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城市文明
佛教与城市文明
香港僧伽学院觉真法师
2010年5月,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一年一度的觉群文化周,以“和谐宗教与文明城市”为主题,举办本届“迎世博学者论坛”。我接到通知的时候,正是我准备前往印度、尼泊尔开始朝礼佛陀圣迹之旅的前夕。
我的这篇论文的标题:《佛教与城市文明》,在行前,就写下了。但没有动笔,因为行程在即,同行的多达30余人,需要响应许多询问,做一些必要的行前准备。这篇论文,就只能留待印度之行结束,回港后再写了。
从一个故事说起
到达印度的第六天,我们已先后参访了古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附近的灵鹫山、竹林精舍、七叶窟、那兰陀寺、玄奘纪念堂等胜地,接着,驱车向毗舍离而去。这天,正是10月1闩,国庆节,我们在大巴士上举行国庆60周年的祝仪,并同声歌唱《东方红》和《伟大祖国》。一路上,精神饱满、豪情万千。可是,在离开毗舍离阿难陀塔和保存最为完整的阿育王石柱后,我们再驱车七小时前往拘尸那时,在途中,一位团友伊先生,忽然发烧,右下腹疼痛,显然,病痛让一位壮实的汉子疲惫不堪了。我和我的侍者真颢法师都赶紧离开座位,来到伊先生身边,为他施诊,也为他做能量水;还有同行的曹居士、滕总,都为他作能量治疗,体温略有下降,似乎炎症稍有缓解。傍晚,车抵拘尸那(今印度北方邦迦夏城KASIA),到达宾馆后,伊先生痛况转重,体温升高,不得不送往附近的KASIA市医院就诊。初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这里没有手术条件,再经两小时车程,连夜送往北方邦首府勒克瑙(LUCKNOW)邦立医院。异国他乡,语言不通,诸多不便,可想而知。但是,不要紧,有佛法,就有办法。我们这次朝礼团的团友中,恰恰有一位在保险公司任职的杨居士。(出发前,我们每个人在香港都己买了最可靠的保险,这一点,总领队林小姐已安排得十分周到了。)
杨居士经验丰富,连夜与香港保险公司取得联系,说明情况后,保险公司可谓尽责,立即由马来西亚调来一架专机,把伊先生从勒克瑙(LUCKNOW)邦立医院接往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大医院,在那里观察一天,并与香港医生会诊后,再确定在新德里开刀,做手术。
我们把伊先生一个人交给医生了吗?没有。这里不能不说到一位来自香港的锺小姐了,她与伊先生素不相识,只是这次朝礼佛陀圣迹,成了同行的同修者。当她获知伊先生要去医院时,她就站出来,放弃自己的休息,与滕总一起,护送伊先生去医院检查。也正是倚仗锺小姐流利的英语与粤语,与香港医生沟通,与一切需要沟通的地方联系、对话,都是锤小姐代劳了。幸亏有了这位忘我无私、行菩萨道的锺小姐,放弃了其后的一切朝礼活动,全程陪同伊先生转机往新德里,一直在医院照顾护理,伊先生手术顺利,得到了最好的休息和康复。
这个故事叙述完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太多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能保证不生病,不需疗救?香港是国际性城市,社会秩序管理,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系统与程序。登机前,买好必要的保险,就是一种管理,一种秩序。然而,不会操作,不善操办,不能化为有序、有效,那还是纸上谈兵。游戏规则虽好,不合游戏规则;不按游戏规则办,或者虽有游戏规则,却不知道、不懂得如何办,也是不成的。同行的团友中,大多数都是佛教徒,都有虔诚的信仰,都有慈悲利他、舍己为人的信念。杨居士熟练的及时的信息沟通,锤小姐无私的放弃,不辞劳苦的照应和主动承担起了全程护理,这都是缘,都是成就功德、救度众生不可缺少的条件,没有这些化为具体行为的菩萨心、菩萨行,伊先生的得病与救护康复,恐怕将是另一个故事了。
开拓视野与国际接轨
一年前发生的这场金融海啸,至今还没有过去,阴影还在全世界笼罩着。但是,谁都不能不承认,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和美国的衰落、无能,在这场金融海啸中暴露无遗。相反,中国却成为全世界强大的经济柱石,一枝独秀。在香港,每天读报纸,扑面而来的总是金融海啸压力下的怨气、赌气和不绝如缕的哀声叹气。而当我到上海、到成都、到杭州,到内地讲学或出席学术活动时,却没有感受到什么金融海啸的压力或沉重。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现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退休教授赵复三先生在他的《保持信心——美国人看中国》一文中说:“在中国改开放三十周年的时候,美国一位评论家说,三十年前,是美国资本主义救了中国,免于崩溃;三十年后的今天,则是中国挽救了美国资本主义。”可见,西方论者看到了中国的经济奇迹,把金融海啸后世界经济的重兴寄望于中国,他们从今闩中国,看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曙光。明年的上海世博会,我想,就一定能证明这一点。
这个证明,就深有讲究了。
用什么证明?在哪里证明?我们生活中,有两个常用的词语,一叫“开拓视野”,一叫“国际接轨”。我想,我们的证明,就在我们的视野与国际接轨这两个最能显示城市文明的精神内涵上。
丌拓视野,与国际接轨,词虽为二,义则同一。能与国际接轨,靠的就是视野,没有视野,又如何与国际接轨?有“开拓视野”的善因,才必然结出“与国际接轨”的善果。“视野”是什么?视野应包含了内视野与外视野。内视野是内观,佛家也叫“照”。外视野,是外观,佛家则简称“观”。观照,就包含了内视野与外视野。这两者当然难以分割,没有内视野,不可能有外视野。没有内视野,也不可能看到外视野。“视而不见”,不是没有视野,而是“见”的问题没有解决。虽有视野,也所见不广,所见不明,所见不真。这个“见”的问题,才是人的真正的内视野。才是开拓视野的真正要义。
佛陀于菩提树下证道后,向鹿野苑走去,对五比丘初转*轮,第一次演说佛法,即是四圣谛:苦集灭道。道谛的主要内容八正道,头条就是正见。这个“正见”,恰恰是八正道的核心。可见,这“见”是我们的根本,这个“见”解决了,丌拓视野就有了真正的视野,真正的“正法眼”了。
把佛教关于“见”的义理,融入我们的“开拓视野”,与“国际接轨”,我想,这正是佛教能够并且可以关心我们的时代与社会,这也正是我们城市文明的需要。
再说一个故事我从报纸读到这样一则故事:
一行台湾人,去德国旅行。来到一家中餐馆用餐。餐馆里厅大桌多人少。一对德国情侣的桌子上,只有一只碟子,上面有两色菜肴,另两罐啤酒。另一桌,有几个德国老太太,桌上菜肴也很少,很快吃光了。在悠闲聊天。这几位台湾客人,叫了满桌酒菜,饱餐之后,还有l/3菜肴剩下,留在桌子上,走了。才走出餐馆门外,就被叫住了。他们以为漏了东西没有拿,走回去,看到那几个老太太正向饭店老板投诉,似乎是针对他们的。一见他们回来,老太太用英语对他们说:“你们剩的菜太多,太浪费了。”台湾人觉得好笑。说:“我们吃饭,自己付费,剩多少,关你什么事?”老太太听了更生气,其中一个掏出手机打电话。不久,一个穿制服的人开车来了,自称是社会保障机构工作人员,问清情况以后,开出罚单,要罚五十欧元。台湾人中,有一个是居住在当地的人,他拿出钱,交了罚款,一再说“对不起”。工作人员,收了钱,郑重地对他们说:“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不少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占用他们的资源,更没有理由浪费。”
还好,这些台湾人还能知道惭愧,他们把罚单复印了,每人留一张作为纪念,还有人贴在家中墙上,警醒自己。
阿弥陀佛,这则故事,在城市文明中,我想决不仅仅是一个爱惜资源,节约资源,惜福,存福的问题,这里还包含了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行为选择。我们有个新词,叫“保健”。什么保健食品、保健饮料、保健医生、保健医疗……。我想,现代人最需要的是行为保健,是心态保健,是思维方式保健,是行为选择的保健。这群台湾人中,那个二话不说,掏出钱来,接受罚款,并懂得道歉的人,就是一个有智慧的、选择了正当行为的人。如果不肯付罚款,又要吵吵闹闹,处处对抗,不高兴,不满,不知惭不知愧,那后果恐怕又是另一付难堪的模样了。
我再说一个城市生活中常见的小故事。父亲起床后,来到餐厅。太太给他倒了一杯咖啡。读小学的女儿正在吃早餐。女儿说:“爸爸,这片果酱烤面包,很香,你吃吃看。”女儿递上一片,却不小心,打翻了咖啡,把父亲的衣服弄污了。父亲大怒。狠狠责骂女儿。女儿大哭。惊动了木太,太太说:“她不是故意的,你发脾气干嘛呀!”先生又跟太太吵起来,女儿哭得更厉害了。结果,错过了上学的校巴。父亲无奈,只好驾车先送女儿上学。由于怕耽误了自己上班,只好加快车速,偏偏又被警察截停,抄牌,控以超速驾驶。抵达公司,已经迟到,老板问他工作报告写好没有?糟糕,出门时,忘了带。下班回家,他埋怨说:“真是倒霉的一天”。
小女儿打翻了咖啡,太寻常了。假如选择说:“不要紧,下次小心点就行了”。那还会有下面一连串的“倒霉”吗?意外的事总会发生,面对它,你可以有各种选择。选择微笑,谅解,宽恕;还是选择发火,争吵,焦虑,执着,狂妄……,确实,境界大不同。在城市生活中,在城市文明中,人不能模糊了自己身份的认知,不能没有自身品格、品位的认知。人的每一天,无不生活在行为选择之中。西方心理学上,曾经有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个人去探望一群乞丐,送他们一份礼物,但每个人只可挑选一件。乞丐甲,要了金币。乞丐乙,要了一套西装。乞丐丙,要了一面镜子。十年后,再去寻访这三个乞丐。本来身份相同的三个人,十年后的结局却不一样了。乞丐甲,还是乞丐,仍在行乞维生。乞丐乙,每天穿上西装,在写字楼上班了。乞丐丙,有了自己的公司,成了一名拥有巨大实业的大商人。乞丐甲选择了一枚金币,接受了行乞的本能,他永远是一个乞丐。乞丐乙,穿上西装,他要置身于穿着整齐的上班族之间,他的行为模式,生活态度,不能不与上班族看齐了。乞丐丙,是“观照”自己,要求自己的人。不断照镜子,就是内视野,就是内省,就是观照自性,他不想模仿别人,他要寻回自己,他有他心中的理想,心中的目标,心中的愿景。他成功了。
话不能不说回来,一个人的行为选择,恐怕正反映了他的深层次意识,用弗洛伊德的话说,由他的“无意识”(或潜意识)所决定。用佛教唯识学的语言说,正是他的“种子识”所决定的。如果我们学佛,了知佛法,通过信解行证的修学次第,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自己的习气,改变自己的行为选择,是完全可以达到人生的新境界的。
佛的境界,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佛教的圆融性、包容性、开放性、适时性、方便性、社会性、可塑性,都正是我们现代城市文明的需要。
- 上一篇:佛教般若思想的现代意义
- 下一篇:快乐人生
-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觉真法师:什么是善恶?善与恶都是一种人的存在
- 本源法师:佛教不是消极避世,而是积极入世的
- 觉真法师:心是什么?人的本体、生命力
- 觉真法师:忍辱功夫的真正成就
- 太虚大师:学佛者第一步需要对佛与佛教有种认识
- 界文法师:佛教的慈悲观怎么理解?
- 妙江法师:“科学”、“贸易”、“单位”这些名词都出自佛教
- 大安法师:佛教“牧牛”是什么意思?就是在修心
- 大安法师:佛教经典与道教经典可以同时诵吗?
- 印光大师:佛教以孝为根本在大乘经中多有阐发显明
- 宏海法师:佛教宗派是怎么形成的?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杜一心: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佛与人生]佛法里怎么看待人与人交往?
- [佛学常识]佛教常用动物形象譬喻点明佛法
- [哲理故事]反穿袜子真实心
- [生活故事]婚姻幸福的秘诀
- [净土论著]净土宗所依据的经论有哪些?
- [禅宗公案]这是什么禅义?
- [黄茶]君山银针是一种什么茶?君山银针的简介
- [人物故事]不生病的人
- [佛教法器]佛教法器磬的作用是什么?
- [达摩祖师]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禅宗五家]云门宗祖庭是何寺,在哪里?云门宗祖庭云门寺介绍
- [生活故事]叫一声爸爸妈妈
- [哲理故事]善不等于被伤害
- [佛与人生]生病后感觉没精进、学习落后了,对不起师父怎么看?
- [佛学常识]慧远大师的《庐山东林杂诗》解释
- [在家修行]在家自修佛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