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诸地菩萨也各有障碍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总第十讲之:诸地菩萨也各有障碍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

  时间:2009年4月19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诸地菩萨也各有障碍

  其实,不管初地菩萨、二地菩萨,还是三地菩萨,都有他们的问题存在,这也是要我们回头进行一番了解的。

  初地前的菩萨有一种烦恼,叫做“遍计烦恼”。遍计烦恼就是由知见后天引生的烦恼,受了不良教育。像一个小孩受了不良教育、一个居士被外道带进去了、或者一个好好的修行人被一些不良的修行人影响了,由此人为所引发的后天烦恼,都称为遍计烦恼,就是遇到什么事就去执着什么事,去争取什么事或者去贪执什么事,这样的烦恼叫做“遍计烦恼”。

  遍计烦恼在登入初地菩萨时就已基本断掉了,只剩这个遍计烦恼的一些习惯还在,称为俱生习气。虽然我们《入中论》不停地在辨析所谓的原始唯物主义、还有一些数论派、吠陀派等等的观点,辨析他们的错误之处,辨析完后我们要舍离,但一个登入初地的人,即使舍离了那些邪见,见解的余习还存在。这个遍计的余习还存在,这是初地菩萨的问题。

  二地菩萨也有问题。《摄大乘论》里讲了,二地菩萨还有一个“邪行”的障碍。前面是余习,到二地菩萨这个余习在逐渐清理,清理得越来越少了。但“行为上的”那些习惯也还有一点存在,比如说我现在不反对因果了,但是反对因果的一些做法还存在,这个做法到了二地仍然成为障碍。

  三地菩萨的问题是钝障,就是缺乏全面的总持能力。三地菩萨修行的优势是忍辱,但正是因为忍辱带来一个叫作“钝障”的障碍,他无法总持。这跟我们凡夫人的习惯、习气是很有些像的:一个忍耐能力比较强的人,你扇他几个巴掌,他还是反应不过来,他迟钝。当然三地菩萨不是我们凡夫的这种反应,但是这种钝障就表现在不能总持上:对于圆满法义、所修行门,以及全面的修行要领难以均衡总持。总持不光是能够记忆深刻,而且还能够灵活应用,就是能够全面观照与应用、不会缺失,不会到该拿出的时候拿不出来、不该拿出来的时候天天在嘴巴里头念,不是这样子的。

  总持是一种能力,《地藏经》里曾经对于钝障有过对治的说法,地藏菩萨就说如果有人念诵经典,“旋念旋忘”,经常念经常忘,那么你们可以念诵《地藏经》,拿一杯水放在地藏菩萨前面来进行祈求,地藏菩萨加持了以后喝下这个水。到梦中的时候,地藏菩萨现加持相而来显现,清理掉你这个迟钝的障碍,以后的经典就能够记忆得住,学习佛法法义能够入心。初学佛的人的确就存在这个问题:不管多么好的佛法、不管当时听起来多么高兴受用,回过头佛法就没影子了,矛盾就来了。 等安静的时候打坐,想一想什么才是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事件?还是生气受委屈的事:“下次我还跟那个人说,和他讲理去。”这事才是记得最深刻的,这个其实不是聪明而是钝障。这个障碍就是障碍着自己对于佛法的深入,我们可不要小看了,或者说这是我的一个个性,那是我的一个尊严,我不能忘掉这些,但是对于基本法义的不能总持真的就是一种障碍。要相信我们的业力里面包括这一种。有这种业力之后,我们到了该用的时候拿不出来,那就苦恼了。

  精进这一度的颂词,我们翻看《入中论》,大家一块来念诵一遍。

  功德皆随精进行, 福慧二种资粮因,

  何地精进最炽盛, 彼即第四焰慧地。

  此地佛子由勤修, 菩提分法发慧焰,

  较前赤光犹超胜。 自见所属皆遍尽。

  颂词很短,内容很少。三地菩萨的问题是钝障。

  第四地菩萨的问题是微细现行。所谓的微细现行,就是微细的所知方面的障碍,所知障断的还不彻底,还有一些比较细的、理解不到的,所以在他的行为当中清理不掉这些问题。四地菩萨以上的问题,我们就不详细说了,到后面学的时候再讲。每地的菩萨都有相应的障碍还存在着,但绝大多数是成功,《入中论》的方式是把成功和障碍的这些微细的部分都讲出来。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