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人时间多,勤劳健康好
忙人时间多,勤劳健康好
《民生报》詹建富专访
清晨四点,台北近郊的农禅寺住持释圣严法师早已起身。他今(一九九三)年六十四岁,不但积极投身各种净化人心、社会公益活动,为了筹建法鼓山世界佛教园区的志业未竟,即使一天只睡四、五个钟头,每天天未亮之前,他便已展开一天忙碌的生活。而且,从他每天诵经、修持、著作的「心灵功课」之外,还一直以「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为念。不难了解:这位博士僧夙夜匪懈、无时无刻无不抱着为佛法献身的悲愿。
乍见圣严法师,信众见到他体态清癯,双目炯炯有神时,当下即有如棒喝。其实,圣严如此清瘦,其来有自。他说,母亲在四十二岁时生下他,一个乡下的贫妇,早已没有奶水,加上当时身处战乱,天灾人祸不断,营养不良在所难免。他幼时的乳名叫「保康」,也和他当时体弱多病不无关系;直到六岁,他才会走路和学会讲话。后来随国军来台,从军十年间,他又染上风湿。
圣严说,由于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情形下长大,他虽有一百七十二公分高,但体重最低时,曾只有四十二公斤,最重也不超过五十二公斤。以如此单薄的身躯,即使大病不患,却是小病不断。不过,他每年以荣民身分到台北荣总健康检查时,医师都说没有心血管病和糖尿病;唯一的建议是「要多休息」。
确有不少信众关心法师的健康,会送他一些高营养食品进补。他说,现代人对食物的讲究也许食不厌精、烩不厌细;但从他早年对食物粗细毫无选择余地,经年累月的粗茶淡饭,至今如果吃营养一点,肠胃就会不习惯,反而是蕃薯叶、苋菜等,是他餐桌上常见的「美食」。
圣严指出,十年前,他应邀到新加坡弘法时,由于不适应当地的湿热气候,便得了热症,因此返国后住院一周疗养,成为他生平唯一住院的经验;不过,感冒等小病却经常缠身。但他表示,自己很少吃药,一出现感冒症状,只需禅坐十五分钟,就会扫除身体不适。而且,他也常把禅坐当成平常睡眠不足的体力加油站。
提到禅坐的功效,圣严强调:「这是最佳的运动、健身及治病的养生方法」。理由是禅坐时,可藉身体姿势和控制心智,达到「动中取静,静中取动」的效果。他认为禅坐时可调和体内的循环、呼吸和消化系统,并可调节新陈代谢的速度,不致过快或过缓,而且也可让浮躁的心安静、平稳下来。
他认为,心平气和是追求健康的不二法门。当情绪过于波动时,如兴奋、忧虑、嫉妒或其他强烈的欲望,都容易加速体能消耗,造成体内神经组织或内脏细胞受损。他虽然也会为外在的喜怒哀乐所动,但多年练就的「定力」,已能让他在短时间即可「不动如山」;他说,他就是从禅坐中体悟「以不变应万变」乃是养成「定力」的诀窍,避免受到外在环境干扰。
对于这种禅坐的心法,圣严曾经有过入定时刻,偶尔也会觉得有一股气贯穿所谓「任督二脉」,他也不确认这是否就是「气功」。但他透露,曾有气功师傅在他旁边,能感受他气的存在;而且,目前他可以自行控制血压和体温高低。圣严说,曾有护士量他血压发现高了一些,他问说:「可否再量一次?」结果,血压果然降了下来。另外,他多次赴大陆参访佛教圣地,有时遇到酷寒及炎热,他能暂时使自己的体温上升或下降,那是藉由观想的方法,作随时的调整。
正因为如此,农禅寺近年来一直推广初级打坐班、「一日禅」、「三日禅」或「七日禅」,就在教导信众禅坐的观念和方法。圣严强调,许多政商及文教界的高阶主管积劳成疾,在于平时压力无法纾解,如果能以禅坐让身心安定下来,便可以体会健康要诀。不过,多数人悟力不够,觉得很难而未坚持继续禅坐,他也爱莫能助。
近年来,农禅寺的声名随着圣严法师积极入世弘法而逐渐传开,前去学法或亲近师父者日多,圣严对芸芸众生的开示是:除了心中要安宁,要广种福田,多布施行善外,最重要的是勤劳。他说:「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只有勤于工作、思考,才能培养好的体能,并可在无形中增长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圣严每次在各种场合还不断提倡心灵环保、劝人重视心理健康。他强调,心中没有烦恼的人,多半可以拥有健康的身体,即使是肢体残障的朋友,只要心理健康,也比起心灵蒙污的正常人还要健康。因此,他常说:「时时心有法喜,念念不离禅悦。」如此可以增长福慧,自然可以在法喜充满时,得到清心自在的平安幸福──而这是不假外求的。
(一九九三年八月二十三日《民生报》第二十三版「名人谈保健」专栏刊出)
- 上一篇:建设人间净土精神最重要
- 下一篇:走一个和尚该走的路──做个有方向感的人
- 禅定是达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种过程
- 生儿不为防老,积榖不为防饥
- 佛法是从有分别的执著心达到无分别的解脱心
- 因为不和谐,所以需要彼此关怀
- 我们的生命跟宇宙是结合为一的
-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下这四句话
- 佛经难懂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佛经?
- 何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净?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尽全力完成
- 对于家庭暴力需谨慎处理
- 不要带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吗?佛教有世界末日吗?
- 积极而不紧张,工作要赶不要急
- 沉缅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觉,该怎么醒悟呢?
-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应以怎样的态度与人相处?
- 如何在工作中与人相互体谅?
- 如何离苦?远离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会”与“爱别离”?人际关系的痛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