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中文版本为唐朝实叉难陀翻译,北宋施护所译《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为同经异译,本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意为:咸水海)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详情]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七讲
第七讲
各位听众!十善业道经,今天讲到:
甲字下第三段,宗要分。
宗要者,是一部全经的宗旨,也就是本经最紧要的所在。然而本经的宗要是什么呢?这在缘起分中曾一再的说过。都如‘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又说:‘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习善业福德而生’。上面这两段经文,已经将本经的宗要,隐隐约约的指示出来了。你看吗!一切众生,心想异故。这是指出不同的心想,为一切众生造业的动机。由心想的策动,发之于身、口、而造出善恶不同的业。业是因,当然感招到诸趣轮转的果。诸趣、就是六趣,六趣就是六道。六道中的天、人、阿修罗,为三善道;畜生、饿鬼、地狱,为三恶道。在善、恶的两个字上,我们可以看出六道的众生,所受的果报,在苦乐上有天渊之别。再看!缘起分中,佛陀叫我们观看,‘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习善业而生’。这很明白的告诉我们,由不同的心想,造不同的善恶业,受苦乐不同的果报。而菩萨庄严清净的妙色,纯净清洁,皆由修习善业而生。那末!学佛的人,应当知道,造善恶不同的因,受苦乐不同的果。与其受苦,不如受乐。如果不愿意受苦而希望受乐的话,那末!大家就应该如诸大菩萨一样,修习既纯且净的善业,可以获得清净庄严的妙色。妙色也就是身相好看。这两段经文的中心点,就是在善业的两个字,而修习善业、正是本经的宗要。
宗要分中,我把他分成二十段;现在且讲:
乙字下第一段、示应修善法。
经上 释迦牟尼佛,告诉龙王说: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分毫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
初步信仰佛教,有两个必要的观念。这两个观念,就是:善恶因果,六道轮回。造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的善因,就获得投生三善道-天、人、阿修罗的乐果;反之,造了杀生、偷盗、邪淫等等的恶因,就应该遭遇到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的苦果。信佛的人,没有这一个基本信念,则一切的一切,都无起谈起。
善、恶、是决定人们行动是好是坏的一个标准。善就是善,恶就是恶,二者之间,如水火一样,有著绝对的不同,绝不容许善恶不分。善恶不分,是非不明,这是这世界浊恶的原因。然而、在人事上,有时凭各个人手腕、技术、以善为名,而伪装他的恶行为。这一类只顾眼前,不顾身后的冒险家,他决定要受到因果律的裁判的。根据以上的两个原则,而后我们才好讲解这一段经文:
经文中的一法,是什么法,而这一法的功用,是其大无比。为的是要使听众注意这一法的伟大,因此、 释迦牟尼佛,运用说话的技巧,先行将他的功用透露出来。所以、经上说:‘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能断一切诸恶道苦,就是这一法的功用。一切恶道,就是三恶道。三恶道,就是畜生、地狱、饿鬼。这三道所以称恶者,因为都是杀、盗、淫、妄的恶因之所感招。恶道中以地狱为最苦,一日一夜,万死万生。饿鬼道,则经年累月,不得一食。饥火中烧,痛苦万状。畜生道,则披毛戴角,负债含冤。或被役使,或充庖厨,刀砧割截,水煮油煎,那许多苦楚,绝不是我这拙口钝舌,能道得出的。
然而这一法,究竟是什么法呢?可是、 释迦世尊并没有很痛快的告诉我们是什么法,还只是象征性的表示了是一‘善法\’。所以经上说:‘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在这里我要求各位听众注意!我们要注意,‘常念\’、‘思惟\’、‘观察\’的这三句警语。常念、就是要分明记取,不要忘记。思惟、就是思索和惟忖。这就是教我们对这一善法,要时时刻刻的不忘记,而且要思惟如之何而能使这一善法,百分之百的能兑现。所以、再加上一个‘观察\’。观、就是观想;是向内的;察、就是察看,是向外的。也就是内心上的起心动念;身、口上所有的言语行动。时时刻刻,注意到他是善、是恶。是恶的,赶快要使他消灭;是善的,赶快要让他实现。恶法、如魑(音雌ㄔ)魅(音昧ㄇㄟˋ)魍(音罔ㄨㄤˇ)魉(音两ㄌㄧㄤˇ)一样,在心光的照察之下,绝对不敢逞现他的鬼怪技俩。
‘善法\’、固然是初心学佛者的中心工作,但、常念、思惟、观察的工夫,是加一倍的要紧。儒家也有这一类的教训。都如:‘朝于斯,夕于斯,口而诵,心而微’。因为、必得要有这样严密的操守,善法才能渐渐增长;恶法才不致于,乘隙进攻,乘虚而入。必得要这样的步步设防,才能进一步使诸恶永断;善法圆满,而后才有资格够得上,亲近诸佛菩萨,以及其他的圣众。所以、经上说: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分毫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向下去讲到宗要分中
乙字下第二段、善为胜因。
善、恶如同水火,两两不能相容,这在前面已经说过。而恶法染污,善法清净,染净之间,又有天渊的距离。唯其既善且净,所以才能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因此、 释迦世尊,又以很沉重的语气而告诉我们,如经上说:
‘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善法的本身,究竟是什么? 释尊到此仍然不肯为我们说明。只是从他的作用上用烘云托月的方法把他烘托出来。因为、人天身,固然以这善法为根本。而声闻圣者,独觉圣者是:小乘佛教的极果;无上菩提是:大乘佛教的极果。大小乘佛教的两重极果,都以此善法而为根本。那末!这一善法的殊胜,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什么是人身、天身?什么是声闻、独觉、以及无上的菩提呢?人、天、是三善道中的两道。修五戒,十善的人,这一期的寿命终了,仍可以这善法的力量,转生人道。人死了而转生人道的公案,在六道轮回录中,以及其他讲果报的书里多得很。以时间关系,我不能引来作证。修十善法而兼修四禅未到定,可以生六欲天。修十善而兼修四种禅定,可以生四禅天。修十善而兼修四空定,可以生四空天。所以人身、天身皆以善法而为根本。
声闻、因闻佛说法的音声而悟道,所以叫声闻。是二乘人当中的一种。声闻乘的修证,有三资粮、四加行、四向、四果。第四果,是断尽三界见思,真穷惑尽,具有三明、六通、十八神变的圣者,离欲真净、大阿罗汉。
独觉者、是山林水边,孤身独处,观察自然界的花开花谢,而觉悟身世无常的真理,不一定出生于有佛之世,所以称为独觉。也是小乘或二乘圣者中的一种。
‘无上菩提\’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简称。‘阿耨多罗\’,译成国语为‘无上\’,‘三藐\’为‘正等\’,‘三菩提\’为‘正觉\’。‘无上菩提\’,也就是‘无上正觉\’。菩提者,觉道也。声闻、独觉的二乘圣者,对于所谓‘道\’或者称为真理,虽只觉悟了一半,但也照样的称为菩提。大乘佛教的修证,要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而后位登极果。具备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妙好,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的神通道力。这就是所谓三觉圆满的佛。信佛、学佛、以成佛为最高目标,佛果以上,再没有更高的位置,所以称为无上菩提。
- 上一篇: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六讲
- 下一篇: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八讲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