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掌握人生方向盘 - 不再空虚的人生
第一篇 掌握人生方向盘 - 不再空虚的人生
不再空虚的人生
目前一般人的物质生活,基本上是不虞匮乏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的生活内涵也因此而提升。毕竟我们是人而不是动物,动物只要满足了本能,它的生命也就完成。可是我们人不只是这样,如果人的存在仅是为了满足本能,那我们跟其他的动物有什么不一样呢?
现在整个世界都在追求物质的满足,可是物质生活只能让我们的五官得到刺激、麻痹,而不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也不能让我们真正感到充实。因为物质的享受和刺激,都只是暂时的,一时间可能得到一些安慰,过了以后就会觉得空虚。不少人为了弥补精神上的空虚,只好去花天酒地,从此投入声色犬马、灯红酒绿之中。
就这样,一个人从生到死,由于空虚而追求满足,一面追求,一面又感到空虚,因为空虚,又再追求满足,但却更感到空虚。就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下去。直到临命终时仍是充满无奈、空虚和悲哀!对作为一个人而言,是非常遗憾的事!
所以要提升生活的内涵,使我们的精神生活不至于贫乏,必须从净化自己的内心做起。但是仅仅在口头上谈生活内涵,那是纸上谈兵;如果不能真正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都不过是空虚的。
那么,要如何提升生活内涵,达到精神满足呢?
有的人用艺术修养来提升自己,也有人用思想或哲学来充实自己。可是就算是一流的画家、思想家、学者,当他们在作画、看书、教书或在欣赏艺术品的时候,也许心中是满足的;在想象推论的时候、在写文章的时候,或者在滔滔不绝辩论的时候,好象自信满满,满充实的,可是一旦离开了这些,还是会感到空虚。
我们都听过「高处不胜寒」、「时不我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类话,可见哲学家也有哲学家的寂寞,伟大人物也有伟大人物的寂寞。既然有寂寞感,就表示他们的生活并不是真正充实。
从宗教的观点来看,唯有宗教的信仰和宗教的修持,以及宗教生活的体验,才是人类精神生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人生才不会空虚,也不会感到寂寞。
以我个人来说,虽然现在我是身无长物、孤单一人,表面上看起来好象很空虚,但是当我心中念佛时,佛就和我在一起;当我心中念菩萨时,菩萨就在我面前。同样地,当我心中想到众生时,众生就跟我在一起;当我想到西方极乐世界时,当下我就如同在西方极乐世界了。如此一来,当然就不会感到空虚和寂寞。
虽然人的生命是很脆弱的,我们的时间、体力往往也不够用,可是就是因为生命太短暂,能力也不足,所以更要充分的、积极的奉献自己。如果能够具备宗教的信心,那就更好了。但这个信心并不是虚无空洞的,而是透过自己的实践与深刻体会得到的。
所谓实践,以佛教来说,就是学习佛、菩萨们付出和奉献精神;而在学习付出奉献的过程中,人的生命便会因此获得充实。
- 禅定是达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种过程
- 生儿不为防老,积榖不为防饥
- 佛法是从有分别的执著心达到无分别的解脱心
- 因为不和谐,所以需要彼此关怀
- 我们的生命跟宇宙是结合为一的
-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下这四句话
- 佛经难懂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佛经?
- 何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净?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尽全力完成
- 对于家庭暴力需谨慎处理
- 不要带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吗?佛教有世界末日吗?
- 积极而不紧张,工作要赶不要急
- 沉缅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觉,该怎么醒悟呢?
-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应以怎样的态度与人相处?
- 如何在工作中与人相互体谅?
- 如何离苦?远离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会”与“爱别离”?人际关系的痛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