修善,所谓的三皈五戒十善等等的这种法门。人天的乘,它只能在有相的境界活动,这个车子不可以常游毕竟空,不可以。你明白的道理是在有相的业果上明白,所以你在操作车乘的时候,执着有一个我,去断恶修善,我去得安乐的果报。所以这个车乘不能够离开有相的境界,不可以!他的活动范围有限量。

  进一步我们明白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观察五蕴的身心是剎那剎那的生灭,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明白身心世界它就像流水一样剎那剎那的流动,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这个我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由我空的智能它就能去操作四谛十二因缘,这个时候的车乘它就能够从有相的三界,就直接趋向于无相的涅槃,车子的动力一样,达到更高的境界去。

  菩萨又更高了,菩萨能观一切法是有,又能观一切法空,这一念心能够明白真如佛性,所谓的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依止这样的理论来操作六波罗蜜,以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修一切善法。虽然我空,但是以大悲心广泛的修行六波罗蜜,这个时候的车乘就能够从人天超越到二乘的涅槃,一直到达佛的大般涅槃境界去。所以它这个车乘是一层一层的,后面的车乘比前面的车乘力量更大,我们得到安乐的果报一层一层的殊胜,后面的车乘到达的安乐一层一层的殊胜。当然佛陀出世的目的是要使令一切众生成佛,但是要考虑众生的根基。所以佛陀在考虑众生根基的情况之下,也就不得不施设方便,先让它达到人天,先远离三恶道,然后先达到二乘涅槃,乃至于到最后大般涅槃,这个是成佛的一个次第。

  问:?

  答:是的!缘觉乘的智慧更高,他能够断除三界的习气。十二因缘观察,他直接观无明,无自性,那力量更大。

  问:?

  答:它是要明白道理,这一部机器很难操作,明白道理就好。什么事情都是这样,你明白了就好做,不明白就不知道怎么下手。你把原则弄懂了,就知道怎么去运作,你不明白,就是看半天也不知道所以然。

  问:?

  答:声闻乘的人根基高,而且声闻人,在经典上,辟支佛一定有神通,阿罗汉不一定有神通。阿罗汉有时候会解脱,不一定有神通。因为阿罗汉他不一定有禅定,在禅定这个差别。辟支佛一定要有禅定,才可以成就辟支佛,没有禅定不能成就辟支佛。他是在禅定当中观十二因缘,不是在散乱心。散乱心是不能断烦恼。在禅定当中观十二因缘才能断烦

  恼,在四禅里面,就是根本禅。

  丙二、别明五乘解脱法门

  「入文分五:初、人乘。二、天乘。三、声闻乘。四、缘觉乘。五、菩萨乘。」

  今初。

  丁一、人乘,分二:初、三皈依。二、五戒。

  戊一、三皈依

  己一、释名

  三皈依的三指的是所皈依的境,皈依是指能皈依的心。所皈依的境是佛法僧三宝。归是归顺、趋向。依就是依止。我归顺你、依止你,叫做皈依。关于皈依的真实内涵,我们可以引用戒律来作一个说明。

  【业疏】云:「多论云:以三宝为所归。所归以救护为义。如人获罪于王,投向他国,以求救护,彼王敕言,汝求无畏以投我者,莫出我境,莫违我教,必当救护。众生亦尔,系属于魔,有生死过,归向三宝,魔无如之何。」

  把皈依的心境加以解释,看【沙婆多论】。小乘的论点,叫【沙婆多论】,有部的论点。以三宝为所归。你皈依谁呢?你不是皈依天魔外道,你是皈依三宝。为什么要皈依三宝?皈依三宝有什么好处呢?因为所皈依的三宝他有救护的功能。他能够救拔我们,保护我们。他怎么救护我们?以下讲譬喻,如人获罪于王,投向他国,以求救护。一个人本来在一个国家活动,种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有这么一天,得罪于王,那么糟糕了,跟国王结下了冤仇了。古时候的国王握有生杀大权,马上要带领军队来抓这个人。这个人怎么办呢?他没有选择,要么被你抓去,或者是打、或者杀、或者关,那么依定是一个大苦恼的境界。这个人有智慧,与其被国王这样子的伤害,赶快投向他国以求救护。跑到另外一个国家来祈求保护。另外一个国家的国王是非常的善良,就把他收下来。彼王敕言,就告诉他说,汝求无畏以投我者,你今天来我这个国家的目的,是希望远离怖畏得到安乐,这一点我是明白的,但是我要提出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你要接受了,我一定保护你。什么条件呢?第一个,莫出我境。隔壁大国王正在抓你,带很大的军队要抓你,你不要离开我国家的范围,你的活动,你到东边走一走,到西边走一走,都可以,但是请你不要离开我的国度,活动范围不要超越我这个国家。第二个,莫违我教。你在我的国境活动的时候,不要违背我的教化,我告诉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你能遵守这两个条件,我必当救护。我保证你的安全。

  「众生亦尔,系属于魔,有生死过,归向三宝,魔无如之何。」众生亦复如是,我们在三界当中,我们这一念心,系属于魔。系属于魔有粗有细,不要讲太细的我执,我执、法执是更细的魔。我们讲粗的魔。在唯识意思说,我们这一念心王,有善的心所,有恶的心所。有善的情绪的活动,也有恶的情绪的活动。祖师的开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恶的情绪的势力是强过于善的情绪。意思是说,我们刚开始起烦恼,烦恼一次一次的起久了以后,烦恼由生转熟,强大的势力。有些人贪烦恼重,他贪欲烦恼活动的时候,他要作杀盗淫妄的事情,谁也不能抗拒他,他自己一个人就像发疯一样。众生亦尔,系属于魔。他自己不能做主。瞋心重的人,瞋心一发动的时候,要造罪业的时候,他自己知道造罪业要到三恶道去,他还是控制不了自己。谁做主呢?烦恼做主。众生无始劫来这一念心,被烦恼的心所所控制,在三界当中流转有生死的过患。就好像一个人得罪大国王,被这个国王控制住,被这个国王又是打,又杀的,要坐牢狱的。现在归向三宝,魔无如之何。我们现在祈求三宝的救护,这个时候就能解脱魔的扰乱跟魔的控制。这样的一个心境。

  这一段文是把我们皈依的心情讲出来,我们一般人皈依,草草率率的在佛前拜三拜,发个皈依证给你。其实不一定达到皈依的功德,都还没达到皈依。这个皈依从唯识的思想,或者看这一段沙婆多论的开示,它有两个条件,一个要有智慧,一个要有信心。智慧就是说,你明白现前的境界是痛苦的,你有一种想要追求增上,追求安乐的一种抉择,有这种智慧的抉择。第二个你对于你所皈依的佛法僧,有一种不动的信心,你相信他能就拔你。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提到,我们对净土法门阿弥陀佛,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什么叫做一心归命呢?印光大师提出三个条件:第一个、你相信娑婆是苦,极乐是乐。你相信你生生世世在三界里面流转,不管你是作一个大国王,到天上去也好,或者到三恶道也好,都是苦恼的。经常不管你到那里去,没办法解脱老病死的干扰。你相信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果报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无量寿,有神通,供养他方十十万亿佛,亲近十方诸佛,广结一切的佛法。你相信娑婆的果报是痛苦的,是卑贱的。你相信极乐世界的果报体是清净的、安乐的,这个就有点智慧的意思。你说我还是愿意在三界里面流转,我为什么念阿弥陀佛呢?因为我下辈子,希望念佛的因缘,作一个大国王,这样子不叫做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不能构成皈依的。

  皈依的条件:

  第一个、你要能够以你的智慧,觉察出娑婆是苦,极乐是乐。

  第二个、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相信自己,以自己的能力没办法解脱。我自己就有办法解脱,那你干嘛皈依,你就靠你自己就好。国王要抓你,我以我的功夫能够跟国王拼了,你当然不可能投向他国,去依靠其它的国王,那就不能构成皈依了。你说我不要亲近佛陀,我也不要看经典,我自己就能离开三界。我自己双腿一盘,自己在那边打妄想就能想出一个道理,离开三界,那不能构成皈依。皈依的意思,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

  第三个、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必生西方。我相信娑婆是苦的,极乐是乐的,我真的想离开三界,我真的想要到极乐世界去。谁能够帮助我去呢?当然会想到自己,结果想了半天,我自己不能去。我自己不能去,谁帮助我去呢?只有阿弥陀佛能够帮助我去。这个时候你对阿弥陀佛生起一个坚定不移的皈依,通身靠倒。就像一个小孩子,三岁的小孩子,整个身体靠在母亲的身体上。这样子的心情生起来了,你已经达到三皈依的功德,你真正皈依三宝。你说我在三界中过得好好的,我干嘛要离开三界呢?你没有想要改变环境的忧患意识,就不能构成皈依。你觉得你自己有能力,也不构成皈依。你说你自己有能力,但是你又怀疑三宝是不是能救拔你,也不构成皈依。这个地方【沙婆多论】就把能皈依的心情表达出来,什么叫做能皈依的心。皈依三宝是什么境界呢?

  己二、三宝的内容。

  什么叫做「宝」?为什么佛陀在经典上把佛法僧,加一个宝字。这个「宝」是什么意思?在宝性论上说,「宝」有六个意思称为宝。

  第一个离垢。他离开污垢。我们凡夫的心去受用五欲的快乐,也能够得到暂时的安乐。但是佛陀说五欲不是皈依处,为什么呢?因为五欲的安乐有污垢。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五欲的快乐有毒药,因为你在受用五欲的时候,这当中,会引生烦恼跟罪业,就会埋下你以后到三恶道的一个因种。我们在三宝当中得到安乐,这种安乐是清净没有污垢的。事实上,我们可以很快的觉察出这个道理。譬如说,我们过去放逸,在这个世间上喝酒吃肉唱歌跳舞,我们感觉到好像有种种快乐,但是这种快乐跟我们在佛堂当中静静的拜佛,拜一个八十八佛,静下来念佛诵经,那种快乐不同。怎么不同呢?五欲的快乐,他的心是扰动的,你会觉得很粗重。你去受用五欲的时候,你会觉得弟子心不安,你有这种不安的感觉。为什么?这种扰动就是有烦恼,而我们在佛堂当中用功那个安乐,跟三宝相应的时候,念佛念法念僧,那种安乐是寂静住的,是没有污垢的,没有过患的。

  第一个、「宝」-他没有污垢,你跟他相应的时候多多益善,不像世间的五欲,里面有毒药,吃多了是要你的命,是不同的。

  第二、庄严义。前面是消极的灭恶,这个是生善。佛法讲庄严是功德的意思,三宝有很多很多的功德,他能够引生你很多很多的庄严,很多很多的安乐境界。

  第三、稀有。今天在台湾实在是一个大福报的境界,很多的佛像,很多的经典,很多大善知识,长老都住世,佛法僧三宝好像很正常。事实上,我们看经典,生为一个众生要跟三宝相应,要遇到三宝,就像千古当中,在黑暗当中,突然间打一个雷,一个闪电,那么短暂的时间,千古黑暗的一种闪电的光明。三宝的出世是非常稀有的,我们要能够生为人道,又遇到三宝的住世,这个是很稀有的。

  第四、势力。三宝有救拔众生的势力,他有保护我们的势力,大威德力。

  第五、最胜。在一切有为法当中,他是最为殊胜的。

  第六、不改义。这个很重要,不能改变。在世间当中,我辛辛苦苦的工作赚了很多的钱,存在银行。这些钱财是我的皈依处,我今生靠这些钱财过下半辈子。是的,钱财的皈依是短暂的,因为你死亡的时候,钱财是带不走的,死亡破坏你的钱财。你说我有很多的眷属、很多的子孙、徒弟会照顾我,这个子孙也是靠不住的,你死亡的时候,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我们在三宝当中,在佛堂拜一部八十八佛,拜佛、诵经典、听闻佛法,增长我们的智慧,增长我们的善根。这种善根死亡是不能破坏的,这种善根在我们心中,一入耳根永为道种,生生世世跟随着我们的这一念心,它就有一种力量引导我们趋向于安乐的境界。所以说在三宝当中所栽培的功德,是不可以破坏的。不改义,这种功德是不改变的。因为有这六种意思,所以佛法僧安立作宝。

  这三宝在经论当中讲出两大类,第一个、住持三宝。第二个、理体三宝。住持三宝是约外在的事相,外相,我们能够见闻觉知的。理体三宝是约内心,内心的功德安立的,就是不能见闻觉知的,为证方知。

  住持三宝

  「第一、佛宝-形像塔庙。」佛宝。我们所皈依的境是形象,佛菩萨的形象,或者是泥土作的,或者是铜作的,乃至于是用纸画的,现出这种佛菩萨的形象,这是我们所皈依境。塔庙。佛塔或者寺庙。佛灭度以后,在迦腻色迦王之前,还没有一个明显的佛像。当时供养佛陀是一个表征,把佛陀的脚印、佛陀的衣服、佛陀的钵、乃至于佛陀的*轮,胸前的卍字做的代表。到迦腻色迦王以后,佛像才慢慢的兴盛起来。

  「第二、法宝-纸素所传。」用纸张或古时候用白色的绢布,用这个布记载佛陀的法语,这是法宝,三藏的经典。

  「第三、僧宝-戒法仪相。」戒法指的是出家五众,沙弥、式叉摩那、沙弥尼、比丘比丘尼,这五众所受的戒法。仪相。剔除须发,身披袈裟,现出清净的幢相。外相三宝有住持的功能,使令三宝相续不断的功能。

  「理体三宝」。约内心的功德。

  「第一个、佛宝-五分法身。」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有戒身使令我们防非止恶。定身,寂静不动。慧身,能够看到生命的真相。戒、定、慧是约因地,解脱是约

  果地功德。解脱知见跟前面的慧有什么差别呢?前面的慧是根本智,我空、法空的根本智。解脱知见是由根本智引生的后得智。法身开展出来有五分法身,有五个部分。皈依佛,真正皈依的是佛的法身,而不是皈依佛的色身。

  「第二个、法宝-灭理无为。」

  「灭」是寂灭的意思,当我们用戒定慧的法门,把我们心中的烦恼,有漏的业力给熄灭了,所产生的境界叫灭理,寂灭的真理出现。它是无为,是一种不生不灭的,它不像有为法是生生灭灭的,它是一种不生不灭的情况,叫无为。它是一种没有生灭相。灭理无为就是涅槃的意思。皈依法其实是皈依涅槃。

  「第三个、僧宝-声闻学无学功德。」

  小乘的僧宝,有声闻的学,「学」是指初果、二果、三果,有学位。无学是指的四果阿罗汉,辟支佛的功德。理体僧宝不是凡夫身,是贤圣僧,圣人的境界,叫做僧宝。不像前面的住持僧宝,只要受了戒,剔除须发,穿了出家衣服就是僧宝,包括凡夫、包括圣人。理体僧宝专指圣人,声闻学无学功德。

  皈依三宝有住持三宝、理体三宝差别。初学者应该从住持三宝下手。有些人说,我不皈依住持三宝,我直接皈依理体三宝,讲这句话就错误了。因为我们一定是从有相入无相的,刚开始一定是看到这个寺庙起欢喜心,到寺庙里头看到佛像拜拜佛,「若人散乱心,一入塔庙中,一声南无佛,皆以成佛道。」以恭敬心念一句南无佛,成就一个成佛的因种。我们刚开始栽培善根,我们这一念心一定是在有相的三宝当中,去跟三宝结缘。慢慢的才从有相的境界,一念的相应,趣入到理体三宝去。所以说下手处是一个住持三宝,目标是以理体三宝为最究竟。

  理体三宝主要的还是法宝,皈依涅槃。换句话说,我们皈依三宝的心情,它的一个根本的目标,是趋向于无漏的圣道。如果我们今天皈依三宝是属于有为的福报,那就不是真实的皈依。因为你的目标,事实上是从住持三宝而悟入理体三宝。宗喀巴大师讲一个偈颂:「佛非水洗众生罪,亦非手拔有情苦,非将己得以与矣,唯为说法利解脱。」我们所皈依的境界是佛法僧三宝,为什么以法宝为最根本呢?宗大师讲出一个譬喻,佛出世,佛非水洗众生罪,他不是用他的甘露水把我们心中的罪业熄灭,不是这样子的,佛陀也不是以他的大悲心,也不是以他那无量无边神通智慧的手,伸到我们的心中,手拔有情苦。我内心有很多很多的痛苦,弟子心不安,佛陀不是用手去拔除我们心中的痛苦。非将己得以与矣,也不是佛陀把他的功德送给我们,直接灌到我们心中,不是的呀。佛陀究竟是干什么呢?佛为说法利解脱。佛陀出世的目的,演说很多的真理,开展很多的法门,很多的乘,让我们众生去受持。当我们这一念心跟法接触的时候,念念之间能灭无量罪,念念之间成就佛的功德。佛陀在三宝当中他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导师,引导我们去修学佛法的导师。三宝他是一个住持佛法的人,他的目的也是要住持佛法,所以在三宝当中,宗大师的意思,真正所皈依的是法。这个「法」包括涅槃,还有随顺于涅槃的语言文字,包括理体法宝,也包括住持法宝。刚开始凡夫的心,一定要依止住持的经典文字的记载,我们去体会「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我们一定要假借文字的观察思维,才能够趋向于涅槃,无相的涅槃。所以说三宝当中正式所皈依的是法宝,而且下手处还非得要仰仗住持法宝来做引导。这个是我们所皈依的境界。

  己三、功益

  前面两段,第一段是讲能皈依的心情。第二段是讲所皈依的境界。所皈依的境界是住持三宝跟理体三宝。次第上来说,先皈依住持三宝,慢慢、慢慢趋向理体三宝。

  【归敬仪】云:「经云:若人得闻常住二字,是人生生不堕恶趣,斯何故耶?以知法佛本性常故。一时闻解,熏本识心,业种记成,净信无失,况能立愿皈依,奉为师范固当累劫清胜,义无陷没。如经云:「有人受三皈依,弥勒出会解脱生死」。此乃出苦之良津,入佛法之阶位。但以罪多恶重,轻而慢者,虽曾受归,随缘还失,是故智人初受皈时,专心缘此,得名皈依,故感善神随逐护助。」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皈依的功德利益。我们基本上分成三段来解释,第一段是总标。

  「经云:若人得闻常住二字,是人生生不堕恶趣。」引用经典,佛陀的开示,有一个人,这个人是个凡夫,他能听闻常住这样一个法,短暂的法,有什么好处呢?生生世世不堕恶道。「闻」是指闻慧,不是一般你听到就算了,不是。你听到以后,经过你很深入的理解,达到一种胜解,很坚定不可动摇的理解,就是闻慧。在经典当中很多很多都是这样,若有善男子,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蕅益大师也是解释,闻是经受持者。这个「闻」也是闻慧。不是普通悠悠泛泛的听闻。我们能够听闻什么样的法呢?「常住」,指的我们的真如佛性。这是一个最高的道理,在前面讲正见篇,业果空性真如。我们在修行,发菩提心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发菩提心以后做两件事,第一个忏悔业障,忏悔过去无量无边的罪业。第二个成就广大的福德智慧两种资粮。在灭罪集资的时候,我们刚开始执着有一个我跟我所,自性执的时候。我们发觉灭除罪障很困难,因为灭除罪障有真实。但是慢慢的我们能够理解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句话就有力量。我们能够真实的明白这一念心的本性是清净本然,这个时候无量无边的罪业在我们心中,我们认为那么真实的那些罪业,就被这个法宝根本上就动摇,开始动摇,它不是那么坚固,就知道原来这烦恼罪业如梦如幻。从何期自性这句话可以看得出来,烦恼是不真实的。我们开始就能够不随妄转,不随着烦恼罪业而转。我们本来应该到三恶道去的,我们就开始改变,把业力跟烦恼给调伏下来,是人生生度堕恶道。你对真如佛性有胜解以后,就有调伏烦恼的力量。

  「斯何故耶?」为什么这样子?

  「以知法佛本性常故。」法指的是法宝涅槃。佛指的是法身,清净的佛性,都是常住不灭的。

  「一时闻解,熏本识心。」我们听闻以后得到很坚定的理解,在阿赖耶识当中得到一种无漏的种子,这个时候大乘的净信就不再退失,何况我们依止这个信心,又能够由这个信心生起发愿,立定一个菩提本愿,来皈依三宝。对于三宝「奉为师范」当作我们一种修学的目标。

  「固当累劫清胜,义无陷没。」我们的生命一生比一生殊胜,一生比一生清净。

  「如经云:「有人受三皈依,弥勒初会解脱生死。」」

  我们真正能够在释迦牟尼佛的法当中,不管正法、像法、末法。真正三皈依的心情生起,三皈依的量成就以后,虽然你没有了脱生死在三界流转,但是你一定会遇到弥勒菩萨的出现。弥勒菩萨三会说法当中第一会,他所度的就是释迦牟尼佛法当中,受三皈五戒的众生。你就会在初会当中,亲自的听闻弥勒菩萨说法,而解脱生死。

  「宝」有大势力,他有引导我们一生一生趋向于三宝的境界。你看莲花色比丘尼,他成就阿罗汉比丘尼以后,他欢喜去度那些大官的妇人,跟那些贵妇人来往,叫那些贵妇人出家。贵妇人说:我长的这么庄严,又那么年轻,烦恼习气又重,我出家会破戒。连花色比丘尼说:破戒就破戒,没什么关系。他说:师父你怎么说破戒,破戒堕三恶道的。连花色比丘尼就说:我过去无量劫之前,是一个演戏的女子,演戏的需要,我演一个比丘尼。只是演戏而已,穿上比丘尼的衣服,住到寺庙去。因这样的因缘,跟三宝结下第一个因缘。以后生生世世跟三宝结缘,以后到迦叶佛时代,就正式出家。这个三宝,它就有力量,一入耳根,永为道种。金刚种子不能破坏。在迦叶佛时代,出家为比丘尼烦恼习气太重,破戒。破戒以后堕落到三恶道去,有善根的人到三恶道,有势力容易弹出来。到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他善根成熟正式脱落,这个时候在出家就证得阿罗汉果。我们今天在三宝当中所栽培的善根,他会点点滴滴的累积,他有一种乘的功德。说你今天相信一贯道、基督教,供养外道的神,也是恭敬礼拜赞叹,也有福报。是的,对外道的神供养也可以生到人天,受快乐果报。我们今天生为一个佛弟子,面对佛宝的境界,也是恭敬礼拜赞叹,也生天。这两个不同。外道生天,福报享尽,回到人间,完全都没有了。他们所皈依的境没有势力,引导你出三界的势力。我们佛弟子在三宝当中听闻佛法,赞叹佛陀,每天做早晚课的时候,念很多的法语来赞叹佛陀。这样子的善业,虽然暂时得到人天,但是他还有一种力量,会生生世世引导你跟三宝接触,直到你善根成熟为止。所以说,有人受三皈依,弥勒初会解脱生死。我们就算在释迦牟尼佛的法当中,不过这个地方受三皈依是要有量的,皈依的心境前面说过有三种条件,真正皈依的心生起,这样子就能在弥勒初会的时候解脱生死。

  最后的结劝:

  「此乃出苦之良津,入佛法之阶位。」

  皈依三宝是离开生死痛苦最好的一个途径。我们可以这样讲,离开皈依三宝,我们再怎么努力,要离开痛苦几乎是不可能。成就佛法功德的一个基础。一切的善法都是以三皈依做基础,你受戒也是这样,除了比丘戒以外,白四羯磨,其他的戒,五戒、八戒、菩萨戒都是在三皈依的戒体。就是说你在受持戒法的目的,都是要随顺皈依三宝。要跟三宝相应。他是整个佛法修学的基础。

  「但以罪多恶重,轻而慢者,虽曾受归,随缘还失,」

  我们一般凡夫罪业也深重,烦恼也粗重,在受三皈依的时候,看到佛像轻忽傲慢,不当一回事,虽然礼拜,内心当中没有皈依的心。所以说虽然受了三皈依,一下子就退失掉了,三皈依的功德退失掉。三皈依功德在心中不明显,不明确,所以有智慧的人在受三皈时,「专心缘此,得名皈依,故感善神随逐护助。」真正我们成就三皈依的话,有三十六个善神经常在旁边保护我们。

  宗喀巴大师说:我们在佛法当中所有的修行,礼拜、拜佛、念佛、持咒、诵经,乃至于修福报,你不跟三皈依相应,你的所有的善法不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都是属于外道,不能成就佛法的功德。三皈依虽然安排在人天乘,事实上,三皈依是通五乘的,一切的善法都要跟三皈依相应的。我们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譬如你在持咒的时候,观想外道,你的三皈依的功德就失掉,你不是在修学佛法,说严重一点你不是一个佛弟子。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不皈依外道的邪知邪见,皈依僧不要跟外道的这依些典传师互相往来,要以三宝观我们所皈依境,这个是一切善法的基础,基础一破坏,你就失去三宝的功德,三宝就不能救护你。因为已经跟你讲清楚了,不能离开三宝的境界,你怎么活动,你跨出三宝的境界,三宝就不能保护你。莫离我境,莫违我教,必当救护。所以我们任何的修行,一定要在三宝的境界活动,不能离开三宝的境界。

  问:?

  答:因为我们没有好好的引导他们。现在是末法时代,一代一代传到最后,大家都有一个心情,结结缘,反正总比没有好。真正要受皈依或受戒之前应该跟他讲个课程,把道理跟他讲清楚,让他真正能够生起一种要皈依,要依止三宝的心情。

  问:?

  答:有总比没有好,有一种菩萨认为多多益善,韩信带兵多多益善。菩萨戒不管你懂不懂什么是菩提心都没关系,全部都进来,受个菩萨戒只要吃素就好了。但是有一种长老他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觉得做什么事要像什么,要嘛不做。藏传佛教比较严谨,藏传佛教要受三皈依还不简单,有一定的道次第的。一个藏传佛教要跟你受个菩萨戒,那不简单,他要真正的审查你的菩提心生起没有。这是个人菩萨行菩萨道,有些菩萨认为没关系,广结善缘比较开阔型的,有一种是要要求质量的。真正来说,每一个法要有一个内涵,有很真实的内涵的。要心心相应,你心要跟这个法相应。

  问:?

  答:所以他有这种生生世世不堕恶道的力量。大乘的善根得到胜解的人,偶尔也会堕落到恶道去,但是他那个拍球地狱,一下子就出来。我们去读【观经】就会知道一件事情,【观经】的下品下生,这个人不是一个好人,你看那个经典,一生当中造五逆十恶,我们一般人还不容易造五逆,杀父、杀母一般人还造不出来。五逆十恶具足众恶,他一生什么恶事都干。临命终的时候,罪业力量,地狱中阴身的魔现前,火在前面给他看到,一下子就要从中阴身变正式果报。这个人遇到善知识,为他说净土法门,赞叹弥陀本愿,叫他说忏悔。他至诚的忏悔以后,念南无阿弥陀佛,具足十念,跟弥陀感应道交,地狱的火变成金莲花,然后就随弥陀往生极乐世界去了,去到极乐世界生生世世,无量寿,就成佛。这件事情我们觉得很奇怪,这个人是五逆十恶,怎么能改变?简直是把一个地狱的人超度到成佛的意思。天卢祖师,他在净土宗问提出这个看法,蕅益大师也讲出这个看法出来,他说这个人,是生生世世成就大乘善根种性的人,否则不可能在临命终的时候,那么大的苦恼当中,那么短暂的时间当中,三言两语就可以让人家说服。我们不要讲临命终那种苦恼境界,你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的时候,人家跟你讲一个道理,你还不见得接受。你没有遇到临命终的人,临命终的人你跟他劝什么,他听不下去。但是这个人你看,他就能够在临命终的时候,那么短暂的时间当中,那么大的痛苦当中,你跟他讲阿弥陀佛的法门他就接受,这个人是一个大乘善根的人。有大乘善根的人,他在遇到障碍的时候,他容易解脱出来,他容易超越。他不是示现,他本来就是这样子。因为大乘善根。所以说是这样,容易退转。因为大乘菩萨,他生生世世不离开众生,在三界流转当中有隔阴之迷,他忘失他过去的善根,忘失了以后,他遇到恶因缘,他可能出生到一个没有佛法的地方,或者他这个家庭,他父亲是个恶人,他的兄弟姊妹都是造恶业的。耳濡目染,时间久了,环境的影响,他造恶业了。善根强的人,善知识一开示,触动他的善根,他马上就忏悔,殷重的忏悔,然后念阿弥陀佛,就转变了。天卢祖师说:下品下生不是普通人,这个肯定是大乘善根的人。结果我们看到后面他讲的,佛陀所说的结果,也实在是大乘善根的人。怎么知道呢?这个人到极乐世界以后,在莲花待了十二劫,花开以后,佛陀为他说大乘法,使令他发菩提心。中品的人是一个修小乘的人,花开见佛的时候,佛陀为他说小乘法证得初果,证得阿罗汉果。一个造业凡夫,花开见佛的时候,佛陀为他说大乘实相法门,令他发菩提心。所以善导大师说:上品跟下品都是大乘菩萨,中品的是二乘人。下品我们还不能随便学,因为下品的人,他都是生生世世成就很多大乘善根的种性,大乘善根种性很强。他一时胡涂,造恶业。因为大乘善根是金刚种子,临命终的时候,善知识为他说大乘佛法,就触动他的善根,他内心当中光明一出现的时候,他那个罪业就转了。

  问:?

  答:密勒日巴在没有修行佛法之前,杀了很多众生,把他阿姨全家都杀死,他用咒术。这叫咒杀,他虽然没有亲自去杀,驱使鬼神去杀,鬼神所杀的一切众生都算在他身上,你看他的罪业很重。但是他今生得大成就,这个都是大乘善根种性。

  问:?

  答:有时候般若的智慧不够,我们讲烦恼障、罪障、报障,你对空性的智慧栽培不够,烦恼能够障碍你,罪业也能够障碍你,老病死也能够障碍你。但是你有般若波罗蜜的时候,这三种不容易障碍你。他这个色身还放不下,色身放得下的话,你念你的,他掐他的嘛!因为你到临命终的时候,这个果报体迟早要放下的嘛!是不是?就是你还执着那个色身,你这个佛不是念的通身靠倒,因为你还分心在你的色身。如果说我们经常念死无常,知道这个色身,临命终你掐你的,他也掐不到我们的心,因为心是无形无相,你干什么,他没办法主宰你。所以我们要随着感觉走,就有困难。修行不能随顺感觉走,要随顺理性。

  问:?

  答:平常用功是很重要。我们平常思惟的时候,不要老是随顺众生的思想,你这样的话,你不断的窜习,你会觉得说,反正我身为一个众生,我就应该这样子,你很难增长,如果你一直这样想的话,对你是不利的。你一直想这个身体是真的、真的,对你非常不利。就是说你一直要随顺你凡夫的知见去思惟,你要一次一次的去窜习你过去的思考,你很难解脱。你要怎么样?你要强迫你自己去接受佛陀的开示,强迫你自己,这样子你才有希望能够解脱。就是皈依三宝,魔无如之何。如果你一定要,我跟魔在一起,我过去就是这种思考模式,我很难改变,你要我离开这个魔,我又舍不得离开,那你就没办法,那的确没办法。

  问:?

  答:我们讲一句很现实的话,佛法的道理有很多是违背众生的人性的,但是你如果不强迫你自己去改变你自己的思想,那就很麻烦,就很难,你很难超越。

  问:?

  答:外道的禅定,邪知邪见比谁更重。禅定是一种无分别住,反倒是有禅定的人更难改变,因为他心力强。不是他执着,有禅定的人,他要不修无我观,都会比较我慢。你看外道有禅定的人,那还得了,他连看你一眼都懒得看你一眼,世间的国王都不看在眼里。他的慢心一重的时候,我慢山高,就像一座山一样,任何水都没办法进入,法水不入。反而是凡夫,遇到大苦恼,你跟他讲佛法,他还能够接受。不要说我们凡夫没有资粮,你看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量劫来,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跟佛陀在一个地方出世,那些外道遇到佛陀,佛陀跟他开示,外道还是不相信,你看,没办法。佛陀那种威德力都没办法降服外道。你看外道的邪见到什么境界?

  问:?

  答:过去的善根栽培不同。修行不是今生的,你今生才开始修行就困难了,就很困难。有些人你随便跟他讲一下,他就能接受。当然有些人精进,他精进进步的快,他今生特别精进也会改变,改变得快。精进也是关系,但是你的思想尽量随顺佛陀的法义而转,不要随顺你过去的知见而转,这是个大方向。心跟境相应的时候不要老是随顺过去,强迫自己用业果、用空性、用真如的思想来体会这个现象。

  问:?

  答:平常要栽培。他没有遇到三宝,他有修十善业。他也是能够到人天。但是有一个差别,他没有皈依三宝之下,他就不能成就三宝的功德,他人天完了以后,下来就没有了。如果你在皈依三宝的基础下修十善业,你到天上去还到人间会遇到三宝,他会生生世世的增上。像有的一贯道也修的不错,但是他不跟三宝结缘,这也是很危险。一个人不跟三宝结缘,其实是非常不吉祥,虽然你有一些善业,但是靠不住。在人世间打滚,谁敢保证不造恶业,不敢讲,因为恶因缘太厉害,刺激你的时候,你有时候就会失去理智。我们看很多经论的开示,跟三宝结缘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的。你跟三宝不结缘,佛陀非常担心。你看【法华经】,你跟三宝结恶缘都好,结恶缘是结缘。常不轻菩萨就是这样。常不轻菩

  萨就是让他结恶缘,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作佛。听到这个「佛」字。别人拿石头打他,用棒子打他,结恶缘,堕落到三恶道去,结果出来以后,还是以法华经得度,从这个地方跌倒,还是从这个地方站起来,过去谤法华经,现在依法华经得度。因为菩萨观这个人根基,你用什么方法他不可能跟三宝结善缘,只好结恶缘。但是结恶缘也是结缘,只是差在他要到三恶道去那么一次,但是划得来。因为他不离开三界,他迟早要下去的。跟三宝结缘是非常重要。

  问:?

  答:你在皈依的时候,你要思惟,思惟我在三界流转是痛苦的,我想要到极乐世界去,到安乐的地方去,我自己没有办法,我只有仰仗三宝的救拔,我自己没有能力,没有出离资源,而三宝能够救拔我。你在这个国度当中得罪恶国王,恶国王就要抓你,你赶快跑到其他国家去,祈求这个国家的保护,那种心情。这个时候你一观想才能够生起皈依的心。

  问:?

  答:冤亲债主来找还是会来找,不过你至诚的皈依三宝,他就容易化解。我看很多念佛感应见闻录就是这样子,有一个人他前生杀了二十五只猫,他平常还不知道。他每天念佛,有一天晚上,有二十五个小孩子要抓他,要打他。他赶快念佛,念佛的时候看到一道光明,小孩子就静下来。静下来以后就问他们,你刚刚为什么要抓我呢?他说:你不知道,你前生很喜欢杀猫,你看到猫就杀,杀了就丢到基隆河。我们现在是要找你报仇的,因为你念佛很虔诚,蒙佛菩萨慈悲加被,现在就一比勾消,就离开了。念佛感应见闻录有这种情况。他就是对三宝的皈依强。就是莫离我境,莫违我教,必当救护。譬如说今天有冤亲债主来了,你念阿弥陀佛,你还是害怕。你为什么害怕?因为你假设阿弥陀佛没有能力救拔你,你假设,那就不能构成皈依。你还是会害怕,其实那个信心就不具足。你真正心一坚定下来,那力量就很大。其实从理论上来说,三宝是真的能够救拔我们,三宝以救护为义。但是我们这一念心是不是真的能够通身靠倒。这个国王他已经跟你讲白了,他一定能够保护你,问题是你要不要来投靠我?莫离我境,莫违我教。你不要三心两意,跑进来又跑出去,那也没办法。你一定要相信阿弥陀佛一定能够救拔我,他这句佛号万德洪名,无量光、无量寿,能够使令我现生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你一定要真实的相信。

  幽冥录有一个问答,有一个人他睡觉的时候,被鬼抓到阴间去。阴间阎王要审判他,鬼神要抓他,他说我皈依的时候经典上说有三十六个保护神,现在跑到那边去了?他这么一念保护神就现前,你看,不得了。一说就现前。一切唯心造。世间上的事情,什么事情都是要心。你今天皈依随随便便,没有信心。龙树菩萨说:譬如有人,进入宝山,没有双手,不能取宝。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一个很大的宝。但是这句话到你们心中的时候,就这样溜过去,你不能跟他感应道交。真正皈依的心生起,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力量就不一样。这个法要在你心中生起大的力量,一份的恭敬,一份的力量,十分的虔诚恭敬,十分的力量。说穿了还是你这一念心,力量要大。所以心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法是没问题,因为法是佛陀讲出来的话,他这样的教授一定是清静不颠倒的,问题是你这一念心的信心跟智慧够不够。这是个宝山,问题是你能取多少宝?同样一句阿弥陀佛,有些人就能够念十句,把地狱的火转成金莲花,这个不容易呢!你持什么咒?看看有没有这个办法?不要说冤亲债主那种小境界。地狱的火都现前,中阴身马上就要到地狱去,你说你用什么法门能够把业障消得那么快?把地狱的火消灭,转到极乐世界去了。那个力量很大,心力很强。但是有些人念佛就没什么感应。还没断气,断气就麻烦。地狱的火中阴身被他看到,地狱这个境界的中阴身被他看到。他本身还没有变成中阴身,依报的中阴身现前。如果一个人已经断气了,那就比较麻烦。不容易超度,因为中阴身的心识躁动,它动的很厉害。临命终的人他还是个人,还是人道。中阴身的果报比较不好,不容易去学习东西,安定不下来。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