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佛教丛谈
北京佛教丛谈
佛教是怎样传到北京来的
佛教传入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一般认为,佛教正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后汉书·楚干英传》载汉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项有日月光,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得无足乎?”’于足明帝派人到西方求法,十年后归,中国从此有了佛法。
但《后汉书·楚壬英传》又载:“(永乎)八年(六五年)诏令天下死罪皆入缣赎。英遗郎中令奉黄缣白纨三十匹诸国相曰:‘托在藩辅,过恶积累,欢喜大恩,奉送缣帛,经赎愆罪。’国相以闻,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
既然当时楚王英巳供养着“伊蒲塞桑门”,就说明佛教传入中国并非在所谓明帝遣使求法之后。此外,汉明帝为人残暴骄矜,“公卿大臣数被诋毁,近臣尚书以下至见提拽,常以事怒郎药菘,以杖撞之。”明帝以天子之尊,竟有动手打人之事,可见其暴。但他又经常做出儒雅岸然之态,端坐太学,令“诸儒执经问难如前”;并曾亲自做“五行章句”,令桓郁校定。明帝对桓郁说:“‘我为孔子,卿为子夏,起子者商也。’又问郁曰:‘子几人能传学?’郁曰:‘臣子皆未能传学,孤兄子一人学方起。’上曰:‘努力教之,有起者即白之。’”可见汉明帝不仅白比孔子,而且还以孔子道统继承者自居。《论语》:“子不语怪力乱神”,明帝既尊孔孟之道,怎么会派人到外域求法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1962年的《文汇报》上发表过文章,这里不多说了。
上面提到的楚于英,足汉明帝的亲弟弟,在当时的王公贵族中最先信仰佛教。永平十三年(70年),有人告发楚于英谋反,“楚狱”由此大兴,牵连数千人。但因明帝与楚王英兄弟之情甚厚,楚王英虽被充军丹阳郡泾县(今安徽省宣城县),仍“赐汤沐邑五百户”,他供养的佛徒,也获准同往。楚王英的待遇,使佛教由洛阳传播到中国东部的丹阳。最近,在古丹阳以东的江苏海州,发现古代遗留的佛教摩崖造像,经专家鉴定为后汉遗物。这可能就是楚王英当年传播佛教的成果。《后汉书·西域传》载:“楚王英始信其术,中国因此颇有奉其道者,后随转盛。”这大抵说明了佛教最初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三国时徐州牧陶谦部下有个名叫笮融的督粮官,丹阳人,足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曾在徐州修建了一座可容三千人的大庙,并在一次“浴佛节”中对万余佛教徒布斋。从丹阳到海州,要经过徐州。海州与徐州,一处发现了当年的佛教造像,一处曾有过上万佛徒的聚会。这些都说明,后汉三国时期,丹阳一带已是中国传播佛教的基地之一。
此外后汉桓帝时,一位叫安世高的僧人从安息(今伊朗)来到中国。建和二年(公元148年)至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安世高在洛阳翻译了很多佛经,其中大部分一直保存至今。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后直至魏明帝时代的百余年里,洛阳的佛教逐渐兴盛起来。其时,王宫旁就有一座佛寺,明帝嫌吵闹,但并不简单地一毁了事,而是妥善地将它迁往别处,并在原寺址修建了一座有佛家意味的莲花池。
徐州和洛阳二地到北京的距离相似,一东一西,佛教可能就是从这两个方向传人北京的。时间当在晋代以前。潭柘寺是北京最早的佛寺,建于晋朝,到这时,北京的佛教已经相当的发展了。
大藏经和房山石刻
1962年,齐燕铭同志曾邀请汤用彤、陈垣等学术界人士,研究整理编《中华大藏经》,现在中央指示要整理古籍,《大藏经》也是其中一部。要重编《大藏经》,必须选择好的底本。古人为了保存佛经,把经文刻在石板上。北京房山县石经山就保存着大量石刻佛经。房山佛经自隋末始刻,至明末才终止,前后千年之久。这是我国文化的珍藏。最初发起刻经的静琬法师,主持刻成《法华经》等12部石经。我曾用房山的石刻《法华经·方便品》与梁朝法云法师所着的《法华经义记》核对过,发现石经经文与法云所引经文完全一致。可见石经足我国现在保留下来的最古、也是最可靠的佛经版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中国佛教协会自1956年以后逐渐将它全部拓印下来,现在还在整理之中。我们还从辽刻石经中的千字文编号上,发现《契丹藏》刻本。《契丹藏》依据北宋《开宝藏》刻成,最接近于《开宝藏》的原本。《契丹藏》共579帙,每帙10卷,计5790卷。
现在国内外流行的《大藏经》,是日本大正年间编的《大正藏》,《大正藏》的底本是《高丽藏》。以《高丽藏》为底本的日本《大正藏》,质量不低,但它的校对、标点,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要编印《大藏经》,有房山石经这样可靠的底本,又可以参考《高丽藏》以及《赵城金藏》等珍贵古本刻经,因此,我们有条件编印高质量的《大藏经》。
关于《赵城金藏》,现在人们常常提及。这部《金藏》原存山西赵城的广胜寺。1942年春,日本侵略者曾打算劫走运批宝贵的文物。当地党委接到上级抢救经卷的指示后,立即组织群众,调动军队全力保护抢运出境。据当时广胜寺的住持力空法师告诉我,因抢运经卷,八路军与敌人发生战斗,有八个战士在战斗中牺牲了。但又有人回忆说:《赵城金藏》是在当地党委的组织领导下,经过周密的计划,依靠群众,稳妥地抢运出来的。足智取,不足武夺。1949年北京解放后,这部珍贵文物运到北京图书馆。但因《赵城金藏》从广胜寺转移出来之后,在山洞矿井里藏了几年,大都受潮发霉,有的已经揭不开了。后来,我们用棉纸将《赵城金藏》整理修补了。当这部《金藏》还在赵城时,我的一位同学曾对这部经卷进行过调查,写了一本《金藏雕印始末考》。当时,他亲眼见到的《金藏》共4951卷。佛教界为保藏这都珍贵的《金藏》做了一些工作。
《金藏》足个名叫崔法珍的女居士(后出家为尼),以募捐所得的款项在山西刻印的,这项工作开始于1149年(皇统九年),完成于1173年(大定十三年),前后达二十余年。后来,又曾运到北京,在法源寺东边的圣安寺里参照北宋的《开宝藏》补刻。
此外,明建国后,曾先后在南北二京刻印过《大藏经》,分别称为《南藏》、《北藏》。清朝也刻过《大藏经》,称作《龙藏》。还有明末清初刻存于嘉兴的《嘉兴藏》。这些部为我们整理一部《大藏经》提供了优裕的条件。
元、明两代的几位奇僧
元代名臣耶律楚材,原也是个佛教徒。他的师父是万松行秀禅师。现在西四南路西侧有个“万松老人塔”,就是他的墓葬。
万松行秀是佛教支派“曹洞宗”的大师,同时也深通儒家经典。耶律楚材从万松行秀学佛三年,十分刻苦,大寒大暑亦不间断。万松行秀给耶律楚材授法名“湛然居士”,用“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主张教导耶律楚材。万松行秀对耶律楚材的影响足巨大的。“曹洞宗”传入日本后,也有很大影响,他们中经常有人宋北京参拜“万松老人塔”。万松行秀在中日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中,至今仍起着积极的作用。
北京西长安街旁,原有一座双塔寺,是北京居民所熟悉的古建筑。原双塔寺中有九层和七层塔各一座。九层塔足元代海云佑圣国师的墓葬;七层塔是元代可庵国师的墓葬。塔拆除后,两位法师的骨灰及一些遗物都由有关部门收存。
忽必烈即位前,手下有个名叫史天泽的元帅,对海云十分仰慕。经他的引见,海云见到忽必烈,忽必烈事之以师礼。以后,海云曾两度主持大庆寿寺(即后来的双塔寺)。海云虽身为佛门高僧,但不存门户偏见,主张尊敬儒家,保护曲阜孔庙,是见其豁达有见识。
元初的刘秉忠,原是海云、可庵的弟子。刘秉忠得海云的推荐进见忽必烈,论答天下事,了如指掌,忽必烈大为欣赏。及忽必烈即帝位,刘秉忠参照旧典,根据当时的情况,提出了一套政治制度。忽必烈引以为用,下诏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召还并录用前朝旧臣和山林隐逸之士,政治气象为之一新。刘秉忠虽在忽必烈左右参与朝政,但仍着僧衣,保持僧人身份。他法名叫子聪,又曾当过书记,当时人们称他作“聪书记”。以后,刘秉忠官至光禄大大,位太保,参与中书省事。后来,忽必烈亲自下令,将翰林侍读学士窦默的女儿嫁给刘秉忠,使他还俗。刘秉忠以僧人身分参与元初大政,可算得一个特别的和尚。
明初姚广孝也足一个特别的和尚。他14岁出家,法名道衍,还曾从道士席应真学过阴阳术数。1381年(洪武十四年)以前,他住在苏州穹窿山,着有《净土简要录》等书。1382年(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为他的儿子们请和尚当侍从,姚广‘孝被推荐到燕王朱棣那里,很快成了朱棣的军师。姚广孝深通韬略,“靖难之役”从准备到进行,都有赖于姚广孝运筹帷幄。朱棣登基,论功以姚广孝居首,拜资善大大、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命蓄发,不肯。他上朝着朝服,退朝穿僧衣。永乐帝为他修造府第并赐二名宫人,他都推辞不受,始终住任双塔寺里。他坚持过僧人生活的态度,比刘秉忠还要坚决。除政治活动外,姚广孝还是《永乐大典》的主修人之一,并撰有《永乐大典目录》、《姚少师集》、《道余录》等着作。终时84岁。朱棣为他的丧事辍朝三日,以僧礼安葬,并迫授上柱国、荣国公、谥恭靖。
(原载《北京史苑》1983年第1辑)
- 上一篇:佛学与人生
- 下一篇:佛教当前的一个严重问题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本源法师:佛教不是消极避世,而是积极入世的
- 太虚大师:学佛者第一步需要对佛与佛教有种认识
- 界文法师:佛教的慈悲观怎么理解?
- 妙江法师:“科学”、“贸易”、“单位”这些名词都出自佛教
- 大安法师:佛教“牧牛”是什么意思?就是在修心
- 大安法师:佛教经典与道教经典可以同时诵吗?
- 印光大师:佛教以孝为根本在大乘经中多有阐发显明
- 宏海法师:佛教宗派是怎么形成的?
- 净界法师:佛教天乘四空定之空无边处定
- 觉真法师:佛教因果论的社会功能和伦理价值
- 界文法师:佛教是如何看待慈心禅的?
- 宏海法师:佛教为什么不杀生?戒杀是首善
- 印光大师:佛教往生的故事,佛力加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觉真法师:佛教的平等思想,是科学而又伟大的
- 圣严法师: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吗?佛教有世界末日吗?
- 明海法师:佛教为什么提倡吃素?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与人生]妨碍善行,损耗钱财的六种过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汉传人物问答]学佛最终只是让自己和众生解脱吗?
- [佛化家庭]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佛与人生]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学常识]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说四圣谛的目的
- [人物故事]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济颠和尚的神奇传说
- [禅宗文化]灵隐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刹灵隐寺介绍
- [黑茶]认识黑茶,黑茶的分类与营养功效
- [禅宗思想]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宗门故事]无上大法难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红茶
- [佛理禅机]知足不是得少为足
- [生活故事]因为有禅,所以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