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城、宝所、穷子、衣里珠──宽运法师佛七开示
日期:二零零七年九月十一日
地点:西方寺法堂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大家欢喜!时间过得非常的快,转眼之间,就已经到了八月初一。难得这么多人来念佛,实在是一个殊胜的因缘。我们的释迦佛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意思是说,佛以一音说法,各种不同根器的众生,不管他是下愚上智,都能从经教中得到真实的受益。
化城.宝所
昨天晚上,我抽出一点时间,翻阅了《妙法莲华经》,其中〈化城喻品〉中有一个公案说:从前有一位导师,他带着一群人,经过一条险道,要去一个远达五百由旬的地方。
“由旬”是印度计算里程的单位。此五百由旬的解释,异说甚多,依天台智者大师的说法,凡圣同居土──指六道凡夫及三乘圣者共同杂居的国土,是三界的果报,为三百由旬;方便有余土──指断除见思烦恼而出离三界生死者的生处,为四百由旬;实报无障碍土──指已证一分中道之理者的果报土,为五百由旬,超越实报无障碍土即为究竟的常寂光土,是诸佛如来的居处。
他们要去这么远的地方做什么呢?目的是为了取宝藏。那里有很多的奇珍异宝,如果能到达的话,就可以得到很多、很多的宝物。然而一路上,都是荆棘满布,非常的艰难险阻,实在不容易到达。就好像你们从江西而来,如果没有火车,一路上就要跋山涉水,非常的辛苦。当然有火车可坐就比较容易,若乘飞机就更不用说了。念佛法门,就好像坐火车与乘飞机一样,轻便快捷;而其他的法门,就如跋山涉水,艰辛困难。
当导师带着人群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很多人就捱不住,不想走下去了。就好像很多人,从江西走到深圳,便说香港太远了,坐火车太辛苦了,我不想去了。这个导师自然很了解众人心里的想法;他们的想法,就好像我们西方寺很多信徒,来念佛念了七、八年,可是却没有什么感应,于是就开始生退心,想到别的道场去试一试。当然,我没有神通道力,无法知道信众心里所想,但这位导师就能完全明白;当大家走到三百由旬的时候,为了安慰这些疲惫不堪的人们,他就用神通力化作一个城池,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珍宝、种种庄严的楼阁;大家看见这种景象,都欣喜不已,以为已经到达目的地,就在那里歇息、打坐、参禅,精神焕发,所有的倦意全消;这个时候,导师又把化城灭掉;大众才猛然发现,眼前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接着导师跟大众说:“我们已经走了三百由旬,还有二百由旬便到达终点地,那里才有真正的宝藏,等着我们去取、去拿,大家要继续努力,坚持下去!”众人没有办法,唯有跟着导师,一路的走啊!走啊!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并取得了宝藏。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就是比喻我们不要以为自己念了几天的佛、修了几天的行,就以为自己的身心己很清净了,就很有境界、很满足了。又或者,有些阿罗汉,修到灰身灭智,就以为涅槃已经是最高的境界,其实仍未证得真正的圆满菩提。要知道,我们必须从此岸到达彼岸,才能得到真正的宝藏,也就是了生脱死。在未获得彻底解脱的时候,我们还要不断的用功、不断的修行。借用国父孙中山先生的话来说,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其实,每一个众生都具备圆满的佛性,只是不知道自己原来具足,反而四处向外寻觅;或者虽想寻找解脱,但是却又不肯认真用功。
穷子.衣里珠
因此,在《妙华莲华经.五百弟子受记品》中,有所谓“衣珠喻”的公案:从前有一个穷人,他非常的贫穷,但是他很喜欢喝酒,有一天他去到一个有钱的亲戚家里作客,亲戚以很丰盛的饮食来招待他,由于贪杯的缘故,他喝得酩酊大醉,倒下去便睡着了。由于这位亲戚因有要事忙着出门公干,而且一去就会去很久,不是一、两天的时间;想到这位穷人,酒醒以后,既没有饭吃,亦没有水饮,就会捱饿了,怎么办呢?于是,他便拿出一颗无价宝珠,将它缝在这个穷人的衣袋里面;等他醒来之后,便可以拿来换钱,得到食物,免受饥渴。穷人醒来之后,亲戚已经离去多时,由于他对衣袋里的宝珠,毫不知情,因为身无分文,便变成了乞丐,到处向人家讨钱、讨饭吃;讨呀、讨呀的,人家给他一点点的饭菜,只要得到温饱,他就已经感到很满足了;正如大陆人所说的:“我们先要解决温饱的问题。”温饱的问题解决了,他便很高兴,因为他从未梦想过要做富人或过富人的生活。后来,有钱的亲戚遇见他在沿街乞食,非常的可怜,于是便对他说:“你怎么不把我送给你的宝珠,拿去换钱呢?”穷人回答说:“那里有宝珠啊!”富人说:“宝珠就缝在你的衣袋里,是我送给你的,不信的话,你拆开衣袋便可以看见了。”穷人拆开衣袋一看,果然有一颗珍贵的宝珠在里面;他把宝珠变卖了换来了很多金钱,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大富人。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相信,在自己身上有一颗无价的宝珠;这颗宝珠其实就是我们的佛心、佛性,只是我们不知道,又或者知道而不敢承认,因而妄自菲薄,不敢以富人自居。宋朝的白云端禅师,曾经写过一首禅诗:“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见山河万朵!”今天,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发现了,就要珍惜这颗宝珠,就不要再让它蒙尘,就要让它的光茫显露出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开示念佛法门,就好像将宝珠缝在我们的衣袋里一样,只是我们还不知道。所以,我要告诉大家,在座各位,身上都有一颗宝珠;我们要自我珍重,不要抱着金碗去讨饭吃,更不要因讨得一点食物维持温饱,就感到很满足。就好像有些人,局限在自己的知见里,见到一般人都只是乘车,自己坐上了飞机便感到很得意,还不知道有火箭可以登上月球,可以看见其他的星体。不过,其实念佛比坐火箭还要快捷,如果我们能做到一心不乱,一念之间便可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
因此,“衣里珠”的比喻,就是教我们要认得本心、识得本性、要守住念佛,要紧记六字洪名,只要我们专心一意的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内在的宝珠,就自然会发亮、发光。而我们念佛,应该怎样念呢?就是念念之间,必须要有“欣愿”和“厌离”两种感觉,“欣愿”就是我们的内心非常的高兴、非常的欢喜,也就是用欢喜心来念佛。我们知道西方极乐世界里面非常的庄严,七宝池、八功德水、一切小鸟、流水、宝树、楼阁,都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变化所成,清净美妙,是我们深心向往的净土。相对而言,娑婆世界是这样的污浊、混乱,天灾、人祸无时或息;人生又是这样的无常、痛苦,为什么我们还是那样的执着眷恋,不求出离呢?我们迷声逐色,以假作真,六根困于六尘之中,就好像被监禁在牢狱里面一样,可怜的是,我们还不自知、还不自觉。试想,任何一个人谁愿意坐在牢狱里面而不想出离呢?所以太虚大师说:“放下、安乐、自在。”提倡修行要万缘放下。就好像我们今天来到道场念佛,我们要把一切尘嚣、琐事放下,将全副精神放在佛号上面,不要再牵挂着那永远忙不完的事务。其实,我们一生里头,给自己的时间实在非常的少,我们大部份时间都是为他人而活、为他人而忙;有人为丈夫而活;有人为妻子而活;有人为儿女而活;但是,却很少人会反省自己为何而活、应该怎样的活。所以,我们趁现在共修的机会,来深刻反省一下。我们要抚心自问,我们要反观内照,我们要认清世间的虚幻。《华严经》说:“世间之乐,无非是苦。”为什么我们还放不下、还要以苦为乐?娑婆世界,就是“堪忍”的意思;世间是如此的虚妄,人心是这样的污浊,每天都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烦恼无尽,我们为什还不赶紧修行,赶快出离呢?我们学佛修行,就是要学佛所学、行佛所行,就是要像佛菩萨一样,做到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唯有难忍能忍,我们才不会被外境所惑,我们念佛的心才会恳切至诚,才不会散乱。如果我们念佛的时候,能观想自己坐在莲华的花瓣上面念佛,内心就会变得非常的清净,因而欢喜自在,法喜充满。我们一心一意的念佛,就会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越来越接近、越来越相应;内心深处的法乐,就会悠然而生。所以说,我们念佛的人,时时刻刻心中都要有净土,如果没有净土,我们会往那里呢?我们一不小心,就会堕落。大家都知道,六道之中的地狱、饿鬼、畜生三涂是非常的苦,所以我们要以三涂为戒;我们要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我们要专心至诚,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只要我们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行、住、坐、卧之间,紧抱一声佛号,如果能够这样,将来又怎会不成就呢?
我们都知道,念佛是三根普被、利顿全收的法门,只要我们老实去念,无论是上根利智,抑或中根钝智,甚至是下根无智,但凭念佛都可以获得解脱。所以说,念佛没有贵贱之分、贫富之别,只要恳切至诚,就能与佛菩萨相沟通、相感应。因此,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就要好好念佛,要学好样子、不要学坏样子。印光大师说:“念佛自可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禅宗亦有谓:“念得妄心死,换来法身活。”我们凡夫,就是因为业障太多、烦恼太多,可谓烦恼重重、障碍重重;唯有用佛号来伏住我们的妄想,转化我们的杂念;如是每一天、每一刻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无旁骛、心不颠倒,这样的话,临终之时,阿弥陀佛,又怎会不前来接引呢?
但是,如果相反地,我们一边念佛号,一边想着这个股票是升了还是跌了、楼价是起了还是降了,这样念佛,又会念得好呢?所以,大家来到寺庙,要放下身心,好好的念佛;在这七天里面,把家庭、儿女、事业、是非、得失,乃至外面的世界通通放下,不要跟外界来往、接触;如果能够做到这样的话,又怎会不与阿弥陀佛打成一片呢?
释迦牟尼佛及阿弥陀佛是不妄语的、更不会欺骗我们;那谁会欺骗我们呢?都是我们自己在欺骗自己;现在为了不再欺骗自己,我们就开始老实念佛吧!阿弥陀佛!
- 宽运法师:修行其实就是修心
- 宽运法师:念佛要有什么心?念佛人在心性上要好好下功夫
- 宽运法师:佛教生态观:一切众生相互依存,皆应重视
- 宽运法师:人心能造天堂,也能造地狱
- 宽运法师:悲悯众生,真正的离苦得乐
- 宽运法师:佛与众生的差别在哪里
- 宽运法师:提干总被顶下来,该辞职吗?怎样面对事业上的逆境?
- 宽运法师:修行其实是修心,寻回原本清净的自心自性
- 宽运法师:像对待子女一样慈悲众生
- 宽运法师:未弘佛法 先结人缘
- 宽运法师:疾病皆由贪欲引起
- 宽运法师:白隐禅师以德报怨证修行
- 宽运法师:修行先从控制情绪开始
- 宽运法师:经忏和尚被鬼逼 终得开悟成禅师
- 宽运法师:以清净心布施,自得无量福
- 宽运法师:放光不是菩萨专利,你也可以
- 宽运法师:佛陀教你怎样有求必应
- 宽运法师:凡事先问自己
- 宽运法师:做人失信 得不偿失
- 宽运法师:成功从好的性格开始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宽运法师:修行其实就是修心
- 如瑞法师:烦恼从哪儿来?
- 如瑞法师:把苦难当成老师,苦难皆是助道缘
- 慈庄法师:人有三事胜过诸天
- 慈庄法师:为什么要把功德回向给别人?回向的意义
- 慈庄法师:阿难问佛陀的四个问题
- 白云禅师:无明的突破是否牵涉所知障?
- 白云禅师:福德与功德有何差别?
- 白云禅师:“法相假立”的法义是什么?
- 证严法师:善是什么?
- 一诚法师:为什么嗔心“第一难治”,如何治嗔恨心?
- 本源法师:善的标准是什么?
- 弘一法师/庆裕:心地坦然才能恰到好处
- 如瑞法师:发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离目标
- 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
- 济群法师:世上没有坏人坏事会怎样?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静波法师: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仁清法师:什么是诽谤正法?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正净法师:礼佛发愿忏悔文
- 仁清法师: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本源法师: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广超法师: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慧广法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杜一心: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宽运法师]修行其实就是修心
- [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哪部经,是什么意思?
- [禅茶]乾隆对茶道是怎么理解的?
- [禅宗文化]释契此《一钵千家饭》的禅意
- [哲理故事]别抱怨环境,凡事贵在坚持
- [佛经故事]天性永远与你相随
- [佛与人生]知惭愧才能更上进
- [佛学常识]释迦成道日与腊八粥有什么关系?
- [如瑞法师]烦恼从哪儿来?
- [普洱茶]喝普洱茶能不能减肥?
- [禅宗文化]释契此《插秧诗》的禅意
- [哲理故事]千锤百炼,雕塑完美的自己
- [佛经故事]心是人生的方向标
- [佛与人生]广结善缘带来好人缘
- [佛学常识]“水陆法会”最早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 [如瑞法师]把苦难当成老师,苦难皆是助道缘
- [红茶]红茶有养胃暖胃的功效吗,胃寒的人可以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